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34個美洲國家領袖在阿根廷舉行高峰會,試圖建立2006年重啟自由貿易談判的共識,但部分國家不滿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加上許多南美洲人反對全球化,數萬名示威者在當地一座足球場集合抗議,現場懸掛一幅南美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巨型畫像。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遊行抗議時,都會舉著他的頭像。在格瓦拉逝世將近四十年後的今天,他依舊是革命的標誌。有關他的書籍不斷出版,電影不斷拍攝,他的故事不斷累積擴大,形象不斷被塑造得更完美。

1961年沙特和波娃在拜訪格瓦拉之後說,「他不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完整的人。」他典型的頭戴黑色貝蕾帽,一臉捲曲的濃鬚和長髮,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遠方的照片,完全顯露英雄的形象與氣質,成為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表徵。「格瓦拉是二十世紀已經幾乎再也看不到的浪漫英雄,而他之所以成為英雄,乃在於他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變成了一則幾乎不可能的傳奇。」這是《格瓦拉畫傳》的題辭。於是印上他的頭像的T恤在世界各地年輕人的身上出現,有關格瓦拉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近十年來此風益盛。網路上的「切專賣店」(thechestore.com)標榜的是「所有你需要的革命必需品」,你可以買到一切格瓦拉的相關產品。反諷的是,在格瓦拉所堅持的價值已經崩解的時代,他卻從共產主義的煽動者變成資本主義的暢銷商標。

然而,一股去除神話,重新認識真實的格瓦拉的趨勢也開始了。從他的日記、談話、著作以及當時人物的訪談和證詞,試圖重建真實的格瓦拉。這個格瓦拉有殘忍的一面,1967年4月,就在逝世前半年,他總結過去的經驗說:「恨是鬥爭的一個元素,對敵人堅定的恨,可以讓人超越他的自然界限,成為一個幹練的、暴力的、精挑的、冷血的殺人機器。」他下令槍決過數百名被他懷疑的、不忠的同志。

革命成功後,他掌握古巴大權,先後擔任軍事監獄的檢察長、工業部長、國家銀行總裁,在他的主持下,引進了蘇維埃制度,數百萬人民的生活被徹底顛覆、犧牲,在〈人與社會主義〉一文中,他說:「為了建立共產主義,你必須建設新人與新經濟基礎。」於是,反對者以反革命分子之名被關進集中營。他也協助設立祕密警察組織,遂行恐怖與謀殺。最嚴厲的陳述是來自他被槍決時現場目擊者的證詞,他並非慷慨就義,而是懇求「不要射殺我,我是切,我活著比死對你更有價值」,當然這是無法獲得證實的。

一個英雄本來就有神話與真實兩種面貌,格瓦拉也是同樣的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