隨著北高選舉結束,雖然大陸官方不表態,但民間關注的程度卻更甚以往。在北京或上海搭出租車,過去常被問到台灣的經濟,如今被問最多的是「下屆台灣領導人國民黨應可獲勝吧?」

二十年前,「台灣問題」是中共中央的「禁臠」,只有中央才有發言權,中央下個命令,台辦就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其他部門或民間完全沒有置喙餘地;十年前,隨著兩岸經貿增長,台商大舉登陸,外貿部門開始搶奪發言權,地方為了政績,也常給予台商超優惠政策,涉台政策已出現質的轉變。

如今,經濟起飛後大陸中產階級出現,於是台灣的民主制度躍上檯前,成為知識精英及民眾新關注的焦點。

最明顯的現象是,過去記者接觸過的大陸學者,對台灣選舉及民主制度評價,幾乎千篇一律是「亂象」、「有自由沒法治」,但提及「民主」、「人權」,所有學者幾乎都「封口」回應。

台灣政治 不再是禁忌話題

北大教授朱鋒就明白說,即使馬英九執政後對大陸提出「民主」訴求,也不是壞事,至少對大陸是種警惕。人大教授時殷弘更認為,中國崛起後台灣雖然更可能「邊緣化」,但諸如民主等「台灣要素」對大陸好歹具催化作用,他也以「台灣效應」來稱呼。

近年來,包括北京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也紛紛開設「台灣政治」講座,聘請台灣學者前往大陸講授台灣選舉及民主政治課題。北大去年就曾請政大教授邵宗海開設「台灣政治」講座,北大國關學院教授李義虎也曾在國際政治系開設相關課程,其中兼談台灣政治現勢。

最具創舉意義的,算是上海復旦大學國關學院,該院本學期首次委請台灣學者開設「兩岸關係與台灣政治」的研究生課程,由台灣學者開講台灣選舉與政治。

據前往復旦開設這課程的東海大學副教授潘兆民(見圖,白德華攝)表示,復旦大學過去也曾由該校教師開設相關課程,但鑒於本土教師對台灣的了解畢竟不若台灣學者,因此在美國與復旦一項名為「fellow program」交流計畫下,復旦慨然允諾這項活動,創了上海由台灣學者授課整學期的首例。

據了解,這一學術交流計畫是由美國「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和台灣基督教大學合作,今年由台灣兩教授應聘,東海大學的潘兆民是其中之一。美國亞洲基督教聯合會今年才剛成立中國事務部,也希望藉此促進大陸對基督教團體的認識。

復旦台灣研究 老師來旁聽

有趣的是,據潘兆民表示,開課後不只止復旦國政系原授課教師周帆也來旁聽,還包括大陸國防大學的學員。在校時常被問起的是,台灣的五權憲法設計原理是什麼,立法院和行政院如何互動,台灣選舉衍生的制衡原理為何等。

「大陸學界對台灣問題渴望了解的程度,令人吃驚;但他們對台灣形勢的陌生,同樣令人吃驚」,潘兆民說,這其實不難了解,畢竟有關台灣的資訊很多被「封鎖」,雖然透過衛星電視或其他「截彎取直」辦法能獲得,但想全面了解特定議題仍非易事。

制衡已成熟 台灣亂中有序

一位要求不署名的北京學界人士對記者說,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快速崛起,以及如今中國領導層的理性思路,學界在國際化程度日高之際,也很重視「台灣民主效應」對大陸的影響。

「這是很自然的事,人有了一定的經濟水平,就會要求上層政治體制的清明。台灣雖然亂象叢生,但那是亂中有序,有一套成熟的制衡機制,共產黨行嗎?」這位學者點出了一般民眾關注「台灣效應」的核心,就是民主機制。

北京一位有親戚住台灣的出租車司機說,像台北九一五遊行、雙十圍城,百萬人上街頭能夠那麼平靜,警察又能平和的維持秩序,「在中國行嗎?中國共產黨允許這麼做嗎?中國的警察有辦法那麼理性嗎?」

不管是北大或復旦大學開設「台灣政治」課程說明了一件事,隨著經濟發展及中國逐漸崛起過程中,國際化提高了的中國,已開始正面看待台灣民主可能對中國具有的正面效應。十年後也許台灣會陷入「邊緣化」,但台灣逐漸成熟的民主果實,卻可能成為中國下一步學習的對象。

據前往復旦開設這課程的東海大學副教授潘兆民表示,復旦大學過去也曾由該校教師開設相關課程,但鑒於本土教師對台灣的了解畢竟不若台灣學者,因此在美國與復旦一項名為「fellow program」交流計畫下,復旦慨然允諾這項活動,創了上海由台灣學者授課整學期的首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12110006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