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日本富士音樂祭、台灣野台開唱、韓國仁川pentaport搖滾音樂祭,三地同時上演了以表演另類獨立音樂為主的搖滾音樂祭。日本有十萬人,台灣有三萬人,而韓國也有兩萬多人同時參與。甚至,在這三個場地,還交錯了共同的國際級搖滾團體。如果再加上目前世界最大的英國Glastonbury搖滾音樂祭,以及澳洲的Big Day Out搖滾音樂祭,相信很多人看到的是,戶外音樂祭時代的到來。

這類搖滾音樂祭的需求與趨勢,顯然呼應了數位複製科技衝擊下,已愈來愈趨瓦解的實體唱片工業,同時也呼應愈來愈崛起的、追求獨一無二聆賞經驗的樂迷體驗消費。這是唱片工業的喪鐘或轉型的開始嗎?我想不只,這恐怕也是大眾媒體的喪鐘與亟需轉型的開始。

比如,這些音樂祭共同的特色是什麼?很明顯地,聆聽獨立音樂、頌揚搖滾樂迷的自主品味,是兩大主軸。前者是非主流品牌的獨立音樂所具有的音樂創作活力,後者則是樂迷不受主流媒體牽引的獨立品味與自主精神。二者的匯集再再都說明了,這些音樂祭販賣的,除了跨越國界的音樂,更是一種後現代碎裂文化中,人們特別想積極追尋的文化態度:不受宰制,忠於自我。同時,這也是在數位科技的如虎添翼下,愈來愈不受拘束地,去追求、去產製自己所需的充足資訊,已然轉型的閱聽人新典範。這就是獨立精神,這就是搖滾!

那麼隱含在這「搖滾」之名下的獨立精神,與媒體何干呢?我認為這種獨立自主甚至具有產製能力閱聽人的崛起,才是主流媒體最應該要害怕的。

日前,國內的音樂評論家張鐵志在貴版悲憤地指出,媒體對野台、對獨立音樂竟毫無報導。在贊同也同樣憤怒之餘,我想,獨立音樂樂迷,早已不需大眾媒體了。如果大眾媒體只會汙名化音樂祭,只想在音樂場會合中找毒蟲、拍辣妹,甚至本末倒置地只想拍政治人物的參與,那麼,獨立樂迷根本不需這些垃圾一般的報導。如果大眾媒體只想作業務,像民視那樣將原本風格鮮明的海洋音樂祭,承攬成與古坑咖啡文化節毫無二異的地方觀光活動(只是其中有樂團表演及比賽而已)。那麼,具有獨立品味的樂迷,會去擁護另一個氣味相投的活動,並帶動具未來性的潮流。

因為我們早已厭倦,媒體大量不成比例的隨政治人物空轉,又無能地只想到以置入性行銷、煽情版面來維繫自己的生存。不需大眾媒體宣傳,這些全球的獨立音樂祭號召力,同樣愈來愈茁壯。不需大眾媒體宣傳,只要有特色有內涵的獨立文藝活動,愛好者仍會透過部落格、同好討論區奔相走告,讓這些活動擠爆愈來愈多早就不從主流媒體獲取資訊的人。因為有網路,以及隱身在各個角落勸供資訊的部落客寫手,大眾媒體以及其中的記者,可能是繼唱片工業後,另一批即將瓦解的工業及失業的工作者。

我想,如果搖滾樂及樂迷的激越需要被報導,那麼隱身在這個獨立自主精神、追求客製化資訊背後文化形式的更加激進性,媒體還能不驚覺、不去報導與了解嗎?但我們只看到媒體集體自殺式的無能對策。重拾媒體的獨立精神,像搖滾一樣,既有理想,甚至含納更多自主的夢想,才是贏回閱聽人注目的根本。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成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8050031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