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陸的部落格很火熱,知名評論家白燁和新銳作家韓寒的論戰,加上周邊的作家、評論家、讀者的互動,野火燎原,無疑是「文學社會」的一場地震。

整個事件的起因來自評論家白燁將「80後作家」定位為文學的「票友」寫作, 2月24日,白燁在新浪Blog上貼出原發表在《長城》雜誌2005年第六期的《80後的現狀與未來》。該文評價韓寒的作品:「越來越和文學沒有關係」,並指出:「我以前說過『80後』作者和他們的作品,進入了市場,尚未進入文壇。這是有感於他們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學雜誌亮相,文壇對他們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與其文。而他們也似乎滿足於已有的成功,並未有走出市場、走向文壇的意向。」

  隨後,韓寒在自己的BLOG上以《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逼》憤而反擊。他認為:「本人,非常討厭以年代劃分作者,每個優秀作者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哪能分類。」而且文藝圈不應當有門檻,也未必要以暢銷與否作為評斷,評論家不應當貶抑暢銷的新銳作者。在這篇火力全開的文章中,韓寒指出:

還有,白先生文章裏顯露出的險隘的圈子意識。文壇什麼,文壇什麼,要進入文壇怎麼怎麼,聽著怎麼像小孩玩過家家似的。好像白老人家一點頭,你丫才算是進入了文壇。其實,每個寫博客的人,都算進入了文壇。別搞的多高深似的,每個作者都是獨特的,每部小說都是藝術的,文壇算個屁,矛盾文學獎算個屁,純文學期刊算個屁,也就是一百人手淫,一百人看。人家這邊早幹的熱火朝天了,姿勢都換了不少了,您老還在那說,來,看我怎麼手淫的,學這點,要和我的動作頻率一樣,你丫才算是進入了淫壇。

他認為,文學評論圈只是一時的現象,呼籲前輩們:「別湊一起搞些什麼東西假裝什麼壇什麼圈的,什麼壇到最後也都是祭壇,什麼圈到最後也都是花圈。」希望年輕的作家繼續「認真的隨意寫」。

此文一出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幾度交鋒,白燁在《我的聲明———回應韓寒》指出:「不喜歡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粗暴又粗鄙的字眼罵人……他和他們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則的自審與公審。我希望這樣一個事件,能為如何為網路立法和建設網路道德提供一個反面的例證。」顯然不能接受網路語言的「沒規矩」,其後白燁宣布關閉自己的BLOG。

《南方週末》的專題報導中,以4月1日,朱大可在BLOG的文章為「韓白之爭」總結:「韓寒戰勝對手的武器,無非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文化消費市場和大量‘韓粉’的後盾;其二,對方的文學‘炒作劣跡’;其三,犀利堅硬的穢語。」其他報刊也對於韓寒的系列短文的粗口、穢語十分在意,認為這是一場粗鄙論爭。

事實上,在這個事件中,新銳作家藉由網路的解放、去中心的力道,挑戰了傳統學院與文學刊物的權威;而韓寒的語言也正式網際網路互動時的「常用語言」,白燁「誤入叢林」,完全不能適應如是的討論。可嘆的是白燁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出:

現在評論家尷尬的地方在哪兒?有時候你的批評會被市場化的炒作或者運作所利用。你在會上講了很多話,可他只挑對他有用的東西報導出來,或者印在書上。他是有選擇地在利用你。你說了很完整的話,很一分為二的意思,在那裏就看不到。這是一個悲哀。還有一個悲哀,就是一個作家在他不知名的時候需要評論家,當他知名了以後,他就不再需要評論家。他不再看重評論家。因為他的名氣足以讓讀者知道他,不需要評論家再做什麼。

看來文壇還真悲哀。至於「文壇是個□」?讀者應當自有論斷。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winway/archive/2006/04/07/5121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