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今天報導,阿富汗中部巴米揚省大佛遺址有重大考古發現,專家在被前「神學士」政權摧毀的大佛石雕殘塊當中,發現寫在樺樹皮上的梵文佛經等物品,有可能從中找到線索,了解大佛石像的興建因由。

日本「共同社」發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報導指出,雖然寫在樺樹皮上的經文已毀損不全,但咸信與梵文原典若符一致;寫經的字母,是六、七世紀通行於印度北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吉爾吉特/巴米揚第一類字母」。

這批梵文佛經碎片由「國際石碑暨遺址學會」德國團隊在七月發現,地點就在原世界最高大佛石像東半部的殘塊當中。巴米揚當地原本有兩座巨佛石雕,但是二○○一年,統治阿富汗的伊斯蘭極端派神學士政權下令,用坦克及炸藥連打廿五天,把大佛摧毀。

德籍專家發現,寫有梵文佛經的樺樹皮跟數顆泥珠放在一起,再用布包起來;泥珠可能是象徵佛的舍利子。日本佛教大學教授松田和信鑑定,這批佛經殘片的經文,是一部佛經的起頭部分,與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所譯的《緣起經》所本梵文原典,內容相同。

德籍團隊另找到一小塊金屬皮,上頭有雕花圖案,此外還有泥印,上頭刻有蛇鳥般的生物;專家相信,這些裝飾品與圖案或許代表特定團體,可能就是贊助大佛石雕構工的人。目前發現的梵文佛經殘片存放在巴米揚省某機構中。

共同社報導,佛像內放置佛經,在藏傳佛教稱為法身藏物,日本稱為「胎內經」,但巴米揚的新考古發現在阿富汗卻是第一次。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4+11200611140007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