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就是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日了!這個深層盤踞台灣政治社會的歷史,卻始終成為這個國家無法誠實追究真相的糾葛,促使其深化內部團結的共同記憶,反而,成了禁忌或撕裂的ㄧ環,走過一甲子的歲月,是我們坦然面對的時刻了。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前南非大主教屠圖所撰寫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中,屠圖大主教闡述了當時南非黑人剛從白人種族隔離政府下解放出來,整個國家面臨如何面對悲慘的過去,避免流於冤冤相報困境的過程,黑人領袖曼德拉和屠圖主教當時所推動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標舉著「過去的一切不會自動消失、沉寂,而是會令人尷尬地頑固存在著,它將不斷回過頭來糾纏我們,除非我們承認過去並加以妥善處置,否則過去就可能毀掉我們的未來。而且,不能銘記過去的人,注定會重蹈覆轍」。

相較於屠圖主教與曼德拉當時的努力,對照曾在台灣威權統治五十年的國民黨,從黨主席馬英九「二二八是官逼民反,但是是政府的責任……」、蔣孝嚴批評國使館二二八研究「偏離、邪惡」等說法,顯示國民黨截至目前仍然不願面對歷史真相、峻拒歷史正義的態度,是台灣社會推動轉型正義、促進社會和解的最大阻礙。

但儘管如此,向以推動民主改革以及社會正義進而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在這方面的努力上,同樣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對於白色恐怖期間的歷史調查,目前仍缺乏正式而完整的研究機構與報告,政府亦未正式宣示成立啟動相關調查,按照吳乃德的說法是「賠償受害者、遺忘有加害者的存在、同時讓歷史荒蕪」,另一方面,政府法制對於當時受害者所受侵害的態度,仍然是以彌補式的「補償」而非懺悔式的「賠償」態度面對,受害者的名譽權與被侵害的財產權亦未予以救濟恢復,這些,都是民進黨該做應做而未做的部分,在歷史真相未明、正義公理未彰的當下,轉型正義卻被污化成族群標籤,對內部團結造成阻礙,實令人痛心。

轉型正義的議題是所有威權獨裁國家演變成新興民主國家時,所共同面臨的道德與政治難題,朝野不分黨派及族群都應積極面對,唯有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過去這段歷史。

事實上根據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之相關資料顯示,截至九十六年二月九日為止,基金會總共受理了八八四八案,通過了七七七七九案,其中予以補償的有六三四一人,其中本省籍佔了三七○○人,比例為五十八%,外省籍則佔了四十二%,而死刑部分共七○二件,本省籍五七二人,比例為八十二%,外省籍也有一三○人,佔十八%。亦即在過去白色恐怖的時代,受害的記憶是不分族群的,真正的加害者是少數以蔣家為首的統治集團,但這些統治權貴的餘蔭,卻將加害者的印記強硬烙刻在外省族群身上。

因此,我們除了肯定並聲援中研院吳乃德教授所推動的「民間真相和解委員會」外,同時也要要求政府應積極扮演角色,成立白色恐怖真相調查委員會並修正二二八補償條例及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補償條例改為賠償條例,希望透過還原歷史真相的方式,真正落實轉型正義,讓二二八變成這個國家內部團結的黏和劑。

(段宜康為前立法委員,沈發惠為現任立法委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2260020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