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228,藍綠陣營都在炒作228,高中歷史老師看了搖頭說:「別再消費228了!如果還在炒作族群問題,並沒有記取228的歷史教訓!」

建國中學歷史教師黃春木感嘆說,「利用228來達成政治目的,不是反省228的應有態度」,他在課堂上教學生超越228,以更寬廣的歷史視野來回顧228,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與困境並提出批判─有權力的政府要有較多的反省,擔負更多的責任,當年的政府當然要道歉,但不是繼續製造族群對立與仇恨。

各種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都以一、兩頁的篇幅圖文並茂介紹228歷史。一個學期不到20節課的歷史課,台北市建國中學的歷史老師都會用二到三節課,來講授這段歷史,可見重視。且老師常以本土作家黃春明祖孫三代的故事,讓高中生去思索「族群問題」和「國家認同」背後的歷史因素。

民國34年,日本天皇透過廣播向台灣民眾宣布投降詔書,黃春明的阿爸立正站在收音機前聽完天皇廣播後,趴在桌上號啕痛哭,黃春明的阿公拍拍他的肩膀說:「憨囝子,我們打贏了,你是在哭什麼?」

建中歷史老師黃春木在課堂上說完這段故事時,轉身問學生:「在黃春明家的屋簷下,受幾種國家認同的教育?」黃春木說,黃春明的阿公經歷過1894年甲午戰爭,他的阿爸受日本統治,黃春明則是受國民政府教育,而祖孫三人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曾赴新竹從事228口述歷史訪談的黃春木表示,228事件中,新竹中學的本省籍學生會保護外省籍老師和校長;後來白色恐怖時期,換成外省籍校長和老師,掩護本省籍學生化名到台北避難。

黃春木講完課後,一定會問學生:「228事件中,死傷的外省人,算不算是受難者?」他教過的幾屆建中生,幾乎都異口同聲答:「是!」

他指出,那個時代死傷的人,沒有本省外省之分,如果今天平反228,只從族群的角度看228受難者,對228的反省是不夠的。

http://www.udn.com/2007/2/25/NEWS/NATIONAL/NAT1/3737812.shtml



紀念228》「別再從政治看歷史」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韓青秀/台北報導】 2007.02.25 02:19 pm

發生在60年前的「228事件」,每逢紀念日,政治人物總要各自解讀。中山女高歷史老師李彥龍說,228留下的史料難免偏頗,但政治人物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角度解讀這段歷史,這是最不好的作法,也無助於還原真相。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也表示,社會上對於228事件賦予了複雜的政治意義,卻忽略歷史事實才是一切根本的基礎。

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戴寶村則表示,很多人把228事件簡化為取締私菸導致的省籍衝突,他個人不贊同這樣解讀228。在他看來,228事件是在不民主的情況下,國家暴力被濫用導致的衝突事件。世界各國在過去歷史發展過程,都發生過相同問題,歷史教育應該教學生,從這些歷史錯誤中學到教訓。

李彥龍是行政院228事件調查小組成員之一,也是新版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他表示,新版的高一台灣史教科書,各個版本都有228事件,教科書中提到228事件,都是採用行政院出版的228事件調查報告,後來中研院或台北市政府的228口述歷史,則未出現在教科書中。

他說,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228事件內容,近十多年來分量愈來愈重。民國84年統編版時代,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228事件只有短短三行,民國88年開放一綱多本後,228事件在教科中的篇幅增加為一頁,新版高一台灣史增加為兩到三頁。

李彥龍建議,像二二八事件這種有爭議的歷史事件,老師講述時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提出個人的論點和主張,不應該只灌輸一種想法。

戴寶村說,從古代漢人來台、日本殖民台灣,到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都曾經發生和228事件類似,因為濫用國家暴力傷害無辜人民的事件。學校的歷史教育,應該「就歷史談歷史,而不是從政治立場看歷史」。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表示,歷史的真相也不能只一個人說了算數,必須經由大家對話討論,而不應把228事件變成一種信仰,甚至和政治立場相連結。

http://www.udn.com/2007/2/25/NEWS/NATIONAL/NAT1/373781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