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考古學家宣布,經過四年的挖掘,終於在梵蒂岡第二大的城外聖保祿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祭壇下,發現耶穌使徒聖保祿的墓穴,相信石棺內藏有聖保祿遺骸。教廷計畫在祭壇下加裝玻璃地板,讓信眾和遊客可以清楚看到塵封1616年的大理石棺。

聖保祿也就是基督新教所稱的聖保羅,常稱做「使徒保羅」,是基督教早期最偉大的傳教使徒,西元67年被羅馬暴君尼祿斬首,據信遺骨是在西元390遷葬到現址。

在聖保祿大教堂祭壇下地下發現的石棺,長2.25公尺、寬1.25公尺、高0.97公尺,上面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有拉丁文銘刻的「使徒保祿,殉教聖徒」銘文。負責挖掘的梵蒂岡博物館考古學家菲利皮表示,這毫無疑問就是聖保祿陵墓。

聖保祿石棺所在地於四世紀由信眾興建紀念教堂,1823年毀於一場大火,後來才在原址興建目前宏偉的城外聖保祿大教堂,教堂越蓋越宏偉,石棺也越埋越深,目前深入地底1.3公尺。

菲利皮表示,石棺累積了幾個世紀的塵土和碎片,上方並有白色大理石保護,用X光也未能細看棺內情況,開棺驗證需得教宗本篤十六世首肯,但梵蒂岡目前並無此計畫。

教廷表示,其實早就知道聖保祿埋骨在教堂下,2000年千禧年慶祝活動時,很多教徒對於不能朝拜聖保祿的石棺感到失望,不斷追問聖保祿遺棺下,梵蒂岡於是在2002年開始挖掘工作,終於發現石棺。

菲利皮表示,聖保祿石棺蓋上有三個孔,是為了讓古代朝聖者能把布條之類的東西塞進去碰觸聖人遺骨,據說如此布條就會灌滿神聖靈氣。

但也有考古學家質疑說,由聖保祿去世到教堂興建時間有三百年落差,而且聖保祿時代的羅馬基督教區常用文字是希臘文,石棺上的刻字卻是拉丁文,是否真為聖保祿埋骨所在仍有疑問。也有專家表示,不排除這座石棺可能只是一座紀念碑。

http://www.udn.com/2006/12/13/NEWS/WORLD/WOR4/3645834.shtml




小檔案》聖保祿 被暴君尼祿斬首 【聯合晚報/台北訊】 2006.12.13 03:00 pm


聖保祿生於西元3年,原名掃羅(Saul)。據新約記載,聖保祿的父母為猶太人,他起初堅持猶太教傳統,認為耶穌是違背傳統信仰的異端,因此極力迫害基督徒。但在一次前往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路上遇到異象啟示,自此改信耶穌,成為基督教早期最偉大的傳教使徒。

天主教廷將他封聖,提到他時常稱聖保祿(Saint Paul),新教則通常稱他為「使徒保羅」 (Apostle Paul)。他一生中至少三度進行漫長宣教之旅,到處設立教會,足跡遍及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各地,不辭辛苦的把耶穌福音傳遍地中海沿岸,而以外邦使徒(Apostle of the Gentiles)知名。

聖保祿另一項重要貢獻,是他留給後世的著作最豐富,他的書信收錄在新約聖經中的有13卷,通稱為「保羅書信」,是教會史上極為重要的著作,對基督徒思維有很大影響。聖保祿最後在羅馬殉道,被暴君尼祿斬首。

【2006/12/13 聯合晚報】

http://www.udn.com/2006/12/13/NEWS/WORLD/WOR4/364583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