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中國思想史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3/781.html
原刊於《文史》2005年第4輯

自東晉十六國始,因長期分裂,南北兩地在學術文化方面呈現出很多差異。這些差異歷來為研究者所關注。但是回顧以往的研究史,我們發現研究者對涉及南北差異的一些關鍵性史料的理解並不相同,比如對《世說新語》記載的一段有關“南人”、“北人”的對話,研究者的認識就有分歧。這些分歧不解決,進一步討論就很困難。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4230

推原儒家的歷史起源,古人稱為"原儒",近人稱為"說儒",其義則一。本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敍述古今各種有關"儒"及儒之起源的說法,反省其立論的方法;第二部分選取周代的教化傳統與儒之起源的關係這一側面,以進一步瞭解本世紀學者原儒說的得失。

從漢儒到近代學者,對"儒家"的起源與發生,有所論斷,而二十世紀學者對此爭論尤多。以下按歷史的次序,將古今各家之說加以敍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366

一、前言

  《論語‧八佾》載孔子之言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此古今文獻學者所推以為宗之名言。誠然,欲徵求乎前代之典章制度,圖借鏡於古人之歷史經驗,固非以其文獻為途徑不可。然古代文獻之不足徵者多矣,而其所以不足之故亦非一端。或以古籍既缺,而指津者亦寡;或以古文難曉,而今字乃乖戾;或以師徒相承,增益不休,而時序先後相混;或以歷代相傳,抄錯遺漏,而篇章不成文義。要之,今日所面對之傳代文獻,已遠非昔日所目睹之原作,而今人對古文之體會與理解,亦無法與古者相比。然而通過嚴謹的文字、音韻及訓詁等學門,再加以文本的校勘與句法的分析,庶幾古人之言與先聖之制尚可考徵其一二焉。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568

摘要:由於和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相關之出土資料大量問世,“出土文獻將改寫中國思想史”的說法一度頻繁見諸報刊。這究竟是一個嚴肅的命題,還是一個供媒體使用的口號,應予以審視和評價。出土文獻的確為改寫中國思想史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性,但由於出土文獻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出土文獻研究的複雜性,使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受到限制,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文本整理和復原,不能輕易用出土文獻來改寫中國思想史。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的研究方法有相通之處,不應輕易否定傳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重證據法”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沒有多少可以指導具體研究的方法論成分。對“二重證據法”的過度推崇,滋長了輕率、粗糙的學風,導致了研究方法的簡單化。

近年來,與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相關的出土資料不斷問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三大發現,即1973年末至1974年初出土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1993年出土的湖北荊門郭店楚簡,與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董市場購回的湖北楚簡。這些重大發現,使海內外從事中國古典學研究的學者為之振奮。尤其20世紀末郭店楚簡和上博楚簡問世之後,無論是媒體還是學界,都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之中,“出土文獻將改寫中國思想史”的說法頻繁見諸報刊。然而,隨著學者們對簡帛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術態度的日趨冷靜,“出土文獻將改寫中國思想史”的提法開始少見了。這究竟是一個嚴肅的命題,還是一個供媒體使用的口號,現在已經到了予以重新審視、評價的時候。應該如何去除情緒的色彩,如何賦予科學的意義,如何反思利用出土文獻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去總結的問題,同時也是對今後的研究必然產生影響的問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見[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民國元年鄂官書處叢刊本)卷十三“周末風俗”條,原文為:“如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

[2] 關於郭店楚簡的下葬時代,目前為止有兩種意見,一是戰國中期偏晩說,即西元前300年左右,“白起拔郢”(西元前278年)之前,郭店楚簡的發掘整理者首倡此說,大部分學者同意這一說法,參見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前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另一種意見認為,不排除“白起拔郢”之後的可能性,以王葆玹、池田知久為代表。王葆玹的意見參見其《試論郭店楚簡各篇的撰作時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簡的時代問題》(《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390頁),池田知久的意見參見《池田知久簡帛研究論集》(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50-151頁、第267-270頁。上博楚簡因屬盜掘,沒有確定下葬時代的依據。但一般認為接近郭店楚簡的時代;馬王堆漢墓的下葬時代不存在問題,在漢文帝前元十二年(西元前168年),但對其中文獻成書時代的爭議頗大。以《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通稱《黃帝四經》)為例,有戰國中期以前、戰國中期左右、戰國晩期,乃至楚漢相爭時期到西漢初年各種說法。參見劉國忠《古代帛書》(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149頁,以及張增田《黃老治道及其實踐》(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7頁。

[3] 其他可參考者有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詩經》。及山東銀雀山漢簡《唐勒》、江蘇尹灣漢簡《神烏賦》、敦煌漢簡《風雨詩》等詩賦類作品。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經學史,《經學歷史》的最主要特點首先是它的會通性,這裏的“通”,包括時間跨度、內容的廣度,同時也指皮氏寫作思想的一致性。

  眾所周知,經學在傳統社會中始終占據著意識形態的中樞地位,因此,在傳統社會中經學一直受到各階層的重視。《史記》中首列《儒林傳》,開創了以人物為中心的傳記體經學史;班固《漢書》,增設《藝文志》而開書志體經學史的先河,以後經學史一直是正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與此同時,私家著史也重視經學史的梳理,如唐初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中注重辯明經籍的源流,南宋鄭樵《通志‧二十略》中的《經籍考》在考訂經籍的同時,更注重於經籍的流變。明代中後期,朱睦桔作《授經圖》將圖、傳、記集於一身,實際是清初朱彝尊《經義考》的先聲,都是以書志體為主的經學通史。成書於乾隆年間的《四庫提要‧經部》也是在時代學風影響下對經學的總結。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下面这篇文字是我用英文撰写的一篇解释性的长文——《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试探》中的第二章,由《二十一世纪》托盛勤、唐古译为中文。《二十一世纪》这一期是关於“轴心突破”的专号,编者因为此章与之有关,特将拙文收入其中,以供读者参考。我愿意趁此机会向编者和译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於这是长文中的一章,开端和结尾都不免有些兀突。现在我要写几句话说明此文的原委。《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此文论旨甚为繁复,这里不能详说。此章论“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不过是全文中的一个历史环节,可以单独成立,但其涵义则必须在全文中才能充分显露出来。全文其他部分也有涉及“轴心突破”的,但这里无法包括进去。这是要请读者原谅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近年來中國大陸文史研究領域的一些新變化
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變化——二、常識的變化:關於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三、基礎的動搖與瓦解:以國家、傳統、現代為例——四、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例——五、文史領域:關注重心與使用資料的變化——六、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史華茲(Benjamin Schwartz)《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張永堂譯,載《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臺北,1976。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 要】
中國古代沒有西方近代意義上的學術分科,但並不意味著沒有自己的學術分類體系。從“孔門四科”到“儒學四門”,體現了中國傳統學術按照自身的歷史邏輯,開始向近代分科性的學術門類演化的歷程。

【關鍵詞】孔門四科;儒學四門;義理之學;考證之學;經濟之學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最近因為把大半時間挪去讀當代政論類書籍,所以《文心雕龍》就成了此舉之犧牲品,我想與其硬擠出一些消化不良的文字,不如另闢蹊徑,寫點不同的東西,可能還新鮮別緻。本期發報日適逢春假,其中的清明節免不了令人充滿聯想,於是靈機一動,想:乾脆寫有關《天人三策》的文章吧!過節嘛!應景一下,就讓我們大家不分男女老幼,先來後到,一同奔向『天人合一』的境界吧!呵呵。

  又,徵引文字底本採用新校標點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各大』出本社翻印。如文字略有不同,那就有鬼了,特此說明。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