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02.27 陵寢、中正堂存廢 扁: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凶 林庭瑤/台北報導

繼國防部拆除國軍營區兩百多座蔣介石銅像之後,陳水扁總統昨天表示,慈湖「蔣公陵寢」這種完全不符民主時代潮流的封建產物,及具高度黨國體制色彩的「中正紀念堂」,未來存廢的問題,政府將秉持民主與人權理念,逐步處理。

陳總統說,直到今天,雖仍有許多人對蔣介石前總統抱持一分特殊感情,但依據「大溪檔案」,足證蔣介石介入之深、干預之廣,且「派兵赴台平亂」,都已是公開事實,蔣介石為二二八事件元凶,殆無疑義。

根據大溪檔案 認蔣須負責

二二八事件屆滿一甲子,陳總統昨天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開幕典禮時表示,「二二八」三個字代表超過半世紀台灣人民承受的苦難,這是外來獨裁政權對自由民主的全面否定,黨國威權體制對基本人權的徹底戕害。

對於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指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陳總統反駁說,二二八事件絕不是「官逼民反」或「警民衝突」,這只是為過去的獨裁者粉飾太平,以施暴者與加害者史觀詮釋歷史,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無法接受與理解。

陳總統指出,過去政府對二二八事件,乃至整個戒嚴時期的政治迫害案件,都只看到受難者與受害者,從來不見施暴者與加害者,這種消極處理方式或許能暫時避免社會衝突發生,但公平正義將永遠無法伸張,真正的寬恕與和解也永遠不可能實現。

官逼民反說 是施暴者觀點

陳總統表示,今天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但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卻繼續享有如封建帝王般的特殊待遇,同時,所有戕害台灣人民基本人權的施暴者與加害者,無人受到法律的追訴與國法的制裁,這對所有二二八的受難者及其家屬,真是情何以堪?

陳總統也以這幾年致力推動「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介壽館」正名為「總統府」、「中正國際機場」正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去年並拆除國軍營區兩百多座蔣介石銅像為例說,這是嚴肅面對歷史的第一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3,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從尊蔣到批蔣 扁變臉像翻書
林淑玲/特稿

政治人物和女明星一樣都是善變的,女明星的變還要靠整形,政治人物則單靠一嘴舌粲蓮花,就可以隨時變身。陳水扁從「尊蔣」到「鞭蔣」相距不到兩年,其間的高低擺動,跟戲班子換佈景沒什麼兩樣。

總統府今年破天荒在面對凱達格蘭大道的外牆掛上「全民紀念二二八」白色大字,推出系列紀念活動,扁更以總統身分斬釘截鐵喊出「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凶」,與民進黨近來的「去蔣化」相互呼應。

陳水扁聲嘶力竭高喊要處理慈湖「蔣公陵寢」、「中正紀念堂」,但不到兩年前,多數國人應該還記得○四年七月,行政院才決定依「國葬法」將兩蔣陵寢從桃園移靈到汐止五指山國軍公墓。負責承辦的國防部,當時不止多次邀內政部、蔣家家屬開會,還規畫報府成立「移靈奉安籌備委員會」,由陳總統指派奉安大員。

當時的兩蔣移靈準備作業,很重要的關鍵是陳總統曾親自下條子指示隆重辦理。總統府為慎重起見,曾召開正式記者會強調,陳總統接獲國防部報告後,已指示一定要「尊重家屬意願,並依國葬法妥慎辦理,用示尊崇。」希望移靈工作在蔣介石逝世卅周年(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五日)前完成移靈大典。

兩蔣移靈後來急踩煞車,主要是蔣家內部因素。然而,扁當時打出的「尊蔣」牌還不止移靈,他還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對蔣家遺族的照顧,包括蔣宋美齡晚年旅居美國,政府禮遇照舊,蔣方良也一直住在大直七海官邸,直到凋零為止。有次扁更感嘆表示,「我是怎樣對待前第一家庭,在野黨現在又是如何對待第一家庭!」

在短短兩年內,扁對兩蔣的態度產生一百八十度大逆轉。先不論民進黨政府究竟應該如何面對轉型正義,但就民進黨上台以後的處理態度而言,扁現在拿來指控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元凶的大溪檔案,早在二千年後即陸續解密,扁當時儘管對許多「密件」知之甚詳,仍決定以國葬規格辦理兩蔣移靈,予以最高的尊隆。

一位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歷史事件、同一個史料的詮釋,竟可以有這麼大的落差,實在不多見。這個現象更道盡了好好一個國家被選舉、政客扭曲的悲涼。

政府二年多前以兩蔣都曾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並曾獲國光、青天白日勳章為由,做為依國葬法辦理移靈的理由。難不成,在鞭蔣之前,也要先把兩蔣的勳章全部先追回來?現在的扁政府到底是在玩什麼把戲?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4,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賴澤涵:元凶 欠缺直接證據
朱立群/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即將屆滿六十週年,陳水扁總統昨日以現任國家元首身分,點名故總統蔣介石是二二八悲劇的「元凶」。對於陳總統的「元凶論」,二二八歷史研究學者持「保留態度」,認為陳總統欠缺「直接或有力的證據」說服史家及社會大眾。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總主筆、現任玄奘大學講座教授賴澤涵表示,歷史不是在審判某人是否有罪,因此史家只能憑證據說話、指出誰對二二八事件「負有責任」﹔如果陳總統要講「元凶論」,就必須舉出更直接或強而有力的證據服人,否則,就應該秉持「一分證據一分話」的原則看待二二八的悲劇。

行政院版《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書》指出蔣介石、彭孟緝、柯遠芬對二二八事件「負有責任」。二二八基金會去年出版《二二八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參與撰寫的學者包括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學者黃秀政、陳儀深、陳翠蓮、李筱峰、何義麟、陳志龍、以及黃茂榮,仍沿用「負最大責任」的用語指稱蔣介石。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6,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受難者不名譽註記 全面刪除
林庭瑤、蔡慧貞、林諭林/台北報導、朱立群/台北報導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反映,受難者戶籍記載仍有「暴徒、暴民」等「不名譽」的文字。內政部長李逸洋昨天表示,內政部已函請各地方政府轉知各戶政事務所全面清查戶籍資料,凡有「暴徒、暴民」等不名譽的記載,應依職權刪除。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行政院院會昨日上午聽取四個和二二八議題相關的報告事項。蘇揆表示,他主張,歷史悲劇,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責任問題應釐清,公道才能彰顯,和解才有基礎。蘇揆也在院會上出示郵票樣張表示,希望透過發行第一張台灣郵票,讓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感受到政府誠意和魄力。

立法院新會期第一天,藍綠二二八攻防山雨欲來。民進黨立院團總召柯建銘昨日表示,黨團今天已發出甲級動員令,將在院會提案把《二二八補償條例》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力促將條例中的「補償」改為「賠償」,藉此測試國民黨是否有心面對二二八。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宣布,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應永續經營,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將正式契約委託基金會營運,政府設立「二二八和平基金」,以一年編列預算三億元,五年共十五億元為目標,讓基金會更有效運作,彰顯台灣主體性,使二二八真相公諸於世,促進國家和平發展。此外,蘇揆也認為,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許多資料,因為塵封而難以取得,希望紀念基金會持續向家屬及各界徵求資料,另他也呼籲國民黨能將其存放於黨史資料庫中的相關資料公布及交出,以利還原歷史,讓真相大白。

內政部昨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第六條規定,受難者及受難者家屬名譽受損者,得申請回復之;戶籍失實者,得申請更正。又依歷年戶籍登記作業規定,「暴徒、暴民」之註記,非屬戶籍記事之文字,戶籍資料上不應有此註記。

昨日在中研院舉行的「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由於有學者報告論文時使用「二二八事件『餘孽』」、「日本人『奴化教育』」等用語,引起二二八受難家屬不滿,甚至質問報告人「誰是『餘孽』?受到『奴化』的是誰?」

國史館研究員歐素瑛昨日會上發表〈台灣省立農學院與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文中引述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府當局的說法,用「餘孽」指稱二二八受害者家屬,並在引用陳儀說法時,說「台胞思想深受日人奴化教育和隔離教育的遺毒」,當場引來三至四位二二八受難家屬提問抗議。二二八受難家屬阮美姝二次舉手發言告訴歐素瑛,論文裡的「餘孽」就是坐在講台下的她們,而被那些被日本人「奴化」的人也是那些強調公平正義的她們。會場氣氛頓時尷尬起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馬:相互包容 不應影響族群和諧
蕭旭岑、林修卉/台北報導

國民黨今天晚間七時將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菩提春曉」追思音樂會,由采風民族管弦樂團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張安滿的女兒張純玲共同演出。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昨天特地出席音樂會前記者會,與張安滿、張純玲與張純玲的女兒合照,象徵國民黨與受難者張七郎後人的大和解。

對陳水扁總統拋出「去蔣化」議題,包括檢討慈湖「蔣公陵寢」、「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凶」等,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表示,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同的看法,應該互相包容,更不應該因為不同的看法而影響族群和諧,「清算過去的歷史,無助於解決當前的問題!」對陳總統的說法,他只能表示尊重。

馬英九強調,希望透過合作舉辦活動,增加彼此間的交往,把包容與和解擴大,這不是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是為了台灣的未來,因為族群的撕裂不但影響到社會的和諧,也影響台灣對外的競爭力,希望透過包容與和解,讓二二八為台灣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衝擊,能夠在比較和諧、溫馨的氛圍當中逐漸減輕壓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楊渡:扁說法是廢話一句
蕭旭岑/台北報導

針對總統陳水扁重提「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凶」一說,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表示,這是「廢話一句」,當時蔣中正是國家元首,對所有國家大事都要「概括承受」﹔就像執政的陳水扁要為今天台灣所有錯誤施政負責,對燒炭自殺者負責,對學童貧困負責,是一樣的道理。

楊渡表示,二二八當時是由陳儀向中央政府報告時勢,再由老蔣總統依書面報告作裁示,如果有任何決策對錯,當然要負起「全部責任」。但當時他並未下令軍隊濫殺無辜,或者傷害平民百姓,把所有責任歸由一人承受,是對歷史的「簡化」,對歷史的錯誤了解。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29,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政院:兩蔣移靈政策不變 中正堂將改為民主紀念園區
蔡慧貞、吳明杰/台北報導、劉鳳琴/台北報導

二二八六十周年前夕,官方認定蔣介石為事件元凶,慈湖「蔣公陵寢」和中正紀念堂存廢均一併檢討。行政院發言人鄭文燦昨日表示,兩蔣移靈是既定政策,會繼續辦理;中正紀念堂將轉型為「台灣民主紀念園區」,放置歷任總統文物,成為台灣民主化從威權到民主進程的縮影。

鄭文燦表示,台灣民主發展歷程中,僅保存、陳列了兩蔣文物,卻缺少民選總統文物陳列館,擬將中正紀念堂規劃轉型為陳列歷任總統文物的「台灣民主紀念園區」,以呈現台灣的民主發展的進程,目前已展開相關規畫作業。

鄭文燦昨日院會後表示,有關慈湖兩蔣移靈,政府在幾年前就著手進行,並編列相關預算,計畫遷建到五指山的國軍公墓,當時獲得蔣家家屬同意。後來因為蔣徐乃錦女士過世,家屬有不同意見,造成移靈進度有所延宕,但基於認同台灣,政院希望延續過去政策,兩蔣移靈遷葬計畫繼續進行,落土為安。

國防部昨天指出,兩蔣位於五指山國軍公墓的墓園早已完工,不過因為蔣家家屬於民國九十四年九月提出暫緩移靈的申請,目前未再提出移靈要求,軍方也尊重家屬意願。

不過由於行政院方面仍希望繼續進行,軍方會再主動探詢蔣家家屬意願。

至於陳總統拋出廢除慈湖陵寢議題,軍方表示,目前仍未獲行政院裁撤陵管處的指示,駐守慈湖的憲兵原則上會繼續維持,直到兩蔣移靈到五指山國軍公墓之後,才會撤除陵管處的衛兵。

據指出,蔣家位於五指山兩百五十坪的扇型墓園完成後,內政部原訂九月份進行奉安儀式,同時已召開移靈作業首次採購評選委員會,並上網公告招標殯葬業者,辦理總計一千二百萬元的移靈招標作業。但後續傳出蔣家家屬對兩蔣移靈意見不合,原本代表家族發言的蔣孝剛也閉口,不願對外說明,使得招標作業全面暫緩。

當時蔣孝嚴曾提出要求,希望兩蔣移靈不要在民進黨執政時代舉辦,應延後至二○○八年,待泛藍重新執政時再舉行,他認為兩蔣應就地安葬於慈湖、頭寮,才是最佳的選擇。

專程由美國返國參加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二八受難家屬返鄉團,昨天在僑委會處長呂元榮陪同下,拜會司法院,家屬要求司法院成立「特別調查小組」及「特別法庭」對事件元凶蔣介石、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進行公開審判。

司法院秘書長范光群回應,偵查是法務部的職掌,司法院不能越俎代庖成立特別調查小組,至於成立特別法庭,必須當要有法律依據,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法律規定,如果將來透過立法程序訂定,法院自會依法行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31,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7 
二二八是官逼民反? 學者批馬偏頗
朱立群/台北報導、林庭瑤/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前夕,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發表「二二八是官逼民反,不是族群衝突」看法,研究二二八歷史的學者昨天大呼「不可思議」,認為馬英九的說法是對二二八事件起因的偏頗解釋。

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主辦、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承辦「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昨日在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召開第一天會議。世新大學教授李筱峰、中研院台史所助研究員吳叡人、玄奘大學講座教授賴澤涵分別就馬英九的「二二八官逼民反論」提出回應。

李筱峰引用歷史文獻,指出族群衝突是釀成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背景之一,而且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前就已存在,馬英九「官逼民反」的說法不合歷史事實。李筱峰說,因為族群的問題是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背景」與「因素」,所以今人才能解釋,為何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許多憤怒的民眾會見到大陸人就毆打。

李筱峰引台灣、大陸、香港的史料,解析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前本省人痛恨外省人的原因,認為與本省人所遭遇的歧視與不平等有關,包括外省人霸佔公職與壟斷權位、外省官員帶來腐敗政風、外省軍隊紀律敗壞、本省人與外省人同工不同酬、語言歧視與國民政府對本省人受到「日本奴化」的譏視。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的總主筆賴澤涵,也認為二二八事件的成因「很複雜」,不可能歸因於某個單一的、特定的因素,馬英九的純粹「官逼民反論」限縮、甚至扭曲了二二八歷史的真相。

吳叡人則希望馬英九不要「這麼快就定義二二八事件的原因」,也呼籲其他政治人物不要「搶奪二二八的受難家屬」。吳睿人說,還原二二八歷史的工作就教給學者來做,與現實政治扯上關係的二二八,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昨日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中,在場國內外多位學者援引韓國光州事件、德國納粹屠殺事件為例,促請我政府盡速制訂《二二八特別法》,不設定法律追訴時效,重新調查鎮壓二二八事件的真相,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昨天登場,英文標題特別以「二二八屠殺」(二二八 Massacre)定位,而不是譯為事件(Accident)。此會邀集國內外學者,借鏡韓國五一八光州事件、德國納粹屠殺、東德柏林圍牆士兵射殺事件,提供各國處理轉型正義問題的經驗。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70003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