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要養我長大再死掉」,五歲賓賓的童言稚語是他心底最深沉的痛;爸爸無法承受經濟壓力,準備燒炭自殺,將兒子送給別人養。小毅家中牆壁都是獎狀,他的願望是要吃得更強壯,保護重度憂鬱的媽媽不要再被人叫「肖仔」。

這兩個案都是「高風險家庭」不幸兒童的真實人生。兒童福利聯盟接獲社會局轉介賓賓和爸爸王先生的個案時,王先生已經出院兩周。王先生說,本來想把賓賓送給別人養,因為和兒子的感情實在太好了,他才沒有放棄。

賓賓救回爸爸 驚恐烙印難去除

王先生原本去大陸經商,在對岸娶妻生子。不料投資失利,和太太時有衝突,雙方決議離婚,為爭取孩子監護權,他主動放棄所有財產,兩袖清風帶著賓賓回台灣。沒想到,回到台灣才是真正苦日子的開始。

王先生的父親已八十多歲,沒人可代為照顧賓賓,王先生每天為接送孩子上托兒所,只能打打小零工,積蓄花光,每月兩萬餘元的托育費和房租,讓他想到都發愁。不斷的透支和負債又找不到工作,讓他罹患憂鬱症,天天鑽死胡同。

去年,王先生想到賓賓的註冊費和房租都繳不出來,愈想愈心酸,覺得自己若死掉,賓賓或許可以送給好人家養,過更好的生活,一切的問題都解決。賓賓放學回家時,發現爸爸房門上鎖,立即找鄰人幫忙開門,發現爸爸在房內燒炭自殺。

社工人員彭郁文表示,賓賓對父親的自殺感到生氣又受傷,氣爸爸竟然丟下他不管。王先生走出從鬼門關後,經轉介「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找到水泥工的工作重新出發,也為賓賓找到可以延托的托兒所,父子兩人都安心。

小毅常伴母 不讓她被譏「肖仔」

王先生說,賓賓現在看他看得很緊,他在沙發上睡覺,賓賓拿被單給爸爸蓋,還會在一旁陪睡,還常哭著要爸爸「答應等他長大再死掉」,他深刻感受到兒子超級愛爸爸,要努力活下去,不再輕易離開。

小學五年級的小毅和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媽媽相依為命,媽媽精神恍惚,不是吃錯藥就是將洗衣粉當調味料使用。

雖然家境窮困,家中的牆上三分之二貼滿小毅從學校得來的獎狀。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將自己吃得很強壯,足以保護媽媽。媽媽外出他一定跟在身邊,以免他人譏笑媽媽是「瘋子、肖仔」。



2006.03.14  中國時報 受虐童去年萬名創新高 每九天一個孩子早逝林倖妃、林庭瑤/台北報導

國內通報兒童受虐去年近萬人,創歷史新高,每九天就有一個孩子因受虐或父母攜子自殺喪命。兒童福利聯盟公布,台北市等十縣市有五百個「高風險家庭」,平均每五個孩子有一人三餐不繼或繳不出學費,有的孩子最大願望是「擁有自己的床」。

內政部九十三年底開始推動「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計畫」,至去年底,統計全台共有一八四八個「高風險」家庭。台灣兒虐案件也逐年升高,去年各地方政府社會局向內政部通報受虐人數多達九八九七人,創歷史新高峰,每五十三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去年總計四十三個孩子在施虐過程或因大人攜子自殺失去寶貴性命,每九天就有一個孩子早逝。

高風險家庭 兩成兒童挨餓

內政部去年起開辦「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網絡,由各地方政府委請社福機構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兒福聯盟承接基隆市、台北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等十縣市「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昨日公布上述十縣市共五百個面臨破碎的「高風險」家庭、八二八個孩子需要關懷。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高風險家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經濟困頓,超過五成生計困難或背負巨額債務,兩成五家庭父母長期失業或無法外出工作,刻意和鄰里親友疏離,缺乏協助度過難關,孩子往往成為最大受害者。

社工人員訪視發現,高風險家庭的孩子中,每五人就有一人三餐僅能吃泡麵或乾啃麵包,甚至一天只能吃兩餐,連買三明治當早餐都遙不可及。兩成的孩子經常獨自在家,或因動輒有人登門討債,天天提心吊膽,二成五家裡付不出健保費,沒錢看病,生病只能冀望「自然痊癒」。

跟父母躲債 被迫提早長大

此外,每五個孩子就有一人因家境困苦繳不出學費,跟著父母跑路躲債,無法上課或到托兒所。

最令社工人員心疼的是,孩子因家庭陷入危機,被迫提早長大。王育敏說,四成以上孩子經常單獨和重病、酗酒、罹患精神疾病、有毒癮或有自殺傾向和紀錄的父母家人共處。因為缺乏照料,兩成兒童少年承擔照顧年幼弟妹、打理家務和外出打工營生等角色。十五歲的美玲因爸爸入獄,為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只好謊報年齡偷打工。

因為養育疏忽或管教失當,造成近四成孩子有先天性身心障礙、過動症;或因教養不當,造成發展遲緩、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甚至被校方視為頭痛人物,真正的關鍵卻在家庭。



2006.03.14  中國時報 【新聞辭典】高風險家庭 林倖妃

內政部兒童局去年、今年各撥款三千多萬元,委託社會福利團體在全國二十五縣市建立「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網絡。

「高風險家庭」主要依婚姻狀況、家人是否有毒癮、精神疾病等,以及孩子是否受到疏忽等進行評估。

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收案來源,主要是社區鄰里或學校發現陷入危機家庭,向社會局通報,再轉介給受委託單位。

若社工人員評估認定為「高風險家庭」,有必要給予協助,即會開案介入針對該家庭伸出援手,如遭逢變故經濟困難,除尋找資源協助家庭暫時脫困。同時為家人尋找就業管道,對受到疏忽兒童給予心理諮詢輔導。但以即時救援、解除危機為主,陪伴六個月後,若仍需援助,即轉介相關公益團體。




2006.03.14中國時報 搶救受虐兒 跟時間賽跑 林倖妃/台北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是和時間賽跑的工作,早一步介入承受經濟壓力、毒癮或重病壓力的家庭,就可以早一步援救危機邊緣的孩子,阻止更嚴重的傷害也帶來轉機。

兒童福利聯盟在台北市等十縣市開辦「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意外發現短短十二個月內,從社區鄰里和學校通報給社會局,再轉介給該會的高風險家庭數量暴增十倍,從五十九案激增到六六三件。一個苗栗縣,今年開學後就通報超過四十件。

執行長王育敏表示,以往國內對兒虐個案,是孩子受到傷害才以公權力強制介入,轉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陷入危機的高風險家庭卻無人聞問,直到爆發後才引人注意,以致不斷出現兒童遭親人虐待致死,以及攜子全家自殺的案例,相關單位束手無策。

王育敏說,台灣過去幾年失業率飆高,即使有下降趨勢,仍有四十多萬人找不到工作,個人經濟狀況大受影響。加上離婚率不斷升高,傳統家庭型態逐漸瓦解,沒有婚姻關係下生出孩子或是家庭不斷重組,極端不穩定,不僅成人易陷入憂鬱,孩子更成為直接受害者。

王育敏指出,救援高風險家庭講究時效,但政府預算有限,及時救援最長六個月,再轉介給相關慈善團體,且平均每個社工人員每月協助卅個家庭,工作負荷相當重。該會希望籌建「兒童少年安全防護站」,讓更多孩子受到立即援助。




2006.03.14中國時報 救台灣之子 不比改紀元重要? 林倖妃/新聞分析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但台灣的主人翁卻在日趨複雜化的社會逐漸被「消耗」。在專家學者努力下,好不容易催生出「救援高風險家庭」,經費卻遭腰斬,社工人員負擔沉重,搶救台灣之子的重要性竟比不上更改西元年號。

國內兒童受虐通報案件去年創歷史新高,尤其近年來攜子自殺案件層出不窮,件件都令人膽戰心驚。為達到預防重於治療,在家庭開始出現問題時先行介入,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馮燕等專家學者提出「高風險家庭」概念,估算社工人力需求,一年經費約需六千萬元。

內政部前年底通過推行「高風險家庭」方案,為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採外包方式,委託社會福利團體聘僱社工評估後介入,但總經費從六千萬元縮減為三千萬元。接受委託的社會福利團體為達到最大效益,每名社工人員每月接案數高達卅件,相較美國的每人每月十五件到廿件,工作負荷明顯偏高。

社工人員工作負荷過重,自然影響照顧品質,國內以往即曾發生兒虐通報後,因社工工作量太大,家訪後即未持續追蹤,之後孩子因受虐致死,引起社會譁然。如今同樣的陰影再度籠罩,政府顯然並未從檢討中獲取教訓。

高風險家庭救援服務是預防工作,以保護兒童得以在家庭中平安長大,形同和時間賽跑,分秒不能等。但內政部連續兩年僅編列三千萬元,受委託福利團體為搶救兒童只好再對外募款尋求社會善心支援。相對於政府動輒花大錢金援國外、更改西元年號等措施,不禁令人感嘆,搶救台灣之子竟是如此不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