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凱雷集團日前宣布,將百分之百收購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大廠台灣日月光公司的股權,並計畫從台灣證券市場下市。消息傳出後,除了凸顯邇來台灣企業的一股減資、下市、被外資購併的風潮之外,企業界、學界、政界不少人紛紛提醒執政當局應儘速檢討放寬僵化的兩岸經貿政策與投資上限。而在前天,執政當局終於做出了正式回應,總統、行政院長和經濟部長聯袂南下參訪日月光,換來張虔生董事長當著總統的面高分貝表態:計畫在台灣投資千億元,用事實證明日月光全球布局,根留台灣的決心。

把焦點切轉到另一個場景,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質疑行政院提出的「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公務人員查核條例草案」,其第四條明定十款必須查核的項目,但查核的對象職別則將授權「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定之」,形同要以國家忠誠的大帽子,一網打盡被懷疑的公務人員,營造「綠色恐怖」的氛圍。

焦點還可以跳接到另一個場景,發起反貪腐倒扁活動的施明德,前天從泰國返抵國門,一定數量的紅衫軍群眾或搭遊覽車或自行驅車、搭車欲前往桃園機場接機,結果卻遭到航警局如臨大敵的排拒在機場入境大廳之外。

以上這三個場景,不約而同的都發生於本周二,而於昨天的媒體上被廣泛報導。把三個新聞事件分別切開來看:日月光股權收購案引發對當前政府兩岸經貿政策的強烈質疑,執政當局聯袂拜訪日月光董事長表達關切,換得同意投資加碼根留台灣的口頭承諾。執政者這樣的回應模式和努力似乎無可挑剔,至少顯示決策當局並非「麻木不仁」;但總統和閣揆、部長不尋常的聯袂去拜會一個將被收購下市的上市公司,不只前所未見,這種操作模式形同逼人表態。尤其執政者手握國家公權力,在同意認可日月光下市轉賣的過程中,有太多可以著力之處,張虔生有不表態的自由空間嗎?

次就公務人員查核條例的立法而論,的確,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都有要求公務人員應對國家忠誠,以保障國家安全、利益的法條規範,但是在當前台灣的國家認同極端對立,統獨爭議紛擾不斷的時空情境下,如果片面由行政當局自由心證公務人員的忠誠與否,自然很難免於黨同伐異的質疑。

再談到航警局如臨大敵的排拒、驅趕紅衫軍,面對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航警局的作為明顯逾越法律授權,赤裸裸的侵犯人民的人身自由。但是公權力機關為什麼可以如此粗暴的行使公權暴力?如此形塑的,其實正是國家機器肆無忌憚行使公權暴力,進而營造出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氛圍。

這種恐怖氛圍,在航警驅趕紅衫軍群眾事件中,固然是採取赤裸裸的直接暴力相向。在日月光表態事件中,張董事長何嘗不是要直接面對來自總統、院長所組成的壓力氛圍,更何況稍早前上演的渣打銀行併購新竹企銀事件,竹企銀相關人員正被檢調單位以涉嫌內線交易約談、搜索。竹企銀人員的遭遇也許純屬巧合,但難道不會引發寒蟬效應嗎?張董事長如果還感應不到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氛圍,那他才是真正的「麻木不仁」。

誠如前面的分析,執政者在行使國家公權力時,都可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凸顯行為的正當性,但實證告訴我們,擁有權柄者往往有濫權、擴張適用的衝動,因而必須透過民主制衡機制及透明公開的檢驗予以制約。而就台灣的發展經驗來看,過去戒嚴時期國家公權力的濫用固然已變質為國家暴力,但更具威懾力的尤在於因而所形成的無所不在、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氛圍,也就是所謂的「白色恐怖」。而今雖已解嚴,政黨也已輪替,但權力的本質卻使今天的執政者自覺或不自覺地重蹈濫用國家公權力的覆轍,紅衫軍的人身自由赤裸裸的遭到公權暴力的侵害;日月光感受的是公權力無所不在的恐怖氛圍;要求公務人員對國家忠誠的條款會不會質變為瀰浸於公務體系的「綠色恐怖」,引發大家的關懷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公權力的啟動和行使,一般而言是外顯的,是否過當通常較易於檢測;相形之下,政治氛圍則是較不易捉摸的主觀感受。但惟其是主觀的感受,如果握有權柄者與外界在這方面的感受認知存有落差,而嚴峻的氛圍又逼使非權柄者只能暫時屈從,其結果只會出現陽奉陰違,造成離心離德,加深鴻溝間隙。輕率啟動國家公權力,也許可以在短期內產生威懾作用,但顯非國家長治久安之道。只不知當權者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認知其間的出入而知所取捨。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2070031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