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機場恐怖攻擊陰影下,奧立佛史東執導的911題材電影「世貿中心」9日在全美2000多家戲院上映,首日票房為440萬美金,似乎未受影響,派拉蒙電影預估,這個周末假期,「世」片應可斬獲2000萬美元左右的票房。
「世貿中心」在911恐怖攻擊5周年前夕上映,儘管美國大部分影評人對奧立佛史東溫情人性的拍攝手法,皆給予不錯的評價,不過,此舉卻也引來部分媒體和受難者家屬的不滿,認為奧立佛史東淡化恐怖分子的罪行,只聚焦在平凡人物巨變中的遭遇和創傷,實無法令人茍同。畢竟,911並非天災,2800多位無辜罹難者是死於邪惡的恐怖分子之手。
「世貿中心」製作費約6500萬美金,由金獎影帝尼可拉斯凱吉主演,描述2名警官眼見世貿雙子星大樓被炸,奮勇進入大樓救人,自己卻身陷瓦礫堆中,等待同伴救援的人性故事。在幾部911題材影片中,比起「華氏911」對美國政府採強烈批判,「聯航93」著眼客機墜毀前之最後時刻;「世貿中心」無疑是最溫和的911相關作品。
該片不提整樁恐怖攻擊如何發生和其起源,奧立佛史東有意迴避最爭議之處,完全從生還者的角度看整個事件。奧立佛史東找了倖存警官親自參與劇本撰寫和拍攝,力求「還原事實」;「我要拍一個故事,了解這些人是如何存活下來的。」片中,一名倖存警員在被救援隊伍發現時,彷彿看到了耶穌拿著水瓶遞給他,被視為影片最溫暖的一面。
奧立佛史東一直是對戰爭批判性相當高的導演,這次他的「世貿中心」引起人性的共鳴之餘,也正是其作品「前進高棉」20周年的紀念日。史東表示,藉由電影呈現戰爭事件的最大目的,就是呈現戰爭和對抗的可怕。不過同時,也有人認為史東過度溫情化整個事件,商業性的訴求讓911事件本質被淡化。
面對爭議,奧立佛史東說,911事件可以有各種的觀點存在,就像拍越戰的電影也很多一樣。但他堅信除了恐怖攻擊事件本身之外,那天(9月11日)還有許多故事可以討論和拍攝,而「世貿中心」就是這樣的作品。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112006081200305,00.html
2006.08.12 中國時報 從極左到極右 奧立佛史東變了? 黃文正/特稿
奧立佛史東這個名字,過去對美國保守人士而言,幾乎就等於「暴力血腥」、「顛覆政府」、「不愛國」、「共產黨同路人」的代名詞。如今,60歲的奧立佛史東,從極左快步擁抱極右,以感性溫情、頌揚犧牲奉獻平凡英雄的「世貿中心」,廣獲美國右派人士的推崇,風格與路線改變之大,著實令人詫異!
奧立佛史東向來是美國最具爭議、也是最令衛道人士頭痛的名導,主因是以往他的作品不論題材或內容,實在太過聳動驚爆。事實上,近年來,若有影史百大政治、暴力或越戰題材爭議電影票選活動,史東過去執導的「誰殺了甘迺迪」、「白宮風暴」、「閃靈殺手」、「7月4日誕生」、「前進高棉」等片,幾乎皆篤定入選。
正因如此,這次奧立佛史東一改昔日風格,以極度感性抒情的手法拍攝「世貿中心」,自然也引來一些質疑,批評他向「官方說法」靠攏示好、有失一代名導風範。對於左派影迷的失望,奧立佛史東強調,他絕對沒變、更沒有變「軟」,「我只是想說一個可以感動人的故事,我從來都不想去取悅人們,或是當個乖寶寶,我是天生的壞小孩!」
看到奧立佛史東的轉變,不免令人聯想到另一位東方名導張藝謀,想當年,拍「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秋菊打官司」的張藝謀,因「醜化中國人民形象」,被大陸官方列為黑名單,直到1998拍了「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2部小品電影,才由黑翻紅,一躍成為大陸當紅首席名導,連2008年北京奧運表演節目都請他掌舵。
諷刺的是,當年「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曾被法國坎城影展批評「迎合大陸官方提倡教育、改善文盲政策」,還氣得張藝謀與坎城影展公開決裂。不過,今日拍了「十面埋伏」、「英雄」等商業大片,備受官方禮遇的張藝謀,若回想這段往事,大概也不會後悔吧?至於奧立佛史東未來能不能如張藝謀一樣「好運」?大家且拭目以待。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6081200306+110513+20060812+C9581211,00.html
- Aug 12 Sat 2006 18:49
2006.08.12 中國時報 奧立佛史東的溫情 受難者家屬不領情 賀靜賢/綜合報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