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定考試放榜了,我們實在不必去注意那一所大學的那一個系是同學們的最愛,而應該注意一個可怕的事實,很多考上大學的學生是以低分考上的。

最令我們感到不安的是很多同學以極低的分數考上了大學的數學系,數學系不容易念,乃是眾所皆知的事,現在如此難念的系卻收了程度不好的學生,對教授來講,當然會傷透腦筋。可是,老師只要盡力也就算是完成了使命,最嚴重的是大批同學畢業後,無一技之長,找不到給大學生做的工作,而要去和高職畢業生搶工作。即使搶到了工作,也可以想像這些年輕人的沮喪。

有極低分錄取的現象,當初政府一再鼓勵私人興學,乃是主要原因。很多人投資不少資金設立大學,完全是想辦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好大學,但這談何容易?幾所明星大學,對於學生吸引力極大,最優秀的學生一定被他們找去,中等程度的學生也會被一些歷史悠久的學校搶去,因此越晚成立的大學越吃虧。無論他們多麼努力,他們一定會被迫收到後段班的同學。當初教育部如果告訴那些創辦人,錄取率已經非常高了,低分錄取的現象已經出現,也許很多大學不會設立了。因此我不得不在此責備教育當局,他們知道事實真相,為何不將事實真相直接了當地講出來。

同時我們更該檢討的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學生考得如此之差?我一直認為辦教育要講品質管制,但是我們的教育其實是沒有什麼品質管制的,程度再差的學生,也能畢業。我們的義務教育,是不可以留級的。學生基礎沒有打好,卻一路升上去,甚至進入了大學。如果我們一味地感歎大學有程度差的學生,而不敢過問為什麼國家有這麼多程度極差的學生,我們可以說我們都是鴕鳥。我最近發現一批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只會加法,連減法都不會。教育當局真該提高警惕了。

我也要對一些收到後段班同學的大學提出建議,你們必須以務實的態度來教你們的學生。容我在此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很多以低分考進大學的都是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他們往往無法看英文的專業教科書。在這種情形之下,教英文的目標不妨僅僅是使同學們看懂他們的英文教科書。我承認這個目標的確不夠崇高。即使不崇高,也不容易達到。如果一所大學能夠很認真地往這個目標邁進,他們的學生一定非常感謝母校的。

辦教育,一定要務實。不能高談偉大的理念,而完全不顧殘酷的現實。大學有低分錄取的現象,是一件嚴重的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善,但是如果教育當局肯勇敢地面對事實,說不定可以徹底地提高後段班學生的程度。大學如果也不再高談偉大的教育理念,而是根據學生的程度來設計教材,一定會教出大批有競爭力的學生。對於我國教育而言,將可化危機為轉機。究竟能否成功,端視教育當局和大學是否務實地處理事情。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462483.shtml




醫科學子 你有足夠耐心嗎?【2006/08/09 聯合報】蔡銘燦/藥品行銷員(台南市)

大考放榜,醫學系依舊獨占鰲頭,網羅最會「考試」的學生。

全民健保實施以來,醫師的自主性受到嚴酷考驗,過去看病不能「講價」的權威被剝奪。前陣子健保局向各大醫療院所追討溢付款,讓醫師覺得很受傷。

幾天前,我去拜訪一位小兒科醫師,他正為申請案件被核刪而鐵青著臉,怒不可遏道:「莫名其妙!連這個也刪,真搞不清楚,是他醫師還是我醫師!」其實健保審核委員和他都是專科醫師,只是當立場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有差異了。

在一般人心目中,醫生這個行業代表名利雙收。很多考生和家長也似乎還存有過去的榮景炫麗,以為白色巨塔還是鍍金鑲鑽,卻忽略環境的變遷,醫師光環已然褪色的現實。拋開收入不談,有心行醫的學子,你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來面對病患的苦臉和一些儘是「不舒服」的話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462494.shtml



分數超低 準老師有自信嗎?【2006/08/09 聯合報】蔡田/國小校長(台北市)

大考放榜,各教育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連年跌落,部分科系只要一百多分就達錄取標準,甚至出現「錄取分數比身高還低」的現象,教育大學錄取分數直直落,未來師資的素質令人擔憂。

老師不一定非要絕頂聰明不可,但是老師一定要「愛心夠」、「自信足」、「榮譽強」,當自己的錄取分數比自己的身高還要低,這樣素質的師範生,未來可是自信十足的教師,不無疑問。

教育大學的希望何在?建議恢復部分公費名額,每年師範學校的公費生比起自費生的分數幾乎成倍數,就以今年台中教育大學數學系為例,公費生比自費生足足高出二二二分。恢復公費生除了可以招收程度高的學生,也可以提高師範學校的聲望,提升教師的社會形象和地位,同時也可以使得清寒學生有出頭的機會。

另外,師範生入學時也應增加性向測驗,培育過程中要提高淘汰比率,採用各種手段確保優良的師資水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462500.shtml



大學的門更寬,學生的路更窄 2006/08/09 【聯合晚報社論】

每年的大學考試分發,都可看出些許社會變遷趨勢,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有些大概是永遠不會變的,譬如傳統的熱門科系,今年依舊熱門如昔,傳統幾家名校,也都占去了這些熱門科系的絕大部分名額。這些徵候,大概是考試制度怎麼變幻都撼動不了的。今年比較顯著的趨勢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要想考不上大學,恐怕是很難了!

看看相關的統計數字,不難發現情況有多誇張,先是今年錄取率達到90.93%,創了歷年新高,進一步分析今年完成選填志願人數共9萬7788人,錄取人數為88920人,換言之,平均100人只有不到10個人可能念不到大學!

再看看各組最低錄取的狀況,第二類組中採計5科的興國管理學院網路應用科技學系加權後只要127.24分就可以錄取,推估原始分數為79.35分,平均一科只要16分就可以錄取。採計6科的第三類組科系中,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加權後的最低錄取分數為183.57分,推估原始分數為156.34分就能錄取,一科只要26分就能錄取。講直接一點,就算分數考得再不好,照樣也有大學可念!

一科平均20分左右就有大學念,這意味了除非完全不讀書,要弄到完全沒機會念大學,還真不容易咧!等於說,近幾年的少子化趨勢,與雨後春筍般新成立的一堆大學院校,剛好形成一種微妙的黃金交叉,大學名額越來越多了,考生卻越來越少了!情況已變成是考生不怕沒學校念,學校卻怕招生面臨不足。而在這種少子化、大學卻很多的消長趨勢短期不會變動的前提下,再加上,大陸與歐美澳未來會更大動作的搶學生,用常識想都可預期,許多地處邊緣與後段的大學,很快將面臨殘酷被淘汰的命運。

可以想見,當大學生滿街走成為常態,許多觀念也將改變。譬如,社會大概普遍只會認可幾所主流大學學生的文憑,後段大學的畢業生處境只怕與現在的高中畢業生無異。平均只有二十幾分就有大學念,當然也意味許多大學生的素質將更見低落,大學生將越來越不再是一種特殊的身分表徵,相對的,研究所將逐漸取代過去大學的階級認定。總結一句話:大學門更寬了,大學生的路更窄了!

http://mag.udn.com/mag/column/storypage.jsp?f_ART_ID=434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