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7.02.26  將訪白色恐怖迫害執行者 釐清真相 林諭林/台北報導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等關心轉型正義學者籌組的「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昨日正式成立。該會規畫首度訪談白色恐怖的「迫害執行者」,由當年負責政治案件的檢察官、法官等相關人員口述歷史,藉此讓社會反省,釐清歷史真相。

民間追求轉型正義首例

與會人士表示,尋求真相並不是為了報復或清算,而是為了最後的和解,吳乃德表示,儘管真相本身不見得帶來和解,但沒有真相,永遠不能和解;吳乃德等人也強調,追求真相最後要能達到促進和解的目標,最關鍵的是如何處理真相,以及追求真相的過程。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成立後,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由民間發起、籌組的追求轉型正義組織。

包括中研院社研所研究員張茂桂、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政治案件文史工作者林世煜和曹欽榮等人,均出席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成立活動,他們都將擔任該會志工,喚醒社會和年輕人關注轉型正義議題。

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召集人吳乃德表示,一般來說,轉型正義的工作多由新民主政府,透過公權力籌組「真相和解委員會」推動,但台灣解嚴、民主化後,仍由威權體制的國民黨執政十多年,接著民進黨執政七年多,也沒有認真對待轉型工作,直到最近才又開始正視轉型問題。

吳乃德等學者將當志工

不過,吳乃德表示,執政黨如今推動轉型正義時間過於接近選舉,讓反對黨及其他民眾認為是選舉操作,反而造成更大分裂,所以由沒有政治考量的民間團體發起,或許有助加速轉型正義,下階段再由官方投入資源,相對可免除不必要的政治紛爭。

吳乃德表示,台灣內部出現分裂,關鍵在於對轉型正義沒有好好處理,他才會與有志之士組成「真相和解促進會」,推動轉型正義工作多年、在紐約設立「國際轉型正義中心」的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副主席Alex Boraine,已允諾擔任促進會顧問。

他說,「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未來一年已設定七大工作目標,有鑑於過去整理、調閱白色恐怖資料,都是以訪談「受害者」為主,他這次負責的工作,將訪問過去負責政治案件的「迫害執行者」,包括當年負責偵訊的檢察官、法官、偵訊人員等。  並不是清算檢察官法官

吳乃德強調,從白色恐怖事件相關判決書,即可得知當年檢察官、軍法官資料,但訪問這群所謂「迫害執行者」並非清算鬥爭,更不是譴責,畢竟身處威權體制下,許多人都是奉命行事,他希望這群人可以不具名方式受訪,或鼓勵他們把過去的歷史寫出來,對未來將有教育意義,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將以非常謹慎的態度,逐步推動這項工作。

身兼外省台灣人協會祕書長的張茂桂指出,找尋真相對族群和解是有幫助的,否則如果加害者的面貌不清楚,過去的轉型正義問題反而成為外省人的原罪,讓每個外省人都成為嫌疑犯,對建構社會和解,是相當不利的。

吳叡人指出,台灣藍綠政黨面對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常常只有語言沒有行動,即使有行動,也只是要求悲劇,而不是尋求真相,希望由民間發起的追求轉型正義運動,能喚醒跨黨派的熱情,但他不希望整個運動被冠上政治色彩,所以整個行動除了要有高度情感,心態、方法上也不會急著去判斷,「不是先有結論再找證據的過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3,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促檔案全公開 重查政治謀殺案
林諭林、吳典蓉/台北報導

全由民間人士組成的「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以任務性質籌組而成,因此參與成員都是多年來對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已有研究的人士,雖然是民間義務性工作,但參與者都有長期努力的心理準備。

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將每年定期向社會報告工作成果,而在計畫第一年,將分別進行數項工作。

第一、對於政府檔案蒐集、整理等工作,將由政治案件文史工作者、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規畫者,也是陳文成紀念基金會董事曹欽榮負責。

曹欽榮表示,檔案管理局自二千零四年公開閱覽的白色恐怖檔案超過十萬頁,但有關受難者如何被逮捕、偵訊等分散於前保安司令部、前保密局、前警備總部的檔案,迄今仍有許多未公諸於世,加上政府對檔案查閱手續反覆不定,造成研究困難。

曹欽榮並指出,據他研究發現,陳文成命案和國民黨當年海外校園間諜有關,國民黨應把與白色恐怖有關檔案全部公開,「不是一點一點拿出來。」

二、政治案件文史工作者林世煜,未來一年則將促成政府重新調查重大政治謀殺案件。他說,當年因為政治壓力導致無法科學辦案的理由已經解除,何況從國務機要費案和馬英九特別費案偵辦結果,可知司法已有獨立辦案空間,呼籲政府應重新調查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

林世煜舉偵探小說家阿嘉莎.克莉斯蒂的小說「畸形屋」來看當前分裂的台灣,「在真相未出現前,大家都不可能離開。」林世煜說,有關陳文成命案,長期以來,都只有警總「將人好好送回去」及政治謀殺兩種對立的看法,只有真正的科學辦案,才能突破對對真相雙重解釋的困境;林世煜也說,如果要重啟調查,他們已收集相當詳細的資料。

三、召集人吳乃德長年關注台灣及其他國家轉型正義問題,在多年研究過程,他曾對台灣「有上萬個受害者、卻找不到加害人」的狀況感到不解,因此,他將負責訪問「迫害執行者」。吳乃德表示,他們參與的人,都是未經過類似考驗、「被要求執行不義指令」,因此了解當年執行,並無意責怪任何人,但希望能對未來面臨同樣處境的人,能有一些教育意義。

四、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桂,將負責推動「文化正義日」。

黃長玲表示,民進黨執政後,藍營支持者覺得民進黨既然掌握權利,仍談「台灣人的尊嚴」,顯然是要操弄族群議題,以獲得政治利益;綠營支持者則覺得儘管民進黨執政,「台灣人的尊嚴」仍未建立,政治權利並未有效創造文化平等。文化正義日目標就是要讓雙方反省、理解不同觀點及感受,讓少數族群面對多數族群時,仍可享有文化的尊嚴與權利的平等,建立真正多元平等社會。

五、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研究與教育」工作,由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負責。最近才剛完成三萬字高一生白色恐怖案的吳叡人表示,他們不希望如台灣社會向來習慣性的,「只有話語沒有行動」,他希望逐漸歸納、建立解讀檔案的基本規則,便於經驗傳承,另期望在二、三年內,提出一份關於白色恐怖的階段性報告,透過更公正、客觀搜尋與重建,發掘出更多真相。

教育工作部分,重點除購買國外轉型正義相關紀錄片,公開放映、討論,另將架設「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網站,並於大學推廣轉型正義課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4,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白色傷痕 學者專家:最後都牽扯蔣介石
林諭林/台北報導

長期投入白色恐怖研究的文史工作者曹欽榮昨日表示,二○○四年起,他調閱檔案管理局公布的十萬頁白色恐怖檔案,發現相較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責任歸屬,迄今仍有爭議,但幾乎所有白色恐怖政治案件,「最後牽扯的都是蔣介石!」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也表示,當年政治犯判決書都要蔣介石決定,且蔣批示過的判決,「幾乎都比原來的判決重,」對於死刑案件,蔣介石還會要求一定要看到槍決前後照片,以證明確實完成。

以推動台灣轉型正義為宗旨的「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昨日舉行成立茶會,曹欽榮會中分享近年協助文建會進行白色恐怖檔案研究結果,甫完成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事件研究論文的吳叡人,聽完曹欽榮發言,也激動直指當年政治犯刑度,幾乎取決蔣介石一人。

曹欽榮指出,他從檔案管理局公開閱覽的白色恐怖十萬多頁檔案中,分類、整理出九百多個解嚴前後政治案件,已知當時遭槍決及獄中死亡者,超過上千人,且檔案文件顯示,大部分政治犯判決書,都經過蔣介石批示。

他表示,當年政治犯被捕後財產還會被沒收,並一筆一筆記錄下來,但根據他調閱的檔案發現,許多人被捕時根本非常貧困,財產記錄只有幾張桌椅、幾件內褲,連這些微薄的財產也被沒收。

曹榮欽表示,政府已對當年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受難者提出「補償」,但對這些人當年財產遭沒收後如何處理,仍很少觸及,且檔案管理局目前公開的資料,以前軍法局、前保安司令部、國防部、總統府間的行文為主,缺乏前保安司令部、前保密局、前警備總部的完整檔案,只看得到判決過程,卻不知受難者當年如何被逮捕、偵訊甚至獄中管理、甚至刑求情形。

曹榮欽表示,目前公開的白色恐怖檔案,仍站在國家觀點的詮釋優勢,無法盡信,呼籲政府全面開放檔案清查,國民黨也應將過去黨政合一時代、屬於國家的檔案歸還政府,讓當年海內外監控、海外校園間諜等案可攤在陽光下。

吳叡人指出,他幾天前才完成有關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案的論文,相關資料蒐集過程,也瞭解當年許多政治案件如何判決,都是蔣介石決定,蔣甚至死刑前後的照片都要過目,可見蔣介石和白色恐怖的關連。

不過,吳叡人表示,「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追查白色恐怖的真相,不是為了鬥爭,是為了最終的和解,期待被害者及其家屬獲知一點真相後,心中傷痕能夠比較癒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5,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台灣智庫民調 57%認族群問題嚴重 創新高
曾薏蘋/台北報導

今年二二八事件將滿六十周年,台灣智庫昨天公布「族群關係與二二八」民調顯示,五十七點三%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台灣社會的族群問題嚴重,創近十年新高。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認為,族群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民眾認知中增加,選舉動員是極大因素。

台灣智庫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認為當前台灣社會的族群問題嚴重高達五十七點三%,比一九九五年的十七點五%、二零零三年三十一點九%、二○○四年五十五點九%都高。 薛化元指出,族群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民眾認知中逐漸增加,選舉動員是極大的因素。民調也顯示,在政黨與族群的相關性中,都明白顯示各政黨確實有其省籍屬性,這是政治人物都必須思考與正視的問題。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姚人多認為,台灣族群問題並不嚴重,尤其現有許多本土籍人士擔任政要,媒體出現本土意見領袖以及明華園和霹靂布袋戲抬頭等,許多證據都顯示在社會資源配置上,已趨近族群分布的均衡。

但弔詭的是,資源分配越趨平衡,民眾卻越來越覺得族群問題嚴重,顯然上述的證據只是表面,當更根源的歷史問題未被釐清與解決前,台灣社會無法真正獲得族群和諧,甚至會越演越烈。

他籲二二八事件要做歷史的「清算」,所謂「清算」就是對歷史不懈怠的追究;二二八不是族群衝突,而是國家暴力,民進黨常覺得,無法掌握外省族群,若要掌握,就要幫外省人卸下二二八的原罪包袱。

他強調,中國因素與選舉動員等諸多因素牽扯下,未來族群仍有危機有待化解,第一是族群問題與國家認同問題可能合而為一,將更為複雜;第二是藍綠對決氣氛下,將迫使國民黨不斷推出外省籍候選人,恐將深化族群對立。

主持人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徐永明表示,釐清二二八與促進族群和諧未必是負相關,要突破現行社會對二二八存有的禁忌與圖像,或許能從釐清真相、探討元凶、還原歷史與外來統治者責任,才能使外省族群跳脫二二八原罪,族群也才能真正邁向和諧。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6,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二二八是「官逼民反」 馬:林宅血案、陳文成案 也應追查
蕭旭岑/台北報導

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在國民黨舉辦的二二八紀念活動表示,很多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仍認為,有很多真相尚未大白,除此之外,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家人血案,以及陳文成命案,都應該繼續調查,查到真相水落石出為止;「這樣才能讓社會、人民真正安心,並化解對立!」

政府責任 郝當閣揆已道歉

馬英九昨天早上一身黑衣出席追思祈安儀典,並與受難家屬握手致意。二二八相關活動是馬英九在黨主席任內策畫,不料農曆年前馬英九突然遭到起訴,被迫辭去黨主席,他昨天改以國民黨員的身分,參與追思儀典,不過仍受邀在儀典中致詞。

馬英九強調,當年的二二八事件起因自政府取締私菸不當,是「官逼民反」,絕非族群衝突,當時有許多台灣人與外省人互相保護的例子;但當時是國民黨執政,國民黨必須負最大責任;甚至當時很多大陸的報紙,都批評是陳儀政府的行政不當。他強調,二二八並非人民的責任,而是政府的責任,當年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就是首位為二二八事件道歉的閣揆,郝柏村接受立院質詢時也曾說過:「當時的政府難辭其咎!」

族群誤解 後來被政治操弄

馬英九強調,只是當時政府官員大部分是外省人,人民多數是本省人,所以才產生誤解,也因此後來受到些政治操弄,「我相信善良的台灣人民都了解,這不是族群衝突,紀念二二八,一定要了解歷史上的定義!」

他指出,二二八事件幾乎長達四十年沒人敢討論,但他在就學過程,慢慢得知二二八歷史,因此返國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後,第一天就向局長報告:「二二八事件一定要處理!」他也指出,在擔任法務部長任內,推動二二八事件補償條例立法,也因此從許多受難者與家屬口中,得知更多真相。

馬英九表示,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政府,必須誠懇地面對歷史,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除了內心無比的感傷,也必須保證相同的悲劇未來不再發生,才是紀念二二八事件最大的意義,以求為台灣開創更好的未來。

調查清楚 才能讓大家心安

馬英九強調,雖然這些年來政府已認錯道歉、建紀念碑、立法補償、為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恢復名譽等,但因二二八事件仍有許多真相未明,家屬心中仍有悲痛,真相必須要清楚交代;在台灣歷史上還有像林宅血案、陳文成離奇死亡事件,大家都有些疑惑,在可能範圍內要調查清楚,大家心才能安,「台灣對立這幾年很嚴重,調查清楚,才能讓大家心安。」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戶籍註記「暴徒、暴民」 國民黨將協助去除
蕭旭岑/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即將屆滿六十周年,國民黨昨天上午在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追思祈安儀典」。

國民黨代理主席吳伯雄向家屬保證,國民黨永遠對罹難者家屬有責任,只要家屬向國民黨反映,國民黨會全力協助;包括推動去除受難者戶籍註記「暴徒、暴民」,將會立即處理。

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強調,國民黨高度重視受難家屬的心聲,國民黨立院黨團將在本周二邀請內政部、法務部與受難家屬,就註銷戶籍中「暴民」、「暴徒」等不名譽字眼,以及將「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正名為「賠償條例」進行座談交換意見。

至於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提出,國民黨應在不分區立委提名受難家屬的要求,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說,他已和吳敦義討論,會就此問題作必要思考,這方面有能力的人都不排除。

吳敦義特別解釋,家屬提出列名不分區立委的要求,主要是希望藉由參與立法,親身實際處理恢復名譽與正名的工作,中央已責成黨團「能做的就盡快做!」

二二八公義和平救世會理事長沈澄淵表示,家屬無法走出悲情,是因為十幾年來,補償條例「名不正言不順」,應改為賠償條例。他也說陳水扁總統「功德做一半」,頒發恢復名譽證書只是形式,但受難者戶籍謄本記載的仍是「不名譽」的事實,仍是「暴徒、暴民」。

沈澄淵表示,希望未來能根據二二八恢復名譽證書,可以在戶籍上註明所有受難者都是清白的,「我不是暴徒、也不是暴民!」希望可以實現受難者的心聲,才能走出悲情,不然家屬永久也無法走出悲情。

國民黨黨史館昨天邀請台北、台中、花蓮等地罹難者家屬近三百人,在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紀念碑廣場舉行追思祈安儀典,由台北市佛教會理事長明光法師、國民黨代理主席吳伯雄,及二二八公義和平救世會理事長沈澄淵擔任主祭,為罹難者祝禱,包括馬英九、台北市長郝龍斌、文化局長李永萍等人都出席。

吳伯雄強調,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反應,在受難者戶籍資料中仍有諸如「暴民」等不實記載,國民黨會盡全力協助改正。他向家屬保證,國民黨永遠對受難者家屬有責任,只要家屬向國民黨反映,國民黨會全力協助。

吳伯雄表示,前總統李登輝於近二十年前首先代表政府及國民黨進行善後工作,並對家屬致上最深的歉意,榮譽主席連戰擔任黨主席時也持相同態度,馬英九更是為了撫平二二八的傷痕大力奔走。

吳伯雄說,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有八成以上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都未出生,有人卻以二二八事件製造族群對立,是非常不幸、不合理的事,讓許多當時還沒出生的人擔負這個原罪,也不符合社會正義,希望各界跳脫悲情,面對未來,讓子孫生活在沒有對立的和諧社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228紀念館10周年 塵封一甲子史料 首次曝光
陳怡妏/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屆滿六十周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今年特展展出從未曝光的史料,包括一位戰後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George H. Kerr)私人收藏近萬件文物史料;一位曾任職於調查局的孫亞光個人所收集的報紙雜誌以及官方說明資料。

台北市文化局指出,葛超智的收藏是以外國人的觀察為主,也是目前台灣史資料中較缺少的部分,資料反映出當時台灣人對陳儀政府的不滿,以及對託管論朦朧的期待;當時政府的鎮壓過程在葛超智來看,是殘酷無情的。

兩宗史料同時展出,可讓民眾從中西方不同的眼光來看二二八事件,還能將台灣置於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中,以了解當時的國際情勢對台灣內政是否有影響。

二二八紀念館昨日舉辦特展開幕活動,邀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到館中看看塵封超過一甲子從未曝光的史料,其中最特別是購自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所收集的文獻資料。

文化局表示,二二八是台灣戰後歷史的悲劇,台灣光復後到二二八時期,聯合國救濟總署曾扮演濟助台灣的角色,而葛超智當時任美國駐台副領事,曾目睹事件發生並積極收藏各項與台灣有關的文史資料,時間從荷蘭時代到七○年代為止,種類有照片、書信、戰後初期發行的報紙雜誌等。

除了未公開史料首度曝光外,今年也正好是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成立滿十周年,除特展外,今年也首度舉辦了國內針對二二八事件的國際研討會,五十位國內外學者將發展二十篇論文,主題包含各層面,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是討論的焦點之一。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09,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6 
從辦理補償業務轉型 二二八基金會 將永續經營
蔡慧貞、林淑玲/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前夕,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舉行開春後首次行政院會,將就二二八議題發表談話;同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也將從過去十一年多來以補償業務為主,轉型為教育文化功能永續經營,並負責籌設管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待該基金會近日召開董事會修改章程,即可施行。

行政院發言人鄭文燦表示,二二八基金會原以辦理受難者補償為主,成立十一年以來,受理成案數量兩千兩百餘件,補償金額七十一億餘元,近年因申請個案減少很多,逐漸轉型為著重教育、歷史、文化等活動。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260001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