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真的是一個挺耐人尋味的發展,一場帶有新公民運動的「街頭政治」,催出的竟是一幕權謀機巧的「密室政治」!一個由李前總統布局,台聯黨負責穿梭,民進黨高層不排斥,由現任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十幾位國民黨籍立委,與台聯、親民黨、無盟與民進黨合組「聯合政府」的方案,目前正在政壇中倡議。這個方案以未來將實施內閣制為包裝,實質規畫則是籌組一個跨黨派的「穩定多數內閣」,據說在野領袖中,目前除馬英九之外,其他人都傾向支持此一方案。我們不知道在廣場上為反貪腐而靜坐的民眾會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只是務實的預言,這樣的構想或許能創造些許想像空間,但它實踐成局的可能性恐怕是不大的。

這個方案有幾個有趣的特點:一、它最早是由在立院第四大黨台聯的精神領袖李登輝所倡議;二、它是由民進黨某不願具名高層日前主動向新聞界拋出的,顯見陳總統本人並不排斥這樣的安排;三、它是以總統的組閣權為槓桿,嘗試將目前擔任議長的王金平直接轉軌擔任閣揆;四、它擺明繞過目前政壇上的實力派主角,特別是很可能在二○○八對決的馬英九與蘇貞昌,所以有人說這其中有「排馬倒蘇」的考量;五、除民進黨外,目前所有小黨包括親民黨、台聯與無盟等似乎都表現出「樂觀其成」的態度。

正因為這個構想的「人為操作」實在太過明顯,所以它的政治動機也就很難隱藏:一、它藉由「虛位元首」、「多數內閣」做包裝,一方面拆除陳總統被迫立即下台的引信,一方面也提供施明德得以順勢解散群眾的「退場機制」;二、它嘗試以極低的政治成本,順水推舟的將馬英九與蘇貞昌同時推到權力邊際的位置,一方面藉由拆解蘇貞昌擔任閣揆的權力平台,削弱他成為綠營唯一天王的氣勢。另一面也藉由深化王馬的矛盾,挫傷馬英九在國民黨的領導聲勢,同步達到裂解泛藍的目的;三、它提供所有小黨得以喘息的空間,更提供許多行將過氣的政客一個嶄新操作平台,一方面它以「解決政治僵局」為召喚,實際上則是擴大權力分贓的範圍,另一方面則是以「實施內閣制」修憲做幌子,實際上則是以增加立委席次,防堵馬英九坐大為目標。難怪有論者謂這個構想是一石三鳥,一步到位的就將陳水扁、李登輝、王金平、宋楚瑜等人全串在一起,而將馬英九與蘇貞昌推到另外一邊。

而我們以為這個構想的可實踐性不高,不是因為它無法為當前的政治僵局解套,而是它自始至終不願循正規體制內的遊戲規則運行,是刻意鑽體制縫隙,以密室協商權力分贓的形式在和稀泥。它以虛偽的憲政改革為包裝,實際卻是以稀釋貪腐訴求為目的,講得更白一點,它是以「扁絕不下台」為前提,釋出部分資源讓少數政治禿鷹得以參與權力分贓,以換取他們的加盟。就權力論權力,這個構想最直接的考驗就是面臨藍綠陣營內部實力派的抵制,嘗試想想:藍綠陣營內部腦筋清楚的政治精英,為什麼會蠢到去削弱自家在民間聲望正盛的領袖,平白去參與排演由小黨編寫的權力劇本?試問如果一紙協議,就這麼把蘇貞昌給逼下台了,那麼屆時民進黨內的挺蘇派系不造反才怪!同樣的王金平如果接受這樣的安排順勢接掌閣揆,他也許暫時享有跨黨派結盟的支持,卻也可能付出裂解國民黨的代價,反而讓馬英九所領導的唯一在野黨在接下來的幾場選舉中,有了更大操作空間。

當然,最大考驗還是在於,這樣的密室政治,如何去回應在凱道上的廣場政治?要知道,倒扁反貪腐運動之所以會掀起這般能量,在於它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簡單而素樸的道德邏輯上,而所謂「王金平組聯合政府」的構想,則是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權謀分贓的權力邏輯上,這兩組邏輯是絕對互斥的。施明德如果因為「實施內閣制」而被說服接受這個安排,那他做為凱道廣場精神領袖的光環將立即消失,同樣的廣場民眾若願意接受這樣的權力安排,那麼再高調的新公民運動,也將即刻間土崩瓦解,再也聚不到人潮了。僅就這個角度看,提出這樣構想的人是不是太一廂情願了呢?

寄語民進黨,還是開大門、走大路吧!凱道上的群眾能夠一呼百應、頃刻間聚成莫大洪流絕非偶然的,拿最低司法標準掩護貪腐已經是錯誤的第一步。刻意杯葛罷免、彈劾、倒閣這些體制內的解決途徑,反而還怪罪民眾走上街頭,這是錯誤的第二步。由黨主席帶頭將這新股公民運動抹紅成「中國人糟蹋台灣人」,動員支持群眾對各地的合法申請的反貪腐靜坐暴力相向,這已是錯誤的第三步了!如今在情勢愈來愈不利的情況下,還是一再規避問題真正焦點,企圖循密室交易的方式進行權力分贓,除了很難獲得解套之外,也只會把未來的路愈走愈窄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230030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