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大美術系主任林磐聳等文化人士,日前發出電子郵件,廣邀民眾21日到鹿港龍山寺參加「台灣文化葬禮」,昨天一群關心古蹟是否修復過當的文化界人士與群眾齊聚龍山寺,現場抨擊聲浪不斷,並數度發生言語爭執,警方在旁戒備。

鹿港龍山寺自以掀屋頂「落架」方式修復以來,一直有見仁見智的批評,昨天台北文化界、學界人士號召關心古蹟維護民眾到鹿港參加「文化葬禮」。

這也是呼應鹿港在地的鄉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奕興,對龍山寺修復過當的搶救行動。

因為,最近施工單位又要掀開八卦藻井、山門等,文化界與學界才南下鹿港聯合行動,要求施工透明化,並尊重傳統師匠師,否則一級古蹟將敗壞在這一次的「完全解構」式修復中。

在昨日的說明會中,文化局長陳慶芳與建築師符宏仁列席說明,由於施工單位冗長的報告花了將近一小時,引起台下民眾不滿,抬出抗議牌,才由李奕興取得發言權,指出過去修復的不當,如使用三秒膠黏合,以及使用夾板固定、竹釘製作方式不當等,將來勢必有漏水及保固的問題。

雖然建築師符宏仁解釋這是「權宜措施」,但馬上遭到林磐聳教授抨擊,從設計專業角度,指責在學術上是不合格的作法,也沒有良心。

他認為,文化古蹟為有機體,用解體重組的方式修復,重組後的建築如同「戴面具的仿骨董」會完全變了樣。

而目前在大學任教古蹟修護,在地的薪傳獎工藝家施鎮洋,他也指責三秒膠的使用,根本是錯誤的作法,而鹿港籍的台灣師大美術系教授施並錫,也對後殿目前的整修,批評工法不佳,「落架」整個解構後,也沒有回復原來的舊貌,他反對目前這種沒有計劃的整修方式,整修不容再作「落架」。

李奕興亦嚴辭指控,整個工程有外行人強勢主導龍山寺修復工程,並從中獲利,使寶成國際集團想協助龍山寺修復,回饋地方的心大打折扣,他要求當初背書修復的學者專家應站出來說明,文建會也要加強監督,並讓地方工匠有參與整修,作薪火相傳的機會,不要再「惡整」下去,要對山門、戲台這種精美建築進行「凌遲」。

龍山寺整修小組執行秘書王康壽說,龍山寺所有的工程,都是經過文建會、內政部專家彙整後的意見,施工單位從來沒有指定建築模式或以特定手法,要求抽樑換柱,所以才召開說明會,聽取大家對修復的意見,連圍籬也是縷空的,出錢的寶成公司,也都尊重專家的看法與作法,並沒有想主導工程之意。


2006.01.22  中國時報

古蹟公共財 不容黑箱迷霧作業

黃志亮/特稿


龍山寺古蹟修復,從解構到結構過程,遭到台北學界與地方文史工作者,以踢館方式掀開古蹟修復的面紗,其中是否有「古蹟蟑螂」在運作,「文化葬禮」到鹿港發聲,凸顯古蹟是一種公共文化財,修護不容操縱或被特定團體視為禁臠。

從昨天工程修復說明會,遭到台北學界施並錫、林磐聳與在地工藝大師級施鎮洋、施坤玉等人的踼爆,工法不當,傷害不能恢復,受現代學術訓練的監督建築師,只能用,這是「權宜之計」來自我解圍,但損害已造成,監督的責任要如何究責呢?

因為古蹟的修護具有「歷史靈魂」重現的意義,實在不容讓團隊工師為了圖個方便,從小細節與內部,作蓄意「暗殺」的動作,畢竟這是良心的工作,也是百年事業。

在昨日的說明會中,可以看出,所有工程運作,都有學界背書,並有內政部核可,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卻沒有地方人士參與意見的機會,難怪「古蹟蟑螂」橫行之說,在遭人質疑工程品質之餘,猶如「錐在囊中,久必自露」。

台北學界、文化界到鹿港敲出「古蹟喪鐘」,並把解構到結構的真相和意義作釐清,讓人對過去兩次官方說明會的功能,頗有「假面的告白」聯想,未來,對龍山寺的整修,應減少「解謎式的拆解」,並廣徵民意徹底公開,才能讓此一文化資產得到真正的保存,不致淪為「復舊如新」的假古董。



2006.01.22  中國時報

饒了鹿港龍山寺吧

周凌漢


台灣第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在聚落常民信仰、傳統建築藝術,及整個開台歷史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她非常完整地保存了前清道光十一年整修竣工以來所有台灣傳統建築的精彩構件。

當時鹿港八郊殷商傾全力營造,動員十四次船運、六十八次駁運載來全寺建材,浩浩蕩蕩地完成堪稱「台灣紫禁城」美譽的龍山寺,當時除正殿、兩廊、山門外,還增建五門、戲台、拜亭,格局配置大致底定為今日所見。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前,鹿港龍山寺以一百六十餘歲高齡的古蹟人瑞身分,巨細靡遺成功展現了台灣傳統建築精湛工法,及民間藝術豐碩且多元的面貌,舉凡彩繪、木雕、石雕、磚雕、泥塑、交趾燒、大小木作,鹿港龍山寺見證了這一百六十年台灣傳統建築工藝匯萃,這份生動又美麗的文化資產教材,正因為她具備了歷史不可回溯性的特質,隨著藝師凋零,傳統工法不被關注而式微,第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所遺留下的每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及彩繪裝修都成現代科技和技法所能還原。

九二一地震曾造成古剎主體建築木柱移位和牆面部份斷裂等災情,而面臨如此重大古蹟的維修,我們當然欣見地方財團解囊捐助古蹟修護,但事實卻是自民國九十年迄今,當初所有將善待古蹟的承諾一一跳票。

我們痛心發現當年所謂「局部維修」、「力遵傳統工法、工料、工序」、「絕不會變更設計」、「採用點工制且聘用鹿港在地匠司」、「完整保存先賢郭新林彩繪作品」等等決議,事件發展至今可是面目全非。如「後殿、正殿慘遭全面拆解,五門戲台和山門則準備解體」、「從無聘用任何一位在地匠司」、「隨俗辦理工程發統包」、「濫用現代材料」等諸多不合傳統建築營造手法觸目可及,更以破壞性手段對百年古剎造成無法彌補的斲喪。

尤有甚者,傳統大木作須採用全乾木料,方能預防潮濕木料在自然乾燥過程中會形成的扭曲龜裂現象,然現行正殿大木構築中使用的木料卻見水分極高;同時本須採用的竹釘,在刻正進行的正殿屋架則大肆無忌憚紛以鐵釘植入,更令人驚嘆的是全部屋頂木架上盡鎖上碩大鋼骨架,整個工程誠如是個新建廟堂,不僅沒有實踐「局部維修」前議,且完全不依嚴謹的傳統工法。

此外,工人公然使用「瞬間接著黏劑」去黏合遭斷裂的百年木雕珍品,還有便宜行事將原有彩繪磨損或抽換,或任塵土污損,試問上述明眼人一看即知是外行的修復技倆,豈不讓人觀來不禁心酸喟嘆,且不得不大聲疾呼「請饒了鹿港龍山寺吧」!

(作者為明道高中歷史科教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