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千件柏楊的手稿文物,將捐贈給大陸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由於柏楊的文學生命與台灣民主社會發展連結深厚,他的文物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決定,引起文化界的驚訝與惋惜。

柏楊在今年初春和中國現代文學館公證簽約,同意把部分獄中手稿、讀者文友的書信、書桌椅、筆、紙鎮、受訪影音紀錄等近千件手稿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十二月四日,中國現代文學館將派代表來台,親赴柏楊台北縣新店住所舉行受贈儀式,並表達感謝之意。

柏楊之妻張香華透露,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周明,與柏楊夫妻相識逾廿年,相當熟知柏楊的寫作歷程,加上該館新館成立甫六年,硬體設備如溫溼控制系統都非常新穎、值得信任,又有來自國家的全力支持,館藏與研究推廣條件符合國際水準,柏楊考慮過後,才決定將這批文物交付舊識。

現代文學館設備新穎獲青睞

周明則表示,中國現代文學館將來將設立陳映真文庫與柏楊文庫,重現作家寫作時的環境,同時配合展出藏書、手稿與書信,柏楊研究中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歡迎兩岸三地的學者與人民充分利用。

由於柏楊的地位特殊,究竟他的文物手稿何去何從,相當敏感,文建會方面也出面爭取,希望柏楊手稿能留在台灣。

張香華盼讓全球認識柏楊

張香華說,目前國家台灣文學館與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台灣清大學圖書館也藏有她主動捐贈的柏楊與孫觀漢往來書信,台灣大學則正在趕工複製即將捐往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文物,國家圖書館也表示有意將柏楊手稿與文件數位化典藏。她感謝眾人看重柏楊文物,但也絕不希望各方陷入角力僵局,徒增館際合作的阻礙與困擾。

張香華說,未來大家如何齊心加強平行交流,讓華人甚至全球認識柏楊的文學與人權成就,對她而言,才是不變的第一優先原則。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111500038,00.html



2006.11.15  中國時報
綠島設柏楊館…難挽柏老心
丁文玲/台北報導

柏楊手稿將存放大陸,文壇皆感不捨。據了解,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在十一月初探視住院中的柏楊時,即積極表達在綠島設置柏楊文學館意願,但當天柏楊體力欠佳無法深談,細節得待柏楊健康恢復方可能再議,文建會的希望也因此落空。

文建會與國家台灣文學館方對文學家的文物被運往大陸收藏不願多談,只說他們會盡可能,懇請作家把重要的文物留在國內。

邱坤良表示,柏楊及家屬將文物捐贈給北京方面,他們當然尊重家屬的意願。目前台灣方面擁有柏楊手稿的機構包括台灣文學館、清大圖書館、張香華以及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都有部分柏楊的重要手稿。

邱坤良表示,雖然捐給大陸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數量多,所幸柏楊重要著作像是「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手稿都還在台灣。邱坤良說,就台灣民眾以及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柏楊的文物手稿能夠集中管理當然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柏楊的重要文物手稿留在台灣,不管是國家圖書館或是台灣文學館都是選擇,兩者也都有相當好的設備典藏這些手稿;在綠島設柏楊文學館也是選項之一。

國家台灣文學館代理館長吳麗珠表示,事實上,早在五年前,國家台灣文學館已曾接受過柏楊贈與文獻,包括他最珍貴的獄中手稿。這次柏楊再捐文物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國家台灣文學館雖然不捨也努力挽留,但更必須尊重作家與家屬的意願,不可勉強。至於陳映真的文物,即使知道留在台灣的機會不大,文建會與國家台灣文學館迄今也還沒有完全放棄爭取。

握有柏楊經典代表作「資治通鑑」手稿的王榮文建議,文學家的文物以手稿文件居多,以數位技術互通典藏,或許是最好的共享方式。

王榮文指出,受文建會與國家台灣文學館之邀來台舉行「俄羅斯文學三巨人展」,邀請了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托爾斯泰、蕭洛霍夫三大文學館館長來台。其中,托爾斯泰博物館的館長是托爾斯泰的曾孫、蕭洛霍夫博物館的館長則是蕭洛霍夫之孫,顯見文學大國對作家後裔與家屬的禮遇與重視。台灣若要鼓勵發揚文學成就,可能必須撥出更多預算保留或重建文學家故居。

王榮文認為,許多俄羅斯重要的文學家文物也不是都集中在同一館,多的是分屬兩處甚至多處文學博物館。因此台灣作家的文物,也不必一定要集中在某地。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111500039,00.html



2006.11.15  中國時報
文化資產為何留不住?
丁文玲/特稿

台灣當代文學家的珍貴文物紛紛西進大陸,引爆多方爭議。台灣文壇重量級作家柏楊、陳映真,都決定捐出大批個人文物給對岸的中國現代文學館,讓許多愛好兩人作品的台灣讀者不禁扼腕。

今年八月,陳映真遷居北京時,攜帶了兩箱原稿與文具用品,準備贈與位於當地的中國現代文學館,但由於他十月中旬不幸因再度中風入院治療,迄今尚未舉行正式的捐贈典禮,相關文物也還暫時擱置在陳映真北京的家裡。

柏楊與陳映真的文學成就,都與台灣社會整個民主進程有深厚的連結,對於台灣的影響力跨越不同世代。如今這些重要的台灣作家珍貴的大量文物手稿卻為對岸重視與收藏,不免令人感到錯愕與惋惜。

陳映真十餘年來熱衷社會主義,參與大陸各種政治以及文學活動,將文物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外界並不意外。但台灣中生代文人普遍深受陳映真文學作品的啟蒙,若未來島內絲毫見不到陳映真的創作痕跡,不免令人嗟嘆。

至於柏楊,他那濃厚的反共色彩、反抗白色恐怖的人權鬥士形象,更是許多台灣人民的偶像,影響台灣社會既遠且廣,如今竟毅然決定把所屬文物運往北京收藏,使得大家忍不住想問:台灣為何留不住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11150004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