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報紙中的世界史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教育部門日前宣布對新版初中、高中教科書做出修正,將朝鮮半島進入青銅器時代的時間提前一千年,比中國還早了五百年。

南韓廿三日稱,應學界要求,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將採用新編初中、高中教科書,將青銅器時代的開始時間從「公元前十世紀(公元前一千年)」修改為「公元前廿世紀(公元前二千年)﹣公元前十五世紀(公元前一千五百年)」。

此前,韓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曾在「古朝鮮和青銅器文化」篇章中註釋說:「學界雖有異論,但韓國青銅器時代可以從公元前十世紀追溯到公元前廿﹣十五世紀」。新版教科書以更肯定的語氣將這一注釋納入本文。舊教科書原文是:「繼新石器時代後,韓半島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進入青銅器時代,滿州地區(指中國大陸地區)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十三世紀左右進入青銅器時代」。新教科書修改為:「從公元前二千年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韓半島青銅器時代正式開始」。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在納粹鐵蹄下苟活的名著《安妮的日記》,其作者安妮.法蘭克最後死於集中營。新曝光的史料顯示,安妮的父親曾試圖將家人送往美國或古巴,但當時美國嚴苛的移民規定卻斷了他們的生路。

紐約「伊沃研究所」(YIVO,意第緒語「猶太研究所」的縮寫)十四日公布該所檔案櫃尋獲的一批與安妮有關的文件共七十八頁,包括安妮的父親奧圖.法蘭克於一九四一年間寫給親友和若干官員的信件。

逃離納粹 盼在美友人協助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蒂岡考古學家宣布,經過四年的挖掘,終於在梵蒂岡第二大的城外聖保祿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祭壇下,發現耶穌使徒聖保祿的墓穴,相信石棺內藏有聖保祿遺骸。教廷計畫在祭壇下加裝玻璃地板,讓信眾和遊客可以清楚看到塵封1616年的大理石棺。

聖保祿也就是基督新教所稱的聖保羅,常稱做「使徒保羅」,是基督教早期最偉大的傳教使徒,西元67年被羅馬暴君尼祿斬首,據信遺骨是在西元390遷葬到現址。

在聖保祿大教堂祭壇下地下發現的石棺,長2.25公尺、寬1.25公尺、高0.97公尺,上面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有拉丁文銘刻的「使徒保祿,殉教聖徒」銘文。負責挖掘的梵蒂岡博物館考古學家菲利皮表示,這毫無疑問就是聖保祿陵墓。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馬天主教會聘請的考古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早期教會最重要的領袖之一、使徒聖保祿的石棺,咸信聖保祿的遺骨就在其內;而石棺很快就將抬出地面,供信徒瞻仰。

石棺原本安放於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聖壇底下地下墓室。主持找尋行動的考古學家菲力皮表示,考古團隊三年來一直在大殿聖壇底下挖掘,穿過一系列時代可回溯到西元四世紀的地下道及石室,搬走兩堵巨大的大理石板後,終於發現一座地下墓室,而石棺上鐫有拉丁文字「使徒保羅,殉教聖人」。整個挖掘任務在上個月完成。

石板刻名 深信屍骨在內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對埃及吉薩的幾座大金字塔進行調查後發現,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並非只使用切鑿好的巨大石灰岩,還使用了混凝土(水泥)。歷史學家指這一說法若屬實,將改寫人類最先運用水泥的紀錄。

費城德瑞索大學材料工程教授麥可.巴索姆和法國國家航空研究所的吉爾斯.哈格教授,對金字塔的岩石樣本進行深入研究後,認為古埃及人之所以能建造金字塔,部分原因是他們使用石灰石水泥。

巴索姆在其研究報告中寫道,古埃及人在金字塔內外表層皆使用了水泥塊材料,上層也可能用到,因為要把切割好的巨大石塊推到高處很困難。這種古代水泥技術的精緻及耐久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媒體今天報導,阿富汗中部巴米揚省大佛遺址有重大考古發現,專家在被前「神學士」政權摧毀的大佛石雕殘塊當中,發現寫在樺樹皮上的梵文佛經等物品,有可能從中找到線索,了解大佛石像的興建因由。

日本「共同社」發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報導指出,雖然寫在樺樹皮上的經文已毀損不全,但咸信與梵文原典若符一致;寫經的字母,是六、七世紀通行於印度北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吉爾吉特/巴米揚第一類字母」。

這批梵文佛經碎片由「國際石碑暨遺址學會」德國團隊在七月發現,地點就在原世界最高大佛石像東半部的殘塊當中。巴米揚當地原本有兩座巨佛石雕,但是二○○一年,統治阿富汗的伊斯蘭極端派神學士政權下令,用坦克及炸藥連打廿五天,把大佛摧毀。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十年前,納粹德國禁衛隊首腦希姆萊,奉希特勒之命執行種族純化政策,在計畫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種族滅絕的同時,還有一個培養純種雅利安人的「生命之源」計畫。

兩個計畫是相對的,種族滅絕是在減少「劣等人種」,而生命之源在增加「優等人種」,藉由挑選符合納粹意識型態、審美觀的男女,尤其是未婚媽媽與納粹高官,生下金髮碧眼的雅利安新生代,就像泉水源源不絕而來,這些符合人種標準的新戰士將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效命。

究竟有多少孩子是這樣誕生的?據估計,德國境內大約有六千名,當時挪威人種被認為非常接近雅利安人,德國占領後,被選為繁衍之地,差不多也有六、七千位孩童。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在鑑定古物的來源、年代和真實性時力求精確,歐洲和美國的頂尖博物館早就藉助於核子高科技,而如今這種高科技鑑定方式正朝全球化發展,以往專注於防制核武擴散的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已經成立一個國際合作計畫,協助開發中國家利用核子科技鑑定古物。

國際原子能總署這個計畫係由該署官員羅斯巴克協助籌劃開展,今年九月原能總署在維也納總部召開年度會議時,羅斯巴克和手下在會場設立了一個攤位,向與會的記者及會員國代表闡述該計畫的功能和應用現況。

核子科技鑑定 漸走向普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年前的九一一事件不僅搖撼美國的政治與社會,同時亦對學術文化界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美國史的研究重點、論述方向和教學方式,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對美國史專業學者而言,寫史與教史不能再把美國當做一個自我存在的包裝品,而必須從世界大格局來看美國史。也就是說,九一一事件粉碎了舊有的寫史與教史概念,美國史專家與各大學設有「美國研究」學系的教授,紛紛從各種不同角度重構(reframe)美國史,他們從文化衝突與交流、恐怖主義、後殖民政治、伊斯蘭教史、美國外交政策、美國帝國主義和美國公民自由等各種不同面相,而形成了「美國史國際化」的風潮。

這種改變,一方面來自學者與教授,一方面來自學生。許多大學生上課時向老師表示九一一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他們充滿脆弱感,他們渴望了解伊斯蘭教史和伊斯蘭文化,他們更想知道在學校和社區如何與阿拉伯人相處。在南加大法學院教授法律、歷史與政治的瑪麗.杜茲亞克說,她的學生要求老師應特別闡釋美國在世界新秩序中到底處於什麼地位。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學生通常從歷史課得到的印象是,英國人首先來到美國,在1607年定居於維吉尼亞州詹姆士城(Jamestown);他們也聽到北方的白人如何解放黑奴、亞洲人如何在一八○○年代中期來美國修築西方鐵路。但這些在歷史教科書中都被列作附帶枝節,遺漏了許多重要事實,現在少數族裔社區開始要求修改歷史課程內容,把許多較少被人知道的有關少數族裔的事實包括在歷史教學內。

例如在詹姆士城移民前42年,西班牙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早就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聖奧古斯丁;至少有數千名拉丁裔和近20萬名非洲裔士兵參加南北戰爭;以及亞洲人早在一七○○年代,就住在加州和路易斯安納州。

現在,這些和更多有關少數族裔的事實越來越受到注意,主要原因是美國的日益多元化。目前美國人口中超過四分之一為非白人,許多少數群體在人數、政治力和資源上,正獲得更大的勢力,可把他們經常被忽視的歷史揭露出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魯迅在《藤野先生》的開頭寫。那是他赴仙台讀醫之前,在東京弘文學院住校念書時期的感慨。

弘文學院(後改名為宏文學院)是一九○二年四月,嘉納治五郎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私立補習學校。魯迅同月初由南京經過上海抵達東京,乃該校第一屆學生共五十六名,其中寄宿生二十二名之一。學生年齡從十七到三十四不同,平均為二十五,虛歲二十二的周樹人算較年輕。

校址位於牛區(現新宿區)西五軒町三十四番地,離今日飯田橋火車、地鐵站,一直沿著神田川往西北拐彎兒走大約一千一百米,在西江戶川橋南邊的河岸上。這一帶,如今在河上修了礙眼的高速公路,周圍很多印刷廠、出版社倉庫和高層公寓等密集;當年還是相當偏僻的郊區,附近江戶川清流為東京名勝之一,夏天更通過宿舍窗戶能看到水面上優雅飛舞的螢火蟲。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和加拿大電影製作人賈柯波維奇,最近聯手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名為「出埃及記解碼」(The Exodus Decoded)。片中提出全新證據,認為舊約聖經記載的「紅海分開」與「十災」確有其事。

星期泰晤士報報導,本月將在美國上映的「出埃及記解碼」一片認為,聖經中記載神為了懲罰奴役猶太人的埃及人而創造出十種災難,可能真有其事,這些災難是希臘聖托里尼群島的火山爆發所造成。

賈柯波維奇說:「一般人都以為,聖經出埃及記的故事完全沒有考古實據。」但是他和卡麥隆發現,埃及路克索、開羅與希臘雅典等地博物館的古代藝術品都顯示,出埃及記的發生年代約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11月,34個美洲國家領袖在阿根廷舉行高峰會,試圖建立2006年重啟自由貿易談判的共識,但部分國家不滿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加上許多南美洲人反對全球化,數萬名示威者在當地一座足球場集合抗議,現場懸掛一幅南美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巨型畫像。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遊行抗議時,都會舉著他的頭像。在格瓦拉逝世將近四十年後的今天,他依舊是革命的標誌。有關他的書籍不斷出版,電影不斷拍攝,他的故事不斷累積擴大,形象不斷被塑造得更完美。

1961年沙特和波娃在拜訪格瓦拉之後說,「他不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完整的人。」他典型的頭戴黑色貝蕾帽,一臉捲曲的濃鬚和長髮,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遠方的照片,完全顯露英雄的形象與氣質,成為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表徵。「格瓦拉是二十世紀已經幾乎再也看不到的浪漫英雄,而他之所以成為英雄,乃在於他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變成了一則幾乎不可能的傳奇。」這是《格瓦拉畫傳》的題辭。於是印上他的頭像的T恤在世界各地年輕人的身上出現,有關格瓦拉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近十年來此風益盛。網路上的「切專賣店」(thechestore.com)標榜的是「所有你需要的革命必需品」,你可以買到一切格瓦拉的相關產品。反諷的是,在格瓦拉所堅持的價值已經崩解的時代,他卻從共產主義的煽動者變成資本主義的暢銷商標。

然而,一股去除神話,重新認識真實的格瓦拉的趨勢也開始了。從他的日記、談話、著作以及當時人物的訪談和證詞,試圖重建真實的格瓦拉。這個格瓦拉有殘忍的一面,1967年4月,就在逝世前半年,他總結過去的經驗說:「恨是鬥爭的一個元素,對敵人堅定的恨,可以讓人超越他的自然界限,成為一個幹練的、暴力的、精挑的、冷血的殺人機器。」他下令槍決過數百名被他懷疑的、不忠的同志。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科學家與一個美國公司準備重建尼安德塔人的基因體(亦稱基因組)。卅萬年前,尼安德塔人以歐洲為家,直到三萬年前才被現代人取代。

「紐約時報」報導,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帕博與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四五四生命科學公司,將合作為尼安德塔人的DNA定序。他們打算從克羅埃西亞出土、距今四萬五千年的尼安德塔人骨骸開始分析。

尼安德塔人遺骸裡的基因體非常脆弱,骨頭中存留的部分相當細碎,四五四生命科學公司開發的儀器能以低廉成本為大量的DNA定序,符合學者的需求。現存的尼安德塔人DNA相當稀少,帕博與四五四生命科學公司是從古代洞熊與長毛象的DNA揣摩出新的定序方法。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敬啟者:

本人在7月5日郵寄貴單位一函,指出今年大學指考歷史第九題有誤,承您在7月14日賜覆,至謝。

但是有關荷馬史詩的問題,高見歉難苟同。試題中,「《荷馬史詩》」用雙箭號標出,自然是以「書」視之。我曾向您報告,希臘文學史上沒有這樣一部書,熟悉希臘文學的學生必定不知所云。您覆信道:「《荷馬史詩》」是「中文界常見的通稱」。您所謂「中文界」應指「中文世界」,那我可能淺學,五十之年,從來不知有這麼個講法,而且還是個專有名詞!您自個發明個書題,輕率就把《伊里亞德》與《奧狄賽》兩部史詩合併為一!您回函中明言「本題強調的是荷馬史詩『故事』的發生地,而非史詩本身」。就算要避重就輕把正名的焦點轉移到故事發生地,則《伊里亞德》發生在特洛依,我當然同意,但我不解的是:您覆函中居然說《奧狄賽》的故事「也是從特洛依開始的」。怎麼會呢?請參見洛伯(Loeb)版的希英對照本。《奧狄賽》開頭,敘述者就表明奧狄修斯當時已遠離特洛依,希臘文或英譯用的都是過去完成式。如果再翻下去,您會發覺故事伊始,奧狄修斯已居妖仙卡利普索的小島上數年,而奧子特勒馬可士同時也在希臘本土尋父。兩事並行,發生地根本和小亞細亞無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窟」(Lascaux Cave)因保有一萬七千多年前的史前壁畫聞名於世。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這座洞窟躲過人類的蹂躪,幸運留存下來。然而洞窟自一九四○年被發現,至今不過六十六年,卻因為黴菌侵襲和官僚顢頇,而已面臨毀壞。

任何人踏進拉斯科洞窟,就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洞窟兩側和拱頂的石灰岩壁上,繪有四公尺長的巨大水牛,壯碩的馬匹,以及腦袋彷彿掛著樹枝的野鹿,還有一種身上有斑點,頭上的長角伸向前方,卻又擁有一張豬嘴的不知名野獸。

史前時代的西斯汀教堂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華社報導,存放於青海循化縣街子清真大寺的一部古蘭經,相傳是奧斯曼時代確定的古蘭經抄本之一,經專家鑒定,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這件稀世珍品可望於今年底對外展示。

另據史載,穆罕默德於公元六一零年在阿拉伯半島麥加的希拉山洞沈思時受真主之命開始宣教,至六三二年辭世,期間真主陸陸續續頒降古蘭經文,但穆罕默德在世時,古蘭經並未編輯成冊。

第一任哈里發艾布.巴克,主持了古蘭經的首次彙編工作,史稱「穆斯哈福」本。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以艾布.巴克的初本為基礎,將各種抄本和私人保留的經文收集到一起,反複對照、核實、考訂,編排成冊,並複製了七部,銷毀其他手抄本,史實「奧斯曼定本」,為全世界穆斯林沿用至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美東時間六日上午在華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正式將一份遺失近一千七百年的《猶大福音》手稿及其內容的英文翻譯公之於世。

連月來,「國家地理學會」對這部《猶大福音》一直諱莫如深,可能與這部福音書是以出賣耶穌的猶大名義所寫有關,內容具相當的爭議性。

長久以來,基督教界一直視猶大為叛徒,但《猶大福音》卻顛覆這種觀點,指猶大其實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他之所以出賣耶穌,是出於耶穌授意,為的是要完成上帝的救贖計畫。其與新約《馬太福音》等四部福音書描述的完全相反。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泰晤士報》廿八日報導,希臘考古學家宣稱,他們在一個小島上找到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中的英雄人物阿捷克斯居住的宮殿遺址。古典學者們對於這項新發現相當振奮,認為這證明荷馬講述的那些神話故事,有史實的根據。

 大型宮殿 三千五百年前遺址

考古學家是在雅典西邊的薩拉米斯島一個名叫卡納基亞的村子附近,挖掘出這個三千五百年前的遺址。遺址包括一座面積約七五○平方公尺的大型宮殿,據信這座宮殿原本有四層樓高,內有超過卅個房間。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弗所的建城始於西元前(BC)9世紀,歷經西元前6世紀波斯入侵,西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收復,後繼者將此城遷入山谷中的現址,共有三次遷移。

以弗所位於現今土耳其西部,我們由南端的入口進,先看當年的期貨市場,而後走入“市政大道”。

我如此稱呼是因以弗所是羅馬帝國時代小亞細亞的省會,兩旁皆是政府機關,包括市政廳、議會等遺跡,石板路面上有當年夜間點路燈的遺跡,路燈的中央一個大凹洞,四角各有一個小凹洞,中間插上火把,四角有小柱圍住避免被撞倒。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