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存放於青海循化縣街子清真大寺的一部古蘭經,相傳是奧斯曼時代確定的古蘭經抄本之一,經專家鑒定,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這件稀世珍品可望於今年底對外展示。

另據史載,穆罕默德於公元六一零年在阿拉伯半島麥加的希拉山洞沈思時受真主之命開始宣教,至六三二年辭世,期間真主陸陸續續頒降古蘭經文,但穆罕默德在世時,古蘭經並未編輯成冊。

第一任哈里發艾布.巴克,主持了古蘭經的首次彙編工作,史稱「穆斯哈福」本。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以艾布.巴克的初本為基礎,將各種抄本和私人保留的經文收集到一起,反複對照、核實、考訂,編排成冊,並複製了七部,銷毀其他手抄本,史實「奧斯曼定本」,為全世界穆斯林沿用至今。

因此,七部奧斯曼定本古蘭經,不但是伊斯蘭,也是全世界宗教文化史的稀世珍品。

當時,這七部古蘭經一部保存於麥地納,其他六部分送至麥加、大馬士革、葉門、巴林、巴士拉、庫法。青海發現的古蘭經,不知道可能是其中的哪一部。

報導說,青海的這部古蘭經用絲綢裹纏,分別裝在兩個約六十公分長的長方形抽屜式木匣裡。共有三十卷,分上下兩函,函封為犀牛皮,面壓有精美的圖案,每冊封面為天藍色絲綢精製,全書共八百六十七頁,正文為阿拉伯文字墨寫,書法莊重凝練。

循化街子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韓福義說,七百多年前,撒拉族的祖先由於不堪忍受派系鬥爭,在首領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的帶領下牽了一峰駱駝,馱上故鄉的水、土和一部古蘭經,從遙遠的中亞撒馬爾罕王朝(現在的土庫曼的馬雷州撒爾赫斯地區,屬撒魯爾部落)向東遷徙,最後定居在今天的循化縣街子鄉。

這部古蘭經就是撒拉族祖輩東遷時帶來的。相傳是奧斯曼親自監督書寫的古蘭經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之一。因此,撒拉族視為至寶。

二零零四年九月,專家鑒定初步認為,這部古蘭經的成書年代可能是公元八至十三世紀,應早於北京東四清真寺存放的古蘭經,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古蘭經手抄本。

專家認為,這部手抄本古蘭經應留於循化街子清真大寺,但先應進行臨摹複製,替代原件展示,也可採用縮微、掃描製成光碟以便長期保存。

同時,要對它的材質進行分析,清洗污漬、霉斑,修補殘破部位,對脆化的經頁進行加固。

此外,還要改善庫房保管環境,這樣才能使這部古蘭經得以長期安全保存。

韓福義表示,中國領導人對這部古蘭經的保護給予高度關注,國家文物局計劃投入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用於保護這部古蘭經。

報導指出,街子清真寺已在附近修建博物館,今年底前建成,將設立古蘭經展廳和撒拉族民族民俗文化展覽廳。這部古蘭經在修復後,將放置在透明的保險箱內供人觀瞻,專家還將按照原貌臨摹複製一部,進行日常展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