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張無神論的中共政權在4月間召開建政以來首次的世界佛教論壇。西方輿論對此頗多解讀,其中之一是說北京想藉此改善中國欠缺宗教自由的形象。無論真相如何,各種跡象顯示,北京當局心中雖無宗教,卻終於瞭解到宗教的力量。

籌辦世界佛教論壇,與其說是一大突破,不如說是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當局調整宗教政策的另一步驟,學者分析,它可能有多重用意,但卻不包括民主社會所定義的對宗教自由的尊重。

因為,根據中共自己的說法,宗教最終應從地球上消失才對。

並非真正出於尊重自由

中共中央書記處1982年3月《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說,「在人類歷史上,宗教終究是要消亡的,但是只有經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長期發展,在一切客觀條件具備的時候,才會自然消亡。」

一位中國的觀察家說,這份文件和後續的官方講話,代表中共接受「信教的比黨員人數多」、「宗教的歷史和壽命比共產黨更長」。

幾乎像是罹患癌症的人有時必須設法跟癌和平共處一般,中共政權體認到,他們也必須以某種方式接受宗教,甚至因勢利導,使宗教為我所用。

特別是跟已結束30多年的文革時期比較,包括西藏佛教在內,宗教界在當今中國的待遇表面上看來是好多了。寺廟和教堂逐一開放,許多在文革時期被占用的宗教財產也陸續歸還。

在南京莫愁路教堂,數以百計的教友在禮拜日一早就把座位擠滿,後到者一位難求,擴音器對著大街傳揚「福音」,或是馬列主義所說的「麻醉人民的鴉片」。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18日啟程訪美前夕,中國方面透過新華社報導指出,到2005年底,中國基督教協會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已出版了近4000萬冊聖經。新華社說,這是基督教在中國迅速發展的證明。

但是,中共自己也提醒我們,別讓這些表象給誤導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說,解決宗教問題唯一正確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通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逐步發展,逐步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

以利用代替鎮壓

這樣一個偉大事業在經過若干代人的奮鬥獲得成就之後,中國人民「將徹底擺脫貧困、愚昧和精神空虛的狀態,而造成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站在人類前列的光明世界」。到那時,中國的「絕大多數公民……再也不需要向虛幻的神的世界去尋求精神的寄託。也只有進入這樣的時代,現實世界的各種宗教反映才會最後消失。」

在那之前,中國需要繼續發展整體國力,需要建構和諧社會,而當政者發現,先要跟宗教和平共處,還要設法讓宗教對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說:「胡錦濤瞭解鎮壓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在宗教上放寬,也比較符和他提出的和諧社會理念。」

官方刊物《中國宗教》2003年的一篇文章說,「既然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將長期存在,我們就要本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原則,客觀地對待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相容性,努力去探索如何使宗教成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個和諧因素。」

2004年,中共16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任務。不久之後,《中國宗教》又發表文章說,「宗教工作如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磚添瓦,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宗教工作幹部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局對宗教政策就受這樣的思想所引導,中國宗教團體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運作。為數超過1億的宗教人口待遇比過去好一些?是的。但這是宗教自由嗎?恐怕還差一截。

拉這教,打那教

就以論壇來說,中共承認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繼世界佛教論壇之後,中國會辦天主教或伊斯蘭教論壇嗎?別屏息以待。

中國的觀察家指出,中國舉辦佛教論壇,是因為相對於其他從外地傳到中國的宗教,佛教算是本土化最深的。中國對外來勢力的影響,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而這是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為了跟西方教會保持聯繫而被迫走入地下的原因。

另一方面,學者認為,佛教論壇還有有關人權和台灣等方面的考量。4月13日到16日在浙江舉行的佛教論壇,有包括兩岸三地的佛教徒和大約3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

林中斌說:「北京當局這麼做,也是為了向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示好。向美國示好,可獲得美國在台灣問題的更多支持。」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研究員任延黎說:「這麼做與台獨問題以及國際情勢有關。領導階層主要是要藉著宗教,凝聚大陸社會的團結,社會團結才能對付台獨勢力。」

近七年來,中國開始「善待」法定宗教,還有一個較不為人知的理由——法輪功。

上萬名法輪功學員在1999年4月到中南海請願一事,讓這個團體遭中共當局打成「邪教」,此後,法輪功發表「九評共產黨」並發動「退黨運動」,又在國外針對江澤民等領導人提出法律控訴,每有中國領導人走訪西方國家,法輪功學員就如影隨形,四處示威抗議。

近來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大紀元時報》記者王文怡在白宮南草坪當著布希總統和眾多媒體的面前,讓胡錦濤難堪。

最讓當局擔心的,可能是法輪功能夠動員眾多民眾,而這樣的組織像個地下政黨,不受當局的節制。在法輪功禁而不絕的情形下,當局所認為的正統宗教具有可以扮演和發揮的角色。

正邪由官方認定

一篇由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發表的文章說,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支援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他並指出,宗教界積極參與抗災濟貧,開展慈善公益事業,發起「宗教反邪」(即反對法輪功)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中國宗教自由現況究竟如何?從中國分布的法規和相關文件可以看出,限制仍然很多,而且地方政府隨意解釋法令的空間仍大。

「人權觀察」組織指出,2005年3月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官方允許「正常」的宗教活動,卻未給「正常」下定義;同樣地,「宗教極端主義」、「擾亂公共秩序」等關鍵用語也未加解釋。

中國當局監督宗教活動的方式,包括要求每一所寺廟、教堂和清真寺都要向政府登記,這表示他們的財務、人事、出版品、傳教活動都要受到政府的管轄,傳教的內容也要由政府審查。

「人權觀察」亞洲區主任亞當斯說,中國當局對宗教的態度一向是「要不就聽我的,要不就什麼都沒有」,而外界很難指望北京會改變這樣的立場。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五月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2655



國際關注信仰自由 中國步步為營 新聞大舞台 2006/05/02 【撰文/張謙】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訪問美國,美國總統布希20日在白宮草坪致歡迎詞時呼籲:給予中國人民集會自由、言論自由及信仰自由,中國的成長能夠更加成功。

一個大國的領袖如此坦誠表白對中國宗教和人權問題的關注,這充分反映出美國在與中國的交往中,除了爭取貿易利益外,並沒有忽視某些普世價值。

布希於去年11月訪問北京時,就曾到當地教堂與中國信徒一起做禮拜。當時外界對此的一個解讀是:布希是要藉此向中國施壓,促使北京當局改善對宗教的態度。

中國已體會不能一味壓迫

回顧歷史,共產黨是無神論者。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建立政權後,就把宗教視為「人民的鴉片」,恣意踐踏,也因此在這個問題上與奉行信仰自由的西方國家長期陷入對立。

從冷戰時代到今天,美國一直是西方陣營中最常批評中國壓迫宗教的國家。美國國務院於去年發表的年度報告中,就把中國歸類為壓迫宗教的「特別關注的國家」。

美國在宗教問題上對中國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希望中國解除對宗教的枷鎖。但此舉是否有效,以及是否獲得國際社會響應,一些學者有不同看法。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主任賴品超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對中國施壓是沒有用的,如果真的有效,相信其他方面也會有所改善;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說,擺在眼前的一個事實是:當前除了美國外,其他國際社會成員並未給予中國太多的壓力;而即使是美國,也只是說說而已。

他認為西方社會施壓愈大,愈適得其反。

賴品超並表示,與1960、70年代比較,目前中國大陸教會已享有較寬鬆的環境,但這並非是美國施壓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有相當好的發展,令自己更加有信心,開始不擔心外國勢力透過宗教影響中國。

他說:「中國愈有把握,就愈會開放(宗教)。」

賴品超覺得,中國已逐漸明白宗教是無法長期禁止的事。此外,隨著中國宗教局幹部知識水平不斷提高,他們也看到,一味壓迫不是好辦法,因此積極扶助一些對政府比較友善的宗教——譬如佛教。

從中國方面近日在浙江舉辦世界佛教論壇來看,儘管它對待佛教有別於天主教和基督教,但對宗教整體態度是有所改變的。

施壓效果 學者評價不一

此外,賴品超認為,中國與西方就宗教問題進行溝通,不見得就能解決問題,因為當中有些矛盾是難以化解的。譬如,梵蒂岡希望中國天主教高度自主,但中國始終希望天主教由自己嚴密看管,這是因為天主教涉及政治層面的問題。

除了天主教外,基督教的一些教會,至今對中共政權還是不太友善,這也是另一個難解的結。

但無論如何,賴品超說:「國際社會沒有必要向中國施壓,因為中國會考慮在適當時候給予更寬鬆的環境。外國施壓,往往會帶來反效果。事實上,這些壓力經常令中國更加緊張,愈來愈緊張。」

不過,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陳慎慶卻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中國施壓是有效的。

他說:「中國政府對此(美國的批評)知道,也會作出回應。譬如,大陸有地下教會領袖,其實政府不敢動他們,因為背後有美國社會力量。我們知道,許多地下教會領袖的電話與美國相關人士直通,如果他們發生問題,就會向美國政府反映。」

陳慎慶說,美國政府的批評,其實也反映出美國背後有一批基督教人士十分關注中國的宗教自由問題,他們平常支持總統或政府推動的事務,因此,美國政府不能不重視他們的想法。

就是因為這些宗教力量,前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曾派遣三名宗教代表前往中國考察,他們分別代表猶太教、天主教及基督新教。

但陳慎慶認同說,目前國際上真正給予中國壓力的只有美國。至於歐洲,它與中國一直就宗教問題進行互動,不像美國經常高調批評中國,歐洲比較顧及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對於美國如此高調批評中國的宗教及人權政策,陳慎慶分析,這除了與它的立國精神有關和受到社會宗教力量影響外,也是它執行遠東政策的結果。

中國仍須與國際妥協

陳慎慶說:「美國對遠東國家有一定看法,它要改變遠東國家,有戰略上的一些思維。譬如,如何令中國更像美國,可以促進中美貿易,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此外,中國愈來愈像資本主義國家,就少了一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對手。這些都與美國的世界藍圖意識有關。」

為了回應美方的批評,近年中國方面也確實作了一些正面的回應,譬如近期有宗教法的修訂及出爐。

陳慎慶說:「這是過往美國政府積累下來的壓力,令中國不得不制訂宗教法。」

儘管陳慎慶和賴品超對美國的施壓是否有效存在分歧,但兩人一致認為,與過去相比,今天中國大陸的宗教活動有了更寬鬆的空間;而這與中國局勢的變遷息息相關。

陳慎慶說:「我覺得這反映出中國的政治及社會變遷。簡單來說,中國政府愈來愈明白到,特別是中國入世之後,中國面對的不單是國家內部的政策實行問題,而是如何在國際上面對國際社會的慣例及大家覺得的正常社會事務;而宗教活動正是正常的社會事務。所以,我覺得,正是中國政府愈來愈開放及愈來愈面對國際社會的做法,它不斷自我調節,促使自己可與國際社會接軌。」

長遠來說,陳慎慶和賴品超預期,中國將會進一步開放宗教信仰。舉例說,中國若與梵蒂岡建交,彼此就必須妥協。從目前來看,梵蒂岡在政治上做出讓步─承認「一個中國」,中國則可能放寬對地下教會的擠壓。

綜合上述分析,學者們相信,中國正朝著開放宗教信仰的方向發展。但開放步伐究竟需要多久?以及中國在開放過程中是否會因為政治上的考慮而厚此薄彼?相信都將會繼續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