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林務局已經把阿里山鐵路連同車站一起BOT給財團,胖胖的二萬平車站站長高君邁即將結束他每天欣賞塔山雲海夕照的日子。在他的小站台上,也可以清楚看見高山小火車從山下蜿蜒上山的進度。如今,這條鐵路竟有如怪獸,將要載來財團的鋼筋建材,刀一般切進阿里山的心臟。對森林情有獨鍾的高君邁嘆說:「阿里山根本就不應該再開發的。」
為了提升阿里山的旅遊品質,迎接更多大陸觀光客,林務局今年六月迅雷不及掩耳的和宏都集團簽約完成BOT案。在事後的二場公聽會中,住在山上的漢人伐木工後代才知道,財團打算在森林遊樂園區內最平、最好的一塊地上,興建一座五星級高級飯店。三百公尺之外,就是鄉公所經營的飯店,照顧了許多鄉民的生計。
財團蓋五星級飯店 五波抗爭
連救國團經營的青年活動中心都會是受害者。因為宏都公司打算改建二萬平車站,一舉攔截活動中心大門口的塔山美景。在森林遊樂區外的更多商家業者也擔心,宏都公司會把火車載上來的觀光客全都載到自已的商場去消費,他們什麼好處也分不到。六月迄今,靜謐的阿里山上已經因此發生了五次激烈抗爭。
阿里山上的漢人,不是清朝時砍樟木熬樟腦的,就是日據時代砍檜木的伐木工人後代。林業式微之後,已經世居阿里山的他們大多數轉型觀光業,從小攤商、小餐館、小旅店做起。民國六十五年,當時的省政府為了改革阿里山觀光的亂象,強行推動「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整建計畫」,因未經溝通,遭到居民很大的抵抗。當年十一月九日凌晨,在攤商雲集的沼平車站發生了一場無名火,燒掉許多攤商的木造違建,政府的難題遂告解決。
阿里山社區協會總幹事廖景泰還記得,那把火燒掉了他家在阿里山最大的民宿「文山飯店」,那是祖父母從小小的「文山食堂」累積出來的家業。大火後,廖景泰的父親想要原地重建,從山下運來幾卡車建材,卻和省府派來駐守當地的軍警發生衝突,最後被控「妨害公務」的罪名入獄。對廖景泰和山上七、八百名伐木工後代而言,政府隨時可以收回國有地的名義搶走他們生計,如出一轍的BOT案就要建在三十年前他們「做觀光」的同一塊地上,廖景泰:「那本來就是我們的家」。
阿里山雖是鄒族逐鹿而居的傳統領域和獵場,但一百年前日本人開發林業後,只留下伐木、築路工人以及林務局員工組成的漢人聚落,鮮有鄒人的身影。現在山上的商店旅館區替漢人工作的鄒人,也只不到五十人。
鄒族達娜伊谷復育 找回生機
不同於山上漢人社會的紛擾,阿里山下的原住民部落裡正在默默展開一場波瀾壯闊的大變化。達娜伊谷成功的「生態經濟」模式,從山美、新美到茶山,正逐漸蔓延到更多的部落。長老教會牧師高正勝帶領族人復育達娜伊谷溪十多年,得到很大的回饋。
達娜伊谷溪現在開始養育山美村的鄒族人,生態觀光一年可以為他們帶來二千八百萬元的收入,山美的小孩每人有一萬元的教育補助、老人有老人年金,年輕人可以當護溪保育員,在一個類似「共同社」的社區協會運作下,還可以向官方爭取社區工程提供就業機會…。在達娜伊谷的鄒族人真正回到了原住民傳統的共享社會。更重要的是,找回了自然這個偉大的母親。
梁錦德和許多鄒族人的目標是成立自治區,山美是他們理想的自治典範。他們早就認清自治的重要支柱是經濟,全力發展部落經濟。梁錦德和幾位族人共組一個「鄒族部落休閒產業協會」,剛剛向官方爭取到六百多萬元的產業輔導補助計畫。他興奮地談著各種可能發展的農特產項目,比如山美今年試做竹筍共同產銷,以保證價格收購來穩定市場價格,結果非常成功。」
比起山上的官方和漢人聚落坐擁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所有觀光資源,山下原住民為生存奮戰的辛苦,實在艱辛許多。因此,對於吵翻天的BOT,梁錦德的觀點也很實際:「將來如果自治,還是要發展觀光。阿里山在鄒族自治區範圍,我們才是BOT案未來的老闆。」
部分鄒族人並不反對財團蓋五星級飯店,但主張相關的規畫要有鄒族的參與。「我們希望保有自已的文化,而不是讓林務局和財團拿去當商品販賣。」鄒人曾要求林務局在森林遊樂區相對提撥二點二公頃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由鄒族自已經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山上的漢人也不樂見鄒人另闢商圈,搶生意。鄒族和官方的談判還在持續進行當中。林務局為此已同意提出每年二千萬的公共建設項目由鄒人自行指定分配;他們還要求財團必需付出每年三百萬元的回饋金。
以鄒人經營達娜伊谷的成功模式,證明他們有足夠的能力,「用原住民的方法」,創造觀光資源的開發。其生態保育和文化再現的特質,更符合當今時代潮流。對照山上漢人社會與官方仍然陷於追求開發與資本對抗的泥淖,原住民的智慧顯然更值得借鏡。但鄒人卻不是阿里山BOT案的主角。
BOT案造成分裂 自治艱辛
雖然鄒人認定阿里山土地是其傳統領域範圍,但先被官方占有又被(漢)原居民長期使用,現在,新財團比舊的漢原居民更願意提供經濟合作機會,鄒族民族議會籌備委員陳有福不諱言,財團拉攏族人,BOT案已造成鄒族內部分裂,使鄒族邁向自治的道路更艱辛。陳有福更擔心,建旅館的BOT只是開端,將來還有穿過塔山的高山纜車BOT案,一步步拿走所有鄒族的傳統領域。「而塔山是鄒族的聖山,那時鄒族也要滅亡了。」
環保團體如蠻野心足已注意到阿里山BOT案未經環評、決策草率的問題,而且合約條件過於優惠財團,犧牲當地住民和生態條件。阿里山冬季水源不足,現在要面對櫻花季的洶湧人潮,山上商家就得「停二用一」。據稱陳總統今年上山視察時,為了一行人用水,提前用小火車從山下運了七天的水才夠用。原居民強烈懷疑阿里山負荷得了一座二、三百個房間的五星級飯店。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BOT開發案現在僵持著。人為的旅遊品質還不能更好,也沒能更壞。但已經屹立在阿里山上二千八百年的紅檜靜靜地呼吸著冷洌的空氣,並不理會這些人聲細碎的爭吵。森林靜默不語,卻散發出大自然令人既敬又畏的神秘力量。「你所做的,就會回到你身上」,這也是原住民在達娜伊谷發現的秘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900025,00.html
2006.11.19 中國時報
日月潭興土木 邵族爭生存
沈揮勝/調查採訪
日月潭德化社(原邵族聚落)每天早上九點就有遊艇開到,大陸和本地觀光客一下船就要觀賞邵族文化特色。專門接待高級大陸客的導遊莫國強通常引導客人往左方的商店街走,因為他擔心客人隨便走就會看到滿地垃圾和破亂的街景,更遠處則有環島公路上的廁所發出陣陣惡臭。
魚池鄉公所已經三個月發不出薪水,他們能如何費心維持德化社社區(主要是漢人)街道的整潔?可想而知。德化社最高級的旅店哲園,近來也開始接待高級大陸團,其湖畔景色雖美,但得對三百公尺外民宅空地上的垃圾視而不見。鄰近的優美民宿會呼吸到什麼樣的空氣?也就不用說了。
日月潭靠大陸觀光客起死回生,熱熱鬧鬧接待了一、二年人潮,現在已難掩疲態。相較於大陸觀光客另一熱絡景點…原民意識清晰且凝聚的阿里山,邵族在日月潭卻是少數中的少數,加上日月潭風景區多頭馬車的行政管理,隨著觀光開發引爆日月潭各族群利益糾葛,更令人擔憂日月潭的未來。
震災後自力造屋 縣地恐收回
這其中有地方政府與原住民對日月潭開發的歧見。日前邵族居民無意中在南投縣政府網站發現,因爭議喊卡多時的「邵族臨時部落」土地,已悄然被貼上「伊達邵觀光文化園區BOT規畫案」投標公告。
九二一地震時,邵族家屋多數損毀。三十多戶選擇山地文化中心舊址,以竹茅自力造屋,成為臨時部落,是為伊達邵部落。南投縣政府因應日月潭國際化需求,多次針對這塊約二點六公頃的縣屬土地,提出觀光大飯店BOT案,幾年來紛爭不斷,一直到縣府易主才暫歇,不料最近卻上網招標,引起邵族群情激憤,認縣府未事先溝通,也置稀有民族存亡於不顧。
全球邵友會台灣聯絡人鄭空空認為,站在法律觀點,該地為縣屬土地。不過若以文化傳承及民族情感的角度觀察,這塊土地已成為族群存續的絕對關鍵。邵族與南洋各族最大的不同在於未受基督教、回教等影響,得以保有全球南島語系中最完整的歲時祭儀,目前正在向聯合國申請列入世界遺產。神生媽(女祭司)石至寶等人也強調,屋拆了,部落垮了,邵族等同滅絕。
BOT案悄悄招標 前途未卜
然而,對於邵族強力反對BOT案,地方上則有不同聲音,伊達邵商圈一名黃姓業者直言:「邵族人不要太貪心了!」他解釋:「日月潭視覺焦點在光華島,震災後縣長彭百顯以其「光華」兩字隱含政治意涵,順水推舟將此島交還邵族,並回復邵名『拉魯』,什麼是拉魯啊?連我都是第一次聽到。讓無數人懷念的月下老人遷走,還規定遊客不准上岸,好不容易長期扎下的『日月光華』名號,一下子就去了了!」另一位陳姓商家也認為,日月潭拚觀光,最重要的是留得住遊客過夜。高水準的度假飯店BOT如能通過環評,有何不可?
但無可諱言,日月潭之於大陸遊客,最重要賣點仍在於邵族。但邵基金會執行長巴努.巴嘎暮暮指出,多數業者是借邵族之名,賣假邵族產品。鏢客如是,鹿茸如是,「作店」的導遊亦復如此,黑心錢他們賺走,最後背黑鍋的卻是邵族人。
現在,鏢客已從不肖導遊,演變近來興起的『鏢團』,尤其是大陸或外國遊客,導遊在遊覽車上會先說日月潭人作生意不老實,假好心地吩咐團員要設法殺到三折,私底下卻串通合作的店家事先將標價漲十倍,雙邊充好人。」一名漢人店家負責人氣憤說,遊客先入為主的「大殺價」觀念,即或有機會走進正派經營的商店,也會因價格談不下去而無法交易。
這些負面生態,如今都威脅了日月潭的觀光前景。一名王姓司機表示,大陸團在轉交給本土旅行社前,團費早已被對岸業者先砍了一半,導遊為了生存,很難不與賣場串通,但現在網路發達只要有人受騙,不到三天就傳遍全世界,很擔心政府這幾年投下幾十億元的資源,兩、三年就被少數自私業者玩完。所有後遺症,最終由日月潭承受。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900026,00.html
2006.11.19 中國時報 BOT 毀了台灣兩大觀光明珠 本報訊
編者按:日月潭和阿里山這兩顆台灣觀光資產的明珠,近來卻接連發生原住民與BOT案抗爭事件。發生在兩地的故事,也凸顯了台灣觀光產業正處於資本化和文化內涵空洞的掙扎。這也是台灣集體的掙扎:我們真的要為盲目追錢而失去一切?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900024,00.html
2006.11.19 中國時報 小檔案 本報訊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BOT案:八十九年獲行政院同意辦理,配合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於九十二年確認以「三合一」方式辦理招商。由宏都阿里山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得標,配合二○○八觀光倍增計畫,規畫三合一開發案包括;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經營、沼平車站旅館的開發,以及嘉義市北門車站旅館的開發,預計明年六月動工。將來還有穿過塔山的高山纜車BOT案。
日月潭伊達邵觀光園區BOT案:南投縣政府為發展觀光,決收回邵族臨時部落用地,推動「伊達邵觀光文化園區BOT規劃案』,計畫引進財團興建度假大飯店。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900027,00.html
- Nov 19 Sun 2006 22:28
2006.11.19 中國時報 阿里山建纜車 鄒族聖山不保 羅如蘭/調查採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