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據載鄭和的「寶船」是一艘長約138公尺、寬約56公尺的巨艦,無疑是當時最大的木造船,但也有資料顯示尺寸過於「誇大」。國立歷史博物館今起推出的〈鄭和與海洋文化—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展〉就向比利時國家海洋博物館出借十艘清朝工匠製作的船艦模型,這批模型當初跨洋到歐美展覽,後來落腳比國,是此次展覽最受矚目的展品。
鄭和(西元1371~1431年)是古代傑出航海家,他於明永樂三年到宣德六年間先後七次率領2萬7000多人組艦隊,遠航到今東南亞、南亞印度洋等地域,航跡最遠曾達今東非肯亞海岸。史博館這次聯合吳京文教基金會、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主辦,將以「鄭和下西洋史跡」、「海上絲路」、「古代航海科技」三主題來介紹鄭和。
比利時國家海洋博物館長瑞塔嘉隆(Rita Jalon)也隨船模來台,1904年美國路易安那舉辦萬國博覽會,清朝政府首度以官方身份參與博覽會,請工匠打造125艘中國船艦模型。美國展覽結束,比利時列日市(Liege)想借展,願意提供運費,但條件是展品能留在比國收藏。這批船模後來被海洋博物館館長發現,125艘均破損嚴重,修復後僅餘85艘,成為比利時國家海洋博物館收藏。
嘉隆表示,這批船模維妙維肖,均是清朝傑出工匠製造,只曾出借鹿特丹和德國展覽過,過去台灣曾接洽借展,但礙於外交因素受阻,此次透過斡旋,終於能將十艘百年船模帶回台灣展出。木製的船模極脆弱,比國20年前也曾利用蜂蠟維護,後來發現打蠟反而會吸收濕度、易長黴菌,而改為保存在低溫、低光線環境,以免迸出裂痕。船模平底的是河船,尖底是海船,還有一艘色彩鮮豔,推斷應是當時以華麗威武的外型來嚇阻敵人的重要船隻。
此次展品共177件,包括鄭和艦隊模型、明代東廠用刀兩件重要真品,真品約100件,部分福建借展的為複製品,包括鄭和航海全圖、鄭和塑像、鄭和劍、天妃靈應記碑原拓、鄭和鐘、鄭和船錨等,私人收藏家陳中皇也提供百餘件收藏為展品。
史博館今起展到10月23日,接著將自11月5日到12月25日至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續展兩個月。
- Sep 16 Fri 2005 21:59
鄭和下西洋 船艦模型展出 【記者劉郁青/報導】 【2005/09/16 民生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