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泉泡湯風氣的興起,的確為烏來創造了空前的繁榮,但對原住民來說,並沒有帶來多少福利,反而在不自覺中受到了傷害。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烏來地區早年是一片林木蔥鬱,雜草叢生的原住民獵場。當時一群泰雅獵人追捕獵物到此,見溪邊氤氳著一片煙霧,好奇地伸手一探,發覺水竟是滾燙的,於是大呼格以魯.烏來(Kilux-ulay)。「格以魯」是泰雅語燙的意思,而「烏來」據老一輩的耆老表示,應該是一句警語。包括小心、注意甚至有「有毒」之說。後來被平地人(包括日本人),解讀成溫泉,以訛傳訛傳了近百年,傳成約定成俗,「烏來」就被認定是溫泉的泰雅語了,其實在泰雅人的語言中,烏來這兩個字,除了地名之外,在通常用語中,根本就沒有這個語彙了。

台灣光復後許多原住民鄉、村,都被改為與原住引頸就戮搭不上調的,充滿了大中國的如信義、復興、三民等新地名,甚至連烏來幾個村落,都被改名為忠治、孝義、信賢等等,而烏來村何其幸運,保住了這個原始的部落名,進而成為鄉名。

烏來雖深藏在雪山山脈及加里山脈之間,但地理環境卻得天獨厚,距離首善之區台北市不到三十公里,二十分鐘車程即可達新店捷運站。而且是台北縣唯一的原住民鄉,受極上級政府的眷顧。鯨面老人,歌聲杵音中,透著一股濃濃的略帶神秘的原味,天然觀光資源極為豐富。日據時期烏來屬於管制的「蕃地」,除了少數警政人員及山林工作人員如製腦、伐木工人准予進入外,一般平地人民是不准隨便入山的。

日據時代,除了土生土長的七百多名原住民外,整個烏來是財團三井合名會社的天下。日明治四十年(1907)最早進入烏來周邊開發山林,伐木造林,並在龜山、雙溪口(今翡翠水庫下方),建造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的土倉龍次郎家族,因所經營的龜山拓殖事業失敗,將開發權讓渡給了以製造日東紅茶馳名的三井合名株式會社。三井發現再深入,裡面蘊藏著更多珍貴林木,於是獲得台灣總督許可,進入烏來大砍伐林木。並引進大批平地漢人入山從事伐木、運材、造林工作,也是今天烏來鄉民中平地漢人的先行代。

日據時代

日本人掠取山地資源的手伸入烏來後,強行將原住民聚集居住在近警察駐在所附近,並劃出少許山坡地,供他們耕作,以便管理,即為後來烏來行政區域的忠治(通壁)、烏來、孝義(阿玉)、信賢(那哮)、福山(林望眼)等四村。

日本人進入烏來,除了讓原住民見到了文明,並沒有讓他們享受到文明。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我們入山見到他們的生活,依舊停留在半原始階段,啖生肉飲獸血的習慣。在台灣日本人是一等國民,平地人是次等國民,而原住民則是化外之民,日本人掏空了烏來珍貴,如檜木、樟樹、柯楒、烏心石等,並沒有在改善原住民生活上著力,更遑論建設了。三井開發烏來二十多年,較有良心的是伐木跡地上及時造林復原,未使青山變色。

第一次進山並非來賞景探幽,而是為了工作。民國三十八年,進入光復後接收三井合名事業的省營農林公司茶業分公司文山茶場服務。當時茶場正在清理日本人在檜木山砍伐留下來的殘材,我們是到福山去瞭解現場集材、運材的情況。烏來的聯外交通,早期是靠三井合名修建的運材輕便台車,後來因興建新龜山水力發電廠,在俗稱田寮仔的南勢上游河床上,建築大型攔水壩運送建材、機械所需,烏來才開始有卡車路。昭和十八年(1943)日本政府在烏來籌建南勢溪流域四座水力發電廠,道路又延伸到烏來,也創造了今天的烏來老街。

民國三十七年,上龜山吊橋因戰亂疏於保養而損斷,甫自年前的六月一日,烏來鄉民以無比歡欣,慶祝由首任文山區區長陳祥達主持的北烏線公車典禮,不料通車才短短幾個月,烏來再度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我們是搭乘運輸木材的手推台車上山的。從龜山到福山堆著車上行要三個多小時。車入烏來境內,一路山青水碧,鳥語花香,部落中雞犬相聞,樸拙寧靜,不著一人工雕琢的痕跡,令人驚艷。

觀光熱門景點

民國三十九年國共內戰,政府撤退來台,也為一向被忽視冷落的烏來,帶來了光明契機。在無法進入鎖國政策下的大陸,香港則已全盤西化的情況下,台灣成了國際觀光客旅遊的唯一選擇。

加上政府開放觀光,民國四十年上龜山水泥橋由行政院長陳誠剪綵通車後,烏來佔地理之賜得天獨厚,成了觀光熱門景點。基隆港靠岸的豪華西方郵輪,松山機場入境的日本觀光團,參加慶典的回國僑胞,使狹窄的老街擠得水洩不通。烏來像一顆深藏在蚌殼中的明珠,被發掘而大放光彩。

台諺云:「台灣無三日好光景」,在烏來可有切身的體驗。大量的遊客湧入,也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愛財原是人的天性,但貪得無懨不但有損商譽,他會影響商機,如餐飲價格偏高,偽劣商品充斥等等。烏來部份商家初嘗滾滾財源,不知珍惜鳥上了這種毛病,最後自食惡果。民國五十年前後烏來的觀光熱潮逐漸冷卻,商家紛紛準備外移。這時烏來瀑布有人投資架設觀光纜車,為烏來帶來一線希望。民國六十五年八月,全台首創的空中纜車開幕,果然帶來了大批遊客,為烏來開創觀光史上光輝的第二春。

可惜好景不長,翡翠水庫的興建,位於南勢溪上游的烏來,整個被劃入水源保護區,在嚴格禁止新建增建下,烏來的建設完全停頓,而此時各種新型大遊樂園如雨後春筍,在台灣各地興起,原地踏步的烏來,雖有空中纜車,但新鮮感已失,再度進入冬眠期。除了星期假日,商家的鐵捲門大都是深垂的。

天無絕人之路,從發現至今沉默了四百多年的溫泉,好像累積了過多能量的火山,突然爆發起來。源在南勢溪和桶后溪交界點上,無色無味的鹼性碳酸溫泉,早年除了原住民在這裡沐浴戲水,過年逢節漢人們在八、九十度高溫的泉穴中殺雞宰鴨外。祇有愛好泡湯的日本人,在這裡建了二座公設泉招待所,供官員享用。

民國八十六年,一位對溫泉極有研究的建築商人洪榮川,認為珍貴泉白白流失,簡直是暴殄天物。於是在烏來老街投資,開設了一家「小川源養生溫泉」。以他的專家、專業的理念,嶄新標準的設備,並汲取日本泡湯藝術的經營方式。使埋藏了千百年的溫泉聲礜雀起,一時成為北台灣的溫泉新寵。小川源的門庭若市,泡湯入浴必須排隊叫號的盛洗,掀起了空前的烏來泡湯熱,也吸引了大批投資客。短短幾年間,小小的烏來開設了大大小小的溫泉浴室近百家,為烏來帶來了空前繁榮及無限商機,也帶來了觀光史上的第三春。

過度開發後遺症

有人問我,烏來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後,給原住民改善了多少生活,帶來了多少財富?我的答覆是否定的。

在初期的歐美日本觀光客,荷包裡裝滿了美金、日幣,賣店的商品都以高檔的珠寶、藝品為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原住民雙手空望空,根本挨不上邊。所以祇有年輕貌美的女子,穿上傳統原住民服飾,去陪陪照,跳跳山地舞,賺些小費賞賜。年輕力壯的漢子則上山獵取珍禽異獸,換取酒錢。

山地初開放時,原住民地位尚未提升,餐廳食堂不像現在,以傳統泰雅飲食號召。大都以山產野味如山豬、鹿肉、山羌、雉雞等等招攬生意。再加上珍希動物如貓頭鷹、眼鏡蛇、穿山甲、五色鳥等被大量剝製標本出售。野生動物因觀光業興起而遭到空前浩劫。大批觀光客的湧入,也將奢侈享樂的不良風氣,帶進了純樸山村。加上色情媒介的誘惑下,不少清純的原民女孩被誘拐入煙花界。製造了如村長賣女為娼,遍地混血兒的國際村等,負面社會新聞,大大地傷害了純樸原住民的聲譽和尊嚴。

溫泉泡湯風氣的興起,的確為烏來創造了空前的繁榮,但對原住民來說,並沒有帶來多少福利,反而在不自覺中受到了傷害。原因還是原住民財力太薄弱,投資一座像樣的溫泉館,動輒需要數以千萬的資金,他們祇有眼巴巴地看著人家賺錢。而原先並不值錢的山坡田園,偏僻地區的農舍,都隨著這波風潮,都被財團商買相中。紛紛被賤賣或賤租給了外地來的投資者。

缺乏妥善的管理,沒有長遠的計劃,又在五十多年來外行主政下,烏來風景區的發展,除了靠天然條件支撐。嚴格地說,不但沒有使人欣喜的遠景,而且是個令人憂心的夢魘。幾十年來,天然景觀遭到大量破壞,美麗的景點節制地被違建佔領。再看一眼目前烏來,原來的田園風光盡失,部落裡早已不見耕織,稻田茶園上,蓋滿了豪華的湯屋、泉樓,霓虹燈替代了。溫泉泉源被大量霸佔為私產,河灘被挖掘得千瘡百孔,河床上空掛滿了蜘蛛網的輸水管。青山遭殃,碧水染污。第一次入山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印象,已消失殆盡了,令人嘆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