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登煤山自縊而死之後,明朝已亡,但王室子弟相繼在南方被擁立為王,開啟了南明的歷史,一直到施琅攻下台灣,總共四十年。這段歷史有忠臣義士,也有驕將悍卒,夾雜了忠心與背叛,堅強與軟弱,徬徨與無奈。士大夫面臨殉國、起義、歸隱、仕敵的生死抉擇,將領面臨了權位與名利的誘惑。這四十年,孕育了柳如是、錢謙益、陳子龍刻骨銘心的生死情緣,也意外地開啟了漢人在台灣的發展。

這樣複雜、多變的歷史被清朝統治者壓抑,但到了清末,基於種族立場,學者開始為明末死節之士立傳,並刊布有關南明史事的著作,以表彰民族氣節。這種現象到了1930年代,又因日本入侵,危亡之勢與南明政局類似,研究明朝的熱潮再現,然而,發表的作品大都是專題研究,為南明立史,終得等待錢海岳。

錢海岳(1901-1968)是江蘇無錫人,他的父親曾受聘協修清史,錢海岳隨侍在京,自幼受到清史館幾位史學大老的薰陶,特別是大老對南明史事不彰,文獻散失的感嘆,讓錢海岳興起修史之志,開始從書攤、私家藏書廣泛收集南明史料,經十餘年終有所成,於是在1931年下筆撰述南明四十年的通史。1937年,錢海岳攜帶草稿,隨國民政府西遷至重慶,任職於開國文獻館,繼續考訂史實,終於在崇禎皇帝甲申三百年後的1944年以個人之力,在戰亂流離的歲月,完成了《南明史》一百卷。這一年,郭沫若也發表了轟動一時的〈甲申三百年祭〉。

初稿完成後,錢海岳仍然整日埋頭於增補工作,經過二十餘年的修訂,南明史已由原來的一百卷增加至一百二十卷,總共將近三百六十萬字,他並親自重新謄清一份。書成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錢海岳因為曾表彰鄭成功,被誣為宣傳蔣介石反攻大陸,於是被挾持到明孝陵,從上推下摔死。時為1968年1月14日,他就這樣犧牲在他自己以一生之力完成的南明史之中,這是何等造化弄人。一百二十卷《南明史》的草稿與謄清稿也同時被抄,下落不明。

顧頡剛在1952年就讀過《南明史》初稿,1971年4月,奉周恩來之命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時,在「計畫書」中,他特別提到:「錢海岳獨竭數十年的精力,編成紀傳體的《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只因他不喜社會活動,所以知道這部新史的人極少。他已於前數年去世,稿本不可知,須派員前往查詢。」天佑仁人,最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十年浩劫後,錢海岳家人多方努力,終於找回了謄清稿僅存的九十六卷,所幸後二十四卷的草稿也保存下來,兩者相合,正好是一百二十卷,這真是上天的安排。這部生命之書,在今年五月由北京中華書局整理出版,分裝十四冊。我們再度發現一個動盪時代中,將自己顛沛流離的生命奉獻給一部著作的偉大故事。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38621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