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及台北縣政府已經決定在四月十六後展開樂生療養院內所有院民的迫遷工作,以進行新莊捷運線機廠的興建。如果一切無法挽回,這將成台灣的國殤之日。不只是因為重大文化資產將遭覆滅、樂生院民將受二度摧殘,更重要的是,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藍綠政客在輕賤文化歷史及人權上,竟是如此的有志一同──這才是台灣人真正的悲哀。

全球六十多個類似機構中,樂生療養院是少數仍存在的一個,它見證了現代化的過程中,人類如何以國家暴力以「淨化」社會而對社會弱勢(包括不同種族、下層階級、精神病患、傳染病患、異見分子等)進行汙名及迫害。保存樂生不僅是為台灣留下資產,更是為全球留下歷史。聯合國相關的痲瘋病患國際組織IDEA亦認為樂生療養院係世界級遺跡,要求台灣政府加以保護。但在思考建物保存的同時,讓院民繼續留住院區,而不以現代化之名將之拔離生活經年的鄰里網絡,不但符合文化資產保存中「聚落」項目的人屋同留的精神,以充分見證底層人民在強大的國家機器壓迫下為自己找到出路的韌性,也是讓院民在歷經日本殖民政府與台灣政府的傷害後,得以滿足其在熟悉而自適的環境中終老的微小心願。

然而,從民國九十年樂生的陳京川院長申請古蹟審查到現在,忽忽已六年,民脂民膏不知已虛耗多少,政客們從綠到藍卻遲遲不履行最基本的職責:對樂生進行文化資產身分的確認。依據文化資產法的精神及規定,接到申請後主管機關就應本於職權進行文資身分的鑑定,其他一切都待身分確認之後才予思考。然樂生案卻始終本末倒置,從工程優先於文化的信念出發,先談工程可行性,再談文資保存。這是樂生至今未進入文化資產鑑定程序的第一個原因。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救樂生,就是救自己
有天,政府為了拓寬道路徵收鄰居土地,那房子有七十多年歷史、還有八十歲老祖父母。這房子紀錄社區發展意義,而申請古蹟不可得。然後鄰居想到請專家評估怎樣可以同時保存房子,也讓道路通過。專家說可行,但政府卻說「沒時間再討論了」,硬將鄰居房子拆了。正當你心想終於帶來方便時,政府打算徵收你的土地蓋道路…。(摘引自克爾特札記〈認識樂生案,就是認識自己的處境〉)如果我們能「多管閒事」,了解樂生保存的問題,才發現:政府蠻橫才是今天樂生無法保存困境、捷運工程雙輸來源。今天關心樂生保存,明天就能維護自己在公共工程與住家生活權協調的權益。

※政府蠻橫的「歷史」
1993年台北市捷運局規劃報告書173頁,將新莊機廠規劃於輔仁大學旁,三和路與三泰路間。但到1994年卻轉為規劃樂生院現址,增添三十億以上整地費用。當時院民即已發出反對之音。(1994年10月27日中國時報)水土保持評估時,學者指出將影響安全。2001年捷運機廠開工前樂生院前院長陳京川與文史團體要求古蹟審查,當時台北縣政府中斷古蹟審查,決議全區拆除樂生院。陳京川前院長進行三次問卷調查徵詢院民意見,卻被申誡與調降而離開樂生,爾後院民無法參與討論。2004年12月台大城鄉所劉可強教授提出共構方案,全區保存樂生院,捷運準時通車的古蹟、捷運、院民、迴龍社區四贏,當時捷運局評估可行,卻在未召開會議下,負責本案政務委員將公文擱置共構方案。從「全區拆除」到「保存四成」(事實上已拆除七成,剩下的「九成保存」只是原來院區三成不到),台北市捷運局對於保存方案可行與否,還有通車時間、花費金錢的十數次反覆說法,一再指出捷運與樂生院方案共榮有其可能,只是地方到中央政府政府全數怠惰導致今日結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努力方式不同
個人提供目前已有作為給大家努力參考
複印上千份週一蘋果日報廣告傳單
另外製作四本近日討論相關文章資料夾
直接送至樂生院作為參考資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wjlwj/2007-03-21-35499.htm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1〕后,述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决非不足论之事。本文对传统史学中具有典型性的欧阳修的正统观做一探讨,以期加深对欧阳修史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传统史学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樂生院民與樂生療養院,正面臨迫切的拆遷危機!
我們的國家藉著「發展」之名,將動用警察暴力強制迫離樂生院民!
我們肯切呼籲各界「樂生是台灣人民珍貴的文化資產,文建會應立刻指定為古蹟」!

我們肯切呼籲各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上週四開始,相信不少朋友從新聞媒體,或個人轉寄信件中約略得知,新莊迴龍地區的樂生療養院,即將在一個月內被拆除的消息。進入下文討論前,先邀請朋友先看關於樂生療養院的簡介文章:「樂生療養院 問與答」可以的話,今明兩天(3月17、18日)或者下周六日(3月24、25日)的下午兩點到九點,親自到樂生參與包括藝術表演:「跨界招募-理想的藝術節 」,以及樂生紀錄片的欣賞活動:「正義開眼 -- 與時間賽跑的樂生影展03/17~18 03/24~25 」最重要的,是直接接觸樂生院的伯伯、阿姨們,還有樂生整個環境的體會。關於這些活動的宣傳,也需要朋友們盡量發電子信件、簡訊,或者直接在校園中散發傳單宣傳:「急徵校園宣傳義工」今天傍晚到明天下午,我都在樂生療養院現場參與活動。

交通方式: ※捷運西門站六號出口到成都路上搭635號公車,到樂生療養院站下車(步行約22公尺)。 ※捷運亞東醫院站搭藍37號公車,到樂生療養院站下車(步行約22公尺)。 ※開車從新莊中正路直行過輔大約四公里處。

若無法到新莊現場參加活動,也企盼您今天晚上七點打開電視,轉到公共電視,今天專題討論樂生院「樂生院內院外:公民對話」,一個小時的時間,歡迎朋友們邀請您的家人、朋友,將看一般新聞台的晚餐新聞時間,轉為對樂生療養院的關注。下文個人對於樂生保存運動目前的看法,將稍晚寫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針對今日台北縣長周錫瑋召開「樂生療養院拆遷公告張貼記者會」、以及新聞稿中的天大謊言,我們提出強烈抗議,並提出證據一一戳破:

謊言一、周錫瑋表示「91年開工後樂生療養院院民與其他團體並無異議」

事實上,從84年得知新裝機場預定地遷址樂生療養院後,院民就不斷強烈表達「不願搬遷」的心聲,當時樂生院長陳京川曾兩度行文北縣文化局,曾提出鑑定樂生院古蹟價值的要求,但當時台北縣長蘇貞昌即片面終止古蹟鑑定程序,漠視院民心聲。這些都是捷運開工前所發生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瓦礫連結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樂生聯盟連結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聲援樂生連署 【前言】三月十三日,台北捷運局限定樂生療養院拆遷的最後期限,大約五十位患有俗稱「痲瘋病」的阿公阿媽,為著他們居住的權利,堅持不走。政治人物早已放棄他們,技術官僚出賣他們,媒體報導也少得可憐,只剩下一群學生與部落客,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奮鬥著,從他們的熱情挖掘裡,我們反而發現更多真相,至少更多更接近的真相。

據說,班雅明希望寫一本「全部用他人引言串起來的書」,我思索再三,試圖以最近部落格裡搶救樂生的文章段落,構建出樂生拆遷事件的重點,你要說是「網摘」或「懶人包」也可以。以下每一個字,都是部落客們的集體心血,各段段末大都附上連結,強烈建議你都點進去看看,你會發現十倍、百倍的觀點與論據。

如果你好奇、關心我們的捷運,如何破壞一段歷史,破壞一群老人的孤涼晚年;如果你質疑「拆掉中正紀念堂圍牆為何如此之重,拆掉被認為有資格列入世界人類文化資產的『樂生療養院』為何如此之輕」,希望這篇共同創作的主筆文章,給你一個尋找答案的起點。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www.zisi.net/htm/xzwj/sxlwj/2007-03-12-35490.htm

摘要:姚锡光是晚清政坛经历较为复杂的封建官僚,所著的《东方兵事纪略》,是最早全面记载甲午战争全过程,充满爱国思想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这部书的学术影响十分巨大,后世治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奉之为圭臬,故有必要梳理它的思想内涵、编纂特色和学术影响。

关键词: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思想内涵 学术影响 史料价值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許多電視台報導樂生新聞時,只有衝突畫面而沒有呈現樂生聯盟與院民的訴求,因此個人昨天下午直接以電話還有傳真方式,與各電視台溝通此一問題,晚上發現部分媒體有改善態度。因此於此建議若發現電視媒體若再有報導不公行為,邀請大家直接拿起電話要求公正報導,或者直接傳真到新聞部抗議,以下是個人昨天傳真建議電視台改善的範本:

○○新聞部您好:

個人於不久前見到新聞台報導正在進行的青年樂生聯盟於蘇貞昌官邸外對話而衝突新聞畫面。個人注意到報導內容與跑馬燈呈現的文字,只有衝突的畫面,以及「工程將延宕兩年」的捷運局說法,卻未呈現青年樂生聯盟訴求:「要求行政院公開審議90%保存,捷運與院民雙贏方案」個人電致新聞部,服務人員希望聯盟的相關重要人員,以正式傳真方式轉達。個人詢問聯盟人員,首先回應是今日訴求已經有正式新聞稿,內容如下文聲明稿。另外相關發言人今天均已參與蘇貞昌官邸前跪拜活動,無法立即聲明。因此在下以個人身分,邀請新聞部「秉持新聞專業、客觀報導立場」,將青年樂生聯盟的「要求行政院公開審議90%保存,捷運與院民雙贏方案」立場持平報導,並放於跑馬燈中讓社會大眾知道雙方觀點,感謝新聞部的報導。以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朋友們這幾天有看到報紙或者電子媒體報導的話,應該會發現到前幾天蘇貞昌為樂生保存工作者包圍,警察強制驅離的新聞鏡頭。這幾天許多朋友在msn線上與我討論時問我:為什麼這群人不好好坐下來跟政府談相關配套措施?不管是安養的環境改善,或者是百分之四十保存方案的改善?先邀請朋友到下列網址觀看此文,就知道媒體是如何「剪裁」他們想要的「衝突畫面」,而直接忽略了保存樂生的人本來就有替代方案的論述,但媒體都不報導:http://www.wretch.cc/blog/ricepaddy&article_id=5480828
之前並未到過樂生,想要來到樂生更了解相關事件的朋友,歡迎本周日親自來到樂生了解相關情況:活動快報--返回樂生週末聚會,本週日下午兩點半蓬萊舍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article_id=6618301
百分之九十替代方案詳細說明可以網路收聽,以及逐字文字稿說明: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article_id=6623801另外還有與桃園捷運延伸共構方案的說明,可行性請見下文說明:http://www.wretch.cc/blog/dylanrice&article_id=5763107
下面是三個關於樂生保存議題網站,有許多朋友網路文章的正式討論與串連,歡迎朋友們參閱:
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http://blog.roodo.com/ancorena/archives/2815455.html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村棋:這個事情他們也希望能夠跟行政院的第六組對話,因為他們在行政院是負責審查這個東西,因為文建會基本上有提一個新案上去,到底有沒有被行政院的高層認真的理解?那麼六組是負責這個的。結果要打電話去跟他們對話,他們說:唉呀我們是幕僚單位,我們不行呀,要叫行政院的發言人才能夠負責。我們就聯絡這行政院的發言人鄭文燦,他的秘書就講說:唉這個物件是台北市政府跟台北縣政府的事情,不干我們行政院的事情。那怎麼辦?所以我們也很抱歉呀,不是沒找對口單位,可是如果這樣,我也真希望改天找找台北縣政府來,他們是一副四月就要強拆,到底周錫偉,怎麼樣?是不是官僚嘴臉已經開始露出來了?啊?那我們先訪問一下中原大學景觀系的系主任喻教授。喻教授你好。

喻肇青:你好,鄭老師。
喻:各位聽眾大家好。
鄭:是,那你們怎麼說呢?我剛剛沒有辦法找到對口啦,你們這樣只好自己講。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月前島田洋七先生來了一趟台灣。在信義誠品的記者會上初見的那一剎那,我的胸口忽然一緊,因為他長得真像我過世的弟弟阿東。

你知道嗎,那種臉孔,就是好像經歷過很多生命的波折和滄桑,而一件一件都記錄在上頭,稜稜角角、斑斑駁駁。絕對不帥,但性格。這種人行事率性,但講倫理、顧分寸,不過也絕對會清楚地讓你知道,他有他自己不可改變的路子:場面的遊戲可以奉陪,但要我老配合所謂「社會行情」的那一套走,拜託,你吃卡歹一點!要是有人對我這種性格不爽或者人前人後說三道四,I don’t care,真的,至少在我翻臉之前,我以人格保證絕對尊重!

這樣的人是有故事的,只是他們依據自己對一般「社會行情」的認知,從來不知道那就是「故事」。不知道那些人生小事有啥值得記憶值得說給別人聽。直到有一天被點醒了,隨手一拈卻都是震驚全場或者令人絕倒甚至讓人涕泗縱橫的精彩片段。就像島田在《佐賀的超級阿嬤》裡說的,當初是和北野武等一群人瞎掰比賽看小時候誰比較窮,沒想到他才把阿嬤的小事隨便說幾件,就讓一群人閉嘴認輸,而且大力鼓吹他出書。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十歲,想必是生命一個時間的峰頂。終於到達頂端時,不禁揣想是否還有另一座高峰等待挑戰?年輕時期,看不到自己的四十歲。當時血氣方剛,已把四十歲視為蒼老的象徵,忍不住臆想跨越中年後會是怎樣的心情。四十歲年代急馳而過,才頓然覺悟歲月不再是等待;凡屬等待,都注定加速流逝。憧憬已不容憧憬,時間押著我必須勇於追求,而追求並不意謂實現。

從前的許多未知,現在已都揭開謎底。一度以為是美好的,最後得到的答案卻是千瘡百孔。曾經覺得是不可能到手,有時竟在峰迴路轉的盡頭容許我擷取。旅途曲折,前景難卜,完全不可理喻。現在看得比較明白的是,我的六十歲是以殘缺的形式完成。

我的殘缺,不必是個人的,有一部分應該是與整個時代環境相關。畢竟到達峰頂的不只是我,二二八事件今年已滿六十周年,而鄉土文學論戰也已屆三十周年。前者發生在我生命的開端,後者則點燃於我生命的中途,都同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與情感。過了那麼長久之後,兩個事件似乎還未獲得確切的歷史定位。有時我不免會懷疑,究竟是這個島嶼從未有足夠的智慧,或是這小小的土地遭到天譴,似乎永遠難以掙脫歷史的詛咒。每當回溯二二八事件,族群議題就重新激盪。每當談及鄉土文學論戰,統獨議題就再度燃燒。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老師李映慧是樂在其中的募書達人,她以個人力量為幾十個單位募書,且細心整理、分類,挑選適合的書給需要的單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募書通常不是一個人做得來的,但音樂老師李映慧卻募書募上癮,幾年下來整理、寄出數千本書,不夠的還自掏腰包買新書湊,不但偏遠地區陪讀班、國小受惠,還把書送到泰北。

四十五歲的李映慧是親友眼中的「募書達人」,她說原本就愛看書、買書也愛捐書,「報紙寫哪裡有需要,我就寄。」寄到後來,親朋好友有不要的書就直接往她家「倒」,家中隨時都有數百本「貨底」,她也勤於尋找受贈單位,為這些書找新家。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