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4  中國時報 寂寞先知林濁水 見證毀滅紀事 吳典蓉/人物側寫

六年來,林濁水是寂寞的。空有「大老」身分,但是多數的民進黨人士、即使是他的新潮流同志,不是忽視他的意見,就是私下說,「林濁水快瘋了」。作為民進黨的先知,林濁水預言並見證了一場「民進黨的毀滅紀事」。

過去兩年來,曾進入總統府與扁扁晤的民進黨人士,印象最深刻的是,扁可以花一、二個小時抱怨林濁水,扁甚至將林濁水的帳都算到新潮流頭上。

六年前 就質疑扁獨斷

但林濁水對是非的要求,遠超過對新潮流此一政治團體的效忠程度,即使沒有其他的人願意配合,他仍堅持自己要說的話,連新潮流領導人吳乃仁都曾氣得對他說,「你是政治人物,又不是政論家。」當新潮流夾在陳水扁與林濁水之間、左右為難之際,林濁水成為新潮流領導人眼中的麻煩人物,還曾出現請林濁水「退流」的想法。

當然,到了今天這一刻,林濁水「不幸而言中」了許多事實,但時光卻已無法回到六年前了。

六年前,當陳水扁還頂著「第一次政黨輪替」光環,林濁水就看到獨斷、民粹的危險性,陳水扁總統第一次約見民進黨立委時,林濁水就質疑扁的單線操作決策風格,讓扁當場相當不快。

當陳水扁痛批國民黨黨對黨談判合組聯合政府主張是「整碗端去」時,林濁水就指出,聯合政府主張,經過西歐一百多年的實驗,證明是可行的,以台灣雙首長制的憲政體制,民進黨又是少數黨,聯合政府是必走路線,我們不可能比歐洲人聰明,可以創行另一種政治制度。

講台獨 不滿扁偏軌道

林濁水對朝野政黨談判共組聯合內閣的主張,和他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息息相關。他認為,二千年政黨輪替之後的朝野對立,本質上是權力鬥爭,必須以聯合政府的權力安排解決,但扁不由此途,卻堅持跨黨派政府或少數政府;不願與在野黨談判,權力落空的在野黨,最後只好在統獨意識形態上與民進黨對抗,讓台灣陷入最不幸的藍綠之爭,也讓台灣離主權獨立的目標更遠。

一直有「台獨理論大師」稱號的林濁水,台獨立場堅定,但是他對「扁式台獨」批評可說是不餘遺力。例如,扁熱中「元首外交」,他認為邊際效用不大,只會浪費外交資源;扁從新中間路線到一邊一國,他批評是戰略跳躍,不符穩健台灣主體路線。

林濁水是身體力行的「結構論者」,他相信,國際戰略體系有利台美關係,他常以表面上對台不友善的柯林頓,任內卻是台美官方交流最密切一事為例,指出美國勢必要和台灣站在一起,因此,他對扁冒進作法,激怒美國、讓台美關係倒退作法,可說是深惡痛絕。對扁不滿之餘,連有二十年同志情誼的國安會祕書長邱義仁,林濁水也認為未對總統善盡言責,批邱「只會拍馬屁」,連友人勸解都無效。

老黨外 永遠的浪漫派

雖然出生於動盪的一九四七年,原名林宗耀的林濁水,原來只想平凡的做個與世無爭的教師,但一九七九年因寫了一篇揭發國民黨虛構的「南海血書」,讓林濁水幾乎成為黨外第一筆,自此一頭裁進反對運動。

隨著黨外變成民進黨、再成為執政黨,林濁水有變也有不變。變的是,從打天下到治天下,他對政治體制愈加重視,作為民進黨台獨黨綱的起草者,他曾主張應由公民投票來決定是否制憲;但在台灣民主化後作為國會立委,他也了解公民投票的侷限,並必須與國會運作併行,而不是取代國會。

當然,不變的是,林濁水是永遠的浪漫派,對自己與別人都永遠真誠,從政三十多年來,從未因與權力妥協,改變自己的主張。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02,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改革派指標人物 大炮李文忠無悔

高有智/人物側寫


民進黨立委李文忠總算吐了一股悶氣,雖然辭去立委,辭去他最愛的工作,縱有百般不捨,不過,打破沉默結果,最後還是選擇忠於自己。他只想證明,政治還是可以有堅持,民進黨不怕挫敗,不怕犯錯,只怕失去理想的堅持。

李文忠從學運時代一路投身黨外民主運動,向來都是熱血澎湃,敢衝直撞。他在立法院問政,始終鍾情在國防領域,三任立委十六會期,一股腦兒鑽入國防委員會,他也是在民進黨內繼陳水扁後,唯一以國防問政聞名的專業立委,忘情國防領域就連睡覺前一刻也不放過。家中不僅隨手一翻就是國防軍事相關書籍,收藏超過五百冊,李文忠在睡前總愛躺在床上看戰史相關書籍,還自顧自地邊翻地圖,邊研究戰略,一口戰爭經。

李文忠在民進黨內向來被視為「大炮型立委」,除了敢衝直言,頭腦清楚,政治反應敏捷更是聞名。他不囿於既有的政治論述,努力闖出政治的新路線,在二○○二年七月,民進黨召開黨代表大會前夕,李文忠同黨內立委提出「黨綱柔性化」的黨章修正案,二○○四年五月,李文忠也與羅文嘉、陳其邁、卓榮泰、蔡煌瑯等民進黨青壯派立委密集討論,發起「新文化論述」,新民進黨運動也可見他參與鼓吹的身影,李文忠也成為黨內中生代或改革派指標人物。

不過,李文忠勇於提出創見,罵人毫不「口軟」的風格,從政路上更為他惹來不少爭議。從民進黨核四政策到防禦性公投,他動輒提出「獨特見解」,不同於黨內聲音,甚至主張民進黨應該取消「台獨黨綱」,尤其對第一家庭的嚴厲批評,痛罵「羅太太事件」,更讓李文忠聲名大噪,也成為新系內數一數二的「放炮人物」,更成為深綠陣營攻擊的標靶。

李文忠近來對外高呼只要扁珍涉案起訴,他就會要扁下台,在國務機要費偵結報告後,面對外界質疑聲浪,一度選擇沉默,雖然私下早就預言,要外界等著看,甚至不改豪爽個性說:「男人說話就是算話,我若不爽,就會辭立委。」

如今沉默多時一出手,就是投下黨內震撼彈,他還直說:「沉默是一種態度,像我這樣的人,沉默不說話,才是真正恐怖。」 他更得意洋洋地說:「我就是要證明我是男人,男人說話就是算話。」

從遭退學的大學生搖身一變國會議員,雖然有人質疑李文忠失去理想,他也不諱言取笑自己是「務實的政客」,不過,這一次,他用行動證明,他是敢於大聲說話,絕非說大話的立委。「只有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得到人民信任」他說。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03,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政治自殺 擺脫扁式綁架

林諭林/特稿


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李文忠聯袂辭職,面對下屆立委席次減半,失去立委職務,如同「政治自殺」,兩人賭上這一把,絕非為了與支持度不到十八趴的陳總統切割。能否引領民進黨走出困境,才是兩人情感所寄,更是兩人試圖擺脫「扁式綁架」的政治思考。

但相對來說,新潮流系在民進黨最艱困的時局出招,新系長期在民進黨的困境,很可能因此加劇,新系和非新系彼此的下一步是相互牽制還是暫時合作?決定選民認同,也決定民進黨未來。

陳總統向人民報告、解釋國務機要費案後,民進黨擴大中執會中一片批判新系聲浪,凸顯改革派全面噤聲的軟弱,當時就有立委憂心,民進黨此時保扁,雖留住深綠基本盤,但接下來幾次選舉不但不樂觀,還可能面臨年輕選票大量流失。

所謂改革反省派的新系立委,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但深諳政治手腕的陳總統,也非省油的燈,國務機要費偵結後先安撫蘇貞昌,再以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選情,綁住新系手腳,讓新系陷入南北差距。在「北保蘇」、「南保菊」的狀況下,全面退居第二線。此外,許多新系中南部立委在選票現實考量下,也不得不戴上「保黨」的大帽子自我安慰,做為不和扁切割的崇高理由。

眼看種種「扁式綁架」,讓求變、改革的聲音至少將被壓抑至北高選舉結束,但林濁水和李文忠出其不意的出招,不但以「誠信」委婉衝破遭綑綁的手腳,還藉著視蘇貞昌為「典範」,吹亂阿扁以為穩當的布局。

檢視兩人辭職聲明,以「誠信」為題作為請辭理由,首先就拉出與扁區隔戰線。兩人認為自己曾說過若總統涉案或起訴就應該下台,既然黨的處置沒有符合期待,他們就該以辭職以示負責,如此「誠信」,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凸顯陳總統的「不誠信」,畢竟無論是在SOGO禮券案時,陳總統說過收取來自李恆隆禮券就要下台,或是接受國務機要費偵訊時涉嫌說謊,都已讓扁的信用破產。

簡單的「誠信」委婉豎立道德高度,守住不失,將蘇貞昌與盧修一、陳定南、林義雄並列為令人尊敬的「典範」,又是兩人辭職聲明中足堪玩味的「政治進攻」。因為這段聲明與立委鄭運鵬稱現在應「挺蘇」不應「保扁」,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兩人模糊用語,讓整個民進黨既可避開深綠過度質疑,也可找出承先啟後的新目標,走出扁式綁架空間。

話說回來,真能決定民進黨永續發展的,還是握有選票的選民,單單兩名立委的辭職,沒有「天王」加持,不足撼動大局,也無法立即得到社會支持。兩人能否帶來化學反應,讓黨內天王加速走出保扁迷思,在後扁時代重整旗鼓,才能決定這場賭局勝敗。

緊接而來的北高市長選舉,對民進黨而言是個考驗,選舉過後,更是天王可能出手的時間點。但嚴格來說,年底選戰只能作為社會是否要民進黨與扁切割的信任投票,明年立委選舉結果,恐怕才是檢視林濁水、李文忠辭職,能否喚醒民進黨走出弊案陰影的關鍵考驗。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06,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檢調追查萬海與第一家庭資金往來

趙國明、張孝義/台北報導


據了解,高檢署查黑中心為查明萬海航運與總統夫人吳淑珍的資金往來關係,把第一家庭所有私人的帳戶全部調集出來核對,清查萬海與第一家庭除了鑽表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金錢往來的不法內情。

入主華航 查有無對價關係

據透露,查黑中心核對萬海與第一家庭所有成員的私人帳戶,是依據萬海的資金流向,除了鑽表,是否另與第一家庭有關,再擴大追查與萬海入主華航經營權之爭的關連性,即便萬海極為低調,但檢方須調查是否牽涉到對價和圖利他人之貪瀆情節。

據指出,萬海少東陳柏廷在陳致中結婚時贈送的一只百餘萬元鑽表,由總統夫人吳淑珍代收後再轉換成鑽戒情節,這部分,查黑中心早在起訴國務機要費之前便根據核查SOGO百貨商品券的消費帳冊中掌握住。而檢方查扣萬海支出帳目,事實上是追查其他個案。據悉,該個案疑與貪瀆案情有關。

據高檢署說詞,查黑中心已查明吳淑珍百萬鑽戒與萬海少東陳柏廷贈送有直接關係,只是追查該個案的起步,實際偵查的主體,是在調查了解萬海與吳淑珍以及第一家庭成員是否另有其他金錢的來往,進一步追查兩者之間有無其他不法利益輸送。

據指出,查黑中心檢察官陳瑞仁、周士榆昨把第一家庭成員的所有私人帳戶全部調集出來,與萬海帳目的開支項目進行核對,清查有無其他金錢來往。而查黑中心握有第一家庭成員的帳戶,係來自檢調之前偵辦台開案與SOGO禮券案所蒐集的相關資料,目前已移交給查黑中心作為辦案上之運用。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12,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上周五 檢調確曾赴萬海

陳鳳英/台北報導


近來因傳出贈送第一家庭百萬鑽表而聲名大噪的萬海航運,十三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時打破沉默指出,萬海與國務機要費並無關聯,公司也沒有送鑽錶,但上周五檢調確實有到萬海來蒐集資料,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柏廷只是協助配合調查。至於案件實質內容,應尊重偵查不公開原則,不便對外透露。

據熟悉政商圈互動的人士指出,對身價數十億的陳柏廷來說,百萬鑽錶只是零頭,去年因為陳水扁總統娶媳婦,陳柏廷為了表示誠意,同時給第一家庭一個好印象,才會送出大禮,這也是人情之常。

至於外傳陳柏廷贈送第一家庭鑽表,是為掌控華航經營權鋪路的說法,萬海反駁指出,萬海兩年多前就開始買進華航股票,目前手上仍持有五萬八千張,約占華航一.五%股權,「不能說有股票就代表要掌控公司,萬海也買進中華電信和台塑股票,難到也要說萬海想併購這兩家大公司嗎?」

萬海表示,公司確實持有華航股權和可轉換公司債,但在整體股權所占比率並不高,而陳柏廷兄長陳致遠在二○○○年七月以大股東家族成員身分進入華航董事會,今年六月更升格為華航常務董事,均是公股的法人代表,與公司無關。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16,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一審就了斷 預留特赦可能

林淑玲/新聞分析


林濁水、李文忠大動作請辭立委,讓陳總統的困境雪上加霜。他日前承諾夫人吳淑珍若一審被判有罪就下台,與陳師孟主張設特別法庭一審定讞,以及傳出李登輝也主張一審決戰,保留特赦空間;竟然如此巧合,究竟是默契,還是溝通的結果?

民進黨核心及近扁人士最近都為「保扁」絞盡腦汁,尋找解套方案,但以扁、黨目前處境,不管最後採取何種作為,都是得失互見。再加上起訴書公布後,陸續有黨內重量級人士無預警「跳船」,內部、外部對扁叫陣聲音不絕於耳,均非黨或扁可以控制,從上周開始,已有瀕臨失控之虞。

扁想盡辦法「保位」不願下台,形同一場世紀豪賭。近扁人士無論發動聲請釋憲,或運作地方法院拒絕受理「國務機要費案」,目的不外是讓扁做完任期,把案子封存到扁卸任後再審。但如果扁家確定有事,這樣做,其實隱藏著更大危機。

如果,扁家成員是在扁卸任後才被判有罪,當時若非民進黨執政,扁爭取特赦過程將充滿不確定性。而在剩下的一年多任期,扁因府邸弊案纏身,形同虛位化;民進黨因他拒不下台,快速崩盤,直轄市長、下屆立委、二○○八總統選舉等三大選舉,都將受到重創。

在司法操作上,綠營即使聲請憲法五十二條釋憲,司法程序還是照走,等釋憲案出來時,說不定已拖過一審,意義就不大了。綠營如果把手伸進司法,強勢影響一審法官拒絕受理「國務機要費案」,乃至挑起院檢大戰,對民進黨形象的衝擊,更是深遠。

扁宣布吳淑珍一審有罪請辭下台,究竟是為了自清,還是為了保留特赦空間,對照最近的發展,耐人尋味。但就像李登輝主張一審有罪放棄上訴,爭取特赦一樣,都因實務上,一審不見得會在扁卸任前走完,充滿變數。單就特赦而言,倒是陳師孟建議設特別法庭,明訂一年審完的,對扁提供較完備保障。

現在很明顯的,扁承諾珍一審有罪他下台的方案,黨內外接受度並不高,否則黨內就不會陸續有這麼多人揭竿起義,給他難堪。扁表面上承諾珍一審有罪就下台,近扁人士又不斷操作釋憲、向司法喊話,反而抵消了他自清的誠意,並不是很聰明的做法。

扁家人若被判決有罪,陳師孟的方案,有助於他取得特赦,又能為民進黨止血。但法制面能否允許總統「引退、離職一年」有待商榷,即使制度問題解決,扁在這一年,不再有總統身分,失去豁免權,也失去滿手的政治資源,以扁強硬個性,除非有更大的外力發生,似乎接受性也不高。不過,以政局的瞬息萬變,陳總統究竟想觀察什麼風向?應該不久後即可浮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27,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引退說 為扁測風向?

林淑玲/台北報導


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上周六投書媒體,建議陳水扁總統引退離職一年,以平民身分接受調查。黨內昨日傳出,陳師孟是在替陳總統放風向球,測試民意,但府方否認;高層人士昨日強調,陳總統對自己很有信心,不可能發生需要特赦的事。

陳師孟投書《自由時報》是在十二日刊出,但十日就有民進黨高層對外談起此事,並透露陳師孟發表文章之前,與陳總統有連繫。消息人士指出,陳總統很小心地在因應「國務機要費案」,有各種備案,也希望了解外界對各種方案的接受程度。

消息人士表示,「國務機要費案」是陳總統從政以來最大危機,這幾天,前國策顧問高志明、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都公開要求陳總統考慮去留問題,新潮流立委林濁水、李文忠請辭立委職務,每天都有新發展,何時會「遍地開花」無人可以預測。陳總統必須妥為因應各種可能變局,才不會措手不及。

對陳師孟發表文書,是為陳總統釋放風向球的說法,陳師孟昨天不在家,他的妻子康萍表示,據她的了解,那是陳師孟自己的想法,他為了寫這篇文章,已經構思了好幾天。

接近陳總統的黨政人士昨日仍強調,我國憲法沒有「引退」的制度設計,怎麼做在法制上有大問題,陳總統不會接受,也不相信檢察官可以用這種方式入他於罪。「他又沒犯罪幹嘛要特赦?」

對於行政院長蘇貞昌、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謝長廷最近「逼宮」的動作,這位黨政人士認為,蘇謝都有志於大位,對他們尋找最大利益的動作,不必太認真。外界也不可能從他們的態度看到真相。

這位人士認為,陳總統目前的平均支持度大約有廿二到廿八%,高雄市至少三成以上,說陳總統支持度只剩下十三%是太離譜的說法,即使是在北台灣,也有十八%以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28,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多處巧合時空不同蔣引退模式扁不可行

蕭旭岑/特稿


陳師孟建議陳水扁採「蔣介石模式」,引退一年面對司法。觀歷史、看制度,蔣介石當年引退模式其實很難用在陳水扁身上,步上民主軌道的台灣只能按部就班走,這是制度的必然;但蔣、扁兩人性格與處境有相似之處,李宗仁與呂秀蓮的副手角色也頗有微妙重疊,這是歷史的偶然。

蔣介石當年引退,主要是內外交迫,國軍被共軍攻破防線,上海爆發金圓券風暴,美國總統杜魯門剛上台就表示對蔣失去信心。一九四九年一月廿一日,蔣自己宣布「引退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蔣的做法很清楚,既避開內外鋒頭,更讓李宗仁上火線和毛澤東談判,自己在幕後操控。

蔣避風頭 仍在幕後操控

根據李宗仁回憶錄,回顧這段歷史時,李宗仁表示,「蔣先生在下野前夕既已預備放棄大陸,他要我出來,顯然是借刀殺人,好讓他爭取時間,搶運物資赴台。此種司馬昭之心,連美軍顧問團也看出來了。」李宗仁形容這段時間他與蔣介石的互動,「軍國大權仍操在他手,我在京形同俘虜,只有聽任他的擺佈。」

當時蔣介石即使下野,文武百官仍然爭先到溪口「請示」,往返絡繹不絕,李宗仁雖是桂系將領,但軍事大權還是掌握在蔣手中。究其實,蔣的「引退」只是表象,他能維持影響力於不墜,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槍桿子出政權,蔣氏仍握兵權,蔣的嫡系部隊,李宗仁、白崇禧都無法調動。第二,蔣還是國民黨總裁,可以否決國民政府的國共談判決議,李宗仁自然徒呼負負。

民主國家 引退就是下台

陳水扁就不同了,他如真要「引退」,依民主國家的定義就是「下台」,絕無像蔣介石還保留黨魁、軍頭身分,隔空指揮調度的可能。憲法雖無規範總統主動請辭事項,但那是政治保留空間,總統可以自行裁量;在台灣步上民主化的今天,總統引退就是離職,三軍統帥換人,才會有陳師孟所稱「以平民身分打官司」的情形。

而且如果扁要仿效蔣的「引退」,目前憲法僅規範「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卻沒有「復行視事」規範;如陳水扁引退幾個月,官司結束或他突然想「復出」,程序要怎麼做?誰來認定總統「恢復職權」了?叫呂秀蓮交出三軍統帥權嗎?萬一呂秀蓮拒絕交回,三軍要聽誰的?

除非陳水扁定義「引退」是「請假」,但請假仍保有總統身分,檢察官根本不能起訴扁,不符合陳師孟希望扁趕快打完官司的期待;如果「引退」只是請假,呂秀蓮代行職權,仍會有本質上的問題:陳水扁和呂秀蓮誰是三軍統帥?至於陳師孟建議的「非常時期國政顧問團」,只是跳脫憲政設計的奇思異想,並不可行。

由上可知,在民主化的今天,民主國家的總統只有四種可能下台模式:彈劾、罷免、辭職與因「故」(生病、死亡)不能視事,很難有「蔣介石引退模式」。但以古鑑今,還是可以窺探出一些巧合之處。蔣介石和陳水扁都意志驚人,同樣面臨經濟惡化、內外交迫,不同之處只在於蔣是軍事強人,不用面對司法;陳水扁卻面臨貪汙指控,他的窘境恰恰印證了台灣司法某種程度的獨立性。

呂若繼位 可能換掉蘇揆

此外,扁呂關係失和,蔣介石和李宗仁也素來不睦。不過,當初總統、副總統是分開競選,和現在搭檔競選不同,扁還會說呂是「最佳輔佐」,蔣李可是公開幾乎翻了臉;據李宗仁回憶,就職時蔣介石故意不讓他知道要穿著中式禮服,結果他穿軍裝,看起來好像是蔣的副官,兩人關係可見一斑。到了後期蔣還曾指示特務準備暗殺李宗仁,就此一角度而言,扁呂的關係比起來是好多了。

如果總統引退,副總統和閣揆的關係也有想像空間。呂蘇關係並不好,李宗仁當初也是一上台,立即與行政院長孫科發生「府院之爭」;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無視李宗仁的命令,將行政院內閣搬至廣州,李宗仁力爭,最終孫科被迫辭職,行政院長一職改由何應欽擔任。呂蘇的關係雖然好不到那裡去,但呂如上任可能馬上換掉蘇,兩人可能還不致發生李、孫的情況。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29,00.html



2006.11.14  中國時報

一審宣判時間可能拖過任期特赦換下台扁不會接受

王己由/新聞分析


憲法第四十條的「赦免權」,是專屬總統的權力,為讓扁下台,政壇傳出可由繼任者,行使特赦權,作為交換下台的籌碼。以特赦權須在完成判決定讞後才能行使的情況來說,國務機要費案,能否在陳水扁任期內審結宣判?充滿許多不確定變數,遑論扁此時會接受特赦下台。

檢察官起訴國務機要費案,將陳水扁和被起訴的「第一夫人」吳淑珍認定為共犯,在舉國震撼之餘,有些人把如何救扁,視為當前急務,也因此,種種傳言和沙盤推演競相推出,除了刑事豁免權的憲法爭議,連特赦說都出籠,讓國人看得眼花瞭亂。

依「赦免法」第三條的規定,特赦的效力有兩種,一種是「免除刑的執行」,但原本的罪名還在,也就是所謂的「免刑不免罪」。

第二種就是「罪刑宣告無效」,等同由總統否決了司法有罪判決,讓被特赦者,回復未經司法判決有罪的清白之身。

國務費案用特赦為扁找下台階,首要得釐清,究竟是用那一種特赦?不論是免刑不免罪,還是等同清白之身,行使前提,都須先完成司法審判程序,且判決有罪確定。

國務機要費案,檢察官十一月三日偵結起訴,迄昨日都還沒有移送法院審理,也就是審判的程序還沒有開始。

即便檢方近日移審,法院並完成分案,何時會做出第一審判決,根本難以預料。

雖說司法院訂頒管考措施,第一審案件,要在一年四個月內結案宣判,但「一年四月」只是訓示規定,法官若無法在期限內結案,也只是列入遲延案件追蹤。

撇開法定結案時間,國務機要費案情繁瑣,以目前刑事訴訟施行的交互詰問制度來說,偵查中的證人,除非檢辯在準備程序中加以排除,原則上都要到審判庭接受詰問,證詞才有證據能力。

再者,因部分案情內容涉及外交機密,是否要依國家機密進行不公開審理?首要就得由檢辯進行程序攻防,再由合議庭定奪。

再加上陳水扁在本案扮演關鍵人角色,要不要傳喚他出庭作證?是否涉及憲法爭議?未來也可能成為審判中程序攻防一環。

光解決程序問題爭議,就會拖延審結時間,待程序解決進入實質審理時,人證部分,要傳哪些證人、詰問順序,也得由檢辯法庭上逐一討論。

物證部分,同樣也得由檢辯就有無證據能力,逐一表示意見,然後整理出爭執點,作為未來審理的核心。

除了前述主觀因素,被告能否配合的客觀因素,也不能排除。陳水扁一再表示吳淑珍身體不佳,倘若吳淑珍提出醫生證明,以健康不適為由請假,法官是無法拒絕的。

如此七拼八湊,國務費一審審結時間,自然就難以掌握。以陳水扁總統任期,還剩一年六個多月,延宕到扁任期屆滿,還未一審宣判,是相當可能的。

律師出身的陳水扁,不可能不知道目前的訴訟制度和運作情況,如果他在法律許可範圍內,執意採「拖」字訣,國務費案,就難在他任期內完成一審宣判,特赦交換下台,就毫無實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40003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