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化大革命或文革)爆發40 周年。這是一場始於 1966 年的重大政治運動,也是人類歷史一次空前浩劫,它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災難及不可挽回的損失。逝去的歷史不會輕易退出人們記憶,40 年後的今天,回顧文革,「往事並不如煙」,探究它的爆發原因及其過程,有著溫故知新、鑑往知來的深刻意義。
文革是一場「觸及靈魂深處的大革命」,在那黑雲壓城的年代,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生命毫無保障。文革導致無數生靈塗炭,數以萬計的知識精英被迫「自絕於人民」,許多名勝古蹟、歷史文物毀於一旦。文革讓國家大傷元氣,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停滯不前,幾代人的命運受影響。
中共執政後一度提倡列寧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並奉為真理,但對於自己親自否定並定性的「文革十年浩劫」,不但不反思,不願清算歷史舊帳,還阻撓民間自發的紀念活動。在大陸公開出版的報刊上,迄今見不到回憶或反思文革的文章,也查不到任何關於文革的資料,不少民間自發的紀念活動,因官方打壓胎死腹中。日前中國文化部長孫家正已承認官方不會舉行反思文革的活動,並聲稱「要鼓勵往前看」。
其實,牢記文革的歷史悲劇,是為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終目的是為了避免類似文革的浩劫在中國重演。可是,今天的執政者,卻沒有勇氣面對歷史,刻意阻撓人們紀念文革。但只要經歷過文革的人,不可能忘記十年浩劫為國家民族家庭乃至個人帶來的痛苦。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縱容罪惡的政權是沒有希望的政權。
五一六 文革的開始日
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這是文化大革命的宣言書及進行綱領。歷史學家把這一天定為文革的開始日;1976 年毛澤東去世和四人幫(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被捕,則被視為是文革的終結。「十年浩劫」之說由此而來。
隨後,中國官方在 1981 年 6 月 27 日的中共中央決議中,正式否定文革,並認為毛澤東負有主要責任。官方對文革的正式定性是「由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文革的前奏曲,早在 1965 年 11 月 10 日就已奏響。當時由江青等人策畫,姚文元在上海《文匯報》發表批評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吳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抨擊《海瑞罷官》是「大毒草」,並指它影射了彭德懷事件。
此文刊出後引起極大震動,大陸各大報紙、雜誌紛紛轉載。支持吳?的北京市長彭真帶頭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組」,草擬了《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等彙報提綱》(史稱《二月提綱》),試圖將四人幫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局限在純學術範圍。與此同時,江青則在上海宣稱文藝界已經「被一條與毛澤東思想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
1966 年 5 月 4 日,在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前夕,《解放軍報》發表題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社論,指出應該全面「大興無產階級思想,大滅資產階級思想」。5 月 9 日,上海《解放日報》和《文匯報》發表姚文元《評「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的反動本質》的文章,再度將矛頭對準反對毛澤東路線的彭真、吳含等人。
隨後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通過了康生、陳伯達起草、毛澤東修改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這一通知的發布,標誌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會議還決定成立新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取代彭真等人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並廢除《二月提綱》。5 月 18 日,林彪發表「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超過我們一萬句」的講話,掀起在全國各地搞個人崇拜的風潮。
5 月 25 日,北京大學哲學系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在北大餐廳貼出題為《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的第一張大字報,批判北京大學黨委。6 月 1 日,毛澤東指這張大字報是「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並批示,「北京大學這個反動堡壘,從此可以開始打破」。
5 月 29 日,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了第一個學生紅衛兵組織。6 月 1 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要打倒所有的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學者。此後局勢迅速發展,全國大中學校學生紛紛起來造反,反對學校黨委領導,很快使得很多學校的領導和教學工作癱瘓。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的領導人被公開批判。
8 月 1 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會議上,公開支持紅衛兵,指責中央派工作組是「明明白白站在資產階級方面反對無產階級」。
8 月 5 日,毛澤東用鉛筆在一張報紙的邊角上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矛頭直指劉少奇。
8 月 8 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 16 條」)。「文化大革命」一語首次出現,全面開始。
8 月 12 日,中全會會議選舉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等 11 人為政治局常委,林彪成為中共第二號人物。
8 月 18 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毛澤東又陸陸續續會見了超過 1100 萬紅衛兵,全國進入無政府的混亂狀態。紅衛兵四處散發傳單、張貼大字報、標語,衝擊寺院、廟宇、教堂,大肆砸毀文物,破壞古蹟,焚燒書籍、字畫;接著開始抄家,攻擊、侮辱學術權威、知識分子。受牽連的人不計其數,幾乎所有學者都受到殘酷折磨。
永遠的歷史傷疤
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化界的精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大批知名作家、演員、學者、運動員等,遭到肉體和精神的嚴重摧殘,不少人不堪折磨在屈辱中自殺身亡。由於文革打擊面太廣,迄今無法正確統計各種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不知名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在學術界、文藝界,部分自殺身亡或被迫害致死的知名人士,信手拈來,就有鄧拓(人民日報總編輯、作家)、老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傅雷、朱梅馥夫婦(著名翻譯家)、翦伯贊(北京大學副校長)、言慧珠(崑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京劇演員)、李立三(中國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嚴鳳英(表演藝術家)、容國團(中國第一個世界體育冠軍──男子桌球單打冠軍)、楊朔(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作家)、李廣田(雲南大學副校長、作家)、上官雲珠(電影演員)、吳含(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范長江(人民日報社社長、新華社總編輯)、田漢(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作者)、遇羅克(《出身論》作者,以反革命罪名被處決)、趙樹理(作家)、潘天壽(畫家)及蓋叫天(京劇演員)等。
在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文革時期也發生肆虐北大的暴力與死亡事件。大陸自由作家余傑指出,這是北大歷史中一個永遠的傷疤。但如今,人們已經不願或不敢去觸及它,即使在 1997 年北大百年校慶期間,有關北大歷史的各種敘述中,這段歷史都被有意地抹殺掉了。北大低年級的新生們,幾乎對昔日北大在文革扮演的角色一無所知。余傑質疑當權者「為什麼要掩蓋歷史呢?因為許多身負罪孽的人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他們沾血的手上戴著雪白的手套。他們重新成為文化界 M 教育界的名流,重新掌握了敘述歷史的權力」。
當時在一些學校,發生多宗學生打死老師事件。針對打死人事件,毛澤東寫了一個《關於發生打人事件的指示》,由當時的北京巿委第一書記李雪峰傳達指示:「打就打嘛,好人打好人誤會,不打不相識;好人打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好人光榮。」
8 月 22 日,毛澤東針對當權派利用國家機器大肆逮捕學生,發布《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指示,規定警察不得干涉、鎮壓「學生革命運動」。據官方統計,在這段後來被稱為「紅色恐怖」的時間內,光北京就打死當時已處在賤民地位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地富反壞右」(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及右派分子五類人士,統稱「黑五類」)1700 多人,全國自殺人數達到 20 萬人。整個文革非正常死亡人數,可能超過 200 萬到 300 萬人。
對此,美國明尼蘇達州諾曼德爾學院教授、文革研究學者丁抒指出,文革死亡人數統計應為兩百萬。
最高指示下達全國
由於各個紅衛兵組織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演變成武鬥。1968 年 7月 2 日,江青首次提出「文攻武衛」的口號,支持左派,有些紅衛兵開始搶軍隊的槍。此後全國衝擊軍隊、搶掠武器、槍枝的事件不斷發生,武鬥不斷升級,其中尤以陝西、廣西及四川等地的情況最嚴重。武鬥一直持續到 1968 年 8 月份才漸漸平息。
1968 年春天,大陸各地興起對毛澤東的盲目崇拜,提出「三忠於四無限」的口號,毛澤東被神化。全國武鬥日益嚴重,打死、打傷者不計其數。7 月 27 日,中央派出「工宣隊」進駐各高校,停止武鬥。但在清華大學,學生「五大領袖」之一蒯大富無視工宣隊進駐,下令抵抗,打死五人。8 月 26 日毛澤東的「最高指示」下達全國:「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鬥、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至此,武鬥才逐漸平息。
同年 10 月,毛澤東提出幹部下放,全國各地大批被打擊的幹部下放到「五七幹校」。在同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劉少奇被定為「叛徒,內奸,工賊」,「永遠開除出黨」。一年後,堂堂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在河南開封孤獨地嚥下最後一口氣,遺體火化時用的是另一個人的名字。
12 月,毛澤東下達「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1966、1967、1968 年的初高中畢業生(史稱「老三屆」)的上山下 鄉運動開始,知青人數達到 1600 多萬人。
毛澤東欽定的接班人、「最親密的戰友」林彪,後來被指「採用武力來奪取政權」,林彪及其兒子林立果與親信被指組成代號為「聯合艦隊」的秘密組織,在林彪的根據地上海,制訂著名的《 571 工程紀要》。
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等人乘飛機逃往蘇聯,在蒙古領空的溫都爾汗墜落,機毀人亡。林彪之死至今仍是歷史謎團。
林彪死後,毛澤東一時找不到接班人。1972 年 9 月,毛澤東將王洪文從上海調到北京,翌年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成為名列周恩來之後、黨內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3 年 7 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林彪和國民黨都是尊孔的。1974 年 1 月,江青等人發動「批林批孔運動」,運動的主要目標就是批判宣揚「上智下愚」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孟之道,並將矛頭指向當年 10 月病重入院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林彪死後,周恩來成為四人幫在毛澤東死後奪取政權的最主要障礙,「批林批孔運動」顯然是衝著死去的孔子和林彪而來。
1976 年是文革關鍵的一年。1 月 8 日,周恩來去世,但悼念周恩來的活動受到政府壓制。第二天開始,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出現悼念周恩來的花圈,前所未有。1 月 15 日是周恩來的追悼會,全國都有自發的紀念活動,鄧小平致悼詞。
2 月,四人幫開始打擊「絆腳石」鄧小平,經毛澤東批准,推出「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針對的正是鄧小平。毛澤東沒有任命四人幫中的任何一個擔任總理,而是看中了名不見經傳的華國鋒,由他出任國務院代總理。
3 月底,南京爆發悼念周恩來、支持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的「南京三二九事件」,並迅速擴展到全國。4 月 5 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從 3 月底開始北京群眾自發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紀念周恩來的逝世,同時也是對四人幫的抗議。人們自行在紀念碑上張貼悼詞,並送來花圈。廣場上還逐漸出現了一些直接針對四人幫的批判性文章。到 4月 5 日,已經有大約 200 萬人到過廣場。
由於四人幫派出警察在夜間把花圈收走。對立情緒演變成燒毀汽車和房屋。當晚,廣場上還有 200 餘人不肯離開,被北京市委組織的工人民兵用武力強行押走拘留,史稱「四五天安門事件」,被毛澤東定性為反革命活動,還指責鄧小平是事件的幕後黑手,撤銷了鄧小平的一切職務,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天安門事件直到 1978 年才完全平反。
1976 年 9 月,「紅太陽」毛澤東逝世。10 月 6 日,華國鋒先發制人,在軍隊支持下,由汪東興負責的八三四一警衛部隊逮捕四人幫所有成員,文化大革命至此落幕。
1976 年 11 月開始公開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大陸開始重新評估毛澤東功過。 1981 年 1 月,判決江青和張春橋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其他人被判有期徒刑。江青後來保外就醫,期間在寓所內自殺。
1981 年 6 月 27 日,中共中央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
今天,絕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浩劫。
呼喚集體記憶拒絕遺忘
儘管大陸當局不允許公開紀念文革,海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在困難的條件下,仍做了大量工作,出版了不少書籍,發表了許多文章。
由美國 21 世紀中國基金會、紐約市立大學史泰登學院及紐約皇后區圖書館國際資源中心合辦的《文化大革命 40 周年國際研討會》,5月 12 日至 14 日在紐約舉行。這是一個海內外文革研究學者濟濟一堂,探討文革歷史真相及呼喚集體記憶的盛會,大陸有一批重量級的文革研究學者出席發表演講,包括剛獲布什總統會見的王怡和余傑等。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邢小群指出,由於官方以行政權力設阻,文革檔案不開放,文革出版物受限制,有關文革的學術研究在中國大陸步履維艱。出於歷史的使命感,民間的獨立學者對於文革,仍然「堅持搶救性的學術研究」,例如採用口述歷史的方法,就成為目前條件下,推動文革研究繼續深入的一條可行之路。
現居美國馬里蘭州的《出身論》作者遇羅克的弟弟遇羅文指出,文革40 周年,許多人都提出「需要不需要紀念文革」的問題,因為大陸當局最近公開宣布禁止有關文革的紀念活動,禁止的理由「居然是為了安定團結」。「如果這個邏輯能成立,那麼南京大屠殺甚至抗日戰爭也不用紀念了,以免影響了法西斯軍國主義分子與被殘害的中國人的團結;華盛頓的大屠殺紀念館也不用再開辦了,以免影響希特勒之流的納粹分子與猶太人的團結」。
遇羅文強調,禁止紀念文革,無非是強迫人們去遺忘。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這是有害於全體中國人民的,最終受害的是整個中華民族。「如果我們都對文革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任何紀念活動,其他民族能尊重我們嗎」?
- Jun 06 Tue 2006 09:12
文革浩劫40周年 不能忘卻的紀念 曾慧燕 (來源:世界周刊 日期:2006/05/1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