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間副刊」發表了非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引起很大的迴響。很多人不免起疑,究竟書法在目前的台灣處於什麼狀態?它是一個逐漸在消失的藝術呢?還是正在復興中呢?它被視為一種藝術呢?還是一種溝通的工具?由於學術界並沒有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這些疑問一時是得不到解答的,可是像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免不了在腦子裡打轉,因此楊澤兄要我就生活書法表示點意見,我就毫不客氣的答應了,因為這個問題在我腦子裡轉了很久了。

書法的藝術其實是人類愛美的天性的自然流露,與文字的形式、書寫的方式並不相干。中國的文字,自刻出來的甲骨文,到硬筆寫出的篆書,其美感是有目共睹的,自從使用有彈性的毛筆沾墨水書寫,中國的書法實際上就是熟練的使用毛筆的藝術。但我們不能過份強調其藝術面,因為書法只是傳達信息的副產品。一種工具運用成熟後,熟能生巧,巧而能妙,遂產生美感。所以自隸到楷到行草,各擅勝場,實在沒有孰高孰低的問題。

硬筆對於教育普及的貢獻

因此不同的書寫的工具與方式同樣可以產生優美的書法。自中國書法看,毛筆發明後,筆的硬度逐漸降低,演變到後期柔軟度高的羊毫,每個時代都產生了令後世模仿的書法大家。自世界的書寫文明來看,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文字,使用不同的書寫工具,卻都有美觀的書法藝術。書法者,寫字的方法也。西方中世紀的書寫聖經,被視為書法藝術的典範。他們用的是鵝毛筆,是有彈性的硬筆。發展到後來的鋼筆,書法一直是學校的重要課程,因為學生必須掌握這種必要的工具。其實我們幾乎不認識的文字,其書法藝術何嘗不是如此?伊斯蘭文的書法之美,我們曾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展覽過一次,書法家流暢的使用木板書寫的技巧也令觀眾嘆為觀止呢!

從這個觀點看,這種溝通的工具不論怎麼改變,都可以成為藝術,只要文字需要用手書寫一天,情形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不必耽心文字的演變不當。文字學家也許認為自正體字變為簡體字是不當的,我看有些俗字也看不慣,但它不會影響書法藝術的存在。在現代化開始的民國初年,由於鋼筆逐漸代替毛筆,傳統的維護者感嘆書法的淪失,其實也是過慮的,如果毛筆真的消失了,中國文字會產生硬筆的書法,幾乎是沒有疑義的。

記得我在念中學的時候,喜歡讀一本教孩子寫文章的書,書名是「文心」,其中有一篇就講到用鋼筆寫字,寫鋼筆字照樣可以寫得好,要想寫得美就要講究書法。如果我們真丟掉毛筆,一種新式的書法就會出現。可是自民國初年至今,快一個世紀了,我們並沒有丟掉毛筆,我們只是為了使用上的方便在生活中排除了毛筆。自書寫的方便與效率來說,西式的硬筆比毛筆要好得多了,所以受中國影響的毛筆文化圈幾乎都舉手投降,在生活上投入鋼筆的懷抱。

我們不能不承認,改用硬筆,對於教育的普及有很大的貢獻,現代的生活無處可脫離文字,隨時都要寫字,這種改變也是大勢所趨,沒有哀聲嘆氣的必要。自開始在小學教育上使用硬筆寫字後,我們並沒有完全放棄傳統。我小的時候,在大陸的鄉下讀書,讀的是國字課本,用鉛筆學寫字,但同時要學毛筆字,寫歐陽詢的帖。這種保存傳統的方法,一直到不久前才完全放棄。這與白話文運動成功之後,文言文是中學生所必讀的意思是近似的。近來教育部打算減少文言文的份量,引起文學界的反對,其保存傳統文化的意義也非常近似。

生活中的書法藝術

前文說過,只要我們用手寫字,生活中的書法藝術就會演化而生存下去,所以書法藝術的真正敵人是使我們放棄用手的機器。在西方,這個機器就是打字機。有了這個機器,西方人就不寫字了,改用手指去彈。

用打字機,使得西方人不需要寫得一手好字,仍然予人良好的印象,在打字機前人人平等,沒有巧手笨手的問題了,只有打得快慢的問題。但是打字快的人當打字員,為打得慢的人服務,大家只要學著簽個好看的名字就可以了。所以西方人不是不再學寫字,而是不再在意書寫之美,用手寫字不過寫個便條,只要使人看懂就可以了。

在我年輕的時候學著打字,用一部公家退休的英文打字機練習,一面學,一面想,中國字沒有字母化實在太好了,我們沒有辦法用打字機,只好保持傳統,人人都要寫一手拿得出去的字,因此書法藝術會繼續存在,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精神。當時的中文打字機太龐大,太難打了,只有訓練有素的打字員才打得來。

可是曾幾何時,電腦時代來臨了。人類指揮電腦非打字不可。三十年前,沒有中文電腦,中國人不會英語就被排除在新時代之外,因此來自中國的電腦專家研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文納入電腦之中,也就是中文電腦化。這時候,各種輸入的方式陸續出籠了,看到今天的年輕人雙手飛快的在鍵盤上跳動,回想六○年代末,聆聽電腦專家討論中文電腦化困局的往事,恍同隔世!中國人終於順利的進入電腦世界了。

這等於宣布了書法生活化的死刑。中文與西方拼音文字一樣都不必用手書寫了。年輕人不但不需要用毛筆,也不再需要用硬筆。記得有一位西方歷史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在科學上落後,是因為沒有發展出拼音文字之故。根據這種邏輯,目前的中國文字已可直接打入電腦,其效率性與拼音文字無異,中國的學術發展在未來世紀中與西方分庭抗禮應該是可以預期的了。

目前在文字上的阻力只剩下像我這樣年紀的老人了。我們的手已經習慣了爬格子,要我們的手改用鍵盤寫稿,直接打出整齊的文字,省下編輯與校對的工作,已經不可能了。所以這幾年來,寫成篇拙文,麻煩老編諸友做些落伍的稿件處理,實在很不好意思。可是話說回來了,如果連我們也上鍵盤了,誰還會用手寫字呢?

順著我的思路可知,今天的孩子,未來的主人翁一定完全放棄書寫之美。他們在學校裡沒有學過,長大成人,除了簽名,用不到寫字。怎知何為書法,為何要書法?怎麼辦呢?難道沒有辦法恢復生活中的書法藝術了嗎?

寫毛筆字消遣

這樣的書法藝術不會消失,即使國中小不教,才藝班會教,藝術中學與大學中會教;生活中的書法就靠不住了。要想保住這個幾千年的傳統,國中、小一定要教。進步的人士以為時代變了,書法已經沒有用了,而且孩子們學著用毛筆塗鴉,與未來的生活無補,學它何用?我要奉勸教育界的先進,孩子們學著用蠟筆塗鴉又有何用?學著塗毛筆字,不但有美育的意義,還有無形中維護傳統的價值!試想近年來為甚麼書法藝術又有復興的跡象?因為五、六十歲的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書法是打發時間最理想的方法。這也是生活,只是並非為謀生而已!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這樣文雅的休閒生活方式嗎?可是為甚麼有此可能呢?只因為在我們的幼年曾學著寫毛筆字,知道一些基本的筆法。老來重新拾筆是很容易的,想想看,今天退休的公務員,六十幾歲,身體健康,含飴弄孫之餘,寫毛筆字消遣不是很自然的嗎?

我重拾毛筆是在六十歲之前,登琨艷初去上海闖天下,發現大陸的廉價筆、墨與紙張。他回台時帶來一批給我,要我消遣老境。其實在當時我仍是科博館館長,正忙著籌劃台南藝術學院,卻因為有了這些消耗品,開始以研究書法來打發閒暇的時間,因為我收藏一點近代的字畫,所以就在清末名家的作品中尋找典範,也就是設法找到合自己胃口的字體來摹仿。由於是消遣,心裡沒有負擔,所以很快就沉迷其中了。

因為我的紙、筆資源充沛,開始就寫大字,而不是寫小字練功夫。這使我發現了書法在生活化上有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可以裝裱作為居家裝飾。收藏古人的書法,其目的就是掛在客廳裡,可以視為藝術品,也可以視為詩文情趣的延長。于右任先生每天早上寫子,使得有一陣子,有頭有臉的人家客廳裡無不掛著于右老的草書。據說他不問認不認識,只要帶紙來,附上姓名,他就會在練字時大筆一揮。所以喜歡他的字,都設法找門路認識他的秘書。

問題是掛名人的書法是理所當然,自己的書法初學乍練,自然談不上精彩,要可供欣賞談何容易?如果寫了大字又沒有掛出來的機會,是不是大煞風景?這樣以來,書法的生活化豈不是做到一半?

書法是有感情的

誠然,我剛開始恢復寫字時,絕沒有想到要裱裝向墻上掛,不只是寫得不夠滿意,而是壓根兒沒向這上面想。因此我每天練字,只是便宜了字紙簍!其中還可以看的,就留幾張起來,準備以後如果真成了氣候,也可以供自己回顧。那知道有一天,一位好友居然向我討一幅字,我的回答很直接,目前我正在塗鴉期,等自認成家了再送。他很堅持的說:字,不只是好壞的問題,是看誰寫。

這句話把我點通了。

怪不得我到朋友家裡常常看到的不是名人書法,而是看上去並不特別精彩的作品!原來書法是有感情的。我們會挑某人的字,是因為想看到他的字,不一定為了書法藝術上的成就,還因為見字如見其人。情人眼裡出西施;看朋友的字感到特別親切、特別美。即使是書法家的字,也是求來的比較美,因為背後有個故事,有值得懷念的點點滴滴。試想有多少人花的起大價錢買一流名家的作品?一般書法家的字那裡來購買在家想掛的動機?

了解了這一點,凡是有人看到我的字,誠心向我討取,我經過推辭而不獲,就不客氣的送人了,我雖知道自己寫的字時有敗筆無法與名家的作品相比,但在家裡掛出來沒有必要臉紅,反而覺得比較合適些。我相信凡是以書法為消遣的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作品裱裝,掛在家裡,而且不時更換。這才是最接近生活的藝術呢!

如果我們的中、小學不再學習書法,是否還能指望書法生活化的復興呢?這確實是很困難的。現在大家不是都在廣泛使用電腦字了嗎?我一直不相信會到這般天地。近來我認為即使沒有中、小學書法,毛筆的文化也許不會完全消失,只是過去書法藝術的傳統可能為塗鴉式寫法所取代。最近幾年,我常看到一些廣告類的文字,用傳統的標準衡量,是很拙劣的毛筆字。然而大家似乎不見怪。當然了,時代已從傳統進步到現代,又從現代發展到後現代,美感的價值觀也應該改變了。中國人的書法傳統,自漢代起算,至少已兩千餘年,現代主義來臨,只是使書法的造型改以印刷體為主而已。中共嚴格統治大陸時期,除了毛澤東體外,市街所見,普遍的使用印刷體,可以視為現代精神之代表。他們在政治上開放之後,就步台灣的後塵,廣告上又使用毛筆字了,而且還特別喜歡用名人的毛筆字。

個人風格

後現代的中國書法早年應該是日本的現代書法,相當徹底的改變了傳統美感觀念,走上構圖主義。其特色是把筆墨的感覺丟掉。如果把此一路線改變為個人風格與兒童式稚拙,應該就是後現代風了。

說到這裡,我們要調整觀念,不要再談碑、帖,不要再提晉、唐,只提個人風格就可以了。因此怎樣是好的書法、怎樣是拙劣的書法,已經沒有標準了。這一現象代表甚麼意思呢?這是說你並不一定是書法家才可以公開你的書法,你不一定要練過書法才可以振筆直書,你只要有寫毛筆字的意願就可以了。人人都有用毛筆創造自己書法的自由。丟棄了傳統的規範,未來派的書法其實更可以生活化了。人人可以為書法家豈不更好!誰都有塗鴉的權利。

我甚至覺得電腦的技術也許有一天會融入個人風格。今天的電腦傳送的文字仍然是現代主義風格的印刷體,即使出點花樣也不過使用字型軟體公司所提供的字體,不脫通用的範疇。如果電腦的技術發達到一種程度,每人輸入的文字帶有自己的風格,並不是天方夜譚。如果我可以用電腦傳送一封信給我的朋友,他收到時不是一封打字的信,而是我親手所寫,感覺會完全不同。今天電腦的輸入法已經早已可以用手書寫了,把書寫的字體通過電腦傳過去應該不會很困難吧!

書法的生活化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