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在納粹鐵蹄下苟活的名著《安妮的日記》,其作者安妮.法蘭克最後死於集中營。新曝光的史料顯示,安妮的父親曾試圖將家人送往美國或古巴,但當時美國嚴苛的移民規定卻斷了他們的生路。

紐約「伊沃研究所」(YIVO,意第緒語「猶太研究所」的縮寫)十四日公布該所檔案櫃尋獲的一批與安妮有關的文件共七十八頁,包括安妮的父親奧圖.法蘭克於一九四一年間寫給親友和若干官員的信件。

逃離納粹 盼在美友人協助

在這些措詞懇切的信函中,奧圖希望在美國的親友能提供包括財務在內的協助,讓家人能移居美國。他在一九四一年四月卅日寫給大學友人拿單.斯特勞斯的信裡寫道:

「若非情勢所逼,我不會提這要求。或許您還記得我有兩個女兒。我們主要是為了孩子,我們自己的命運沒那麼重要。」

奧圖需要五千美元存款才能取得簽證,斯特勞斯是美國聯邦住房局主任,也是羅斯福總統夫人的朋友,其父則是梅西百貨公司創辦人之一,可謂金錢和關係俱全。奧圖寫道:「您是我唯一能求助的對象,您有可能幫我準備一筆存款嗎?」

奧圖當時與妻子和女兒住在被納粹佔領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在他寫這封信之前數日,可能已接獲一名蓋世太保(納粹秘密警察)線民的威脅。

早在一九三八年,奧圖就曾為自己和家人申請美國移民簽證。到了一九四一年,儘管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暴行尚隱而未現,但奧圖已感受到情勢十分嚴峻,他必須儘快將家人送出德國佔領區。

規定嚴格 美斷送難民生機

然而當時有多達卅萬人在排隊等候美國的移民簽證,但自從法國於一九四○年六月落入納粹之手後,美國擔心來自歐陸的難民可能夾雜著納粹間諜和破壞分子,充當第五縱隊伺機而動,因此制訂了嚴格的移民規定。

納粹在對猶太人執行滅絕計畫之前,曾要求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收容猶太人,但卻遭各國以不同理由婉拒,這種對猶太人悲慘遭遇無動於衷的心態,戰後受到猶太史家嚴厲的批評。

華府美利堅大學歷史學家理察.布萊特曼指出,到一九四一年六月,任何人若有近親居住在德國,便不得進入美國。美國擔心納粹會拿他們在德國的親戚要脅他們替納粹執行秘密任務。很不幸,法蘭克有親戚住在德國。

緊接著同年七月,納粹為了報復美國關閉德國駐美領事館,也關閉德國和佔領區內所有美國領事館。

從奧圖與美國親友間後來的書信往返可以了解到,他必須取得離開荷蘭的許可,並獲得若干納粹佔領國家的過境簽證,前往僅存的四個仍有美國領事館的中立地區,才有辦法繼續下一個步驟。

赴古巴未成 一家躲進閣樓

一九四一年夏,奧圖一家人已不可能逃往美國,斯特勞斯於七月一日給奧圖的信中寫道:「我擔心現在能給你的,不是什麼好消息。」

為了前往中立國,奧圖只得改採昂貴又風險極大的辦法,嘗試申請古巴的簽證。在九月八日寫給斯特勞斯的信裡,奧圖說想全家一起離開已不可能,其妻艾狄絲要他一人或帶著小孩離開。十月十二日他又寫道,情勢已變得相當艱難且日趨複雜,他決定先一人申請簽證。

古巴於十二月一日核發簽證給奧圖,但有否送達他手中並不清楚。十天之後,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國宣戰,哈瓦那當局因而取消奧圖的簽證。

隨著納粹開始將佔領區內的猶太人大量送往集中營,奧圖與妻女於一九四二年七月躲進阿姆斯特丹一棟運河邊倉庫的閣樓裡,一家人在那裡生活了兩年餘,《安妮的日記》便是在這段期間寫成的。

全家被捕 三人死於集中營

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德國保安警察衝入法蘭克一家居住的倉庫逮捕他們。一家人先是被送往波蘭南部惡名昭彰的奧許維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歌後來被轉送到德國下薩克森邦的柏根貝爾森集中營。

安妮的母親艾狄絲死於奧許維茲,她和姐姐瑪歌則於一九四五年三月間在柏根貝爾森集中營先後死於傷寒,安妮死時年僅十五歲。一家四口只有奧圖一人存活。奧圖返回荷蘭,當初協助他們藏匿的荷蘭女子蜜普.吉斯便將安妮的日記和手稿交還給他。

一九四七年《安妮的日記》出版,成了記錄和描述納粹統治下的恐怖氣氛最生動感人的作品,有人更推崇這本書廿世紀重要文獻之一。到二○○四年為止,《安妮的日記》已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全球銷售量超過二千五百萬本。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7021600065,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