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促處理蔣介石陵寢、中正紀念堂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7.02.26 02:57 pm

繼指示國防部拆除國軍營區兩百多座蔣介石銅像後,陳水扁總統上午進一步表示,慈湖「蔣公陵寢」這種完全不符合民主時代潮流的封建產物,以及具有高度黨國體制色彩的「中正紀念堂」,未來存廢的問題,政府將秉持民主與人權的信念,逐步予以處理。

228事件今年滿60週年,228事件紀念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從今天正式展開。陳總統上午出席「228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表示,「228事件」真正的意義,是一個外來的獨裁政權對自由民主全面的否定,以及一個黨國威權體制對基本人權徹底的戕害。

陳總統表示,直到今天,雖仍有許多人對蔣介石前總統抱持著一份特殊感情,但根據「大溪檔案」,228事件發生,蔣介石介入之深、干預之廣,且「派兵赴台平亂」,都已是公開的事實,蔣介石為「228事件」元凶 ,殆無疑義。

陳總統表示,過去他把「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去年又將「介壽館」正名為「總統府」,將「中正國際機場」正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國軍營區拆除蔣介石銅像二百多座,這是嚴肅面對歷史的第一步。

【記者楊昇儒/台北報導】

新聞局長鄭文燦上午表示,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問題,因為台灣民主歷程中,特別是民選總統產生後,缺乏民選總統文物陳列、保管的展覽場所,因此行政院已經朝設立「台灣民主紀念園區」持續規劃進行中,一旦有完整配套,就會對外宣布。鄭文燦並表示,有關「兩蔣移靈」,遷建到五指山國軍公墓的計畫,政府仍希望繼續進行,兩蔣移靈也代表「認同台灣,落土為安」。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上午舉行記者會批評陳水扁總統廢慈湖陵寢和中正紀念堂的談話,是挑動族群衝突,希望陳水扁能放下屠刀,陳水扁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應該帶領國人往前看,而不是老在算計過去的人,蔣中正總統生前對台灣的貢獻,也不是否定歷史就可以抹煞一切。

由於民進黨主席游錫堃過年前率先拋出連串「去蔣化」議題,國民黨立委郭素春指出,陳水扁的談話已經把自己降格為游錫堃參選總統的總幹事。

親民黨立委李鴻鈞說,當年國民黨對於二二八事件是在掩蓋真相,但現在民進黨對二二八則是移花接木,為了民進黨的政治利益。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893.shtml



馬稱228「官逼民反」 扁反駁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7.02.26 02:57 pm


針對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表示,228事件是「官逼民反」,不是族群衝突,陳水扁總統上午反駁表示,將「228事件」定位為所謂的「官逼民反」或「警民衝突」,這是為過去的獨裁者粉飾太平,完全是以施暴者與加害者的史觀來詮釋歷史,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不能夠接受與理解的。

陳總統上午出席「228事件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表示,228事件絕對不是部分人士所說的,只是單純的「官逼民反」或「警民衝突」,如果只是「官逼民反」、「警民衝突」,之後就不會有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與獨裁統治。

陳總統說,過去政府對於「228事件」,乃至於整個戒嚴時期相關政治迫害案件的處理,都只看到受難者與受害者,從來都不曾見到有施暴者與加害者,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或許能夠暫時避免社會衝突的發生,但公平與正義將永遠無法獲得伸張,真正的寬恕與和解也永遠不可能實現。

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則認為,馬英九的「官逼民反」說,是很聰明地要以「過去的國民黨所犯的錯」,來規避所該擔負的責任,他對馬英九的說法感到相當遺憾。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890.shtml



馬英九:228不同看法 應相互包容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02.26 08:31 pm


總統陳水扁總統今天抨擊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指二二八事件官逼民反說法,是為獨裁者「粉飾太平」;馬英九對此表示,當時國民黨政府處理不善,造成事件,因此國民黨當然要負最大責任;他雖尊重陳總統說法,但表示,即使有不同看法,都應該相互包容,不要影響到現在進行的和解。

至於慈湖陵寢和中正紀念堂該如何處理的問題,馬英九說,因為都是政府單位一部分,政府應按照程序做該做的決定,同時「不是要去蔣化」,歷史就是歷史,對歷史人物可以有不同評價,但該有的尊重還是要有。

他強調,對歷史人物評價可以討論,但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不要只會清算歷史,而不敢去面對現實」,那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該做的事。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則表示,陳總統的元兇說只是延續去年國史館「責任歸屬報告」;國家元首對地方動亂,當然有平復處理義務,所以蔣中正對二二八應負道義責任,但實際責任應由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負責;事實上,蔣中正還曾經要求平亂軍隊「不得報復」,現在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實在「無聊」。

為紀念二二八,國民黨明晚將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菩提春曉」追思音樂會,馬英九今天是在參加音樂會記者會後,對媒體作以上表示。

馬英九強調,希望透過和解與包容,讓二二八為台灣社會帶來的衝擊,能在較和諧、溫馨氛圍中逐漸減輕壓力;他對二二八家屬無所求,只希望他們能獲得心靈平靜,讓族群撕裂不再影響社會和諧與台灣未來發展。

馬英九應邀致詞時,也以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張安滿為例表示,張家當時遭遇可說人神共憤,也讓人不解為什麼國民黨可以做出這樣的事?因此他對張家與所有二二八罹難的英靈,都抱著非常歉疚、痛心、歉意的心情。

馬英九說,他一直希望促成和解、提升包容,和解是非常勇敢的行動,包容是非常偉大的情操。希望透過合作舉辦活動,增加彼此間交往,把包容與和解擴大,不是為個人政治利益,而是為台灣的未來,因為族群撕裂不但影響到社會和諧,也影響台灣對外的競爭力。

張安滿也說,二二八已經六十年,如果政治人物還搞悲情、對立,如果台灣沒有和諧政治環境與社會環境,「難道台灣還要再經過六十年的族群混亂」?他表示,看到馬英九的謙卑,他願意接納這樣的人,也願意一起攜手解開讓台灣族群不和諧的二二八事件。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9304.shtml



學者:原住民領袖228事件後被以匪諜槍斃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02.26 10:50 pm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中研院台史所助研究員吳叡人與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范燕秋今天在一場座談會中指出,阿里山鄒族領袖高一生與角板山泰雅族精英林瑞昌在二二八事件時,均協助政府穩定山地治安,事後卻被羅織為「匪諜」槍斃,他們呼籲社會不能遺忘這段原住民歷史。

台北市文化局與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委由中央研究院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吳叡人與范燕秋在會中分別發表「台灣高山族殺人事件-高一生、湯守仁、林瑞昌事件的初步政治史重建」、「樂信˙瓦旦與二二八事件中之泰雅族的動態」論文並提出上述看法。

范燕秋指出,樂信˙瓦旦(戰後改漢名為林瑞昌)是角板山泰雅族的原住民,也是部落精英,曾擔任多項公職;高一生是當時嘉義吳鳳鄉鄉長,也是當地鄒族的領袖,兩人在二二八事件時,均派族人下山維持秩序,維持族群社會的穩定。事件之後,還受到官方的獎勵與表揚。

林瑞昌在一九四九年遞補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員,一九五一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議員,他在台灣省議會常常提案爭取族群權益,並協助情治系統出面處理原住民部落發生的事端;高一生在二二八事件後曾擬邀集原住民各部落商議組成「高山自治區」,但被警備總部截獲文件而主動投誠,後來還協助政府清鄉,曾獲表揚。

吳叡人表示,當時台灣的共產黨組織「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曾為了發展組織而與林瑞昌、高一生等人接觸,據目前史料所載,這些原住民領袖並未加入共產黨,或實際參與共黨的活動,卻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遭逮捕,一九五四年四月被政府以「叛亂及貪污」罪槍斃。

范燕秋表示,若以林瑞昌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審慎,與他在許多場合一再重申對國家法制的遵守而言,很難想像他參與共產組織的可能性;另外,根據家族訪談及參考官方檔案後,她認為根本是官方羅織罪名的結果。

吳叡人認為,高一生、林瑞昌在思想上與行動上展露了過多自主性,導致他們成為必須被懲罰的對象,導致必然性的悲劇;范燕秋則認為,這是原住民精英在戰後被整肅最嚴重、影響最大的政治案件,並導致原本活躍的自主運動沉寂、肅靜下來。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9579.shtml



學者:228國民黨解釋少 民進黨太過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7.02.26 02:57 pm


228事件究竟是「官逼民反」?或是「族群對立」?行政院228事件研究小組總主筆賴澤涵指出,228是官逼民反,也有族群因素,但歷史事件必然有複雜因素。國民黨的解釋太單純,民進黨則過於無限上綱。

今年是228事件60周年,台北市文化局委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舉辦「二二八事件60周年學術研討會」,共發表20篇論文,邀請超過50個立場不同的國內外學者參加討論。

228事件一直牽動最敏感的神經,賴澤涵回憶,當時就連228 紀念碑上應該寫「屠殺」還是「鎮壓」,都引起激辯。最後選擇長達600字的中性言詞陳述,但是紀念碑豎立沒多久,就被不明人士丟到池塘中,待鋒頭過去,才悄悄的從池塘中撈起。

對於馬英九昨日的228事件是「官逼民反說」,賴澤涵說,歷史事件有其複雜背景,國民黨對228的認識太少、太無心,民進黨則詮釋太過、無限上綱,每逢228就拿出來政治應景。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李筱峰指出,根據當時文章,戰後台灣民眾普遍將中國視為祖國,熱烈歡迎,但是卻面對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米糧短缺、物價暴漲、盜賊橫行,因此引發民怨。

李筱峰認為,228事件的歷史本質,絕對有官逼民反、人民對腐敗政府的抗議,但也絕對有族群歧視,與對立的性質,這些都無須否認。台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強調,只有把228從政治還給學術,否則永遠沒有228真相。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879.shtml




李逸洋:228受難者不名譽註記 全面刪除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02.26 05:43 pm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反映,受難者戶籍記載仍有「暴徒、暴民」等「不名譽」的文字。內政部長李逸洋今天表示,內政部已函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轉知各戶政事務所全面清查戶籍資料,凡有「暴徒、暴民」等不名譽的記載,應依職權刪除。

李逸洋發布新聞稿表示,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第六條規定,受難者及受難者家屬名譽受損者,得申請回復之;戶籍失實者,得申請更正之。又依歷年戶籍登記作業規定,「暴徒、暴民」之註記,非屬戶籍記事之文字,戶籍資料上不應有此註記。

李逸洋表示,戶政人員查到戶籍資料上有不應記載的文字時,即應職權予以刪除。各戶政事務所將會儘速全面清查歷年戶籍資料,刪除不應記載之文字。

他說,為避免疏漏,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如發現戶籍資料上仍有關於二二八事件不名譽或不應記載的文字,請向戶籍資料檔存的戶政事務所反映,戶政事務所即依職權刪除。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9218.shtml



台灣社明辦228晚會 蘇揆釘永罪碑勿忘歷史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02.26 07:19 pm


台灣社明天將在台北市馬場町公園舉辦「歷史不能遺忘,公道不容妥協」二二八紀念晚會,邀請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並帶領民眾釘下「永罪碑」,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二二八歷史。

台灣社秘書長楊文嘉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二二八紀念晚會流程與舉辦晚會的意義,根據規劃,晚會在「承認歷史才能原諒過去」短片中揭開序幕,隨後由新住民、客家、福佬與原住民四大族群代表朗讀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宣言,緊接著安排音樂與舞蹈表演。

楊文嘉說,原本邀請總統陳水扁與會,但陳總統另有行程,不克出席,應邀出席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將發表十五分鐘談話,並帶領所有民眾釘下「永罪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二二八血腥屠殺的歷史。

負責草擬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宣言的台灣北社副秘書長王美琇表示,二二八歷史在老一輩的心中是無法抹滅的,二二八歷史應該平反,不容被竄改,加害者要認罪悔改,傷痕才能撫平。

王美琇說,希望二二八歷史真相要寫進教科書,讓後代子孫瞭解這段歷史,且要繼續伸張公平正義,並建立百分之百正常的國家。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9269.shtml



空軍中正號F5戰機 綠委提案塗銷中正二字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02.26 07:19 pm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蔡同榮等人今天表示,F5型戰機由台灣與美國簽約合作生產,為台灣空軍第一代主力機種,當時軍方為巴結故總統蔣介石,命名為「中正號」。但配合政府「去蔣化」,他們提案要求國防部應限期將中正號F5戰機的「中正」兩字塗掉。國防部表示,暫無評論。

蔡同榮(嘉義市)、薛凌(不分區)及莊和子(僑選)下午發出新聞稿表示,F5型戰機於一九七三年出廠、試飛成功後交由空軍使用,戰機以當權者蔣介石名字命名,可說是不倫不類。且當年國民黨政府藉由台美斷交的名義發動捐款,才成立使用中正號戰機的自強中隊,等於叫全民買單來延續蔣介石的「中正」之名。

新聞稿表示,薛凌說,中正號F5戰機目前還尚有約十二架擔任訓練轉換機的作用,大部份已淪落在各地的公園當報廢展示機,部份等著美國點頭,送給中南美洲、非洲及東南亞國家大做軍事外交人情,軍方應該主動把還在台灣上空飛行的中正號戰機去除「中正」兩個字,以配合政府「去蔣化」訴求。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9274.shtml



聯合報民調》逾五成:族群對立惡化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朝野都慎重以對。本報民意調查發現,儘管有七成八民眾認為沒必要再強調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但政治人物操弄省籍議題卻讓傷痛揮之不去,五成一感覺族群對立趨於惡化,比去年多了十二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對於曾造成台灣族群對立的二二八事件,高達七成八民眾主張拋開歷史包袱,僅百分之九覺得還有必要凸顯此一歷史教訓;即使是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家屬,也是七成五希望讓傷痛過去,僅一成七主張繼續追究。

特別是政治活動或選舉時刻,六成七感覺有族群對立,僅二成五認為沒有;日常生活中,雖僅三成一民眾認為有省籍問題,但和去年調查結果相比,不論是政治或日常生活中,感覺族群對立的比率都增加五至六個百分點。

此外,抱怨台灣族群對立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人也從去年的三成九增加為五成一,多了十二個百分點;僅一成二肯定族群對立有改善,少了八個百分點。

分析台灣族群對立的原因,七成民眾歸咎政治人物刻意操作,僅一成民眾認為族群間本來就有衝突。認為族群對立應歸咎政治人物的民眾中,四成六認為民進黨應該為族群政治對立負最大責任,比去年增加九個百分點;一成一怪罪國民黨,三成九無意見。

這次調查於二月十四日至十五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八百六十八位成年人,另有三百五十五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三個百分點以內。

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34.shtml



聯合報民調》蔣介石是元凶? 4成民眾不認同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採訪報導】 2007.02.26 03:12 am


行政院去年公布二二八基金會的報告,研究結論直指前總統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元凶」,根據本報民意調查顯示,有四成民眾難以認同這項結論,二成六表示贊同,三成三無意見。

和去年相比,同意蔣介石應為二二八事件負最大責任的人增加四個百分點,不同意比率變化不大。

政府近年來採取一連串「去中正化」活動,包括中正機場改名為桃園機場、移除蔣介石銅像等,朝野對於蔣介石的功過,看法一直分歧。

不過,儘管民眾對於前總統蔣介石的二二八事件責任看法分歧,但整體評價蔣的歷史功過,五成一民眾感念蔣對於台灣的貢獻較傷害多,僅一成九持相反看法,二成九無意見。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57.shtml



228基金會 轉型永續經營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黃雅詩/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二二八歷史傷痛經過了一甲子,儘管政府已道歉、認錯、建碑、平反,二二八受難者的委屈與憤怒,至今仍敏感地牽動台灣的政治發展。

回顧六十年來經由禁忌、平反到補償、反省的歲月,本報試著在政府作為、政治糾葛與理解反省三個層面製作特輯,面對歷史,找尋體諒寬容的希望與未來。

後天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紀念,民進黨政府今將宣布,將原訂二○一○年結束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轉型「永續經營」;並在後天首度發行印有「台灣」字樣的二二八紀念郵票。

行政院今天上午將提前召開本周院會,院長蘇貞昌將就二二八發表重要談話、提出四大政策宣示,並核備二二八基金會所提「二二八責任歸屬報告」,將以全國最高行政機關身份,確認蔣中正為二二八事件元凶。

蘇揆將聽取四項二二八有關報告,分別是二二八基金會補償情形與成果報告、台灣郵政公司發行首枚台灣郵票報告、二二八責任歸屬研究報告、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籌設報告。

蘇貞昌也將提出四大政策宣示:一、二二八基金會將轉型為教育文化、結束補償任務,二、基金會將由內政部主管移至教育部,三、發行首枚台灣郵票,四、二二八基金會將寬籌經費。

相關官員表示,二二八基金會原列二○一○年為落日期限,將在轉型後永久化,政院官員認為這不牽涉修法,而且二二八基金會四大任務中補償只是其中一項,未來有關人權、國際交流、教育文化、真相調查等都將持續進行。至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設置,蘇貞昌將於二二八當日揭牌展覽,至三月底,四月一日起開始閉館維修。

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二二八基金會將在補償業務結束後關閉,因為補償業務未完成,行政院二度以行政命令延至二○

一○年十月六日落日,不過行政院今年擬將基金會轉型為「以教育文化為宗旨」,讓基金會永續存在。

未來改由教育部主管後,基金會可望促進二二八事件在各級教育中列入教材或教科書,或在各級學校辦理二二八紀念及學習活動。

新聞局長鄭文燦表示,行政院另已核定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的美國新聞處舊址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今年二二八紀念日掛牌,將由二二八基金會經營,以檔案資料典藏、研究報告、教育文化活動推廣、國際交流等為主要功能。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41.shtml



民間真和會 追查林宅、陳文成血案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乃德等學者昨天宣布籌設「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記者胡經周/攝影
首個由民間組成、推動轉型正義的「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在二二八屆滿一甲子前夕正式啟動,將致力白色恐怖時期史料與血案的重新追究,籌設人吳乃德強調,真相是否就能帶來和解,「我們沒有那麼天真」,但沒有真相就一定無法和解。

真和會成員有數位參與「七一五宣言」的親綠學者,除吳乃德,尚包括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文史工作者林世煜、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規畫者曹欽榮、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桂,及台權會前會長、律師邱晃泉、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昭如等,並排除政治人物的參與。

吳乃德表示,去年七一五宣言後強烈感受到,台灣社會分裂是因為對轉型正義沒有好好處理,民進黨執政初期也沒有把握契機;最近陳總統與執政黨不斷提到轉型正義,但是「過去沒有處理,現在又接近選舉,」因此會被認為是選舉、政治操作的工具,不但沒有因而帶來和解,反而造成更大的分裂。

學者指出,雖然轉型正義多是由官方承擔,但由於台灣政治高度對立的時空環境,因此由民間投入。張茂桂坦言,因為官方不受信任,他們希望由不受黨制約的團體進行,不過,吳乃德也說,民間力量和資源畢竟微薄且有限,終究還需由政府承擔,促進會做的只是起頭的推動工作。

【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真和會第一年的「工作目標」,不僅要求對陳文成及林宅血案重啟調查,還包括匿名訪問過去負責政治案件的「執行者」。吳乃德說,台灣轉型正義向來疏於處理為迫害性體制工作的人員,但真和會不為清算,而是希望帶來全面的反省。

長期從事政治文史工作的林世煜表示,國民政府處理白色恐怖事件雖然粗糙,但至少還是循軍法處理,但更多未被公開的是軍方內部的屠殺,其中「唯一破案的是江南案,最難破的是尹清楓案」,發生在廿六年前的陳文成博士命案,由於當時的威權政制,刑事、科學辦案完全不可得。

負責真和會檔案及田野調查的曹欽榮表示,國家檔案局二○○四年成立後,公布可供閱覽的白色恐怖檔案超過十萬頁,可發現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案件的簽呈最後都要蔣介石批示,「一點一滴都有紀錄」。

此外,過去探究台灣二戰後政治迫害史都是將「加害者」鎖定在最後發號施令者,但鮮有人關注當時參與的檢察官、法官及偵訊人員等實際「執行者」;吳乃德說,過去政治迫害事件都是補償被害者,但同時有太多在這個體制中工作的「小螺絲釘」,有人是積極配合、有的是消極配合,過去這部分完全沒有處理。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73.shtml



觀察站》執政者的算計 真和會的熱情

【聯合報/記者 蔡惠萍】 2007.02.26 03:12 am


在政治高度對立及扭曲下,轉型正義一詞一如「愛台灣」,遭到相當程度的扭曲與汙名化。民進黨執政七年來,從來沒有為轉型正義付出努力,只是操弄為政治與選舉工具;也使得各國都是由公權力執行的轉型正義工作,卻要由一群以唐吉訶德精神的民間學者投入,在學者一股熱情的背後凸顯的是執政者的冷漠與算計。

轉型正義的工作都是民主轉型初期政府得面對的重大課題,包括被世人引為轉型正義濫觴的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也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德國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也著手進行真相調查工作;只是台灣在解嚴以來的廿年,轉型正義永遠都是抽象多於具體、掛在執政者嘴上的漂亮口號,只有到了選舉才會成為議題與焦點,但卻也讓轉型正義更加難落實。

因此,吳乃德等學者選在立委及總統大選接踵而至的時間點發起真和會確是一著險棋,因為正如學者所言,轉型正義在台灣已然「死體化」,但反過來說,如果不是因為選舉,又有誰會關心、討論轉型正義的議題,這對真和會來說,是兩難卻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民間真和會趁著選舉年的溫度與能量,起碼讓這個話題能夠被看見,同時也提醒並期待二○○八新產生的領導人能夠具有一定的格局與視野,在台灣政治難題獲得解套後,以國家力量擔負起轉型正義的工作。

轉型正義能不能得到新生的力量,還包括社會公民力量的參與與共鳴,如果公民意識夠強,自然能對政治人物形成一定的壓力與導引,否則如果只有這一小群學者在乎、努力著,恐怕最後還是會像將風車當成巨人的唐吉訶德,落得徒勞無功與吁嘆。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62.shtml



228和平基金 規模15億

【聯合晚報/記者楊昇儒/台北報導】 2007.02.26 02:57 pm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轉型為永續經營的基金會,主管機關將由內政部轉為教育部,分5年每年編列3億,成立規模15億元的「228和平基金」,孳息供基金會有效運作。未來除了補償工作,228基金會將管理「228國家紀念館」,著重真相發掘、史料蒐集,並推動人文、歷史、人權教育,做為國際交流的平台。

行政院會並通過台灣郵政公司在後天228事件60周年,發行第一張以228紀念館為背景的「台灣郵票」。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希望藉此讓228家屬感受到政府執行的誠意與魄力,並彰顯國家主權與台灣主體。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888.shtml



馬英九出席228追思 「血案應繼續查」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二二八事件將屆六十周年,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昨天在一場紀念活動中表示,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林宅血案與陳文成命案,都應該繼續查到水落石出,才能讓社會、人民真正安心,並化解對立。

國民黨昨天在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二二八祈安儀典。這是馬英九辭黨主席前規畫的大型紀念活動,但遭起訴辭職後,只能以個人身分出席。黨部未規畫馬英九上台致詞,但隨後二二八協會理事長廖繼斌特別安排,才讓馬英九有機會發表感言。

由於數年前國民黨二二八紀念活動曾有人向馬英九吐口水,再加上去年馬英九出席中樞紀念活動時遭到獨派人士多次嗆聲,所以昨天的紀念祈安儀典現場,警方特別部署重兵,保護馬英九的安全。

這場國民黨主辦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受難者家屬出席並不踴躍,不過包括張安滿、廖德政與沈澄淵等家屬都與會,為了讓場面不會太過冷清,國民黨也動員黨工到場。

台北市二二八協會理事長廖繼斌在致詞時,還意有所指地說到「許多政治人物被起訴,民調還會升高」,讓在場的馬英九聽得相當尷尬,不過他接著表示,六十年前二二八事件起因於民眾對行政的不信賴;而六十年後,台灣民眾則是充滿對司法的不信賴,他呼籲國人「以前有歷史共業說,現在則應用司法共業說來深沈思考」。

馬英九幾乎都以台語致詞,強調未來一定要繼續調查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至於受難者在戶籍登載不名譽資料的作法也應改進。

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應邀到場,馬英九在致詞時還特別提到郝的父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強調郝柏村曾在立院答詢時表示,二二八事件當時的政府「難辭其咎」,是頭一位道歉的閣揆。

馬英九說,二二八事件已六十年,雖然政府已經認錯、道歉、建立紀念碑與立法保障受難家屬,總統也發布恢復名譽行動,但他了解家屬內心非常悲痛,因很多家屬向他反映,很多真相尚未釐清,因此未來一定要繼續調查,要釐清真相才行。

【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要求國民黨應在不分區立委提名受難者家屬,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昨天以「國民黨會高度重視」回應,並未公開承諾。

黨內高層直言,要展現化解族群歷史仇恨的誠意,未必非要提名二二八遺族,「二二八家屬就算用一席不分區立委,也未必能夠改變那些對國民黨懷恨已久遺族的想法」。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67.shtml



228凱道合唱 李拒與扁同台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紀念活動陸續登場,前總統李登輝將參加當天凱道上的萬人牽手大合唱,據透露陳水扁總統很想參加,但李登輝拒絕與扁同台。扁想藉二二八活動與李同台,看來不太可能。

二二八當天在台北有三場活動,第一場是早上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揭碑儀式,地點在台北市南海路的前美國新聞處舊址;第二場是中午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中樞紀念活動;第三場是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的萬人牽手大合唱。

前兩場活由二二八基金會主辦,是官方活動,第三場由二二八基金會、手護台灣大聯盟等單位共同舉辦,民進黨和台聯私下動員,定位為民間性質的活動。李登輝是手護台灣大聯盟的榮譽總召集人,確定將參加萬人大合唱。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10.shtml




228紀念郵票 標出「台灣」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台灣郵政公司提供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郵票將在後天首賣,這是中華郵政改名台灣郵政公司後,首次以「台灣」為名發行的郵票,不過為淡化國名爭議,票面上只出現「台灣」字樣,未註記「台灣郵票」。

過去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票面上都印有「中華民國郵票」字樣,現已成絕響。

台灣郵政說明,首套台灣郵政發行的郵票版型是行政院拍板,而且許多國家郵票上都只有主權國名,未加上郵票二字,但以後是否就比照發行,還要看上面意思。

這張郵票以北市南海路上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為主圖,右上方搭配百合與黃絲帶圖案,共發行一百萬枚,每枚面值五元,二二八因是國定假日,當天只在台北郵局、南海郵局及二二八紀念館前的臨時郵局開賣。

由於這是首張「台灣郵票」,每人限購兩套,台灣郵政公司預期首賣日將造成搶購風潮,不過集郵迷私下指出,這張郵票的造型不怎麼亮眼,若還要排隊搶購,大家還要考慮考慮。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33.shtml



朱浤源:228肇始者非國軍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由中研院研究員朱浤源主持的「中研院二二八研究增補小組」昨天提出研究報告指出,二二八事件「肇始者並非國軍」。朱浤源說,團隊研究發現很可能是被趁火打劫、挾怨報復者,而非國軍。

朱浤源表示,研究團隊前年元旦成立,在事件六十周年前夕,團隊成員發表最新二二八研究發現,結論可能會「顛覆歷史」。

朱浤源帶領的團隊成員,包括資深中研院士黃彰健、史學工作者武之璋、佛光大學助理教授戚嘉林、世新大學副教授程玉鳳以及崑山科技大學講師楊晨光等。

朱浤源指出,研究意外發現民國卅四年間殺手涂光明受雇刺殺前日本特高警察長仲井清一,他借用專賣局長小包車,假冒國軍少校以台南憲兵隊名義帶走仲井並殺害。他說,雇用他的人為了掩飾,曾捏詞構陷並製造了鳳山東港冤獄事件。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37.shtml




張博雅批政府:一到選舉 就炒228

【聯合報/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這件仍左右台灣發展的歷史大事,前四十年是沒人敢碰的政治禁忌;後廿年隨著解嚴開放,則是爭論不休的議題,各人一把號的解釋權與責任聲討,讓本已難解的真相更混沌糾葛。

禁忌話題有多恐怖?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形容為「提都不能提」,「那時我媽媽(許世賢)選舉,公辦政見會下坐著選監人員,講台上有一個紅燈,一提到禁忌話題,選監人員就按紅燈,有一次我媽媽演講時,不過就說到『二二八事件時的市長孫志俊』,紅燈馬上亮起來,按規定,三次紅燈,就可以取消資格的。」

民國七十八年,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在嘉義市立起。當時的市長張博雅說,嘉義一倡議立碑,省主席邱創煥馬上來電關切,她據理力爭,「後來敢談的人越來越多」。

民間談論,黨外聲討,政府也難以迴避。七十七年,官方首次公布了楊亮功在四十六年的二二八調查報告。

民國七十九年,高中歷史教科書將二二八事件納入,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開始處理二二八事件善後,八十一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首次讓警總的相關檔案曝光。

民間一次次的追思與聲明,立法院、行政院開始為二二八默哀。八十四年,二二八紀念碑在台北二二八公園落成,李登輝總統也公開為「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七年的暴行」向全國人民道歉。立法院也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行政院成立二二八基金會,開始為二二八善後。

八十六年二二八紀念碑在連戰、馬英九、陳水扁等人揭幕後,馬上遭人破壞毀損,「有碑無文」的狀況,反映出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社會的複雜性。

二二八基金會補償的審查,越來越多的血淚故事出現,也越來越多受難者難平。許多名流不知所以失蹤,有人莫名被打被抓,未必能得到補償,從一個基數到六十個基數,再多的錢也撫不平受難者的委屈,更多的氣指向政府、向國民黨聲討。

為了「討真相」,二二八基金會推出了責任歸屬報告,元凶指向蔣介石,民間研究抗議基金會為政治目的扭曲歷史。民進黨政府更進一步推動去中國化,去蔣化,國民黨抨擊政治操作,馬英九甚至表示,未來執政要把歷史改回來,政黨操作讓二二八的裂痕越來越深。

提及當年立碑紀念的動機,張博雅說,就是希望台灣民眾記取教訓,從此不要再有族群紛爭,這才是人與人相處之道,「所以我們那時在紀念碑下方埋了一本聖經。」

但張博雅批評現在的民進黨政府,「老是一到選舉,就把二二八事件拿出來炒」,這種做法,不是尋求真相、尋求和解,而是在撕裂族群,和她當年推動二二八建碑,期待回顧歷史、帶來和平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當年國民黨處理二二八是犯了錯,犧牲了很多人,但遇難的人本省、外省人都有,差別只是多少而已。」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75.shtml




遺族》柯文哲:別為228互相仇恨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二二八被當成政治工具,讓歷史真相無法還原!」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的祖父是二二八受難者,他說,二二八是歷史錯誤,需要了解,但他不堅持一定得追究元凶責任,台灣人不能再因二二八而互相仇恨。

柯文哲說,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祖父柯世元是新竹的督學,他出生在祖父去世之後,聽父親說,祖父是五十歲時被抓走,在監獄裡被痛毆,出獄後長期臥病在床,民國卅九年五十三歲即去世。

他表示,這幾年政府確實對二二八受難者做了一些慰問。他父親在九十二年到總統府領取祖父的回復名譽證書;不過,民進黨政府也拚命炒作二二八。

柯文哲雖然是政治立場深綠的醫師,在陳水扁競選總統時全力幫阿扁拉票,但對二二八事件被藍綠過度政治利用,感到痛心。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61.shtml



遺族》李素慧 以父之名設基金會助學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台北縣報導】 2007.02.26 03:12 am



看未來身為受難者遺族,李素慧認為家屬還是要走出歷史悲劇,放眼在幫助孩子迎向未來。
記者林昭彰/攝影
「二二八事件是歷史的過程,我只是個受害者,無法避免被蹂躪及踐踏的一顆小石子…」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素慧是二二八受難者李蒼降的遺腹女。

她說,實在不願回顧那段傷心舊事,政治受害遺族應走出歷史悲劇,「該忘了的就不需再去回憶,應著眼未來,幫孩子奮發向前。」

她深刻體認,唯有靠教育才能助人脫離貧困,李素慧八十九年領到父親冤獄補償金六百萬元,隔年即以父之名設立「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回饋故鄉,平均每年要再掏腰包補貼近百萬元,五年多來,已濟助數百位清寒學子。

李蒼降是抗日英雄、台籍將軍李友邦的堂姪,年輕即為抗日和民主運動奉獻,曾被日本人囚禁,光復後才出獄,李友邦在二二八後入獄,李蒼降與前總統李登輝、陳炳基、林如堉、李薰山共同成立左翼運動組織「新民主同志會」,後來叔姪倆皆被羅織親共罪名,先後罹難。

當李蒼降被國防部保密局逮捕,牽連到不知丈夫身分、已懷孕八個月的妻子,也入獄被吊起刑求,致李素慧早產差點夭折,八個月後才「出獄」;艱辛的成長過程中,她記得媽媽買了很多勵志文學、傳記書籍給她,因此才能走出悲劇陰影。

事隔多年,當學術史料發表時,偶爾仍會提及他們家的故事,但她總是低調不願談,甚至親朋、病人問起,還會故意說:那只是同名同姓的人!

「因為媽媽只要憶起慘痛過去就會激憤淚下」,她認為,無論是歷史的必然或偶然,就讓光陰去撫平傷口,即使曾受不平待遇的政治受害遺族,都應走出歷史悲情,多鼓勵孩子迎向未來。

面對二二八事件一甲子,李素慧說:「真不知要講什麼?一再攪動歷史的悲情,對個人或國家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創造人民的幸福快樂!無謂的政治鬥爭,只為了選舉,違背了父親的理想!」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89.shtml



遺族》張安滿:藍綠別再吵 還遺族真相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花蓮縣報導】 2007.02.26 03:12 am


「家屬要的只是真相!六十年的紛擾已經夠了,藍綠政黨不要再吵了,請攜手合作給二二八遺族真相吧!」二二八事件一甲子前夕,受難者家屬張安滿期待張家三位先人遇害的真相能早日水落石出,平反先人名譽,讓冤魂得以安息。

民國卅六年時任花蓮縣首屆參議長及制憲國大代表的張七郎,在二二八後一個夜裡,與兩個醫生兒子宗仁、果仁,突然被大批軍警從鳳林鎮家中押往郊外凌虐後槍殺,是二二八事件中極少父子三人一起遇害的悲慘個案。

曾任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的張安滿說,最近他曾向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當面請求協查他祖父張七郎父子慘案原因,但兩人卻互指對方才有辦法調查,都缺乏誠意。而二二八基金會成立十多年來,只會要求遺族放棄悲情,追求轉型正義,對家屬請求的真相至今一事無成。

「祖父與父叔三人屍體被發現時,被繩子反縛手背,身上僅剩內衣褲,全身遍體鱗傷,叔叔張果仁甚至大腸外露,顯見生前曾遭到凌虐酷刑。」、「同時被捕的叔叔張依仁遭搜身時,因帶有一枚軍醫的上尉證章,軍警獲知他在東北行醫時曾蒙蔣介石獎賜,才獲釋倖免於難。」張安滿談起先人在二二八事件慘狀,滿腹辛酸。

事件發生後,張七郎妻子詹金枝偕家人四處申冤,但得到丈夫與兒子遇害原因竟有三種版本。其中高等法院檢察處批示「張七郎父子等背叛黨國、組織暗殺團,拒捕擊斃」;國安局檔案則記載「與共黨有關,煽動高山族暴動」;當地里長開立的死亡證明則是「軍警實施戒嚴令,張七郎父子各飲兩彈死亡。」

「政府相關文件中,先人遇害原因根本不是事實!」張安滿說,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後,祖父對新來的「祖國」極表歡迎,曾籌建高大迎接牌樓,張燈結綵歡迎祖國官員;他隔年當選參議長及國大代表並到南京參加制憲大會,返鄉後還巡迴舉辦多場制憲說明會,積極配合國民政府並宣揚制憲理念,何來「背叛黨國」?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93.shtml



受害人》蔡知勁:咬牙切齒一甲子

【聯合報/記者林松青/台北縣報導】 2007.02.26 03:12 am


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將屆六十年,八十八歲的蔡知勁回首當年,寫下「咬牙切齒一甲子」七個字。

為什麼要咬牙切齒呢?他用蔡友志本名,向財團法人二二八基金會申請賠償時曾經寬容地說:「只要賠我一塊錢就夠了。」賠一塊錢,能說明當年確實有像他這樣的華僑,在嘉義遭到暴民毆打和搶劫財物,一塊錢算還他公道。

蔡友志是福建晉江人,會說閩南話,十五歲到緬甸,加入中國赴印遠征軍當翻譯;後來考入警官學校特警班第四期,有譯電專長。抗戰勝利後,他離開公職,回故鄉省親,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下旬從福州搭鐵殼船渡海至基隆登岸,想在台灣做生意。

台北發生二二八事變時他人在嘉義,自思不是公教人員、不是當官的,只是來台灣做生意,又會說閩南話,具華僑身分,不是阿山,應該亂不到他頭上。

可是三十六年三月二日晚上,他還是遇上了廿幾名帶棍棒的人找上門來,要檢查屋內有沒有阿山?他唱不出日本歌,被打倒在地、抬起來往地上摔,血流滿臉。

這群人中有的戴學生帽,有的戴日本軍帽,看起來像學生的年輕人想維護他,說他的行李中沒有中山裝,只有西裝,應該不是阿山,但其他人不放手。

當年他帶到台灣的美金、歐米茄表和派克鋼筆全被搶走。

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處理事件受害人補償事宜時,他是第七位提出申請求償者,可是二二八基金會的答覆是,根據補償條例規定,必須是受公務員或公權力侵害者才能求償,他是被不知名的暴民打傷,不符規定,無法補償。

如今他咬牙切齒,寫了二二八回憶錄,送給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收藏;他說像他這樣被暴民打傷的還有兩、三百人,事變之後都逃回大陸。當年他也先回大陸養傷,再進入台灣恢復工作。

垂暮之年回首往事,對於討還公道,蔡知勁已不抱希望,「唯盼留下青史在人間。」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NATIONAL/NATS2/3738392.shtml




「228事件 形成民族傷害潛意識」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2007.02.26 04:06 am


研究228事件專家前國策顧問李喬昨天在民進黨苗栗縣黨部演講指出,228造成台灣人拒絕政治、認罪反應、老二心態等228症候群,當務之急要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建立自由民主、多元尊重的現代國家。

李喬的父親是228事件受害者,他花了10多年工夫,田野調查、訪問,取得很多珍貴的口述及資料,並著有228事件長篇小說「埋冤1947」,上、下冊共70多萬字,被認為是研究228事件的專家。

李喬說,「埋冤1947」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他的出發點除了父親一點私心之外,就是「如果沒有受228事件傷害的人,不要談」,及「如果受到傷害,要如何處理」。

李喬根據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的理論與證據,認為228事件形成民族傷害潛意識,透過遺傳因子影響,他歸納後228症候群的行為模式,包括拒絕政治、認罪反應、老二心態、順風逐浪、法無定著。

他認為,因此造成台灣人的法治觀念解體、自尊心摧毀、人際疏離、社會責任感消失;此外,派系割裂尤以苗栗縣為烈。

李喬說,228事件後,台灣人發現政府不一定全然保護人民,因此不認同虛幻的中華民國,重新認同「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目前亟需重建台灣人的自信心,建立自由民主、多元尊重的現代國家。


http://www.udn.com/2007/2/26/NEWS/DOMESTIC/DOM3/373843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