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合歡山上往清境地區看下去,沿著山壁,數十條塑膠取水管密密麻麻地綑住了青翠的山巒。忽然想起美國西雅圖酋長的一段話:

  當所有的野牛被屠殺殆盡,
  所有的野馬被套上韁繩,
  所有幽秘的林蔭,佈滿人的汗臭,
  電話線如幽靈般,綑綁以往豐饒的山坡,
  人生還剩下什麼?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而且,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絕大部份人口不得不在擁擠的都市裏討生活,人們開始渴望到清幽雅靜的地方舒解壓力,因此這幾年所謂生態旅遊的風潮盛行。年紀大一點的人退休想搬到山裏頭,經濟能力好一點的就想辦法買片山坡蓋別墅。

  可是,我們愛一座山,卻不該出賣整座山的靈魂,當每個人都到山上找希望時,不經意中會不使山林失去了它的未來?

  年輕時,我很喜歡到清境農場那一帶,因為合歡山、奇萊山、能高山、安東軍山等氣勢雄偉的山岳環繞,湛藍的天空,加上淺淺深深的各種綠,以及色彩鮮艷奪目的野花,這裏簡直是上帝的花園。

  那時候,幾乎看不到房子,小小的農舍隱身在層層山巒中。1960年代,國防部退輔會為了安置來自滇緬地區退役軍人,將清境一帶的國有林地承租給他們,其中有些榮民的眷屬是滇緬地區的少數民族擺夷族。

  從1993年起,政府開始釋出農地,將國有土地賣給承租戶,自此這些土地就變成私有,可以自由買賣。西元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通過,開放非農民也可以購買農地,並且可以在農地上蓋佔地不超過十分之一,高度不超過十公尺的「農舍」,自此,全台灣滿山遍野就開始出現了豪華大農舍,甚至有些以農舍民宿之名蓋成觀光飯店般大的建築,他們以人頭多人持分的方式來鑽法律漏洞。

  假設農發條例當初的理想是為了因應加入WTO之後,希望讓台灣的小面積耕種方式可以集合成較大的生產規模與經營模式,才能和國外競爭,可是幾年下來,農民真的受惠了嗎?還是台灣農業徹底崩盤的開始?甚至造成農地惡化,生態環境遭破壞,將毀損了農業生產的根與土地的生命力?

  清境農場一帶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因為農地私有加上國人一窩蜂的習慣,當然,還有所謂生態旅遊或媒體宣傳造勢的影響,幾年內,這個地區已成了高山的鬧市,在毫無整體規劃之下,每個人有地就蓋,先到的搶交通便利,後到的搶景觀,往山坡懸崖蓋房子,然後再私自舖設聯外道路。結果造成假日時往往有超過萬人以上的遊客擠在這小小的高山地區。

  老實講,我覺得之所以如此,媒體記者扮演了推波助瀾的共犯角色。往往在熱情的招待後,記者避開雜亂的景觀,專拍美美的建築,寫些宣傳的文章,從來沒去注意這每年近百萬人在山上的吃喝拉撒的污染物到那裏去了?記者也不關心那些清潔消毒的化學藥劑與除草劑就在我們高山地區隨意排放,當然更不會提到這民宿合不合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了!

  是的,西雅圖酋長這麼提醒著我們:「人類並不擁有大地,人類屬於大地。人類試圖要去改變生命的所有行為,都會報應到自己身上。要在你心中常保對大地的記憶,在你心中常存大地原貌,並將大地的原貌保留下來給你的子孫。」

  若你愛山林,請不要傷害它!

愛她,就不要傷害她──荒野守護系列之8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7/31/834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