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包含日前被判處三年徒刑、緩刑五年的維權律師高智晟在內,每隔一段時間,中共對大陸持不同政見者的判刑、釋放新聞,總能引起海外媒體的關注,關於海外媒體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持不同政見者的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見圖,取自人民網)受訪時表示,他希望能強調這些持不同政見者說理的部分,避免把大陸一些人塑造成「義士」或「鬥士」,因為這只能造成歷史循環。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大陸「依法治國」的前景如何?

答:依法治國既是一個口號,又是某種真實意圖的表達。首先,中國社會現在已經不是僅憑領導人語錄就可以治國的時代,他們也沒那樣的威望,所以不得不依賴某種規則。但另方面,「依法治國」的確是個口號。看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不要看它說什麼,要看它做什麼。但我現在願意說,沒關係,做為口號,也許我們會看到一些不盡如人意、言行不一的情況,但時間久了,「依法治國」這個口號也許說著說著就越來越像了。

全面民主化 需逐漸實踐

問:最近的情況,似乎有些越走越回去?

答:今年以來,越來越傾向某些方面的壓制,對言論的壓制越來越頻繁,境外媒體在大陸發布新聞受到限制,最高法院對法官接受記者採訪封口,《中國青年報》的冰點事件,再往前,《一塌糊塗》、《世紀中國》網站被封,今年可以說噩耗不斷。這種壓制,對最高層政治家來說,或者是一種自然心態的表達,就是這麼想、就要這麼做,又或者是把它當成一種權宜之計。

問:有「權宜之計」的想法?

答:對,他們可能也有一點手足無措,不知道是放還是收,不知道是壓制還是倡導。有些事他們覺得不壞,一些弱勢群體,他們的權益如果因為有律師的代理而變得有秩序了,變成到法庭,而不是上街,但有時候可能真的超出他們的忍受範圍。估計這種狀況還要持續一小段時間,也許十七大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

其實,在大陸,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如我在西山會議所說(註:全面民主化),這樣的轉變,有時捫心自問,對中國來講,真是太大的轉變,這樣一種大改變,是要非常複雜的準備工作,不然可能一下翻船。現在的關鍵,是怎麼逐漸實踐這樣的目標,過渡需要怎樣的過渡,不怕慢,就怕站,更怕倒退。

在共產黨內部,他們不是傻瓜組成的一個群體,他們也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沒有前途了,我們現在不過就是旗號不能丟。憲法中的私有財產保護條款逐漸擴張,配合物權法的制訂,真正使私有制正面形象得以樹立,然後司法獨立、新聞自由、人民代表大會的議會化,這些東西相應的都要不斷往前推動,我覺得未來不見得一開始就是兩黨,一開始可能是黨內分派,當年胡適在台灣也提出這樣的概念。

問:海外媒體或知識分子應如何掌握自己對待或看待中國大陸的尺度?

答:這確實是一個模糊、不容易界定的東西,有些人抱怨海外媒體添麻煩,好心做壞事,報導一個東西後,惡化某些人在此的處境,或淪為階下囚,而海外媒體這時也沒辦法,救不得,這種情況是有。

爭取應溫和 說服領導人

我認為,首先從報導風格,要堅持一個原則,要堅持觀念的底限,不能淪落到讚賞一黨專政,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包括我,雖然是大陸學者,都要堅守這個底線,絕不會為專制制度唱讚歌,我可以保持沉默,但我不會說一黨專政的好話。

另外,要有說理、分析,避免過多報導大陸不說理的、鬥士性的人,我和他們有過接觸,他們太過於急切要推翻某種東西,比如「這個黨不推翻掉,中國沒有前途」,這種思維可能導致歷史的循環,推翻一個,新上來的恐怕還是專制的。

要增大說理的成分,這種說理既在說服海外的公眾,也在說服我們的領導人,讓他們看到這樣的報紙,聽到這樣的電台,知道國內這樣一個人不是蠻不講理的,不是太大的危險,他們即使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也論證一些問題,這樣他的形象就不是一個義士、鬥士,而是溫和堅定爭取某種目標實現的某種健康的力量。

包含日前被判處三年徒刑、緩刑五年的維權律師高智晟在內,每隔一段時間,中共對大陸持不同政見者的判刑、釋放新聞,總能引起海外媒體的關注,關於海外媒體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持不同政見者的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見圖,取自人民網)受訪時表示,他希望能強調這些持不同政見者說理的部分,避免把大陸一些人塑造成「義士」或「鬥士」,因為這只能造成歷史循環。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12260008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