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1238

基督教有很多禮拜的節日,其中的「復活節」是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在《聖經‧新約》,主要是「四福音書」裡說到: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第三天就復活,甚至在門徒面前顯現。復活節便是基於這一神蹟的信念而產生的紀念活動,有關這一活動最流行的便是吃復活節蛋,以寓復活再生之意。

俄羅斯東正教把復活節看成是最重要的節日,它的紀念活動更是特別隆重且富有興味,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羅曼諾夫王族人員,都會去教堂參加紀念活動。而復活節彩蛋,是復活、新生和希望的古老象徵。

法貝熱:從珠寶匠到藝術家

既是彩蛋,自然應該能顯示出某種色彩和光彩。一般的人因為沒有條件,只能在將普通的蛋煎老得像石頭一般硬之後,再在上面繪一些象徵性的彩色圖像,然後去教堂贈送,紀念基督的復活。貴族和有錢人就不同了,他們贈送的都是請著名技師和藝術家用金、銀、寶石、琺瑯、微型小畫像製作出來的「蛋」;最著名的如俄國幾代國王、王后留下的彩蛋,如今已成為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藝術珍品。這些皇家彩蛋都是著名工匠法貝熱的作品。

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e, 1846~1920)原籍法國,後遷到俄羅斯定居了下來。在俄羅斯帝國的首都聖彼得堡,法貝熱的父親最初學習做一名金首飾匠和珠寶匠,到1842年開出一家店鋪正式營業。法貝熱於4年後出生。

法貝熱雖然生於聖彼得堡,但父親把他送回德國受教育,並在那裡做金首飾匠的學徒。儘管到了1866年已經能夠獨立操作,但法貝熱仍不滿足,他繼續設法進一步精練自己的技藝,直到24歲那年繼承父親在聖彼得堡的事業,做一名珠寶工廠的主人。在這之後的10年裡,法貝熱的工廠都還只能製作一些跟其他珠寶匠差不多的產品。

和冬宮毗連的愛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俄國女沙皇凱薩琳大帝於1764年創建的,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曾有過一次重建。它本是宮廷博物館,1852年才開始對外開放,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除了富藏中世紀以來的西歐繪畫外,還藏有俄羅斯、東方尤其是中亞的文物和藝術品,包括許多金銀製品。

法貝熱聰明而又機靈。他在管理自己工廠業務的同時,常去愛爾米塔什博物館志願服務,幫助做文物的編目、鑑定和修復工作。雖然他對這項工作不取任何報酬,但後來獲得的回報卻遠遠超出了他當時所付出的。

法貝熱於1882年起將從愛爾米塔什博物館學得的知識,在自己的工廠裡運用起來。他和他弟弟開始仿製古俄羅斯的珍寶出售,隨後又在芬蘭名匠的幫助下製作出了一批仿製品,在莫斯科市場銷售。這批產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連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他的妻子瑪麗婭王后都來購買,法貝熱並因此而獲得金質獎章,說是「開創了珠寶藝術的新時代」。到這個時候,許多人才感到,有貴重金屬和鑽石相配,珠寶的內在價值才能得到發揮。這也使法貝熱體會到,創造性和精巧的技藝可以使珠寶轉換成價值無可估量的藝術品。

後來法貝熱被任命為帝國宮廷的供需官。在這一職務中,法貝熱最著名的業績是他的作坊為帝國製作出了50枚──也有說是57枚「復活節彩蛋」。這些彩蛋雖然都以法貝熱為名,實際上每一枚的製作,都需要法貝熱公司中的設計師、金匠、銀匠、珠寶匠、石刻師、琺瑯師和雕塑家的辛勤準備,工作約一年時間。在這過程中,對任何人,甚至包括沙皇本人,在看到成品之前都嚴格保密。

新的彩蛋製作工藝

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是一個殘酷、專制的統治者;但是在家庭裡,他卻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和情感專一的丈夫。逢到孩子的生日,他會盡可能放下國務去與他們一起度過這一天;他從不為漂亮的宮廷貴婦和內宮侍女所迷惑,也沒有情婦。

傳說一天清晨,亞歷山大醒來後,想起復活節即將到來。他很重視東正教的這個節日,又愛他的妻子,於是便讓法貝熱為妻子瑪麗婭‧費奧多洛夫娜製作一枚鑲珠寶的彩蛋,說既要使她感到驚喜,又要覺得好玩。

但據1997年發表的解密材料,亞歷山大三世很少親自吩咐人去幹什麼。實際上此事都是由大公爵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大洛維奇居間處理的。最後,大公爵將法貝熱的這只彩蛋,連同怎麼打開它的詳細說明轉交給了國王。

法貝熱為羅曼諾夫王朝製作的這第一枚帝國金雞彩蛋,高3公分、寬2公分,外表似乎也比較簡單,一只上白色琺瑯,也就是塗了白瓷釉的普通金蛋;外殼內卻確能令人驚喜,它隱藏著一組機械裝置。輕輕一按,外殼開啟,露出一個金的蛋黃,打開蛋黃,裡面是一隻閃爍著四種色彩的金製小母雞,金雞裡面有一頂微型的帝國皇冠,皇冠裡有一顆紅寶石垂飾。這只耗資4000多盧布製成的「金雞彩蛋」,送到皇后居住的安尼赤科夫宮(Anitchkov Palace)。皇后見到這禮物後欣喜萬分,於是沙皇就要法貝熱每年都為他妻子做一只合適的復活節彩蛋,從此開啟了製作這種復活節彩蛋的傳統,並一直持續到1918年羅曼諾夫王朝覆滅。

1894年俄曆10月20日(西曆11月1日)亞歷山大三世去世,長子尼古拉二世即在當天繼承王位。這次為國王尼古拉二世製作送給新皇后的第一個彩蛋,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但法貝熱考慮到國王與皇后剛於11月14日結婚,而新皇后,原是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公主,在她的德國祖國,黃色的玫瑰──金玫瑰是玫瑰中最高貴的品種。法貝熱便基於這樣的思考,要製作一枚使皇后驚喜而愉悅的彩蛋。這雖是法貝熱工廠為俄羅斯帝國製作的最小的彩蛋之一,但作為國王和皇后愛情的象徵,它十分精緻,且富有新意。

這是一枚以3250盧布製成的草莓色「玫瑰花苞彩蛋」,裝飾彩蛋外觀的是一段段絲帶和一支支丘比特的箭;頂端有一幅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微型畫像。開啟彩蛋的承接處是一排鑽石。打開後,可見一枚瓷釉的黃玫瑰,輕按支杆,玫瑰自動綻開,露出一頂微型帝國皇冠,皇冠內是一顆紅寶石垂飾。

奇妙的彩蛋

尼古拉雖然是在他父親去世那天繼位,正式的加冕則是在一年半之後1896年的5月26日。那天,他的妻子亞歷山卓也一起去參加這個典禮。1897年復活節的彩蛋,法貝熱考慮的就是要表現出對這次加冕典禮的紀念。

尼古拉二世送給亞歷山卓的這枚「加冕禮彩蛋」,金黃色瓷釉的表面,格子結構的飾紋上嵌有旭日形的寶石飾針,每個交叉點處站立著象徵帝國的雙頭鷹。彩蛋的頂端冠以玫瑰色寶石和紅寶石交叉裝飾的皇后名字的首字母;底部是皇后穿加冕禮服的微型畫像,和「1897」幾個字。

令人驚喜的是,打開彩蛋,有一輛亞歷山卓去參加加冕禮時乘坐過的可拆裝的帝國四輪馬車模型,車艙、可開啟的窗門和可轉動的車輪、天鵝絨坐墊、踏腳板等一應俱全,都是用黃金、瓷釉、鑽石、水晶製作出來的,不愧是一件奇妙的工藝品。這枚彩蛋的製作,共耗資5650盧布。

一年後,1898年尼古拉二世送給皇后的復活節彩蛋也是法貝熱獨創性的精美製品。這枚作品是以大約1890年開始流行歐洲、亞歷山卓特別喜歡的「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設計的。彩蛋長7. 25 公分,寬3.75公分,以淡淡的葡萄酒色的瓷釉打底,彩蛋的面上,綠色的葉子中間伸出幾隻黃金的枝莖,莖上開出一朵朵潔白的珍珠製成的百合花,花瓣上是一顆顆細小的鑽石。整個來看,由於彩蛋受底座上四個支架支撐,因而這百合就像是出自一處山谷,從而使這枚彩蛋有「幽谷百合彩蛋」之名。

另外,彩蛋的頂上還有一頂羅曼諾夫王朝皇冠的複製品。輕輕一按,皇冠徐徐升起,展開成三幅肖像,一幅是國王尼古拉二世,另兩幅是他們的兩個大的女兒奧爾迦和塔吉雅娜。幽谷百合歷來是純潔愛情的象徵,法貝熱想以此來歌頌皇后全家純潔的愛。

其後,彩蛋的製作一直持續。1899年有「鍾形百合彩蛋」;1900年是「小公雞彩蛋」;1901年為「花籃彩蛋」;1902年是「三葉草彩蛋」;1903年有「彼得大帝彩蛋」。1904年至1905年因為處於最後遭到慘敗的「日俄戰爭」期間,未見有皇族贈送復活節彩蛋的記載。不過10年後,儘管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個傳統也沒有被忘卻。當尼古拉還在前線時,他仍要法貝熱在1915年製作了「紅十字彩蛋」、1916年製作了「聖喬治十字彩蛋」。

大戰一開始,皇后就與朋友決定聽護士課程,並在宮廷從事實際的護理工作,兩個大女兒也協助她們。皇后站在外科醫生後面,為他們遞送滅菌器械、藥棉和繃帶,拿走鋸下的胳膊和腿,皇后還組建醫院和救護車,做了不少他自稱的「慈善修女」的工作。法貝熱1915年為國王送給皇后的復活節彩蛋,主題就是表彰皇后的這一功績。

為適應戰爭的氣氛,彩蛋以淡淡的灰白色來表現這一特殊時期的樸素精神。蛋的中間是一個鮮紅的十字,象徵皇后協助國際紅十字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慈善工作。另外,環繞彩蛋,是皇后和她的四個女兒的畫像,全都穿一身潔白的紅十字會護士服。這枚彩蛋一切都很簡潔,其涵義卻十分深刻,深受皇后的賞識。

法貝熱1916年的「聖喬治十字彩蛋」,同樣也表現出當時的艱苦、嚴峻的風格。

雖然也是淡淡的乳白色琺瑯作底,卻不同於以往的那些閃閃發光的彩蛋,它沒有光澤,以對應當時的氣氛。綠色的花環,構成一個個格子,突出了一枚用黑色和桔紅色綬帶圍繞的聖喬治十字勳章。這是帝國對勇敢軍人作為獎勵的標誌;勳章的背面是尼古拉二世的鏤刻像。法貝熱在這裡意在表現皇帝經常深入前線指揮的英勇行為。

從即位之後的1895年起,每逢復活節,尼古拉二世就不僅給皇后,同時還給皇太后贈送彩蛋,這枚「聖喬治彩蛋」是皇帝送給皇太后瑪麗婭的。接到這枚彩蛋之後,當時正離開聖彼得堡去南方視察紅十字會工作的皇太后給他兒子寫了一封信,說:「我衷心感謝你,因為親愛的老法貝熱親自送來這枚可愛的彩蛋。它真是漂亮。我祝你,我心愛的尼基一切都好,事事如意。愛你的老媽媽。」

這可能是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枚復活節彩蛋,以後再也未見有這方面的記載。在此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1917年的2月革命,很快到10月,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沙皇及其家族全被處決。隨著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帝國的彩蛋,大多被變賣和轉賣,最後都集中到哈默、福布斯等收藏家的手中。

彩蛋成為拍賣珍品

艾曼達‧哈默(Armand Hammer, 1898~1990)是美國石油公司的主管,一位世界著名的企業家。1921年他到蘇聯旅行,對遭受饑饉的災民給予醫藥援助,贏得了蘇聯領導人的好感。列寧竭力勸他在蘇聯發揮他商業經營的才能,於1925年在那裡設廠製造鉛筆,成為蘇聯最大的供應商,直到1920年代末。

1929年末,蘇聯開設了一家專賣藝術珍品的古董店。哈默的弟弟從那裡得知,只要肯出中等價錢,便可以買到一定數量的法貝熱彩蛋。他將此事告訴哈默後,哈默就毫不猶豫地以5萬美元購得該店首批出售的七、八只法貝熱彩蛋,其中包括1895年的「玫瑰花苞彩蛋」和1912年的「小王子彩蛋」。哈默後來將這些彩蛋帶回美國,成為一次展銷會上最具有轟動效應的展品,有幾只被福布斯看中,以每只100萬美元的價格賣走。

福布斯(Malcolm Stevenson Forbes, 1917~1990)是著名的《福布斯》雜誌創始人伯蒂‧查理斯‧福布斯的兒子。他在父親死後的第三年、即1964年成了公司的唯一掌門人。噴氣式飛機、超大型遊艇、熱氣球、豪華生日聚會,顯示了他奢侈揮霍的生活方式。藝術品收藏也是他的最愛。 福布斯是1965年開始收藏法貝熱彩蛋的。這年,福布斯購得一只「馬爾巴勒公爵夫人彩蛋」。這實際上不是彩蛋,而是一只蛋形鬧鐘,福布斯以「四倍於估價」的5萬美元購得了這件珍品。

這次交易之後,紐約俄國古物商店的店主亞歷山大‧謝弗(Alexander Schaffer)來找福布斯,聲稱如果他有興趣收藏法貝熱的重要作品,可以到他的古物商店看看。這次去俄國古物商店加深了福布斯的興趣,他當場就買了兩枚帝國彩蛋:1894年的「復興彩蛋」和1911年的「月桂樹彩蛋」。幾個月後,在購得了其他藝術家製作的幾只彩蛋之後,福布斯又在1966年11月得到了法貝熱也是在1911年製作的「15週年彩蛋」。

福布斯的興趣越來越濃。1916年的「聖喬治十字彩蛋」最初是保存在安尼赤科夫宮的,1917年被皇太后帶到基輔,後來又帶到克里米亞。皇太后離開俄國時也帶著它。皇太后死後,這枚彩蛋留給了她的女兒、尼古拉二世的妹妹奧爾迦大公爵。大公爵死後,彩蛋落在她大兒子華西理親王之手。後來又轉手賣給了拍賣行,1976年,福布斯從俄國古物商店購入,成為他公司的藏品。

此外,第一枚的帝國彩蛋「金雞彩蛋」,以及 「加冕禮彩蛋」和「幽谷百合彩蛋」,都在1978~79年相繼成為福布斯的收藏品。如今這些彩蛋已經成為無價之寶。

法貝熱之死

亞歷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之時是法貝熱的公司的鼎盛時期。公司雇用的藝人和工匠超過500人,1887年在莫斯科建立了分支機搆,1905年和1906年又先後在基輔和倫敦建了分公司。10月革命後,法貝熱的事業開始走下坡,第二年,布爾什維克封閉了他的公司,法貝熱流亡國外,看到自己創立的業績再也沒有復興的希望,鬱鬱寡歡中,兩年後死於瑞士。

法貝熱雖然離開了人世,他的名字隨著這些精美的彩蛋長期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有不少研究他和他的工藝的書籍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