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香蕉產銷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中,認為台糖土地釋出給貿易商承租種香蕉有問題,要檢討。國民黨立委也批評台糖,租地給財團搶種香蕉,嚴重打擊市場行情。台糖的老大不作為作風與公司定位的不明,恐怕是今天台糖尷尬處境的元凶。

今年香蕉產銷問題,主因為香蕉外銷制度改變,使外銷管道多元卻不暢通所致。今年香蕉種植面積與過去幾年相近,並未大幅增加;台糖出租種植香蕉的面積僅占今年種植面積一萬五千公頃的百分之十三點一。一九六七年台灣香蕉的種植面積達五萬公頃(約略等於台糖的蔗作面積),賺取不少外匯。

在台灣經濟發展初期,台糖對農村的繁榮與工業的發展,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雖然一九六○年代後,由於經濟結構轉變,台糖仍積極拓展多角化經營。

這幾年來積極準備民營化,從改組後之組織、業務與研究重點來看,「台糖」公司的確給人有不務正業的印象。例如台糖的研發搖籃「台灣糖業研究所」在前年改組,將與甘蔗有關的研發部門取消,成立以生物科技、藥用植物研發為導向之研究單位,與糖業無關。台糖擁有龐大土地資源,是個十足的大地主,出租的土地大都給非農業使用,像竹南、台中、台南科技園區;像許多新設大學,都與農業無關。

為徹底解決農業問題之計,政府應借鏡荷蘭與紐西蘭的經驗,積極將「台灣糖業公司」轉型為「台灣農產國際行銷公司」,為農民做點貢獻。為防止農地炒作,可將現有台糖土地畫為「永久農業區」,不得變更,作為農產生產基地與環境綠帶,以全球布局策略,把台灣農業成為全球性的企業,台灣農業才有明天。

荷蘭是全球最大的花卉王國,荷蘭國內花卉生產面積僅占全球的百分之四,以健全的合作組織與設施園藝,運用全球為生產腹地,荷蘭花卉貿易額占世界花卉貿易額超過一半。紐西蘭的奇異果,亦以公司型態行銷全世界。

為能全年四季供應全球超市上架,未來的台農公司應像多爾(Doles)及香吉士一樣,在全球各地建立供應據點,並派遣台農公司技師到全球各地,輔導當地契約農民生產優質產品,將各種不同加工層次的商品,以台農品牌供應全球市場。

換言之,台農公司以台灣作為研發基地,與國內農業研究單位策略聯盟,研發新品種與新產品,在世界各地契約生產台農公司所需產品,行銷全世界市場。因此,未來賺取外匯最穩定的公司將是台農公司。

台灣現有的農民可與台農公司契約生產台農所需要的產品,成為台農的衛星農場,與台農公司互蒙全球化的好處,這才是促進農業發展與解決農業產銷問題的治本辦法。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57827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