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書市掀起了一波芬蘭熱潮,這個位處極地的國家,不久前也因為其知識和創意,拿下全球最高競爭力的殊榮。在這個國家,即使在極北的冰凍地帶,仍有圖書館員致力於研究資訊的蒐集、整理和傳佈,努力打破政治隔閡,促進許多國際性的研究發展。芬蘭雖是小國,卻能走在科技前端,由此可窺知一二。

冬季來到芬蘭的遊客,一定會去參觀「極地中心及拉普蘭省立博物館」(Arktikum House& Lapland Provincial Museum;簡稱Arktikum)。Arktikum是一個兼具科學研究中心與文化博物館的機構,它的建築特殊美觀,除了呈拱型的館舍外,背翼還延伸出一座172公尺長的玻璃頂長廊。這條跨越Ounasjok河的長廊面向極北,展示北極地區地理、生態等科學研究,而博物館則展示拉普蘭地區和北極圈文化的歷史經驗。

Arktikum除了有家世界上位置最北的麥當勞速食店外,還有一個也是世界最北的圖書館,今年5月2日才正式對遊客開放。圖書館雖然不大,其實館員早在十幾年前Arktikum成立「北極資訊服務中心」時就已在這裡工作了。

南、北極一向是各國積極參與、進駐開發研究的地區,尤其氣候變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等都是各國十分重視的領域。講究國際性合作是極地研究的特色,「北極資訊服務中心」的任務,就是支援及協助各地研究人員進行各項極地研究,服務內容包括蒐集資訊、整理資料、製作資料庫,此外還要回答研究者的各種疑難,譬如:北極地區的原著民Saami族人當成藥療植物的白芷,營養成份是甚麼?如何預測北極光的出現…等等。

除了資訊服務工作外,在Arktikum的極地圖書館館員,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圖書館員還辛苦。因為Arktikum還兼具博物館的功能,每年有8萬遊客參觀,館員為了配合經常性展覽,還必須負責一些導覽的工作,經常為遊客解答諸如鮭魚如何在北極河流生活、拉普蘭地區在二次大戰期間怎樣受到戰火破壞等等參考諮詢問題。

Arktikum圖書館主任莉莎.顧帕(Liisa Kurppa)認為,該館最主要的任務是超越政治的國界,發展各種資訊的傳播工具,將對北極研究有用的資料傳播出去。由於所在位置地處地球頂端,無所謂東方或西方的分野,身為極地的圖書館員,他們的眼光都力求國際化。2003年,該館向歐盟爭取到經費,與瑞典、挪威、俄國等地的圖書館員和資訊技術專家建置了一個北極「巴倫支海入口網站」(Barents Portal)。在這座虛擬的網路圖書館中,可以聯結到三千多個資料庫,搜尋到有關巴倫支海周邊土地所有科學、商業、生命活動的相關資訊。

不過,Arktikum館員最吃重的工作還是在協調國際合作計畫中文化背景和主觀意識互異的各國研究人員,比如俄國人如果不善英文,他們就會找來翻譯人員作陪;美國人堅持開會前一定要有完善的書面資料,他們就準備了完整的計畫書…。顧帕笑說:「好在芬蘭人一般都懂得四國以上語文,而且我們也都有著sisu的精神,才比較能從事這種其他地方圖書館員很難執行的溝通、協調國際性研究計畫的工作!」

“sisu”這個芬蘭語很難用其他語言表示,它是指芬蘭人善良誠實、不善言談卻有堅軔精神和異常耐性的性格表現。Arktikum的極地圖書館員,正是以這種精神,發揮圖書館的功能,也追求國際化的服務。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3+112006070900289,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