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初,埔里歡天喜地迎接日本貴客入住;中村夫婦成為埔里鎮與觀光局合作的「長住計畫」的第一對簽約客戶,讓台灣人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驕傲。

但是,還不到一個月,中村夫婦放棄長住計畫離開了,還對埔里長住計畫提出了批評,相當傷害台灣人的感情與信心。台灣媒體也展開了檢討,大家好像一夕間突然省悟過來,原來台灣的機車和狗糞依然存在,原來以已開發國家的水準觀之,台灣依然不夠格作為長住或移居的景點。

先不論結論是否令人沮喪,我倒是聯想到一本暢銷新書:一位旅居台北的日本女孩所寫的《奇怪ㄋㄟ》。這本書用有趣的筆調描述她在台灣的生活;許多台北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在這位日本女孩的眼中竟然顯得奇特無比,充滿異文化的魅力--雖然,從作者的角度看來,這種「魅力」來自於「失序邊緣」的遊走狀態。

有些台灣人喜歡這本書,有些不喜歡。無可否認的,這本書儘管活潑生動,但它對台灣的生活文化似褒還貶,是稱讚也是諷刺;對作者而言,所謂台式生活的「魅力」來自於對日本生活信條的悖離。這的確是種獵奇心態。

對於大部分的日本觀光客而言,這種「野性魅力」的確是一種吸引力,足以吸引日本人來台五日遊。然而,如果今天要吸引的客層是來台長住的日本老人,他們的考量一定跟短期觀光不一樣,台式生活的「魅力」肯定不能只有《奇怪ㄋㄟ》的面向。

這或許可以用文化衝突的層次來理解。如果是短期觀光,地主國可以不處理文化衝突,因為文化衝突可以是一種異國情調,剛好可以成為賣點。可是,一旦我們推出觀光的進階版「長住計畫」,就不能不處理文化衝突的面向。

要如何處理文化衝突?從埔里的例子來看,這樣的衝突不只是國情差異,還包括了年齡與世代的差異。我們必須對顧客原來的文化夠熟悉,包括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與文化氛圍。他們吃什麼?到哪裡買菜?菜從哪裡來?閒暇時做什麼?到哪裡認識朋友?每日的移動範圍到哪裡?他們認為步行可達的範圍裏應該要有什麼設施?什麼樣的軟硬體叫做社區基本建制?什麼樣的事情他們視為是基本人權?什麼樣的服務他們視為是公部門理應提供的?什麼樣的服務是他們願意自己付費取得的?願意付多少的費用、願意採用何種付費方式?

這不僅是文化差異與認知差異,這也是消費習慣和效用函數的不同;這也就是文化與生活可以量化的面向。這些面向可以藉由深入的調查與嚴謹的統計獲得。不同的族群和不同的年齡,都有不同的生活文化與消費習慣。我們對日本老年人的生活及文化掌握不足,許多問題只能用個案處理,沒有標準化作業,對顧客的承諾因此也糢糊不清,使雙方預期產生落差,這使得埔里的長住計畫遭遇到失敗;同樣的道理,沒有調查和理解,也別想賺到錢。擴大來說,如今卡奴的風暴會演變至此,對新生消費族群的借貸習慣與消費模式缺乏數據性的掌握,也是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漏洞的主因。

埔里仍舊是一個適宜居住的美麗地方,長住村也是一個很好的點子,高齡化的趨勢在東亞只會越來越明顯,長住村不但可以用來吸引日本老人,也可以吸引台北、東南亞、甚至北京和上海的老年人居住。或許,成功的模式不必遠求,近年來越來越多台北人選擇移居花蓮,或許就可以作為深入分析的案例。要創造魅力的經濟,以專業水準把事情做對,是一個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