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6 中國時報 花再多鈔票 難救雲嘉陸沉 江睿智、羅如蘭、呂理德
編按:為什麼把錢丟無底洞高達一千一百六十億元的易淹水地區治水計畫,即將於本周在立法院進行表決。這項治水計畫,究竟能否解決台灣的洪澇問題?抑或只是另一政治分贓?本報記者深入淹水最嚴重的雲林及嘉義調查採訪,做第一手報導。
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能不能解決治水問題?本報實際走訪雲嘉淹水嚴重地區,只見治水預算被民意扭曲,未見專業治水,未來有可能出現,錢是花了、治水卻仍無效。
來到台西鄉,四處可見魚塭,曝氣機及抽水機不停打轉,讓人一眼就看出,這裡是靠抽取地下水養殖為生。
抽水機治水 難挽地層下陷
今年六月九日到十一日的豪大雨,又使雲林的台西鄉泡在水中;大雨過後的這天,雲林艷陽高照,但因為地層下陷,只要遇大潮日,就得啟動抽水機排水。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長洪勝榮指出,現在雲林地區下陷高達二.二二米,河川的水位比村落的地盤還高出許多,如果不從地層下陷防治做起,任何治水工程都很難奏效。
但現在民意高漲,在地層下陷區居民普遍都要求加高堤防,廣設抽水站,且抽水機愈大愈好,遇到淹水,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積水抽出去,所以八年八百億元,在這裡僅做有才寮溪及舊虎尾溪排水路及抽水站的改善工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洪勝榮無奈地說。
台西鄉長李培元也承認,地層下陷問題無法解決,雲林就沒有辦法不淹水,但養殖是鄉民的生計,地方政府又不能禁止養殖!
京華工程顧問公司副董事長梁文盛指出,雲嘉沿海地層下陷,就像個「碗公」,所以容易淹水,廣設抽水機雖有幫助,但無法根本解決水患,必須要規畫一些地區讓它滯洪、讓它淹,或者是在上游地區阻隔洪水,不要讓水排到地層下陷區,加深水患。
超抽地下水 外水高於內水
「一邊解毒,一邊放毒,」財團法人淨竹文教基金會林聖崇說,「政府那有那麼多錢治水!」而距崙豐抽水站幾百公尺遠的地方,就有台西水產養殖試驗場,進行台西海埔地下水養殖試驗與推廣,養殖不斷擴大,超抽地下水愈多,地層下陷愈嚴重,治水更成為神話。
成大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宋長虹博士也強調,這一個地區已經比海平面低,縱使不下雨,如果水閘門管理不當,遇到大潮日還可能會淹水,更何況是下雨天。
曾在九十三年敏督利風災中有十多處潰堤的雲林縣蔦松大排,其水位永遠比大排外邊的農田高出許多,水利官員說,「外水高於內水」是地層下陷最常見到的景觀。
口湖鄉公所秘書蘇國平指出,口湖鄉在這一次六月水災中,幾乎全淹了水,因此才需要推動牛挑灣溪、尖山大排、蔦松大排三大排整治,「誰要阻檔治水預算,我一定帶鄉民北上抗爭」。
不過蘇國平口中整治計畫,中央政府水利署早已編列十億餘元整治經費,目前並已發包,只是因為地方政府無法取得農田水利會用地,一直無法施工,和八年八百億工程關係不大。這個例子顯示,部分地方區域治水,根本與八年八百億元無關,錢早已撥下去,若地方政府無執行力,治水根本只是淪為地方分肥。
在嘉義縣東石一帶,原本良田早已被海水侵占、鹽化,無法耕作,多處呈現汪洋一片,猶如港灣的景觀,只見遠處排列整齊的電線桿,約略可見已沈沒在「海」的道路。
治標不治本 淪為政治分贓
嘉義縣政府水利課長林谷樺說,由於地層下陷問題實在太嚴重,所以目前嘉義縣治水預算中,將有五處是採取村落圍堤的方式來治水,也就是在村落外圍加高一米左右,村落內則設滯洪池及抽水站,防止村落淹水,讓水只淹外面,不會淹到村落。
林谷樺也承認,這項做法僅是治標,而一般民眾也相當反彈,村民反映,他們的財產其實是在村外的廣大魚塭,這地區多半是半鹹水養殖,一下雨,海水會變淡,必須趕快換海水,村民希望保護的是魚塭!但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工務課長洪振丕直言,「那麼大的面積,又那麼低窪,根本不可能全盤解決全區域淹水!」
在地層下陷地區治水,「八年八百億元做完了,就可以不淹水嗎?」水利署的專業文官都很憂心。為什麼憂心?因為他們的專業良知很清楚,如果地層下陷問題不解決,就算花八千億治水也是沒用的,只是淪為政治分贓而已。
根據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資料顯示,雲林縣擁有最大下陷面積,超過六七八.六平方公里,約略是兩個半台北市。口湖、台西、蚊港、元長、褒忠都是主要下陷區域,民國八十五年以前,平均每年以超過十公分的速率下陷,後來下陷趨緩,沿海地區目前每年仍有三至五公分的下陷。
雲林縣口湖鄉是全台最會淹水的地方,逢水必淹,口湖鄉長吳慕禹最近很關心立法院治水預算能否通過,他期待,八年八百億雖然無法完全解決水患,但至少「原本淹到腰的,可以變成只淹到小腿肚!」
如果口湖鄉每年仍以五公分速率下陷,八年後,總計下陷四十公分,即便投入預算治水,下陷四十公分,還是會淹到腰;「治水速度趕不上下陷的速度」,洪丕振說,現在就怕,八年八百億下去了,短時間不淹水了,居民就更積極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愈嚴重,到最後,有一天還是要淹水。
2006.06.26 中國時報 肉桶分肥 政治攻防重洗牌 本報訊
雲林縣八年九十億元的治水預算,看不出明確的治水邏輯,卻有再清楚不過的政治分配邏輯─試圖改寫地方政治生態,為鞏固政權鋪路。由此典型案例推估,整個治水大餅除了一千多億元預算之外,還包括龐大的砂石、土地徵收和工程利益等,難怪引發強烈的政治攻防,而成「肉桶分肥」。
水裡有錢撈 附加利益誘人
滾滾洪水淹沒雲林低地的農田,挾著砂石流進灌溉渠進入中排、大排再出海,部分排水系統早已淤積,海口則堆積著海砂。雲林縣政府不等預算通過,已經先行發包清淤工程,因應即將來臨的颱風季。雲林縣議會也為疏濬所得的砂石該如何處理吵翻天。
第一階段的清淤經費雖只有五千六百八十萬元,但地方人士認為,附加的砂石利益保守估計至少十億元以上,各路人馬搶破頭爭食這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一些議員提案主張課徵砂石稅,或公開標售回饋地方建設。無黨籍議員蕭惠敏說,如果縣政府監督不周,很難避免盜採,「黑白兩道都在動員了!」縣議員李建昇直言,什麼八年八百億,「根本不可能治本,只是重複把錢丟到水裡。」然而,卻有人能從水裡揀到錢。除政商背景雄厚的砂石業者,還有雲林縣水利會。
為了增加排水量,這次治水預算的工程主要花在拓寬排水溝渠的橫斷面,中央因此補助五○%的土地徵收款,光是經濟部就得在全國花上二○六億元。雲林縣排水系統兩側土地不是台糖的就是水利會的,卅億元的土地徵收款,粗估其中至少有十多億元是水利會的進帳。
水利會控球 左右治水工程
雲林水利會還左右著治水工程進度,中央和地方都得買帳。蔦松、尖山兩個大排拓寬工程,因水利會要求付錢徵收土地否則不讓動工,不久之前引發了抗爭。這次納入治水特別預算中,看來還是得付錢。雲林水利會長張輝元的大兒子張哲誠是新任的縣府主任秘書,小兒子張碩文則是國民黨立委。張碩文前幾天才站出來公開和黨中央唱反調,反對罷免案並要求治水預算快速通關。
地方人士用「左右逢源」形容當紅的張派,指其為治水預算的最大贏家。無黨籍縣議員李建昇評論:「他們為了政治利益支持縣長蘇治芬,同時也得到了實質利益。」
雲林縣府將擁有廿七億元治水預算的發包權,有如天降甘霖。因為中央財政困窘,新縣長蘇治芬上任半年來,只爭取到中央八百萬元的補助,議員們檯面下的小型工程「建議權」也從前縣長的千萬元起跳降到二百萬元。議員們不諱言,蘇治芬能否改變對立的府會關係,「就看這條錢了!」
據指出,因為縣議會有權核備縣府執行的廿七億元預算,國民黨廿一位議員當中的部分議員再加上民進黨的八名議員,正在串連合作對抗十四名無黨籍議員的杯葛,護航治水預算過關。因為許多無黨籍議員為前縣長張榮味人馬,國民兩黨議員在治水預算上的合作,不但將為蘇治芬組成多數執政聯盟,也將為她排除連任的阻礙。對二○○八年大選也是一大利多。
蘇治芬利多 張榮味勤鋪路
地方人士透露,張榮味至今仍勤跑基層,為其胞妹─無黨籍立委張麗善下次競選縣長暖身鋪路。不過,擁有龐大資源的水利會張派倒戈,可謂打擊沈重,張榮味的昔日縣長派僅存農會系統,能否東山再起,仍待觀察。
張派這次縣長選舉雖未支持國民黨的許舒博,但二年後的單一選區新制,許舒博不排除和張碩文搭檔參選立委,一山一海,與競選縣長的張麗善共同代表國民黨。為防張派再次倒戈,許舒博鞏固立委地盤,治水預算如數家珍。
雖說水利署係根據國科會調查擬出易淹水地區優先治理計畫,但許舒博卻不諱言,第一階段最後定案的十七個排水系統,有十個工程共七億五千萬元預算,是他後來加上去的,「我們當然最了解地方的情況!」而未來這些排水系統要修那一段,李建昇以為應該根據科學調查、補強最脆弱的部分,以免破洞再補,但其實立委的「參考意見」也很重要。
官員也反映壓力不勝其煩。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透露,曾有某個縣政府前前後後報出上百億元的預算項目。今年六月間舉行村里長選舉,「幾乎所有村里長來都來找,都有備案,多半是中小排的問題,我們每天都要出去跑,忙上一整天」,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工務課長洪丕振說。如果這次來不及擠進計畫,根據「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地方政府將來還是可以報水利署審定,符合條件優先評估。這到底是執政巧門還是治水無底洞?
2006.06.26 中國時報 抽水站蓋不停 村子照淹 本報訊
抽水機似乎已經成為台西人擺脫淹水的寄託。台西鄉長李培元在崙豐橋指著抽水機說,台西鄉蚊港、和豐、永豐、富琦、五港、溪頂六村,大約五百公頃土地,沿著雲三、台十七線兩側,在六○九水災中,幾乎都成為水鄉澤國,他希望新建崙豐抽水站、海口抽水站解決崙豐及五港地區的淹水問題。
沿著淹水地區走一趟,都可以看到台西,四處都是抽水站,有舊的,有新的,說明過去一、二十年來,政府對此地治水策略,就是靠著抽水站,有淹水地區,就興建抽水機,管他淹水原因是什麼,建了抽水站有沒有用,也不是重點。
走到五條港抽水站,李培元指著這一台抽水機太大,是由雲林縣政府負責發包,但因為水溝太小,一點作用都沒有,能收集的水有限,但完工之後,已經有四年,但用不到三次。
李培元強調,不只是要抽水站,收集系統也要一併規畫,目前兩邊收集系統都不通,有的有水溝,有的還沒有水溝,有水溝的也沒有清淤,堵住了。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長洪勝榮指出,每一次淹水都和以前情形差不多,水利人員也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民眾還是認為,設抽水機是最好的治水方法之一,因為它是可以看得見的,這一方面的問題,實在是水利專業人員很難處理的問題。
2006.06.26 中國時報 蓋再多防砂壩 水庫難活化 呂理德、羅如蘭、江睿智
編按:人民血汗錢 付水流…石門水庫已垂垂老已,大雨天原水濁度混濁,造成下游地區兩三百萬人面臨停水窘況。為解決石門水庫遇雨總是缺水的問題,本周立法院將針對總經費高達二百五十億元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表決,這筆龐大預算是否真的用在刀口上,本報記者深入水庫集水區上游巴陵、蘇樂、下文光等地區,調查採訪並釐清問題。
一雨成澇,不雨成旱;颱風天,竟成缺水天!這就是石門水庫最好的寫照。治水預算中特別編列二百五十億元進行活化石門水庫預算,但台大地質系主任陳宏宇卻認為,上游水庫治理要投入一百四十億元興建數以百計的防砂壩,違反大自然,不會有效果,完全是行政官員在諂媚阿諛民代的結果。
另一方面,石門水庫水源特定區內近一百六十餘公頃的土地,也面臨開發做為商業區、旅館區,政府一方面在推動活化水庫「去毒」工作,另一方面又同意開發而「放毒」,石門水庫想要再活過來,看來實在很難。
去濁清淤砂 應首重穩地質
活化石門水庫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解決石門水庫混濁的供水,另一部分是上游集水區治理部分。在一百五十億解決混濁供水方面,陳宏宇及台大地理系退休教授張石角均認為,這一方面的爭議不大,應該趕快來做,但在上游集水區一百億元部分,則有很大的爭議。張石角說,「治理工作是一定要做,但是要慢慢做,不是列為緊急處理項目,急也沒有用」。
農委會水保局第一所所長王幸隆說,艾利颱風過後上游集水區未流入石門水庫的泥砂有二千七百九十二萬立方米,未來六年內概估會有九○%會流入,每年大約有四百二十萬立方米會進入庫區,因此才要緊急推動上游集水區治理工作。
陳宏宇則反駁說,不是上游有崩坍就一定要進行野溪治理,從陳有蘭溪、大甲溪的研究告訴國人,這種崩坍在溪流兩旁相當常見,它會自然形成沖積扇或河階堆積地,並不見得會被沖到溪流中間,如果依照水保局說法,可能不只要興建一百座防砂壩,而是一千座防砂壩甚至一萬座,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讓半山腰間自然形成一個穩定地質環境。
防砂擋一時 還是流進水庫
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林長茂就指出,水保局興建防砂壩工程,就好比是零存整付,短期內雖然把砂攔下來,但一場更大的雨下來,還是會把這些砂慢慢的推進水庫內,而下文光地區距離石門水庫大約十幾公里,這樣推移時間相當長,所以環保團體反對興建防砂壩。
大漢溪上游蘇樂集水區治理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蘇樂集水區面積高達六三五公頃,艾利颱風造成大約有十四公頃的崩坍地,地質是砂岩及頁岩,又有一部分順向坡,地質相當脆弱,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艾利颱風等一系列颱風,造成大崩坍,非常嚴重,連接台七線的蘇樂橋在颱風被沖毀掉,公路局蓋了七次,也沖了七次,因此水保局在去年九月投入近億元進行整治,包括蓋了護床工、梳子壩、以及防砂壩,完成後,公路才能安全。這項工程是由水保局自行動用緊急經費完成,而在有了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預算後,水保局再編列二千萬元進行後續處理工程。
問題是這項工程主要目的是在保護蘇樂橋,而目前交通部公路總局,已經編列預算計畫在下游興建一處跨距二百米的橋,如果興建完成,這項水土保持工程的必要性就不高了。類似工程的案例在下文光地區亦可以發現。
廢土堆山谷 又是一場人禍
張石角說,那一座山不崩?只要有山,就一定會崩,崩的山是否要做工程,必須看他的目的而定,下文光地區崩坍處理是為防止石門水庫淤砂,也就是說,即使這項工程完工,也不會對水庫混濁問題有所幫助,因此這項工作有那麼急迫,一定要在一、兩年內完成嗎?是不是可以有更周延計畫後再來做,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課題。
立委賴幸媛說,立委最關心的是,錢花下去有沒有效?會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是有用的,以及能有多少年效益?這些問題在立法院都看不到解答。一路沿著台七線,都可以看到施工所產生廢土都隨意棄置在山谷中,這些廢土大都僅是簡單處理,大雨一來,當然會隨著砂土流入水庫。這樣的施工品質怎麼讓人安心?
除了上游集水區問題外,石門水庫也下面臨一場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浩劫,水庫旁二百公頃的旅館區、商業區、遊樂區正逐步解禁中。
這要從民國五十三年石門水庫完工之後說起,由於石門水庫係以灌溉、防洪、發電、觀光等多目標經營,也因此當時畫設了面積高達三千二百四十九公頃的風景特定區,其中二百公頃係都市發展用地。由於水庫功能已經由早期農業用水,改為以自來水水源為主,所以到了民國八十七年才改為石門水庫水源特定區,強調以水源保護為主的水庫,但整個土地使用仍未改變,仍維持風景特定區計畫。
在政黨輪替前政府也知道石門水庫已經是重要飲用水水源,所以對於這項都市發展所採取的策略,就是故意擺在一邊,而且一擺就是四十年。但政黨輪替後,號稱綠色環保的政府卻開始從地主角度思考,林長茂就指出,今年五月他前往內政部營建署開會才得知,該都計已經要解凍。
興建遊樂區 水區開腸剖肚
林長茂說,營建署甚至在去年十二月同意中信集團所擁有的石門水庫特定區內「石秀灣附近遊樂區自行擬定細部計畫作業規範」。
石秀灣附近遊樂區原本在民國七○年代台灣農林公司轉手給國產集團,預定開發作為高爾夫球場,在八○年代初期被當時行政院院長郝柏村以可能有危害石門水庫之虞否決掉,而一直未開發的一塊土地,但目前地主卻可以自行規畫。
沿著台七線走,集水區施工單位仍充滿人定勝天的毅力,但這樣的工程真的能讓水庫起死回生嗎?還是只是另一場惡夢的開始!
2006.06.26 中國時報 民代敢要就給 拼湊出治水預算 呂理德、羅如蘭、江睿智
二百五十億元的石門水庫區整治預算,可說是一筆沒有人滿意,但卻一定會通過的預算。作為該整治條例的提案人,國民黨立委林正峰非常不滿只有十二億元預算清淤,但是,「沒有辦法啊!為了這十二億元,還是得讓其它二百多億元通過啊!」
清淤與砂石利益 各方覬覦
林正峰在地方上因為石門水庫整治預算聲名大噪,甚至表態也可以為此反對國民黨的罷免案,引起同一選區的民進黨立委李鎮楠強烈反彈:「你去問問,水利署四、五月的時候,剛剛發包一個上億的統包工程,是誰標走的?」他意有所指地說,「有人」當過鄉鎮長(林正峰當過龜山鄉長),當然有配合的班底,「我一定會好好的監督。」林正峰早就預料到李鎮楠會攻擊他「說我和砂石業者怎樣」,他反駁說:「是誰接收了前無黨籍立委邱創良的砂石生意?」
蓋淨水廠闢河堰 各取所需
因為交通運輸困難,石門水庫一年的抽砂清淤量不到八十萬立方,還有不肖業者把抽上來的砂載走,把爛泥堆在水邊,大雨一來,又流回水庫裡,變成混濁來源。上游集水區的崩塌整治,同樣有不肖業者把應該載到別處放置的土石,直接傾倒在公路邊的山谷裡,山谷下就是水庫上游的大漢溪,以致溪水混濁。林正峰因此主張修改棄土法令,讓業者可以將水庫爛泥和崩塌棄土合法倒在山谷裡。
李鎮楠雖然不反對二百五十億元的石門水庫預算,但他認為應該配合增設一個淨水廠,自來水公司已如願選定在他的選區。現在,他正在爭取在大溪增設一個大漢溪河堰,成為當地的觀光資源。他在電話裡告訴鄉親:「這條一定要弄給他過。」
水保局官員透露,最關心石門預算的立委排名,前三名分別是,林正峰、李鎮楠、黃宗源,但每個人的主張都不同,林正峰要清淤、李鎮楠要淨水廠、黃宗源認為應該加蓋大型儲水槽…。各個行政執行單位則另有盤算。立院盛傳,惟恐遭到杯葛,水利署暗中將預算法案委由藍軍立委林正峰提出,各取所需,才讓這筆預算一路過關斬將。但林正峰否認此說。
環團斥未作環評 二度傷害
環保團體質疑石門水庫預算沒有做環境影響評估,沒有做可行性研究報告,一百億的上游集水區工程將對環境造成二度傷害,治水預算中一百六十億元的治山防洪部分也有同樣問題,炮火因此掃到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林正峰甚至帶頭提案要刪其中補償原住民保留地的七億多預算,她悻悻然說:「政府不會清淤,就塞別的項目來充數。」
高金素梅則反駁:「這是救急,不得不做。現實是有六百萬人飲水要仰賴石門水庫。下游的問題來自上游。」因為負責執行預算的水保局人力不足,也不知道那裡的工程要先做,高金素梅甚至組成一個團隊,陪官員到各部落勘查了整整三個月,成了真正的「規畫單位」。
每個立委就像一塊拼圖,拼出石門水庫預算現在的樣子。行政部門的慷慨解囊,就像在空白支票上多畫一個零一樣那麼容易。台聯立委賴幸媛目睹她的同事在密室協商時赤裸地爭奪預算向選區交代,感到驚駭莫名。她認為,行政部門和立法院門結合而成的共犯結構,已成為台灣環境權的主要殺手,現在,惟有環保團體透過行政訟訴手段要求政府尊重民意,才有可能扭轉這惡性循環。
2006.06.26 中國時報 集水區超限利用 石門毒瘤 呂理德、羅如蘭、江睿智
治水計畫凸顯了國土超限利用亟需復育問題,但現在只看到中央灑大錢,及各式民代及利益團體爭相分肥的戲碼,而國土復育的觀念及配套措施卻完全付之闕如。
水利署北水局主任工程司魯漢原說,對水庫來說,水庫滿水位五十至一百公尺內應畫為保護帶,禁止任何開發,但現在如果五十公尺內畫下來,土地徵收就要幾百億,但水利署卻沒錢徵收。 外界都知道集水區需要休養生息,但生態與開發、人與土地的衝突,卻始終無法取得共識。立委高金素梅說,她贊成遷村,讓上游自然復育,但遷村沒有配套談何容易?
台大教授張石角表示,要根治超限利用、解決生態及開發衝突,政府必須要有勇氣畫出那些是可開發的區域,就放租給人民,而不能開發的區域就要收回。但這需要一個有基準的調查,長年來都沒有,因此,他說,政府有無決心解決問題,就看是否開始這項調查,「早一點啟動,就會早一點面對問題。」
2006.06.26 中國時報 錯誤的工程 巴陵壩掏空 原民家破了 呂理德、羅如蘭、江睿智
走進巴陵壩,立即映入眼廉的是砂石已經和壩頂一樣的高,滾滾的濁水不斷向下沖刷流動,水流的方向衝向對面的山坡地。地質專家台大地理系退休教授張石角說,「這樣的防砂壩是一個錯誤工程,因為缺乏整流作用,造成下游的護岸受到嚴重的沖刷,掏空基腳,最後則是崩坍」。
錯誤的工程,卻要讓一般老百姓受苦受難,泰雅族TOKYO無奈地表示,他與族人共有六十九人,就住在護崖上方,地基沖垮了,房子成了危屋,不能住人,暫時居住在政府安排臨時住所,一住就是三、四年,有家歸不得。
他說,原本居住在對面的哈崖山上,二十六年前搬到巴陵這裡來,原本以為可以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開始過著比較好的生活,然而民國八十五年賀伯颱風大雨,嚴重掏空了他們的住家的地基,往後的大雨,更一次次無情的加速掏空速度,眼看家中牆璧先是龜裂,最後則是不斷下陷,最後不得已,只好逃離家園。
談及此事,TOKYO語調雖然平靜,但卻仍難掩心中的無奈,他說,這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但離開家園那一刻,卻是無法令人忘懷。
這樣的錯誤攔砂壩工程,並不是只有一個,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興建三座主要攔砂壩中就有義興壩、巴陵壩等兩座,工程品質之粗糙,由此可見一斑。
2006.06.26 中國時報 工程綁樁政治 愈治愈糟 呂理德、羅如蘭、江睿智
己故總統蔣經國當年在推動十大建設時曾說:今日不做,明日就會後悔!但是,在因應大自然所造成的災難,在面對生態環境的永續課題,大量工程卻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易淹水區的治水及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計畫,是如此粗糙的政治干預產物,這些計畫,今日做了,明天反而會後悔。
每到了選舉季節,特別預算就會浮現,這兩項計畫正是去年縣市長選舉過程中醞釀而生。而總計一千四百一十億元的預算如何被運作及分配?走訪了分配最多、也是淹水最嚴重的雲林台西鄉、口湖鄉、嘉義東石鄉網寮等地區,了解當地各項河堤、海堤、抽水站、及興建圍堤計畫,但地層下陷不解決,就算拿八千億元來治水,也是沒用的。
在下文光野溪防砂壩計畫、蘇樂橋土石整治工程中,有大量崩坍地,地質極為脆弱地形,防砂壩或是任何整治工程都應更為謹慎,而非像政府現在做的,半年內就完成規畫,急救章。此外,在大自然的反撲中,竟然完全沒有國土復育的配套措施,如此草率,更可能是另一災難的開始。
我們反對任何整治係由被扭曲的民意、分贓政治為主導,而專業治水及整治卻被擺在一旁,能徹底解決、長期方案的國土復育觀念,更被漠視。在民主化時代,在今日開放公共政策討論空間裡,我們對這種透過工程綁椿的政治結構,應該嚴正地大聲說NO!
- Jun 26 Mon 2006 20:48
雲嘉水災與石門水庫危機中國時報相關報導評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