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宜高劃過山谷迤邐東行,高架路面的墩柱矗立在野溪床裡,石碇溪的水位因而降低;加上雪山隧道挖穿地下水櫃,不少天然湧泉隨之斷流。記者游順然/攝影
水文重建 水壓上升 雪隧安全嗎?【2006/04/05 聯合報】張竝瑜/嘉南藥理科大環境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台中市)

報載雪山隧道挖斷了萬年的水脈,致使台北縣坪林與宜蘭頭城地區之地下水量減少,不禁令筆者回想起當年讀博士班的一段研究往事。

十年前當雪山隧道正遭遇大量湧水崩塌,苦於無法在工程上突破時,筆者曾受當時任職於國工局的同學之請,為了解大量之湧水來源,而深入當時崩塌之隧道東口採取水樣,進行放射性氚及氫氧穩定同位素分析工作,並與宜蘭當地之雨水及附近之地表溪流溪水進行比對,以分辨湧水是否為較老之古地層水,或是較年輕之後期補注地下水,並找出可能之湧水補注來源。

當年初步的研究結果令筆者吃驚,因為隧道內湧水均呈現近期核爆氚之反應,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隧道湧水是來自於近五十年內的雨水。換句話說,雨水沿著斷層或裂隙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快速流過了垂直高差近七百公尺之固結岩盤,而到達隧道開挖處;至於碳十四定年的結果則由於隧道施工噴漿汙染樣本,呈現偏老的四千至五千年之視年齡,無法作為判斷地下水年齡之用。

穩定同位素組成之分析結果更令筆者意想不到。原本學者專家均認為隧道湧水即便來自近期之補注,也應是來自宜蘭當地降雨的補充。但是隧道湧水卻與宜蘭當地降雨之環境同位素組成不同;不僅如此,附近之溪流,如金盈、金面溪及附近地下水均呈現與宜蘭當地降雨不同之組成,反而其來源組成與北勢溪上游之石槽溪相近。

因此當年筆者之初步結論認為,頭城一帶之宜蘭平原地下水與地表溪流,至少有一部分來自於北勢溪上游地區(當地年平均雨量為全台最高,超過二千公釐)。北勢溪上游地區之部分地表水與降雨,透過向東傾之一系列張裂斷層與裂隙帶,越過地表地形上之分水嶺,向東補注至數公里外之宜蘭平原。也就是說,北勢溪上游地區、隧道東口湧水處、頭城地區地面溪流、頭城地區地下水,都是在同一地下水流動帶之上下游地區。因此隧道之開挖湧水,自然影響上下游兩端之地下水與地表水。

當然,隧道完工後,這個地下水流動帶有可能會自然重建其原來之水文循環歷程,但是,也有可能這些一度乾枯的裂隙流動帶,會由於自然壓密與風化而阻塞永遠無法被重建,或是無法回到原來的補注與貯存量。

至於隧道本身,未來更要注意滲水與水壓的變化,因為在水文循環重建的過程中,水壓會隨地下水之累積而逐步上升,其過程可能是緩慢的,需數年甚至數十年,但一旦超過隧道的安全設計值,將可能造成隧道之破壞。

事實上,十年前與十年後的今日,我們還是一樣對山區地下水的了解不多,全台很多河川沖積扇地下水的來源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山區類似的地下水流動帶。因此,未來政府更應注意山區水文地質的調查與水土保持,因為大自然是很敏感的,任何細微的改變,都將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環境資源的永久破壞。




位在翡翠水庫下游的新店直潭壩,當地居民指控受雪山隧道開挖影響,蓄水量明顯減少,處處可見沙洲。 記者張祐齊/攝影

北宜高雪山隧道是政府的重要交通建設,雖然尚未通車,宜蘭房地產已經上漲。可是北、宜兩地山泉水卻大減,苦了經營茶園、魚池、梯田的農民,他們還擔心隧道排出的廢氣,會破壞鄉居清新的空氣。

梯田 一年兩穫變一穫

雪山隧道於民國八十年開工,去年初大體完工,隧道鑽掘機深入萬年封閉的岩層,挖破地底水櫃,使世代儲存的地下水東流入海。坪林鄉從前靠山泉水灌溉的茶園,如今靠老天下雨,才能正常生長;過去一年兩穫的梯田,失去泉水滋潤,只能一年一穫。還有魚池、菜圃,屬於休閒產業的露營地,也因為龐大隧道工程帶來的生態改變,而必須改弦更張。

竹風蘭雨的宜蘭縣,位於雪山隧道東邊,一向因雨量多而鮮少有缺水問題。大隧道施工期間,因氣候變化,湧泉水量減少,頭城鎮的金面里、福成里、金盈里等地,竟也鬧缺水問題。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說:「決定挖雪山隧道,根本就是錯誤政策。」工程費多花了三百億元,還流掉上億立方公尺的地下水源。十幾年來,台灣自然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國土復育刻不容緩;而雪山隧道流走的地下水,已難回復。

「千年水脈流失恐怕難以回復了。」台大環工所教授曾四恭說,雪山山脈長時間累積的地下水層,隨著隧道開挖而滔滔入海,水脈一斷,人為力量無法復原,即使大自然會復育,也是遙遙無期。

宜蘭 下一個缺水桃園

一般人現在看到的是山泉水減量,威脅到農產業和休閒產業,專家看到的是未來更大範圍的缺水問題。因為交通會帶動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北宜高通車後,人口往宜蘭流動,水源問題就會浮現。

李鴻源評估,會有百萬人移居宜蘭,房地產蓬勃發展,就像桃園受益於中山高速公路一樣,宜蘭勢必「桃園化」;隨之而來的水資源不足問題,該如何解決?何況宜蘭根本沒有地方可建水庫,再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嗎?

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智欽比較樂觀,儘管挖斷了千年水脈,導致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下降;但宜蘭多雨,這些地下水終究會補回來。地下水位下降,很可能是聖嬰現象的影響,最近四、五年來的氣象劇變,可說是過去六十年來僅見的現象。

影響 不逾方圓兩公里

他說,雪山隧道工程真正影響地下水位的地區,應該不會超過方圓兩公里範圍。鬧乾旱的時候,他曾赴距離雪山隧道十多公里外的宜蘭縣冬山鄉,那裡的茶園也缺水,可見缺水是和天候異常有關,未必是雪山隧道挖斷水脈造成的果。

國道新建工程局第三區工程處長張文城也說,宜蘭縣頭城鎮最嚴重的乾旱,發生在民國九十二年間,那一年的降雨量,比前十年平均雨量少了一千三百至一千四百毫米;他研判是地表水減少,影響了湧泉水量。

北、宜兩地都有居民擔心雪山隧道通車後,經由隧道通風豎井排出大量廢氣,會汙染環境。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張章堂說,一天七、八千車次在隧道內行駛,未經處理的廢氣,進入大氣層中,落塵和汙染會衝擊環境生態;應限制高汙染的車輛不得進入雪山隧道,並鼓勵民眾使用油電混合車。



石碇 山泉變少又變髒【2006/04/04 聯合報】記者牛慶福/台北縣報導

雪山隧道鑿通後,原本一派鄉村風光,居民喜引泉水泡好茶的石碇鄉,發現不但泉水少了,連自來水源也愈來愈髒。

在石碇溪畔賣香腸的張姓店家說,以前大雨後,石碇溪的水位可保持約一周,才逐漸降低;如今,雨後一、兩天,嶙峋的石頭就浮出水面。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文山營業所工程員陳春泉說,大家都說北宜高穿過雪山山脈,破壞了北部的水脈與山土涵養水源的功能。長久以來,文山營業所抽的原水都來自石碇溪,這幾年不但水源變少而且越來越髒,髒到令石碇人受不了的地步。

尤其北宜高石碇段主要是建在石碇溪的溪床上,廿多根墩柱支撐著路面,使水位降低,山泉水也少了許多。村民形容這些路柱像超級吸管,抽乾了大地。

而石碇街上的民生廢水、農園汙水仍排到石碇溪,早年溪水量大時,稀釋了汙物;如今水少了,汙染物一覽無遺。水公司只好興建容量一千五百立方公尺的配水池,每天從上游坪林鄉加壓向石碇供水;另外還向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買水,已大幅減少從石碇溪的取水量。

石碇鄉原有豐沛的山泉水,石碇隆盛村茶農陳智清說,大約五年前開始,每年六、七月,泉水會斷流,不得不改接自來水。





頭城 洗衣池水位減半【記者姜炫煥/宜蘭縣報導】【2006/04/04 聯合報】

雪山隧道工程挖穿地下水脈,萬年地下水東流入海,原以為隧道東邊的宜蘭縣會沾光,其實不然。

「農田裡有很多湧泉不見了,如今,天旱時要靠抽水機抽水灌溉。」宜蘭縣頭城鎮金盈里農民陳義國說,雪山隧道把地下湧泉變沒有了;幸好宜蘭多雨,不論是民生用水或農田灌溉,都還足夠。

金盈里民蕭蜜家門前有一個小池塘,泉水從石頭縫裡湧出,清澈、甘甜;自從雪山隧道開挖後,石頭縫的湧泉變小,原本用來養錦鯉的池塘也日漸乾涸,變成一攤廢池。

「我雖不敢確定湧泉變小與雪山隧道開挖有關,不過這個變化確實是在雪山隧道開挖之後發生的。」蕭蜜說,她家有自來水,不過以往常常喝石頭縫湧出的泉水,這種泉水煮開後很甘甜,用來泡茶,更現茶香。

不過,好現象是湧泉水量雖一度變小,甚至多日不雨時,家門前湧泉會斷流;但是說也奇怪,去年隧道貫通後,石頭縫裡又再冒出泉水,且一如往常般清澈甘甜。

蕭蜜還發現,金盈里金威廟下方,有一個湧泉洗衣池;從前婦女都到那裡洗衣服,雪山隧道開挖後,洗衣池的水位降低,只剩過去的一半,現在很少人再去那裡洗衣服了。

農民陳義國幾十年來都在金盈里(俗稱小金面)種田,挖了隧道後,農田湧泉銳減,若是幾天沒雨,根本沒水可用。「幸好宜蘭多雨,地表水豐沛。」陳義國說,有些親戚住在金盈里山區,原本飲用山裡的湧泉水,鑿了隧道後,湧泉量不足,山區居民也要買水塔儲水了。





坪林活水不見了 錦鯉養不活 【2006/04/04 聯合報】 記者張祐齊/台北縣報導

台北縣坪林鄉水德村、石村一帶,山青水綠,有豐沛的山澗泉水,適合養殖觀賞用的錦鯉、香魚和溪哥。民國八十六年,雪山隧道裡發出隆隆聲響的隧道鑽掘機改變了這一切;住在坪林鄉碧湖山林路段的鄭天來、梁金村說,泉水愈來愈少,已養不活錦鯉了。

鄭天來說,開挖雪山隧道近十年來,同行陸續發現,魚池活水不見了,地下水逐漸乾涸。

最明顯的地點,位於坪林鄉境內的四堵溪,這裡原本比宜蘭頭城金面里猴桐溪的水量還要豐沛,但隨著雪山隧道貫通,四堵溪水量幾乎見底。

他們懷疑宜蘭地勢比坪林低,溪水可能隨著隧道進展,流往猴桐溪去了。他們幾度赴宜蘭猴桐溪觀察了半年多,所得結論是猴桐溪水量並沒有受到雪山隧道影響,流量和從前差不多;但是坪林這邊的溪水卻逐漸乾涸。

坪林養錦鯉的十幾戶人家都遭到「池魚之殃」,舊有魚池現已長滿雜草,幾乎全部停養轉行,有一戶養魚人家改往北宜公路旁當廟公。

坪林鄉民梁金村說,泉水減量之初,大家還沒當回事;後來才知魚池乾涸應該和山泉水流失有關。停養的損失超過一百萬元,有一陣子還想撐下去,買水管接水;後來評估環境既已改變,恐怕無能為力了,才決定棄養。




隧道邊開挖 茶樹邊枯死 【2006/04/04 聯合報】 記者張祐齊/台北縣報導

又要缺水了!這些年來每到夏季,住在台北縣坪林鄉石村的七十六歲老農梁南山就為找水發愁。六年前雪山隧道從他五甲多農園下穿過,泉水減少了;如今不但茶園已廢耕,連日常飲用水都成了問題。

梁南山的農園位於北宜公路五十二點五公里處,過去山泉水源源不絕,自從雪山隧道開通後,超過三天不下雨,就得為茶樹找水;經營逾二十年的露營場地停擺了,有些茶樹埋沒在雜草中。

「受影響的不是只有我喔。」梁南山說,以石村六鄰為例,至少有十戶以上農家因為缺水,被迫放棄農事,另找謀生之路。先前以為是雪山隧道通車後,商機才會受到影響,沒想到還未通車,他們就面臨危機了。

梁南山的茶園原本一年可收成五次,還種植香菇,全年都可收成;可是雪山隧道開挖期間,茶樹枯死五百株,每株市價七百元,損失約卅五萬元。生態改變,使茶樹減產近三千四百台斤,每台斤八百元計,至少損失二百七十二萬元。

他不敢奢望未來還可種茶樹,但希望找到可飲用的山泉水。總不能叫每月僅領取四千元補助金的老人,雙腿已快走不動,還要到溪邊巡視馬達能否抽到水。





新店廣興里菜園喝不飽 收穫掉九成 【2006/04/04 聯合報】 記者張祐齊/台北縣報導

台北縣新店市廣興里位於翡翠水庫下游,靠水吃水,原來種菜不愁沒水灌溉,但雪山隧道開鑿,一切都改變了。

住在廣興里超過卅年的許振福說,從前買幾根塑膠管接泉水,就能灌飽菜圃;五年前開始,要靠老天下雨,才能應付灌溉需要。廣興里山下到山頂相距十二公里,泉水枯竭後,農民只能用馬達到山下抽水,鋪管的距離拉長,成本增加,連五十戶居民的民生用水,都不像從前唾手可得。

七十八歲的農民高金城說,廣興里一帶居民務農維生,缺水使他菜園的收成只及五年前的一成,收入減少很多。現在上工,要常到新店溪去巡水,看看抽水馬達管不管用。

他有五分地菜圃和果園,有的已經荒廢;夏季更慘,地表蒸發量大,靠山下新店溪取水,很費工。

另外,廣興里下游的新店直潭壩在雪山隧道開挖後,河道也逐漸乾涸。往年直潭壩地區的水量滿滿的,大人小孩常跳進去洗澡,如今就算在溪邊挖個坑,也不一定有水。




國工局:盡量改善供水 【2006/04/04 聯合報】 記者張祐齊、牛慶福/台北縣報導

開鑿雪山隧道後,台北和宜蘭兩縣局部地區湧泉消失或減量,已改變原有產業及生態;國道新建工程局第三區工程處長張文城說,只要民眾反映缺水,都會盡可能協助改善供水系統,確保民生用水。

張文城說,坪林、石碇一帶居民反映的問題,國工局已設法協助;尚未解決的地區僅剩坪林水德村大湖尾地區。這裡的土地產權屬於林務局,要設置自來水加壓等設施,需經過林務局同意。

有關雪山隧道通車後,預估隧道三口豎井所排放廢氣,會影響坪林等附近地區的農作物,並威脅居民健康。張文城說目前尚未通車,豎井所排廢氣影響程度仍待評估。

不過,民眾擔心原有環境遭到汙染,希望隧道通車後,政府應在豎井旁設廢氣監測系統,偵測廢氣的質、量與控制方法。

國工局第三區工程處指出,雪山隧道豎井出口高出地面廿公尺,加上排出風速很快,應可將煙塵送到較高處,再隨風飄散,應該不會造成環境汙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