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英國的「冷凍方舟」?這些保存地球物種的做法都不夠看,不夠好!美國科學界知名學者組成的「拯救文明聯盟」提出構想,認為應該在月球設立專門太空站,存放數量足夠的地球物種去氧核醣核酸(DNA)採樣,這樣才穩妥。
行星來撞或核戰 地球將全毀
對執著於世界末日大災難終將發生的科學家而言,世界各地已設立的各種「基因銀行」都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太受限於地球。若是發生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核子大戰,保存在各基因銀行的生命試管會不致於損毀嗎?
目前分類:轉載-人類新知識 (14)
- Aug 03 Thu 2006 00:54
2006.08.02 中國時報 美科學界終極構想 續存地球生命 蓋月球伊甸園 潘勛/紐約時報專題報導
- Jun 20 Tue 2006 18:38
《冥王星吃起來是什麼味道?》(自序) 有趣的地球,神奇的太空 作者\貝曼(Bob Berman)(貝曼是美國紐約州「眺望天文台」的台長,也是馬利蒙特曼哈頓學院的天文學副教授)
譯者\傅宗玫(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現就讀美國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博士班。譯作散見《科學人》雜誌、《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
這本書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最尋常的事物,卻呈現出令人嘖嘖稱奇的趣味,甚至讓你覺得荒謬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希望本書能像宇宙本身一樣,同時反映出細膩微小與雄偉永恆的各種面貌,於是這一趟有趣的發現之旅,讓你每一天都變得很不平凡!
光、時間和重力,看起來都是日常生活最根本、最實在的東西,然而就算不是太神秘,往往也令人大感驚奇。在現實世界裡,許多我們平常不假思索的尋常事物,經過仔細的思考和檢查,往往變得不可思議、十分奇妙,甚至是荒謬可笑。
- Jun 12 Mon 2006 20:35
聚焦西藏:北半球最後一個光學天文台址 專訪\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孫維新教授 撰文\郭維欣 科學人2006年6月號
就在歐美各國的天文學家忙著設計未來的巨型望遠鏡時,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地球上還剩下什麼地方可以架設這種龐然大物?中國大陸也正計畫在20年內建造一座口徑數十米的大型光學天文台,為了找出最佳的台址,大陸的國家天文台自2003年起,對大陸西部的西藏與新疆展開了長期的規劃與探勘,並廣邀各國專家參與選址。
全球的天文學家在轉遍地球儀後,開始對中國大陸西部這塊鮮少開發之地充滿興趣。孫維新教授長期參與這個選址計畫,《科學人》特地請他來談談建造天文台時選址的過程與其中的科學。
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為了在西藏、新疆等地尋找適合的天文台址,在2004年7月於西藏首府拉薩市舉辦一場「中國西部天文選址國際研討會」,您與台灣的多位天文學家也都出席了。「中國西部天文台」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
- May 22 Mon 2006 20:36
核融合蝕爐壁 美找到阻止方法【2006/05/22 聯合報】編譯陳宜君/法新社巴黎二十一日電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已解決人工核融合研究遭遇的一大問題。
人工核融合被認為是廉價、安全、乾淨與幾乎取之不盡的未來能源。在核融合過程中,原子核會彼此結合,釋出能量,和用以製造核能與原子彈的核分裂過程剛好相反。
在核融合反應爐中,粒子撞擊在一起,形成稱為電漿的帶電氣體。電漿受到強力磁線圈約束,被圍堵在稱為托克馬克裝置(一種環狀大電流的捏縮電漿體實驗裝置,用以研究受控熱核反應)內部。
- Mar 28 Tue 2006 00:16
重現盤古開天:加速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撰文\樊台清(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儀發組)、梁耕三(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95.3.27科學人轉載
加速器在人類科技文明所扮演的角色之吃重,其實遠超乎想像。早在17世紀,歐洲已有江湖賣藝者利用手搖摩擦起電器和儲電瓶,產生很嚇人的電光石火,算是人造加速器的濫觴。19世紀初,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等人將放電的實驗在抽真空的玻璃管中有系統的進行,發現了許多奇特的氣體放光現象(後來演變成霓虹燈與日光燈);1875年,英國的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得到更好的真空,陰極射線管不由氣體發光,卻在陽極玻璃管壁直接放光(日後電視映像管的基礎);1894年,侖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在研究陰極射線管的過程中,意外發現X光(現代應用於醫學診斷、機場安檢和工程非破壞性檢驗,侖琴於1901年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獎,而迄今直接由X光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近20位)。
直到1897年,英國的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確立了陰極射線的身份就是電子,等於是發現了第一個基本粒子(因而獲得1906年諾貝爾物理獎),科學家才逐漸理出完整的故事:兩電極之間的高電壓,可在陰極表面產生強大電場將電子拉出,加速並撞擊氣體分子或玻璃管壁產生螢光;如果受撞擊的是重金屬靶,則可因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制動(煞車)輻射而產生X光。就這樣,加速器開啟了近代科學大門,對現代生活文明的造就,也提供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現代加速器的開始
- Feb 02 Thu 2006 20:18
氫,未來的能源希望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副教授(基隆市) 【2006/02/02 聯合報】
一月三十一日,出身德州石油業的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語出驚人的指出美國人已用油成癮,必須靠替代能源新科技戒除。
上個農曆年前,台大柳中明教授提出在二○三五年之前,台灣將因地球暖化而極度乾旱,以致嚴重缺水、缺電。這個除夕前,世界氣象組織又指出,去年全球氣候走極端,從熱浪、乾旱、大水到颶風空前強烈,且有明顯惡化的趨勢。幾乎同時,美國太空總署又表示,二○○五年是地球歷年來最熱的一年,冰河加速融化,而這和溫室氣體快速成長有很大關係。
幾年前,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還普遍存在著「是否存在」的爭議,而今科學家們爭的只剩下「災難何時會來」,以及用來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是否來得及奏效了。
- Jan 14 Sat 2006 13:21
沒有陽光小雨 照樣長出黃金稻穗 日本「地下」農場慶豐收 特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一日電 2006.01.12 中國時報
日本各地大雪成災,菜價高漲,東京都心辦公大樓的地下農場竟然還收割稻米!原來這是保聖那(PASONA)人材仲介公司於今年二月,在東京大手町野村大樓地下二樓創設的自動化農業支援設施,利用先進的技術在地下栽培稻米、蔬果等農產品,不僅提供都市人學農的機會,也為即將退休的中高年人創造事業的第二春。
「PASONA O2」是日本首次嘗試的地下農場,在面積約一千平方公尺的無日光地下室內,種植約二十種蔬菜、十種的花、五十種香草,還闢有高科技水田,利用電腦控制燈光、濕度、水溫、肥料用量等等來耕種稻米,一年還可以收成三次,去年八月播種的越光米和秋田小町米今天都已結出金黃色的稻穗,總務大臣竹中平藏、農林水產省石原葵事務次官等也都前來出席收割典禮。
電腦控制光及溫度
- Nov 27 Sun 2005 23:03
全球第一部手語參考語法 問世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 【2005/11/24 聯合晚報】
手語不是隨隨便便的比畫,其實學問可大的呢!台灣推出全世界第一部手語參考語法,同時也是台灣首部線上數位影像辭典,不但將成為全球後續研究的參考典範,還可以提供民眾自學的管道!
國科會今天發表「看見語言,手語研究視界」成果,由中正大學語言所組成的團隊,在四年間,將全球語言學者視為畏途的手語語法,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數位化,收錄2500個以上手語常用詞彙,終於推出全球第一部手語參考語法,甚至已經引起其他國家興趣,計畫合作擴大研究範圍,將他國手語一起納入比較。
計畫主持人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戴浩一表示,很多人都以為手語只是隨便比比,或是當成是國際共通的語言。事實上,手語不但有規則,而且還有方言、國別之分,複雜的程度,也是造成早已研究40年以上的美國語言學者,一直推不出參考語法的原因。
- Nov 22 Tue 2005 20:14
奧國山城 守著鏡子守住陽光 楊明暐/綜合報導 2005.11.20 中國時報
奧地利西部山城拉騰堡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二月,陽光就會被矗立在一旁的山巒給擋住,居民長期生活在不見天日的環境中,難免變得很憂鬱。為此,奧地利一家公司計畫建造兩組鏡子,折射引進冬天的陽光照亮當地。
位在茵斯布魯克東邊四十公里處的拉騰堡,是奧地利最小的城鎮,且規模仍在縮小,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冬天曬不到太陽,令鎮民生活感到很不便。
反射原理 造鏡借光
- Nov 22 Tue 2005 12:24
奧茨冰人 謎團越挖越深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2005/11/18 民生報】
世界迄今所見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奧茨冰人」,十多年來,隨著研究越深謎團越多,例如,義大利研究人員最近分析「奧茨」的隨身物竟發現,許多物品竟是相距千年、跨越歐亞大陸,例如他身上所穿的羊皮外套就產自中國。
上海新聞晨報綜合俄羅斯「真理報」等報導,指出義大利研究者新近對奧茨冰人身上和身旁的物品進行首次系統分析,研究令人震驚。
例如,奧茨身邊的箭袋中兩支用木頭製成的箭和12支未完成的箭已有七千年歷史,而斧頭卻是西元前27年至476年間羅馬帝國時期的酷刑產物,他身上所穿的外套,則是由中國種山羊皮革製成。
- Nov 07 Mon 2005 16:53
冥王星衛星 可能有三顆 閻紀宇/綜合一日外電報導 2005.11.02 中國時報
太陽系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其衛星數目很可能是三顆而非一顆。美國天文學家團隊昨天宣布,他們在冥王星外圍發現兩顆小型天體,應該是它前所未知的衛星。如此一來,冥王星將成為太陽系外圍的科伊伯帶(Kuiper Belt)中,第一個擁有一顆以上衛星的天體。
冥王星原本有一位同伴「冥衛一」(Charon),今年五月十五日,天文學家運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掃瞄科伊伯帶,發現兩個黯淡的光點,隔了三天再做觀測,兩個光點猶在,而且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冥王星,行逕極類似衛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韋佛博士表示,這兩顆準衛星暫時編號為「S/2005 P1」與「S/2005 P2」。明年二月中旬,韋佛的團隊將再度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做進一步的觀察,如果其衛星身分得以確認,將送交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審核,通過後再正式命名。
- Nov 07 Mon 2005 16:47
記憶拼圖…忘了我是誰 王良芬 2005.11.01 中國時報
丟三落四是常人的習性,很多人有健忘的毛病,而隨著時間和生理退化,記憶力每下愈況,甚至演變為癡呆症。但是失憶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包括兒童、青少年,以及正值盛年的成人,都可能因感染疾病或是心理創傷,在不同程度上喪失記憶,進而失去言語表達能力,無法理解常人社會的事物。
不論是逐漸健忘,或是乍然失憶,對患者和其周邊的人都造成深沉衝擊。失去記憶的人生如黑洞,每個片段都成為懸疑,更嚴重者,則是乍然驚覺置身異地,不知今夕是何年,忘了自己姓啥名誰。
神秘德國男 不說話琴藝高
- Oct 13 Thu 2005 11:14
現存最長壽的動物 「達爾文之龜」哈莉葉將滿175歲 潘勛/綜合倫敦十一日外電報導 2005.10.12 中國時報
號稱為科學家達爾文一八三五年所發現的陸龜「哈莉葉」,即將年滿一百七十五歲,是當今人類所知存活於世最長壽的動物;但她是否真為達爾文所發現,學者們還頗有爭議。
在厄瓜多加拉帕哥斯群島(又稱龜島)被發現的母陸龜哈莉葉,被搞錯性別至少一百廿四年,根據目前照料她的澳洲昆士蘭「澳洲動物園」工作人員的說法,讓她由沒沒無聞變成大名鼎鼎的,正是達爾文。而哈莉葉如果真是當年達爾文所「欽點」攜回英國,那麼她在演化論巨著《物種源始》裡,可是大大有名。
達爾文帶回 名留《物種源始》
- Oct 06 Thu 2005 09:46
北極百萬年冰發現微生物 佐證火星也能有生命 編譯楊【2005/10/06 聯合報】 清順/美聯社奧斯陸五日電
學者專家說,他們在北極偏僻的群島有一百萬年歷史的冰裡發現活的微生物,可佐證冰凍的火星也可支持生命。
一個國際團隊研究採自挪威斯瓦巴群島斯維菲爾死火山的冰核樣本,那裡是地球上唯一有和一九九六年南極發現的火星隕石一樣的礦物質磁晶的地方。
奧斯陸大學的領隊亞蒙德森說:「我們採取斯瓦巴群島的藍色冰塊發現微生物,那裡的環境極為惡劣,我們沒想到會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