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  中國時報 休耕田轉作生質能源 甘藷酒精摻汽油 明年上路 楊秋蘋/中興新村報導

全國休耕的農地高達22萬公頃,農糧署去年獎勵農民轉作大豆、油菜花、向日葵等生質能源作物,高雄市公車已採用此一「綠色黃金」且順利上路,甘藷產製生質酒精也將在明年摻配至汽油後,在全國加油站供應。

為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農糧署去年規畫獎勵大豆、油菜花、向日葵等生質能源作物的栽培外,今年度又將利用甘藷產製生質酒精,摻配至汽油後,以替代部分汽油使用量。

農糧署署長黃有才表示,我國所需石化能源中,98%以上仰賴進口,種植能源作物產製生質能源,已成為國際趨勢及我國能源政策重點,台灣每年有將近22萬公頃休耕農田,正可協助發展國內生質能源產業。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王長瑩表示,去年該署補助雲林、嘉義及台南等19鄉鎮休耕農田推動種植能源作物大豆、向日葵及油菜合計1721公頃,其產製的生質柴油,目前已全數供應經濟部能源局推動「能源作物綠色公車計畫」使用。

王長瑩表示,今年農糧署將繼續積極規畫推廣種植能源作物,預估可產製3200公秉生質柴油,其中又以甘藷是最佳的生質作物,明年將試種甘藷30公頃製造生質酒精,於摻配至汽油後替代部分汽油使用量,屆時台灣將成為全球第1個利用甘藷產製酒精汽油的國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3+112007010500181,00.html



2007.01.05  中國時報

華南、樟湖、草嶺小學 3校整合 縣內第一所實驗學校

周麗蘭/斗六報導


古坑鄉3所偏遠小校華南、樟湖、草嶺小學,本學期進行「優質轉型計畫」,由於3校均有生態的共同特色,縣府決定整合成「雲林第一聯合實驗學校」,下學期增派正式校長,進行3所學校的人力資源調配、課程統整及行政組織再造之規畫與執行。

古坑鄉這3所偏遠小校,原本被縣府列在第1階段裁併校名單,但由於民意反映希望留住學校,縣府改推「優質轉型計畫」,派任3位年輕有為的代理校長,活化課程發展校園特色,4個月以來,成效相當不錯。

日前縣府教育局複審「雲林縣第1階段優質轉型小校計畫」,華南、樟湖、草嶺3校均有生態特色,期間3校也不約而同朝此方向規畫課程,教育局決定進一步整合成「聯合實驗學校」。

教育局長陳慶良表示,學校的名稱未定,可能是「古坑聯合實驗學校」或「雲林第一聯合實驗學校」,將擷取各校生態資源長處,共推「假日學校」方案,讓本縣市、外縣市學生都能來此「遊學」。

由於是第1所「聯合實驗學校」,難度不小且事務龐雜,陳慶良表示,下學期將增派1位現職的正式校長擔任「總校長」或「召集人」,目前的3位代理校長陳清圳、廖宏彬、李政勳仍維持代理現狀。

陳慶良表示,「總校長」將負責3所學校的人力資源調配重整,統整課程及行政組織再造工作, 目前已徵詢了幾位校長,由於縣長蘇治芬出國,將待縣長回國後就可決定,下學期正式上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4+112007010500226,00.html



2007.01.05  中國時報

保育團體新發現瀕絕種水雉棲息 月津港整治費思量

鄭緯武/南縣報導


讓昔日台灣4大商港之一鹽水鎮月津港風華再現,政府投資上億元經費整治水質並增加休憩設施,保育團體發現月津港上游水域生態豐富,有逾50隻瀕臨絕種的「凌波仙子」水雉棲息、繁殖,要求縣府慎重,勿破壞棲地環境。

縣府向水利署爭取經費整治月津港,另外,縣府提出「月津風華再現」計畫,獲內政部核定補助1億元,部分用在改善月津港水質,並增加一些休憩設施,要讓月津港成為民眾休閒活動的地方。

縣府城鄉發展局局長吳欣修表示,月津港整治和增加休憩設施,今年就要開始施工,該局接獲保育團體函文,指月津港上游水域生態豐富,經調查有53隻水雉棲息、繁殖,要求慎重其事,不可破壞生態環境。

據悉,台灣因為土地開發破壞水雉棲息環境,使得水雉瀕臨絕種,全國水雉數量最少曾不到1百隻,台南縣從民國90年起,在官田設水雉復育區,數量才逐年增加,目前估計縣內全年約有250隻水雉活動。

如今保育團體反映月津港上游水域有為數不少的水雉棲息、繁殖,引起城鄉發展局注意,將與保育團體聯繫了解狀況,「月津風華再現」計畫施工前,先做生態調查。

吳欣修表示,「月津風華再現」施工區域以月津港區水域為主,上游只會利用現有農路闢設自行車道、步道,不會動到水域,對水雉棲息環境應該不會造成破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4+112007010500237,00.html



2007.01.05  中國時報

聖玄宮磁磚牆 回到從前

陳易志/後壁報導


「24年前,我還很年輕漂亮啦!哈…」65歲的呂秀女盯著磁磚畫面上黑髮細膚婦人,回憶竹仔腳部落「聖玄宮」進香的情形,感嘆歲月不饒人,當年的小朋友都已長大成人,這面回憶的牆,成為村民佇足談論的話題。

後壁鄉土溝村竹仔腳部落聖玄宮,24年前全村總動員赴東山鄉進香,當時廟宇尚未改建,村莊裡平房居多,村民扶老攜幼,個個流露虔敬臉孔,參加神聖的「掛火」儀式。

村民廖國雄為改造竹仔腳部落公共空間,到處蒐集老舊文物,無意間在1位村民家中翻找出1塊蒙塵錄影帶,上頭寫著聖玄宮民國71年進香,如獲至寶。

從事攝影工作的廖國雄將影帶稍事整理,找來可播放帶子的錄影機,持相機逐一翻攝,再上電腦修改畫面品質,截取精彩相片,交由窯燒業者將所有畫面燒製成磁磚,粘貼在廟宇旁邊的公共廁所牆面。

這面牆壁下方是座洗手台,本來入廁者洗手轉身走人,現在成為當地村落的熱門景點,留在村裡種田的阿伯、阿嬸,得空就在磁磚牆壁前細瞧,看看當時年輕的自己。

旅外工作返鄉的村民,也喜歡在磁磚前回味童年生活,當年糗樣也是最原汁原味的農村風貌。

廖國雄指出,民國70年初,廟宇進香拍攝錄影帶蔚為時尚,村莊廟宇只要香油錢滿滿,幾乎每逢進香就僱人攝製影帶,聖玄宮幸而曾經富裕過,因此留下這塊彌足珍貴的影帶,提供村民美好的回憶。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4+112007010500239,00.html



2007.01.05  中國時報

麻豆電姬戲院 舊情綿綿

陳炎生/麻豆報導


閒置已久,將近70年歷史的麻豆電姬戲院,昨天因導演侯孝賢以此為場景拍製短片而再現風華,老戲院懸掛「養鴨人家」、「愛染桂」當年膾炙人口的影片看板,臨時演員邊吃著炭烤香腸邊買票,時光倒流舊情綿綿。

位於麻豆鎮鬧街的電姬戲院,巴洛克建築風格,立面裝飾藝術古意盎然,20多年前歇業閒置至今,戲院內座椅多已破損,今年坎城影展60周年,侯孝賢獲邀以戲院為主題,拍攝1對年輕夫妻帶孩子看電影的場景,這間老戲院雀屏中選。

昨天上午,工作人員陸續抵達現場,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下午30多位臨時演員接連報到,穿上60年代的服裝,在戲院門口賣炭烤香腸及各種台灣小吃,場景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觀看,回憶當年老戲院前熱鬧情景。

為了拍攝老戲院的門面場景,工作人員雇工臨時接水接電,聘請下營出身的電影看板老畫家顏振發,趕工繪畫早期由玉女影星唐寶雲主演的「養鴨人家」,及造成轟動的洋片「愛染桂」、「秋水伊人」看板,感覺好像時光倒流。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4+11200701050024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