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來這已三年,還生了個兒子。我的冤屈不獲平反,不會回去的!」自陝西千里迢迢「上京告官」的劉大媽,憤憤不平地控訴著司法不公,冤屈不獲昭雪,絕不返鄉。

下雨漏水 入夜難眠

像劉大媽一樣自大陸各地到北京告御狀的民眾,不可勝數;為了等自己的官司能獲受理,上訪民眾聚住丰台區火車南站附近,形成上訪村。前陣子公安人員把上訪村給拆了,上千名民眾被東趕西追,四處遷徙,就是抵死不回鄉。現在,他們在北京車站與永定門附近的一個小區找到落腳,搭起窩棚過日子,姑且叫做新上訪村。

新上訪村的居住條件比原來更差,原先的上訪村好歹四壁有破木板、像個屋的樣子遮風避雨;新上訪村根本沒屋子,民眾撿來破膠布搭起來,就算是個窩。比方劉大媽,在附近撿了些樹枝、塑膠布,順著牆搭起一個容納棲身的窩棚;為了怕下雨,濕淋淋地難以入睡,在水泥地上鋪層塑膠布、再墊些報紙充做「床」。幸好,小區離最高法院信訪辦公室不太遠,二十分鐘腳程就到了。她可以每天到法院去轉轉,看看自己的案子是否被受理。

棚邊窄路 稱「幸福街」

最高法院信訪辦公室規定上訪者每個月只能登記一次,如果沒有被叫到號,就得等到下個月。上訪民眾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苦等下去,身邊早沒了盤纏,只好如劉大媽般搭個窩棚,暫時度日。有些上訪者一待十多年,明知無結果,卻不願返鄉,因為擔心「沒有面子」,也堅持「不信公理喚不回」。 

小區內臨時搭建了幾十個窩棚,兩邊窩棚擠出的小路,被上訪民眾稱為「幸福街」;他們每天帶著狀紙,懷抱希望,穿過幸福街,到達最高法院。幸福街的兩旁,堆滿他們五顏六色的全部家當,累了,就靠在上面休息一會,互相打打氣;不然就是到不遠處的推車上翻翻中國法律大全、推背圖等算命的書,從中找到支撐下去的力量。

食物酸臭 將就吃吧

街口有個鐵皮屋,只比普通一塊榻榻米大些,拿把大鎖的陳大嬸站在門口,詢問路過的陌生人「五元一天,要住嗎?」打開鐵皮屋,陳腐的味道立刻溢了出來,昏暗的室內是用木架搭起的「床」能擠三個人,已睡著一名苦等翻案、累得生病的大媽。

破棉被下 母子相依

上訪民眾在苦等沈冤昭雪的日子中,沒有收入,只好四處撿拾食物維生,條件好些的,就在窩棚前搭起小爐煮食,即使是已酸臭的食物,煮過後仍是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糧食。下雪的冬夜,日子更難過了。幸好劉大媽有個小兒子,母子兩人相依偎擠在一床破棉絮下,驅走部分的寒意。

對劉大媽來說,轉暖的晴天最舒服,母子倆手牽手繞過大道,到路那頭瞧瞧商品房,對她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夢,她只希望有一天不用再失望地穿過「幸福街」,回到窩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