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30796
【内容提要】
《明书》由傅维鳞参修《明史》而引发,自顺治四年开始撰写,到十年基本完成。以完成时间论,是第一部明代全史。《明书》的刊布、流传,经历了一个比较坎坷的历程,这与清廷的文化政策,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苛评,与《明史》的独尊地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分類:4明清史學史 (4)
- Jun 18 Thu 2009 18:55
武玉梅:傅维鳞《明书》的编纂与流传 轉載自中國文學網
- Dec 07 Fri 2007 15:43
王记录:康乾时期的官方修史活动与汉宋之学 轉載自智識學術網
http://www.zisi.net/htm/xzwj/wjlwj/2007-12-07-35654.htm
摘 要: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乾隆二帝一方面尊崇程朱理学,提倡宋学,另一方面又重视汉学考证。他们这种汉、宋兼采的经学思想被贯彻到官方修史活动中,仿照朱熹《通鉴纲目》修纂了一批纲目体史籍,阐发清廷的正统之论、纲常之道和君臣之义,与此同时,又在官方其它史籍的修纂中贯彻了严密考订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史书的修纂,清廷对宋学的义理说教进行了可靠的历史论证,把汉学治经的方法移植到官方修史中,在义理发挥和严密考证两个方面占尽先机,既垄断了对历史的解释权,又披上了一层学术的外衣,不仅将经史之间的关系打通,而且影响了康、乾时期学界对待汉、宋之学的态度。
关键词:康乾时期;官方修史;汉学;宋学
- Aug 05 Sun 2007 16:39
王记录:论清代史馆修史、幕府修史及私家修史的互动 轉載至智識學術網
http://www.zisi.net/htm/xzwj/wjlwj/2007-08-05-35571.htm
摘要: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关键词:清代;史馆修史;幕府修史;私家修史
- Mar 23 Fri 2007 13:53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轉載自智識學術網
http://www.zisi.net/htm/xzwj/xgawj/2007-03-23-35502.htm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乱等原因,大部分明朝档案册籍均毁于兵火。清初为编修《明史》曾征集了一小部分档案,贮存在内阁大库之中。后又几经变乱,复散失不少。现今除南京、台湾以及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有一些收藏外,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仅有3600余件了。更为严重的是,现存的明朝档案虽从洪武至崇祯各朝均有,但主要是天启和崇祯两朝的。因此,要研究明代历史,《明实录》可谓最系统和完整的史料了[ii]。正因为如此,陈高华等在其《中国古代史料学》中,把《明实录》作为明史史料中“基本史料”的第一种,而把《内阁大库明档案》作为“其他史料”的第九种[iii],足见《明实录》在明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明实录》又是谈迁《国榷》、查继佐《罪惟录》、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等史书以及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余继登《典故纪闻》等笔记的史料渊薮。明史研究的精当和深入,离不开对《明实录》的利用和研究。有鉴于此,1991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举办的“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上,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院中国史教授兼中国研究组主任陈学霖先生,特以《<明实录>与明初史事研究》为题,将《明实录》的研究状况向大会作了报告,可见,《明实录》的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之一。
本文之作,乃是因为陈学霖先生所撰论文发表于6年之前,而此之后,《明实录》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陈文将《明实录》研究与明初史事研究相联系,没有专门对《明实录》研究进行全面完整的概述。因此,本文除了吸收陈先生部分成果之外,还将笔者在多年的《明实录》整理及研究中所获之信息及心得,进行综合述论,并对《明实录》研究的未来作一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