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0  中時晚報 雪隧神話 統治者麻醉人民的鴉片?【中時電子報黃哲斌/新聞分析】

假日塞爆、公安隱憂、生態破壞、速限過苛、工程殉難者眾…雖然雪山隧道爭議不斷,連新聞局長都公開抱怨雪隧的鋒頭被青藏鐵路搶走,但別難過,至少經歷無數愛恨情仇,宜蘭人對於雪山隧道及北宜高,絕對是肯定大於否定。

或許是長年身處「後山」的被忽視感,或許是經濟蕭條、百業待興的焦燥感,或許僅僅因為往來台北省下兩小時的欣快感,毋庸置疑,宜蘭人熱烈歡迎雪隧與北宜高。

而且是不分黨派,熱烈歡迎。

根據中時電子報的電話民調,無論是親藍或是偏綠的受訪者,都有高達八成八宜蘭縣民認為「雪隧通車是件好事」,只有大約百分之六認為是壞事。在藍綠高度紛歧的台灣,單一政策或重大建設能夠凝聚如此高的共識,確實不容易。

「移動時間」及「商業發展」似乎是兩大最重要理由,高達八成六民眾認為往返台北單程縮短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五成五則認為商機及就業機會因而增加,這些都是宜蘭縣民對於雪隧通車的「主流意見」。

但論及官方扮演的角色,藍綠雙方的評價又大相逕庭。泛藍支持者中,只有百分之五給予交通部「九十分以上」的高評價,卻有五成五打了「六十九分以下」的壞成績;泛綠群眾則有一成九認為交通部表現「九十分以上」,但也有兩成四泛綠支持者只給「六十九分以下」。

至於中立選民中,百分之八給予交通部「九十分以上」的高分,卻有四成三的評價在「六十九分以下」,顯見宜蘭民眾對於雪隧雖大體滿意,對於官方的效率及角色卻感到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以「環保立縣」為傲的宜蘭縣民,對於北宜高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似乎陷入民意的兩難困局,認為雪隧破壞環境品質的民眾,與持相反意見的縣民,似乎各占一半,互不相讓,而且不分藍綠或中立選民,差距並不明顯,唯親綠受訪者較傾向「雪隧並未破壞生態環境」。

無論中央或地方,雪山隧道作為橫跨藍綠執政的指標性建設,爭議性似乎不會隨著民調數字的和諧而落幕,它對於地層、水文、環境承載的高度壓力,它在施工設計、公共安全、動線規畫的潛在危機,都還要倚賴時間,以及人為智慧,確保此一工程是一項福國利民的好生意,而非飲鴆止渴的過激手段,否則,從中部橫貫公路到南部橫貫公路,台灣的地脈靜靜教了我們許多事,包括:「人定勝天」只是統治者麻醉人民的鴉片,「交通便利」只是我們付出慘痛代價的頭期款。





2006.06.17  中國時報 噶瑪蘭子孫的憂慮 陳永松

北宜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宣告宜蘭新時代的到來。宜蘭人對這一天期待已久,而與此同時,也有一群意氣風發的宜蘭新貴搭著順風車,迎接新地標的成形,在蘭陽平原上展示一棟棟氣派萬千的宜蘭農舍。

據調查,宜蘭新農舍在最近五年裡,每年平均增加三百戶;尤其自從民國八十九年農發條例修改後,非農民購買農舍的比例激增,宜蘭人雖占多數,但台北與外地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捲入弊案的趙醫師不也興致高昂想在宜蘭物色農舍嗎?如此數量激增的農舍,迫使宜蘭的鄉村地貌正急速改變中。

報載新任呂縣長在看過空照圖後,驚訝的說「怎麼到處都是農舍?」可見即使執掌縣政者仍無法一窺農舍全貌。為何宜蘭歷任主政者多具環保觀,卻無法及時正視此問題,任由拖到現今更治絲益棼,造成更大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或曰好官我自為之,或曰不打特權之鄉愿心態肇致。

宜蘭農舍多少都有「三違:違法、違章、違建」問題,不是違法在不該建的農地興建農舍(屬違建),就是拿到興建執照後故意不照章行事,如將室外車庫變室內(違章),或任意加大興建面積如在平台加蓋建築(屬違建)。真正的農舍是不允許有外牆的,可是這些農舍哪間不是圍牆高聳般自成囚籠?雖然宜蘭治安尚好,可是叫你住在沒有圍牆的別墅裡,睡的可安穩?不久前不是也發生宜蘭建商遭到綁架勒贖事件,可預見隨北宜高的通車便捷,這類治安事件恐大為增加。只能說宜蘭人好壞皆須自行承擔。

而歷任主政者碰到農舍問題卻選擇性逃避,主要原因在於蓋這些農舍者不乏前後任的政府高官或當地有權勢者。簡言之,政府公權力不彰。民間看到大官違建無事,豈不效尤,這又如何叫執法人員能一視同仁處理?民間都知道只要有這些大官的農舍撐著,小老百姓的違法農舍安啦。也因此農舍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點綴在綠野平疇的蘭陽平原上。

坐擁好山好水的宜蘭,最大的商機是在觀光產業,現今許多省、縣道旁的豪華農舍,許多皆改裝成休閒農園或是豪華餐廳以招徠客人,這些何嘗有營業執照?然而在發展觀光的大蠹下,縣府也睜隻眼閉隻眼讓其且戰且走,受傷的豈只是公權力?

獨立農舍所造成的問題,包括小單位須投入高成本的電力、路燈、用水等公共設施,最重要的是彼等會造成生活廢水排入農田的非點源汙染,這也是公共衛生的問題,不能小覷汙染漫流於蘭陽平原上。要解決農舍問題並非易事,因為這牽涉立法與行政的大工程,規畫良好的集村農舍或許是值得鼓勵的方向,但同樣需要政府的積極輔導。

我們不希望農舍成為切割蘭陽平原的劊子手,或成為房地產的投機樂園,加劇了所在地的貧富差距。如此除了少數地主及新資產階級獲利外,多數人並無福消受這些好處,年輕一代甚至會因高漲的地價成本而成無殼蝸牛。

宜蘭人今後何去何從,不妨從以往樂天知命的噶瑪蘭人中尋求些許答案。即使多數噶瑪蘭人如今已被漢化,但蘭陽平原上的子民豈可忘卻自己身上可能留有噶瑪蘭人的性格特色。而就是這種寬容大度,讓平原上的先住民將勤苦所得拱手讓給了後來的住民,包括今日被漢化的後裔。想想先民胼手胝足創造了宜蘭經驗,今日宜蘭人該當何以回報昔日先民血汗?是一棟棟美輪美奐的豪華農舍,或是一間間自囚式的牢籠別墅?

要讓宜蘭人生活得有尊嚴,生活品質的提昇不能少。其中文化創意及休閒產業可減少消耗不能更新的自然資源,更重要的是,多利用宜蘭好山好水的景觀與自然資源,走出一條不強調經濟成長的發展之路,讓「宜蘭經驗」再成為未來「新台灣經驗」的代名詞。就像鄰縣的花蓮極力推廣「無毒農業」,如今已打出名號闖出一片天,可見事在人為。只是這個抉擇過程隨著北宜高的通車提前到來,迫在眉睫下。

賣農地或興建農舍畢竟有時而窮。其實,大家不妨回顧印第安老酋長西雅圖留給全體人類最美麗、發人深省的話:「您怎麼能夠買賣穹蒼與土地的溫馨」。同樣的,我認為宜蘭人要過宜蘭人的生活、蘭陽平原的景觀是屬於全台灣人所共有共享。 (作者為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北宜公路 觀光生態難兩全【2006/06/16 聯合報】韓小蒂/雜誌編輯(北縣新店)

雪山隧道通車在即,有媒體報導,地方政府擬規劃北宜公路成為讓登山車愛好者挑戰的觀光生態公路。筆者不解的是,怎樣才能觀光與生態兼顧?

北宜公路以九彎十八拐的險要形勢,以及廣靈異故事,為這條公路增添了神秘色彩,開車人大多不太中途停車,盡速趕往目的地,反讓山區的生態得以保存。

若讓登山車來挑戰,帶來人、車、廢氣、噪音與衝撞,當地棲息的生物該如何因應?有遊客就會帶來咖啡館、民宿、攤販等,這些未經核准、規範的商家,對生態、環境、水土保持,都欠缺知識甚至漠視,很快的北宜公路的原始穩定狀態便遭破壞,開始出現違建、垃圾、亂停車、用水與廢水問題。一旦民眾聽聞風聲搶頭香,就會發生取締不力、為生計抗爭、強硬要求就地合法的戲碼。為了選票,一切的不合理都可被合理化,最後讓大地、山神以土石流連本帶利一次收回。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觀光推展的路上,看到太多遺憾:山湄水崖的小鎮聚落,在鼓勵國旅與發觀光財的誘惑下,一波波老百姓在鄉創業,在未經完善教育下,投入民宿、咖啡館、特色餐廳、休閒農場的行列,結果讓人怵目驚心。

傷痕猶在,殷鑑不遠,千萬別讓開發觀光成為土石流、破壞生態的馬前卒。



聯合筆記》雪山隧道你敢走?【2006/06/16 聯合報】卓亞雄

雪山隧道今天通車,想上路的朋友,請先把安全和逃生問題想清楚再出發。

四年前,SARS肆虐時,衛生單位為防止院內感染,採取了「負壓病房」的建置,保持病房內的壓力低於病房外,使病房內的病毒不致向外擴散。

這套負壓控制理論,也用在雪山隧道火警時的濃煙控制。其設計是,讓「車行隧道」的壓力,低於供人員、車輛在火警時逃生的「聯絡隧道」壓力,使火警的濃煙不致竄入逃生橫坑,讓人車得以安全脫離現場。

事實上,現場情況卻很糟糕。學者多次會勘,都要求作無預警測試,因為隧道火災本來就是無預警意外;可是,交通單位一再拒絕,要求只能按「劇本」會勘,甚至拒絕會勘委員要求做突發的隧道「火盆測試」。直到六月上旬最後一次履勘,交通部門拗不過委員要求,同意做一次「火盆測試」。結果,隧道濃煙四竄,這也預告了用路人得有逃命的準備。

依照消防設計,車行隧道應該是負壓,讓濃煙不致竄到壓力較高的逃生橫坑,更不能經由橫坑讓另一方向的車行隧道也遭火警波及。但「火盆測試」的結果恰好相反,濃煙不但竄進橫坑,甚至漫入對向隧道。根據這樣的表現,通車後若有突發狀況,可預見「逃生橫坑」將變成致命陷阱。

遺憾的是,這個重大的疏漏,交通當局在最後驗收時並未試圖彌補,僅說明通車後軸流式通風設備啟用,這種狀況就不會再發生,橫坑不會成為死亡陷阱。只是,官員的大言不慚,是否真能防止日後民眾生命成為無辜冤魂,沒人敢信。

大家千萬不可輕忽長隧道的潛在危機。近幾年,穿越義大利白朗峰的十六點九公里長隧道火警,造成四十一人喪生;奧地利拖恩隧道事故十三死,義大利到瑞士的聖高德隧道火災十人喪生。以這些國家通車前的審慎態度,仍有這些意外;台灣政府明知問題存在,卻仍搶著通車,老百姓只能靠智慧自保了。





雪隧 50公尺的專業傲慢【2006/06/17 聯合報】王義川/稻江管理學院運輸與物流系助理教授

「十五年、九○六億、二十五人殉職」完成台灣土木工程界的創舉,建造世界排名第四的雪山隧道,改變台灣東部的區域發展,也將造成宜蘭的全面翻轉,是福是禍,宜蘭人自己也不清楚。

站在國家永續發展的角度,雪山隧道加速了東部環境的惡化,直接扼殺宜蘭做為台北後花園的優勢。雪山隧道直接破壞脆弱了台北地質,大地的反撲,將有如土石流一樣,萬劫不復。可是既然建造完成,人民就有權利使用,此時政府必須思考安全、環境、救難三個構面。

就安全角度而言,先前的履勘指出了許多安全問題,國際長隧道的經驗,顯然並未充分融入設計之中,學者的建議都只是看得到部分,國工局卻並未立即改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有改善但未完成」、「便宜行事」的作法,確實是拿人民生命開玩笑,包括「火盆效應」、「煙囪效應」、「負壓設計」等,國工局並無法有確實的安全驗證。

此部分不是政治責任,而是良心的問題、是工程倫理的問題。另外,雪山的速限雖令人質疑,筆者卻持肯定的態度。「定速」、「指示速度」是長隧道重要的管制方式之一,要使用雪山隧道的用路人,必須學習此種管理方式,唯有如此,才可避免事故發生。

但是,值得關切的是,要求五十公尺的安全距離,對國內駕駛而言,確實是高難度。

根據習慣領域的研究,駕駛者對於距離的認知,變異數極大,高工局要求用「消防栓」、「反光標記」、「擴音喇叭」作為判斷依據,這種所謂五十公尺的定義與判斷,只有交通專業人士才能夠理解,這真是專業的傲慢,值得檢討。

就環境角度而言,「負荷能力總量管制」交通部必須貫徹,流量管制及坪林行控中心的管制,更必須落實。大量湧入頭城、礁溪的車流,不僅傷害蘭陽平原,更可能因為南口的回堵,衍生事故,所以宜蘭縣端交管的配合,交通部必須全力協助。

就救難角度而言,真是令人恐懼,不只災害減量作法不足,救災規畫也未完成,雪山隧道的專責救難機制,包括消防、醫療、車輛處理、現場減災等機制,政府責無旁貸應加以整合。

雪山隧道既已通車,再討論當初決策已無意義,筆者只能提醒高工局,通車的面子已得,安全的裡子總要在工程倫理堅持下,立即進行補救。對民眾而言,如要體驗新設施,選擇非假日之離峰時間再上路,千萬不要塞在隧道中,因為那種感覺,就如同電影院失火,不知往何處逃生。

筆者希望,也祈禱,雪山之神保佑用路人。





聯合晚報社論【2006/06/17 聯合晚報】通車之後 宜蘭的問題才開始

雪山隧道通車了,北宜高速公路正式把宜蘭拉進大台北生活圈之內。這條高速公路已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不僅是對這位抗日宜蘭先賢的敬重,對宜蘭人,無疑也是一段驕傲歷史的肯定。

雪山隧道通車後,宜蘭房價再度有了炒作題材。事實上,不必等到今天,早在北宜高工程進行中,房仲業者就看好這趨勢,宜蘭的農地價格暴漲,成屋建案一棟接一棟興建,個個標榜有溫泉有美景,早把宜蘭房價翻了好幾番,全線通車只不過是持續加溫罷了。

但這時刻,則是宜蘭鄉親們,該思索「宜蘭未來」的時刻了,而且,時間相當緊迫。

號稱40或頂多50分鐘,即可從台北與宜蘭之間完成單向車程。這意味什麼?意味著一種時間數字上的平等嗎?你可以在50分鐘內,從台北到宜蘭,反之,亦然。實際上呢,卻絕對不然。台北到宜蘭的人與車,顯然會比宜蘭到台北的,多出很多。這是一種不太對稱的移動,意味著,宜蘭將會湧進很多外來觀光遊玩的人車,會跑進很多帶著閒錢,這裡買農地那裡買成屋的投資客。沒錯,宜蘭人會賺進很多北宜高未通車之前賺不到的錢,理論上,錢會越賺越多。

可是,目前已經看到的現象是,農地上觸目皆是嶄新農舍(很多應該有違建違章的問題);許多標榜溫泉的大樓,仔細追究,則未必戶戶都能享受溫泉(有不實廣告或誇大廣告之嫌);最重要的是,宜蘭一向自傲的綠地、淨水、溫泉、田野景觀,有無可能在一波波所謂北宜高全線通車的「利多衝擊」下黯然褪色?

這不是杞人憂天,亦非潑宜蘭人冷水。太多經驗提醒我們,若非宜蘭人有自覺,宜蘭當地政府有擔當,甚或政府的國土政策有明確方向,否則宜蘭「迷惑」在或「迷失」在通車利多下的痛苦指數,勢必逐漸增加。這其中,將包括宜蘭人自己要以高價購屋,生活成本墊高;而自己一向享受的平價溫泉,竟淪為外來投資客高價壟斷的奢侈品;宜蘭的好山好水,沾上嚴重的市儈味,到處人滿為患,盡失純樸風味。

一旦到這地步,宜蘭勢必「利多出盡」。所以通車之後,才是宜蘭思考未來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