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度醫學院學生為了反對政府給予「其他落後階層」入學及就業保障配額的計畫,發起多次的示威抗議活動,終於迫使印度政府採取妥協措施。這起事件對印度社會的影響雖然不小,但是外界大多是以「茶壺裡的風暴」視之,遠不如法國的學生示威受到西方國際媒體的重視。其實,此事件不只牽涉到印度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反應了深層社會秩序的變動。在印度逐漸崛起於國際社會之際,值得國人注意。

這次的配額爭議其實是涉及印度社會一個傳統秩序結構-種性制度。印度雖然不是所謂「印度教國家」,但是十億人口中有八成是印度教徒,印度社會處處可見印度教的影響,特別是具有數千年歷史之久的種性制度。傳統上,種性制度將人民區分為四個高低階級及所謂的「賤民。「賤民」社群被四大種性視為「不潔」,因而受到種種的歧視待遇。

外界常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誤解,以為一九五○年公布的印度憲法已經徹底廢除了種性制度。事實上,嚴格來說,印度憲法只是廢除種性中的賤民制度,卻沒有根絕種性的階級意識。因為印度憲法除了要求不可因種性因素給予歧視外,憲法第四十六條進一步要求保障「表列種性」及其他落後階層的經濟及教育權,無異是認可了種性制度的存在,只是改以「表列種性」等中性字眼來替代「賤民」的歧視說法。

隨著現代化的程度增加,印度種性已經失去了它的絕對性。許多落後階層也取得更好的社會經濟地位。前任印度總統納拉雅南便是所謂的賤民階級出身。但是大體而言,高階種性仍佔有較好的社會經濟地位,低階種性則相對弱勢。直至今日,種性身份仍是許多印度人婚配的必要考量條件。

由於落後階層人口佔有印度社會的大多數,卻處於弱勢的社會地位,為了吸取更多的選民支持,印度政府才決定進一步提高配額限制,以便保障更多的弱勢中下階級群眾也有機會進入國立大學或政府部門。持平而論,這樣的作法可以加速印度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只不過政府的手法太過於粗糙,是以政治力強制改變既存的社會秩序,又缺乏相關的配套或過渡措施。

由於「表列種性」及「表列部族」原本便已經佔去二十二.五%的保留名額,如果再依政府的構想給予「其他落後階層」二十七%的保障名額,上層種性的名額自然就遭到壓縮,他們既有的就學及就職機會等於被削減。由於醫學院名額比一般的理工及管理學院來得少,衝擊更為明顯,所以醫學院學生就成為最先出來抗議的一群。

早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印度裔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便曾用「百萬叛變」來形容印度社會。他的觀察認為,宗教、種性等因素在後殖民時期逐漸浮上檯面並且導致愈來愈強的族群派系主義,印度因而出現百萬個小型叛變。顯然,奈波爾眼中的「叛變」並未結束,這次名額事件不過是這種情況的延續。只不過這類的社會發展通常不如經濟成長等議題引起外界興趣。

熱門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生動描述當前跨國流動,認為網路等因素推平國與國之間藩籬,並以印度發展作為論述根據之一。但如單獨以印度社會作為審視標的,卻不難看出,世界或許是平的,但印度內部並不是平的。全球化作用只是讓印度人口結構中的金字塔頂端與外界整合,但印度社會中的無形藩籬仍舊有制約力。各個族群之間的認同、利益分配甚至鬥爭,仍是印度未竟的課題。(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