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美東時間六日上午在華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正式將一份遺失近一千七百年的《猶大福音》手稿及其內容的英文翻譯公之於世。

連月來,「國家地理學會」對這部《猶大福音》一直諱莫如深,可能與這部福音書是以出賣耶穌的猶大名義所寫有關,內容具相當的爭議性。

長久以來,基督教界一直視猶大為叛徒,但《猶大福音》卻顛覆這種觀點,指猶大其實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他之所以出賣耶穌,是出於耶穌授意,為的是要完成上帝的救贖計畫。其與新約《馬太福音》等四部福音書描述的完全相反。

三、四世紀抄寫自希臘文原稿

這份以古埃及哥普特(Coptic)文字抄寫、長達六十六頁的古抄本,除了《猶大福音》之外,還有標題為《雅各》的文稿(又名《雅各啟示錄》)、《彼得致腓力書信》以及學者暫稱為《阿羅基耐書》的片段。文稿年代可回溯至西元第三或第四世紀,而這份手稿可能是根據公元一五○年左右一份希臘文原稿所抄寫的。

《猶大福音》的手稿係由國家地理學會、「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與「韋特史料研究所」共同保存、鑑定和翻譯。至於這份莎草紙手稿修復、重組完成部分,將於四月九日「國家地理頻道」首度公開。

《猶大福音》於一九八○年前後在埃及被發現,當時還只是一堆莎草紙的斷簡殘篇。一九八三年,這些手稿出現在國際古物市場上,當時即有一群學者見過這份手稿。由於賣方要價三百萬美元,沒人買得起,這份手稿遂在紐約州長島花旗銀行的保險箱躺了近廿年,直到前些年,才由瑞士的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取得。

五鑑定法證實為「旁經」著作

國家地理學會宣稱這份古抄本確定是貨真價實的基督教「旁經」著作,鑑定方法有五種: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譜照影術、內文比對與古字比對。

國家地理學會專案節目執行副總裁泰瑞˙賈西亞說:「這份非聖經經文的古文獻戲劇性出土,是公認為過去六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促進我們對早期基督教時期歷史與神學觀點的了解,十分值得歷史學家、學者與神學家繼續研究。」

儘管國家地理學會等機構對於《猶大福音》相關研究工作極度保密。《時代》雜誌今年二月即搶先報導了這個極具爭議的重大考古發現。

國外媒體近來曾引述一些聖經學者的話說,他們不認為《猶大福音》能讓人們對耶穌或猶大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不可能動搖兩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傳統,倒是可以讓大家見識到基督教發展初期所存在的一些紛亂現象。

學者指出,《猶大福音》屬於「諾斯底派」的著作。諾斯底派盛行於公元二、三世紀,支持者們雖打著基督教旗號,卻認為得救可經由「神祕直覺」(gnosis)或「知識」獲得。諾斯底派人士按照他們的觀點,推出了《多馬福音》、《腓力福音》、《馬利亞福音》、《埃及福音》、《真理福音》…等許多以福音為名的著作。

(編按:國家地理頻道訂四月九日周日,全球首播兩小時特別節目《猶大福音》,詳細介紹和分析這本著作的寫作年代、作者以及相關研究工作。)



2006.04.07中國時報 顛覆傳統新論 叛徒反成英雄 楊明暐/綜合報導

「當下,十二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候,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

這是聖經《馬太福音》廿六章所記載,猶大為了錢出賣耶穌。同一章四十八節:「那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作的事,就作罷。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

《馬太福音》廿七章記載:「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

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尚未發布他們的翻譯結果之前,對《猶大福音》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學者們便推測,書中可能會提到,猶大其實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他出賣耶穌,是上帝賦予他的使命,唯有如此,耶穌才能替人類受死,完成上帝的救恩計畫。

如果這樣的說法成立,猶大反倒成了忍辱負重的英雄。在網路上,有人便對猶大表示同情。一位網友寫道:「猶大若不出賣耶穌,耶穌就不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還會有今天的基督教嗎?」另一位網友寫道:「假如彼拉多(審判耶穌的羅馬巡撫)罰耶穌從事兩百小時社區服務,而不是把他交給那些受祭司長和長老們挑唆的眾人,那會有什麼結果?」

然而基督教界對猶大「出賣耶穌有功」說法卻深深不以為然。「今日基督教」網站評論道,人不能藉犯罪來成就上帝的計畫。上帝並沒有指示猶大背叛耶穌。猶大仍必須為他的罪行負全部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