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時,正逢爆發二次職棒簽賭。一年來,台灣棒球歷經職棒票房與收視率下降、簽賭疑雲未解、人才培育、國外棒球環境的磁吸效應等問題猶存,最近,陳純甄失聯竟可能起因於兩千萬職棒簽賭債,而兄弟象隊以蔡豐安「不適任」為由釋出等事,皆令人徒增許多聯想。加之國內政局烏煙瘴氣,莫怪乎許多台灣人,早已將看王建民優異的投球,視為一星期中最快樂的事。
二○○六年,適逢台灣棒球發展一百年,百年來,原本由日本人所引進的棒球運動,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轉折與變遷,無論是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嘉農、台灣聯隊、中華隊,乃至六○年代以降的紅葉、金龍、三冠王,甚至近二十幾年來的奧運、職棒、世界盃,棒球已發展出屬於台灣的意義,成為台灣人日常休閒的餘興活動,更是台灣人爭取榮耀的憑藉。超越族群、性別與年齡的棒球,無疑是台灣道道地地的國球。
筆者始終相信這段由無數榮耀所聯繫而成的歷史,不僅專屬於棒球迷所有,且是一段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有助於認識與認同台灣的共同歷史。
事實上,近幾年來,在許多有心人士各自努力下,棒球文化的累積已踏出了一小步。如台灣棒球史主體性確立、全球化與本土化下的棒球發展等課題,均有研究者注意此些課題的發展。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為紀錄台灣棒球發展的軌跡,邀請棒球研究者共同參與編撰的《台灣棒球百年史》業已出版,而公共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也分別就其所關注,拍攝相關記錄片,「台灣棒球維基館」對於棒球史料數位化的努力已堂堂邁入第三個年頭,各地的棒球文史工作者也分別就老照片與口述歷史的資料進行記錄與保存的工作。
這些工作,刻不容緩,台灣棒球文化的見證者大多年邁,而在文字記載的傳統中,大多缺乏棒球活動的記載,此因日本殖民者對於日治時期棒球的報導偏重日本人,而戰後統治者則是對棒球不熟悉,棒球同樣淪為文字記錄的邊緣,如此一來,七八十歲的老前輩反而成為過去歷史的最佳報導者。
然而,投入棒球文化資產的資源實在有限,加上彼此之間缺乏聯繫,使得工作成果的累積往往趕不上老前輩的凋零,這不僅是棒球歷史的空白,也由於棒球對於台灣人意義非凡,因此,棒球歷史的空白也意味著一段無比美好的記憶,可能就此失落。
值此棒球發展百年之際,筆者誠心呼籲,國人應該重視棒球文化資 產的累積,不管透過出版品、紀錄片或者博物館,紀錄棒球就是紀錄台灣。更有甚者,棒球文化資產的應用也同時應扮演教育功能,棒球選手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來自養成過程的不斷教育,棒球文化資產所建立的價值,便是那足以作為典範的教材。金錢的誘惑下,職棒簽賭疑雲的廓清,不僅有賴政府部門大刀破斧,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才是根本之道。
台灣棒球的發展,需要一個記錄歷史且發揮教育功能的機制。如此,台灣棒球才有望在一百年的基礎上,走向下一個百年!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棒球百年史》撰寫者之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80800335,00.html
- Aug 09 Wed 2006 00:09
2006.08.08 中國時報 紀錄棒球史,是為了榮譽 ◎謝仕淵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