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國民黨、孔宋家族等過去中共官方宣傳下的「大壞蛋」,近幾年在大陸民間出現「轉性」現象,大陸民眾不僅想了解、甚至有點美化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與官員,而背後真正意圖是藉以影射共產黨的執政不力,抒發內心滿腔鬱卒。

走進大陸各大連鎖書城隨處可見,一堵牆上滿櫃都是民國時期人物書籍,就連路邊賣書小攤也會擺上幾本蔣介石、孔宋家族內幕書籍,顯示市場需求量龐大,更有許多民眾喜炫耀自己「熟知」的民國時期內幕,一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沾沾自喜模樣。

大陸民眾喜讀民國時期人物內幕書籍,反映出目前人們對政府失望、卻又無處抒發的困境。人們對中共官式宣傳的懷疑起自八九天安門事件,一位香港教授指出,天安門讓許多大陸學者對黨的教條產生懷疑,並重新反思後得出一條簡單且有趣的規律:您說黑、那就是白,反之亦然。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華民國史」成為許多大陸學者在無法與國家機器抗衡下,委婉間接臧否時政的方式。研究蔣介石即是一例,一位大陸學者透露,蔣介石的功過是官方定調的,但研究目的是透過史料挖掘證實「蔣的確是罪人,不過,本人很清廉自持!」影射意味濃厚。

一位曾參加大陸民國史研討會的台灣學者指出,「有一篇研究蔣介石機要秘書的論文,研究結論當然與官方調子相符,但在場學者話題卻圍繞在這名機要薪資微薄、生活節儉清苦,還不忘感嘆地補上一句:看看現在啊!」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大陸民國史學界的「新」研究成果逐步擴散至民間,最直接影響除書架上陳篇累牘的民國時期人物傳記或內幕書籍外,也造成九○年代中期後各地陸續興起一股「懷舊風」,工人失業下崗問題嚴重的老東北區開始懷念張學良,山西人憶起閻錫山,廣西則是回憶李宗仁、白崇禧。

這些過去中共教科書上原本萬惡不赦的老軍閥,有些竟然變成了十分照顧鄉里的好人。一位歷史學者指出,開頭是學者借題發揮,後在民間轉化成一種懷念,像是:國民黨官員毛筆字寫得漂亮,蔣介石在鄉里和藹可親,部分史實是真的,但部分卻是藉題材滿足內心不滿,有些甚至過度美化得讓台灣學者都懷疑,「這些國民黨軍閥真有這麼好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8020008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