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處處講法道律,惟剩方興未艾的網路,賢人君子未及立法,也是天網恢恢。但部落格惹禍多多,韓寒一竿子打盡天下英雄狗熊,很有可能自己也陷入狹籠……


要說三月的大陸文事,一言而蔽之:老少爺們劍出鞘,都是部落格(編按:作者原本用的是大陸的譯名「博客」)惹的禍。

混戰的起因是為了遠在美國的優雅老文人木心先生

混戰的起因是為了遠在美國的優雅老文人木心先生。木心早在四十年代的大陸寫過幾篇作品,後來遠去異國無聲無臭,倒也相安無事。但在千禧年剛過,正值舊上海傳奇轟轟烈烈之時,其名篇〈上海賦〉在《上海文學》雜誌發表。雖然不過是懷舊潮裡添一把柴,「老克臘」對上海風物入微的描繪與精到之理解,還是讓木心的名字從此慢慢傳開,顯山露水,也不時有名家撰文推介。但到了今年年初,外來客突然變得人所皆知的一切機緣,似乎都準備好了。

第一個機緣是木心的第一本散文集在大陸出版。一月七日,大約是為配合圖書上市,近年來頗受追捧的畫家陳丹青公開作了一個演講。印象裡的丹青先生也是一狂狷之士,可這一次卻好像開蒙小學生面對老夫子,崇拜之至,謙卑之至,一口一個師尊,名人以如此的虔誠推出木心先生,總是讓人肅然起敬,但是,丹青說到這分上,口也開大了,斷言「即便是周氏兄弟所建構的文學領域和寫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這話雖然說大了,但憑著文壇之大,圖書之雜,隨便說些怪話也無妨,聽眾畢竟是不多的。偏偏丹青的部落格去年開張,部落格的文章免費供人取閱,丹青就把自己的演講稿貼到了部落格上。名人的部落格非一般網頁可比,瀏覽的,轉載的,不出幾天,這篇吹捧木心的文章已經成為陳丹青的名篇名作。

陳朱之戰從捉對廝殺蔓延成一片混戰

第二個機緣:陳丹青遭遇了對手。青田也詫異,部落格雖說是屬於年輕人的時髦玩意,但現在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時代,文壇的老老少少說好了似的,都擠在網上發飆。二月十五日,《三聯生活周刊》的主編朱偉揮筆部落格,寫下〈木心的尷尬〉,意思大概是說,木心被晚介紹到大陸二十五年,而這二十五年來,「該見過的都見過,該吃過的都吃過」,因此二十五年前能讓我們激動的木心先生現在看來不過爾爾。這話也沒明著說木心怎麼不好,不過就是沒有好到陳丹青說的地步。但是有陳丹青維護師尊在先,朱偉如此不動感情輕描淡寫,對方看來肯定不舒服。而偏偏這時候,《三聯生活周刊》的另一位副主編也是出於有人對吹捧木心的不滿,就去採訪陳丹青。丹青要反駁別人,就不免幾分胡攪蠻纏,這樣的文章送到朱偉主編那裡,當然主編天然有生殺權力,退了丹青的訪談稿。適時為三月六日。其實朱偉看陳丹青在部落格裡氣勢洶洶,已經三緘其口,可一篇不順眼的文章退了稿———於是,陳朱之戰從捉對廝殺蔓延成一片混戰了。

洪晃寫下奇文〈文人劍出鞘〉來湊熱鬧

這時,使木心紅火的第三個機緣也跟蹤而來:洪晃來湊熱鬧了。她要看兩個上海大阿哥吵架的好戲呢。這位凱歌前妻以大膽潑辣和好看白戲聞名天下,剛剛攪了前夫的饅頭之戰(編按:所謂「饅頭之戰」,請參閱三月九日聯副〈陳凱歌為《饅頭》動肝火〉),得閒又跑到這邊來勸架———青田所用的「勸」乃是勸進之意,她聽說陳丹青出手,竟高興地在部落格上大筆一揮,恨不能全世界都聽到她的宣告:「打起來了!」三月二十日,寫下奇文一篇〈文人劍出鞘〉。看客之集大成者洪晃感慨文壇長期以來乖乖文人從不當面揮劍,總是背後扎針,因此諄諄教導曰:「只有當文人能夠以字為劍,為自己的觀點挺身而出,地位、面子、關係都豁出去了,這才叫真正有文人氣質。」 如此唯恐天下不亂,偏有陳丹青受到鼓勵,立即回應,用「老混子」之名,表態要作「赤脖雞」,絕不愛惜羽毛!赤膊將軍嬉笑怒罵,沒理也成有理,還耍出少年時代上海弄堂裡的大阿哥派頭,說:從前弄堂裡兩幫團夥打相打,講好一對一,弟兄們圍觀叫陣可以,卻不作興出手相幫。

丹青一言已道盡網上看客幫閒的勢力。網上打架永遠是打群架,丹青朱偉都有無數支持者如群星拱北,兩邊都不缺來倒髒水的留言者,這髒水比起各自的主帥有過之而無不及,真如洪晃所言是「豁出去」的。這樣一來,本是文人的不同觀點,引發了一場有關網路自由與立法的討論。丹青雖在紙面媒體上輸給了朱主編,如今在網上卻是形勢一片大好,不免幸災樂禍:「本人雖非周刊主編,也屬部落格攤主,人要圍觀,竟或吐痰,就得由人圍觀而吐痰。」

韓寒反駁白燁:「文壇是個屁!」

丹青這番躊躇滿志的話,如果讓北京的評論家白燁聽了,一定說不出的窩囊———注意,白燁是青田這回第二場故事的主角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也是一個活躍在圖書市場的圖書策畫人,今年春上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發了一篇《80後的現狀和未來》,倚老賣老地歎息一九八○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只是進入了市場,沒有進入文壇」。三月二日,大陸的反聯考小子、以一本小說《三重門》吸引了大量中學生的賽車手韓寒,在自己的部落格就白燁的文章開始發難,他的這些帖子滿口髒話,高喊「文壇是個屁」,憤怒批評所謂文壇:「這年頭,圖書評論就像叫外賣一樣,需要了打個電話,等一會就會有人送上來,想吃什麼口味的就有什麼口味的,自然,不能白吃的,要給錢。如果我需要,可以隨時組織很多號稱文學評論家的人對我進行讚美,錢還是出版社給。這才是文學的悲哀,原來文學評論和恐怖活動一樣,都要進行組織啊。中國這麼多混口飯吃的文學評論家,都是混飯吃,何必裝孫子。都跟小姐一樣,收多少錢,給多少服務,給少了,表揚之餘指出一點不知所指的缺點,給多了,被評論者就是『時代的經典』。」不管韓寒的粗口有多麼髒,他所揭露的大陸市場操作下的文學批評,也實在是令人心寒。當韓寒的粉絲們將白燁又作書商又作評論的「劣跡」統統公布於眾以後,白燁斷然關閉了自己的部落格,並呼籲「網路立法和建設網路道德」。

白燁撤退,名家名流網上網下同時出手

白燁撤退,這事卻被媒體卯上了,一群文壇的名家名流,比如以正義自居敢作敢為的主旋律作家陸天明,陸天明之子《可可西里》導演陸川,還有許多作家,在老記小記心懷叵測的攛掇下,網上網下同時出手,小無賴大戰父子兵。但是,故事性質卻從此改變,竟和丹青朱偉的網戰殊途同歸,而韓寒發難的意義也由此遮蔽。首先,白方提出批評的自由,就如丹青不該如此小氣量聽不得關於木心的反對意見,韓寒和他的八○後同伴也應該虛心接受批評,此理也還算通;更加重要的,白燁定基調,「垃圾放在垃圾桶裡就好了」,陸天明發揮,就像「一幫當年的『紅衛兵』拿著皮帶在肆無忌憚地對待別人」。(紅衛兵語一出,網路就全成了當年打砸搶的無政府狀態。)還有一位評論家乾脆說:對韓寒這樣的孩子真是「我要是韓寒的父母,早就大嘴巴抽他了,有人養沒人教」。連韓寒的父母也被牽涉到了。一群講粗話的小嘍囉與一位著名批評家叫陣,很容易就演化成民主社會中菁英與大眾的對立,現在是菁英們受氣,因此也就更容易演化為菁英對大眾的規範要求。具體而言,是要為網路立法,杜絕所謂網罵。頂有意思的,就在前兩天,不知正經還是搞笑,著名歌詞作者高曉松說是給哥們出氣,竟控告韓寒五年前的作品裡抄襲了自己的歌詞。網法雖未建,論爭卻已經乾脆交給現代社會的法律來解決了。

青田氏曰:讀晚清五四文章,感歎其時學人諸君,以文弱書生而扭轉時代,幾成一世之神話。其時王綱解紐,糞土將侯,才有文人嬉笑怒罵,無所不為。國學大師章太炎開口辱罵吳稚暉:「善箝而口,勿令砥癰,善補而←,勿令後穿」之類,也似潑婦罵街。當年魯迅與現代評論君子們論戰,君子說:呸!魯迅說:呸!呸!呸!還有當年聽康濯說古,反胡風時,有一青年打電話給官家《文藝報》:你批胡風,我XXX!居然開了國罵。結果胡風罪加一等,罵人者也被查出,成了胡風分子。罵人未傷及敵人毫毛,罵人者已經繩之以法。本來的道理無法彰顯,罵來罵去都陷入是非。現代社會處處講法道律,惟剩方興未艾的網路,賢人君子未及立法,也是天網恢恢。但部落格惹禍多多,韓寒一竿子打盡天下英雄狗熊,很有可能自己也陷入狹籠。洪晃所言極是,我們的文壇向來有呻吟,沒有聲音;有感覺,沒有靈魂。善哉善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