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廿二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七名社會新鮮人,決定每人每月拿出一百元,資助家扶中心的受扶助兒童;廿二年後,七個人擴充為八個小組,全部成員近百人,歷年來累計資助的孩子有上百人,「亞亞小組」寫下真實版的「把愛傳出去」故事。

亞亞小組七名原始成員原在大學就讀時,都是愛心社團成員,民國七十三年夏天畢業前夕,大夥擔心畢業後各分西東,原本在大學時一起加入愛心社團,一起投入社會工作的經驗會很快變成回憶;於是,他們決定不管人在哪裡,就算各分西東,也要集合七個人的力量繼續為弱勢盡一點力量。

七十三年八月,成員之一的吳樹南提議成立認養團體,最早的七人小組,因為畢業後投入職場又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年九月就有了十個成員。

吳樹南回憶,剛開始大家沒多想,只想繼續大學時代做的事情,不要因為畢業就讓友誼散去。沒想到,上班後,在工作場合也遇到很多好夥伴,大家對亞亞小組的理想十分支持,於是,亞亞小組從原本單純的一個小組,再細分A組、B組,現在已經增加到H組了。

儘管經過廿二年,亞亞小組還是以每人每月出一百元的方式,資助家扶中心受扶助孩童,早期,成員每到寒暑假會安排與受扶助孩童見面聯誼,當年青澀的模樣,全在塵封的相簿裡洩了底。吳樹南說,雖沒辦法提供很充裕的經濟支援給認養的孩童,在與孩童出遊時,看到他們興奮的笑臉,亞亞小組的成員都覺得,這件事真是做對了。

時間過去了,亞亞小組的成員幾乎都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或許沒辦法像剛畢業時,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帶著資助或認養孩童出遊,或在歲末年初舉辦活動與他們一起共度,不過,亞亞小組「把愛傳出去」的行動可從來沒停止,多年前,吳樹南在台南教養院工作時,又在那裡推動了「凡凡小組」,當時的「凡凡小組」也有廿多個成員。

隨著成員分散到全省各地工作,可能在各個工作場域推動類似的小組,吳樹南表示,亞亞小組開枝散葉後,他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家族成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夥伴們藉著小小的奉獻,涓滴匯成小河,持續默默資助有需要的孩童,只要願意把愛傳出去,每個人都有力量可以讓社會多一點點的溫暖。





2006.03.20中國時報 第一批認養孩童 都已中年 周曉婷/南縣報導

亞亞小組「把愛傳出去」歷經廿二年,當年資助的孩童現在已經是中年人了,卻因為小組成員工作或孩童升學、搬家等因素而失聯了,亞亞小組透過家扶中心想找到已經久未見面的被扶助孩童,看看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

甫從縣立文化中心主任調往總爺藝文中心主任的吳樹南,是亞亞小組的發起人,他回憶,亞亞小組第一個認養的孩子叫「許淑貞」,第二個認養的小孩叫「馮智銓」,都是在七十三年底認養的,七十三年底,小組成員一起寫了第一封信給認養的孩童,隔年一月,大家領到第一次的年終獎金,一起包紅包給認養的孩童當壓歲錢。

談到這些往事,吳樹南說,事隔多年,認養或資助的孩童來來去去,因為升學、就業,且小組成員各自有家庭之後,漸漸的和早期認養的小孩失聯了,因為想知道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因此,他才透過台南縣家扶中心希望能找到當年第一批認養的孩童。

其實,亞亞小組在付出的同時,也有好運降臨,小組的成員因為興趣相同,從一起投入社會工作到互相欣賞,愛苗漸漸在小組裡滋長,民國七十五年起,陸續有A、B、C組的同組夥伴步上紅毯,吳樹南的另一半也是同組夥伴。

於是,亞亞小組裡的夫妻檔愈來愈多,現在夫妻檔認養人成為亞亞小組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